APP下载

中国卫生经济与健康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

2021-12-04北京卫生职业学院

营销界 2021年22期
关键词:结构性卫生供给

李 今(北京卫生职业学院)

《健康中国规划纲要》中有明确规定,积极促进健康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卫生、计生、体育等行业需要彻底发挥主观能动性,去配合人民的健康需求,实现体制机制改革的深化与优化,助力各项配置与服务供给的合理分配,弥补发展中的不足,确保健康产业转型升级成功,切实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

■ 经济学视野下探析中国卫生经济政策导向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我国目前经济结构的发展依然存在严重的失衡问题,主要表现在实体经济结构供需失衡、金融与实体经济失衡、房地产与实体经济失衡等等。目前,在我国宏观经济领域已经开始逐渐推动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并且对改革的理念与思路进行了清晰的界定,明确了其中的具体任务目标。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医疗行业的供给侧改革与金融、教育等其他第三产业的行业供给侧改革存在巨大的差异性,卫生经济领域的供给侧改革更加专业与不确定,要求较高的质量,同时兼备专业技术性与行业垄断性,由供给者直接主导,同时存在排他性与医疗供给缺乏等情况。基于此种背景,落实医疗卫生行业领域的供给结构性改革,对目前我国医疗卫生领域供需方面存在的矛盾可以达到有效缓解。

■ 基于中国经济现实的供给侧改革方略对中国卫生经济的影响分析

(一)从宏观经济的隐性滞胀看我国供给侧改革方略

根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重点在于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低成本、补齐短板。从上述切入点出发,不断深化与改革关键性领域与重要环节的体制机制,实现供给主体与客体结构的优化。相较于宏观经济领域,卫生与健康领域所面对的问题更加复杂。宏观经济领域中的相关措施理论并不完全适用于卫生与健康领域,结合目前我国卫生与健康领域所面临的实际需求问题,需要将卫生与健康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容界定为补齐功能、补齐短板、调整结构、降低费用。

(二)从实际国情看供给侧改革对卫生经济的影响

针对卫生与健康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研究,原则在于控制成本、补齐短板,切入点在于切实解决供给问题,将卫生资源的总量与结构调整到合理水平,强化技术创新,落实医疗流程的优化,提高医疗与健康服务质量,严格掌控成本要素,落实各项资源的优化配置,从各个方面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与多层次的需求。

(三)中国卫生经济与健康领域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开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由改革自身的规律与内在逻辑发展所决定的,同时也是我国社会经济进入全新发展状态必须重新界定与明确的重大战略。目前我国的问题不在于需求不足或没有需求,而是需求变化的同时,供给的产品却没有发生变化,质量与服务无法满足需求,进而引发欠缺有效的供给能力。供给侧结构性问题不仅表现在经济发展领域,在社会民生领域也非常显著。想要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加大力度落实与推进卫生与健康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国的卫生经济想要积极可持续发展,这是必经之路,也是自身的主动选择。

■ 中国卫生经济与健康领域存在的不足及问题

(一)政策方面存在的问题

卫生经济政策的制定,不仅是体现卫生事业大众性、公益性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充分发挥政府调控作用、促进卫生经济领域壮大发展的必要途径。

(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卫生经济与健康领域的突出问题,主要是资源整体供给不充分,管理不完善。尤其是欠缺高质量的医务人员与均衡的配置结构,各种优质的医疗资源大部分集中在城市的大医院,医疗中所用到的中高端器械、耗材以及药品对国外进口的依赖性非常严重。同时,对于重点人群的健康服务严重不足,并且卫生经济与健康服务在我国公立领域,其供给体系仍然是以疾病为中心,而并非以健康为中心。

(三)卫生资源方面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卫生经济与健康领域供需之间存在着难以缓解的矛盾,且伴随发展逐渐突出,比如城乡卫生资源的不合理分配,区域卫生经济水平发展不平衡等等。需要政府适当加大对区域卫生事业的财政支持力度,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分配原则的基础上调整卫生资源分配和区域卫生经济发展。

(四)人才方面存在的问题

目前关于卫生行业的人才培养,存在着严重的教育资源不均衡和教育结构不完善等问题,各级卫生单位对于自身员工的薪酬分配方面也存在显著的矛盾,因此,难以留存实用型的人才。除此之外,卫生教育机构的专业开设不足,卫生行业缺乏明确的人才培养和岗位继续教育制度,也导致了从业人员固化思想严重、专业知识滞后等诸多问题,阻碍了卫生经济与健康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性。

■ 针对中国卫生经济与健康领域在经济方面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建立健全卫生经济发展政策和战略规划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终极目标,就是切实满足人民的需求,供给侧结构中包括客体的结构,也就是产业产品与服务的结构,同时也包括供给主体结构,就是公立与非公立、国有与非国有的所有制结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结构,以及产业组织结构。落实卫生经济与健康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削减过于充足的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与无效供给,不断拓展优质医疗服务等有效的供给,实现供给侧结构客体的优化,同时重点调整供给侧主体结构。

(二)强化卫生经济管理意识

强化卫生经济管理意识,以中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提倡的精神与理念为指导,结合相关规划要求以及卫生经济理论,建立针对医疗与健康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一的认知意识。同时,以发达国家卫生经济与健康领域供给侧结构改革经验为参考,统筹卫生资源及管理服务,配置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卫生管理体系。

(三)加大资金及资源投入,促进卫生经济发展

在三大产业划分中,卫生经济属于第三产业,主要提供卫生服务。开展卫生经济改革的创新思路,就是实现卫生与健康领域的供给侧改革,确保与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整合。因此,应多途径集中社会力量,引导各产业共同参与到发展特色化的卫生经济产业结构的改革中,将供给侧改革的重点内容落实在医疗、健康等第三产业领域的持续发展,以业态融合的集聚型发展模式来扩大资金产业链,协调各资源机制,强化卫生机构与卫生健康服务资源之间的协调性,注重区域间卫生经济发展的平衡性,加大对卫生健康产业的资金投入,提升自身的服务能力,促进全民共享式健康服务供给格局的形成。

(四)加强人才培养,提升卫生经济领域从业人员素质

卫生经济与健康领域对人才的专业性要求极高,因此改革必须从人才培养着手,国家应出台相关卫生领域从业人员的教育政策,确保其知识更新速度和卫生经济发展现状的一致性;卫生教育机构应开设符合市场需求的相关专业,医疗健康机构应定期组织其从业人员进行理论和技能培训,通过基础知识与实操技能两个方面来全面加强对人才的培养,以此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证需求均衡,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顺利有效。

■ 总结

当前形势下,我国已开始对卫生经济与健康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展开了研究,但是整体看来创新仍然不足,针对改革的定义、具体内容、思路以及改革措施没有进行系统性的深入研究,也欠缺从实践出发制定完善的理论框架,因此从理论层面限制了我国卫生经济与健康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发展。因此,需要进一步明确改革的内涵,搭建完善的理论体系,并以此为基础,对我国卫生经济与健康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方向、模式机制与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持续的研究与探索。

猜你喜欢

结构性卫生供给
我国宏观杠杆率的结构性特征
资产结构性盈利能力分析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人力资源劳动就业培训分析
智取红领巾
结构性理财和结构性存款有哪些联系及区别?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三字经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卫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