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原州区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自动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和措施

2021-12-01赵志义

乡村科技 2021年23期
关键词:原州区安全工程水源

赵志义

(宁夏固原市原州区水务局,宁夏 固原 756000)

随着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在治理水资源和发展经济社会等方面理念的转变,相关部门对自己所管辖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原州区在发展农村饮水安全各项事业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是饮水安全自动化建设仍明显滞后。针对原州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面广、量大和后期运行管理落后等问题,加强信息化建设必不可少。近年来,为了在农村饮水信息化建设方面寻找更好的出路、想到更好的方法、补足所有的短板,原州市水务局计划借助云计算和水利云、采用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等公共网络资源。同时,为了加速转型农村饮水工程管理服务,借助信息化的手段、运用互联网的思维、采用社会化的服务等,积极研究探索将“互联网+人饮”的新型管理模式运用于农村饮水工程的管理中。通过现代化的网络手段和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以优化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运行调度、提高实时监控,降低工程的运行成本、加强工程运行的质量,从而能够进行全方位的运行管理。因此,全面推进原州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信息化建设,是有效解决当前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的当务之急,是保障农村饮水工程长效运行和农民群众饮水安全的重要手段,也是确保新时期科学发展观落实的重要举措。

1 各乡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现状

1.1 水源现状

目前原州区农村饮水工程主要涉及四个水源片区,即作为东山坡引水工程调节的贺家湾水库水源,其主要供水范围为市区的城市供水、原州区开城片区、固西引水工程和固原东部农村供水工程;以张易片区当地地表水为水源的上滩水库水源;覆盖西山片区和开城片区的中南部城乡饮水工程水源;主要用于固扩十一泵站后人饮工程的扬黄水。

1.2 供水现状

根据对原州区2000年以来农村饮水的统计可知,原州区先后建成各类农村饮水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巩固提升工程、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和中南部连通工程等工程共计54项,4个片区的水源地,20座泵站,389座大小蓄水池,年供水量为约545.54万m3,解决了11个乡镇的6.8万户,总计24.9万人的饮水问题。

1.3 管网工程现状

4个片区连通或主管道长度为303 km、配水管道总长度为128.3 km、串巷管道总长度为2 720 km。

1.4 自动信息化现状

近年来原州区虽然在东部农村饮水工程、中南部城乡饮水连通工程和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建设了自动信息化工程,但是东部饮水工程的自动信息化由于运行年限久远,设备已经损坏;中南部城乡饮水连通工程和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的自动信息化只有部分运行良好,主要实现了对水厂、泵站和蓄水池的自动化监测和管理,管网方面还比较缺乏,因此自动信息化水平有待提升[1]。

1.5 网络现状

乡村供水管理站、各个乡镇的水利工作站和大多数村委会均已覆盖了互联网宽带,大多水源地监控点无线网络3G、4G甚至5G信号覆盖良好,可较好地进行采集和传输GPRS数据。

1.6 工程运行管理现状

运行管理采用的是“乡村供水管理站(原州区水务局下设的股室)+各乡(镇)+水利工作站(由所辖乡镇管理)+村组+用水户”五级管理模式,同时落实了3个责任和3项制度。当下原州区农村饮水水费收缴率只有1/3多一点,严重影响了后续的运行管理。

2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自动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2.1 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自动化信息建设是顺应新形势下社会发展潮流的需要

为了解决目前原州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在运行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原州区在已建的饮水工程基础上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自动信息化项目。农村饮水安全自动信息化项目的建设是顺应新形势下全社会自动信息化的潮流。

2.2 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自动化信息建设是业务管理的需要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信息化建成后,能够实现行业管理电子化,不但各类数据采集由原来的手动变成自动,而且传输也实现网络化,这样一来大大提高了各级的业务管理能力,为业务工作人员节约了大量的时间。

2.3 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自动化信息建设是缓解供需矛盾的需要

原州区的水资源特别有限,信息化建设后不但能够通过大数据来控制水资源的浪费,而且能够通过大数据在不同的乡镇甚至村组之间进行水资源调整,从而可以提高当地的水资源利用率,缓解农村饮水供应和需求之间的矛盾,保证广大人民群众饮用上安全放心的自来水。

2.4 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自动化信息建设是提高管理效能和降低运行成本的需要

通过信息化建设能够保证饮水工程长期发挥其自身效益、提高管理单位的管理效能和水费收缴率,降低后期运行管理方面的成本。

2.5 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自动化信息建设是树立典范的需要

农村饮水安全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互联网+人饮”,只有将农村“互联网+人饮”作为典型示范树立起来,才能响应党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各项惠民政策[2]。

2.6 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自动化信息建设是提高饮水应急能力的需要

通过信息化建设能够将主管单位和各个供水厂之间建立起相应的应急机制。建立管理中心和调度平台后,能够有效地实现应急资源方面的共享,更加快速地对信息进行传输和采集并加以分析和发布,不论任何地方出现供水故障或者重大突发事件,均能够及时自动地进行响应和处理。

3 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自动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3.1 改变收费管理模式

为了彻底改变原来通过计量收取水费的管理模式,要把传统的人工抄表收费更换成智能水表,这样才能实现运行管理从被动管理到主动管理,使水费收缴从工作人员上门到群众主动支付,还可以做到数据实时监控和查询、预付费管理、线上线下同步支付等,从而使管理单位做到管理透明高效,农民明明白白用水。原州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通过采用自动信息化后,争取将收缴水费率从原来的1/3多提高到90%以上。

原州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通常执行的是有偿使用和计量收费的方式。传统的收费计量方法是各乡镇所辖的水利工作站和自来水用户提前签订好关于供水和用水方面的合同,工作人员到户抄水表,然后按照原州区发改局核定的临时水价向用水户收取部分水费,最后工作人员开具统一的免税发票给用水户。建议今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价由原州区发改局和当地财政部门进行制定和调整,制定时需遵照“节约用水、合理收取、公平负担、补偿成本”的原则,按照基本的水量收取一定的水费,对于超过基本水量的部分执行超定额累计加价的制度。当然,在调整和制定水价之前,要依法组织社会各界进行听证。2017—2019年原州区农村居民饮水水价是发改局核定的临时水价2.3元/m3。在今后要等到固原市政府制定出台的水源正式定价后,然后由原州区发改委和财政部门通过听证的方式制定农村供水工程的终端价格[3]。

积极落实“两部制水价”政策,对月用水量不足3.5 m3的生活用水按3.5 m3收费,对居民生活用水采用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的方法和制度;非居民家庭生活用水采用阶梯制水价的方法和制度。各乡镇政府院内设立农村饮水管理单位服务点,这样能够极大地方便用水的村民开展交水费、维修、报停和新增等有关业务。

对于用水者来说必须节约用水,按时缴纳所有水费,坚决不能用饮用水进行灌溉和开展其他农业生产活动。在中断用水或者更改用户名时,用水户要及时到工程所辖的管理单位的服务点办理有关手续。对于乡镇的企事业单位和机关部门用水情况采用有计划的用水制度。原州区水务局会同六盘山水务公司要根据自治区或者国家颁布的用水定额制度来计划和核定乡镇用水单位每月和每年的计划用水指标。

3.2 远程调度,加强供水管网管理

目前只有通过巩固提升信息化工程的建设,才能全面提高和完善原州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存在的问题,即供水管线长,供水范围广,管理人员短缺,不能及时处理出现的问题等。大力开发供水管网调度信息化管理系统中的子系统,完成对工程水源-水厂-泵站-供水管网-供水末端入户工程的全方位自动化和信息化管理,能够实现实时数据采集和传输。值班的工作管理人员不用到现场,而是在管理站或者水厂的调度管理室就能够了解供水需求、设备运行情况及对各管线等进行远程管理和调度。

3.3 保护水源地

依法划定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源保护区。原州区环境保护局和水务局应当将警告标志、围网、界桩和地理边界标志等永久性识别标志设置在水源保护区内。对于这些地理边界和永久性标志,任何单位、部门和个人都不能擅自损坏、移动、涂改、遮盖和拆除[4]。

严禁在水源保护范围内从事破坏生态平衡和水环境的一切活动;严禁在水源保护范围内改、扩、新建和保护水源及供水设施无关的工程项目;严禁在水源保护范围内使用毒品捕杀鱼类;禁止使用爆炸物;禁止滥用化肥;禁止使用高残留、有剧毒的农业化肥。一旦发现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水源保护范围内建设与水源保护无关的设施,应当立马关闭[5]。

原州区农业农村局、国土资源局、交通乡镇建设环保局、水务局和林业局等单位和部门要各司其职,组织本单位职工进行植树种草,保护水源。另外还要加强监督和管理,从而加强对水源保护范围内水源的保护。当由突发性事故引起饮用水源污染时,原州区水务部门应问责事故责任人,并立即采取措施来减轻所造成的污染。

3.4 加强有关部门行政监督和执法

如果发生以下事件,则应由原州区水务局或者六盘山水投公司根据各自的职责依法进行处理:妨碍、干扰供水设施抢修的;供水设施故障导致供水中断后,未在规定期限内检查维修供水设施或未及时组织紧急维修的;管理单位的工作人员在进行工程管理的过程中出现玩忽职守、徇私舞弊和滥用职权等情形时必须依法给予纪律处分;非法参与破坏水源保护区内的水源保护;农村饮用水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安全水质要求的;私自改变供水管道或改变没有经过授权用水性质的;未经授权停止供水或未遵守通知停水的;使用、生产有害和有毒物质的单位私自将自己使用和生产的管网和农村饮水管网进行连接的;故意损坏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供水管线、构建筑物和其他供水设施的;未经授权直接在供水管道上抽水、在供水管道上建造房屋和其他非法建筑物等的;未经授权私自移动、拆除、损坏、涂改和覆盖地理界标与永久性标志的。

3.5 通过全面实现APP业务提升应用层工作效率

原州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需要和高科技进行接轨,通过架构统一的技术标准和统一的平台,把已经建设的数据和功能系统进行整合,新建以公众服务、计量收费管理和生产调度管理等子系统为主的服务业务,此业务建成后将会全面覆盖原州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管理的全过程,这样一来所有的业务都会在移动APP中实现。

4 农村饮水安全自动信息化建设的效益

4.1 提升了公众参与水平实现了政务公开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全民都已经进入到信息化时代,公众对原州区农村饮水安全信息化建设也喜闻乐见,他们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网站、QQ、微博等现代化手段了解相关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和后期运行管理,可大幅度调动人们的参与积极性。政府及水务主管部门能够及时地通过互联网发布所辖范围内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近期的情况,如工程建设进度、管网维修通知、停水通知、水价及水费收缴情况等。原州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通过自动信息化建设,能够大幅度降低工程在运行管理方面的成本,提高政府和水务部门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4.2 避免了重复工程的建设

原州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信息化建设后,可以通过资源共享和大数据筛查出什么地方饮水工程已经全覆盖,什么地方饮水工程没有完全辐射到,什么地方的饮水工程运行良好,什么地方的饮水工程需要巩固提升,什么地方的饮水工程需要维修,等等。这样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重复建设工程和出现遗漏区域。

4.3 达到了及时处理水源污染等突发事件的目的

农村饮水工程的水源污染时有发生,水源污染会导致水质出现问题,进而会影响当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危险。原州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信息化建设后,通过监测系统能够及时发现水源是否被污染及污染严重程度,工作人员在控制中心就能够立即处理因为水质问题而发生的突发事件,保障优质供水。

4.4 提高了农村饮水的利用率

通过建设自动信息化平台系统,可以应用信息化管理水平准确及时地监测和探测管网破损部位和渗漏程度,减少农村自来水管网的漏损率,降低能源的消耗率,全面提高饮用水的生产和利用效率,提高当地村民的供水保障率,增强广大农民的节水意识,为整个原州区的经济发展提供更有效的服务[6]。

5 结语

原州区通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巩固提升项目的实施,完善了信息化监测和控制等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了工程自动化建设水平,为原州区农村饮水工程信息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接下来要通过依托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等现代化技术,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信息化进一步深化建设,重点加强水资源污染预报和警报、智能化供水管理、动态化工程分析三大重点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原州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现代化水平,加快实现农村饮水平台由信息化向智慧化转变的目标。

猜你喜欢

原州区安全工程水源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与维护现状及发展对策
水源探测器
南水源头清如许
通商达天下 侨心联四海 南通警侨联动打造“海外安全工程”新模式
原州区“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
固原市原州区“十三五”林业生态建设发展探讨
对固原市原州区林木种苗产业发展的思考
安全工程专业化工特色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研究
安全工程专业《环境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寻找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