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秋发酵料栽培平菇技术

2021-12-01申进文

乡村科技 2021年23期
关键词:玉米芯装袋菌袋

平菇是我国栽培量较大的食用菌之一。平菇因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随着气温逐渐降低,早秋平菇栽培逐步开始。发酵料栽培也是平菇早秋栽培的方式之一。下面对早秋发酵料栽培平菇技术进行总结,供广大菇农借鉴。

培养料配方

平菇发酵料栽培主要以玉米芯为原料,早秋季节栽培建议采用如下培养料配方:玉米芯89.7%、尿素1.3%、钙镁磷肥4.0%、石灰5.0%,水适量;棉籽壳10.0%、玉米芯79.7%、尿素1.3%、钙镁磷肥4.0%、石灰5.0%,水适量。早秋气温仍比较高,培养料发酵时尽量不添加麦麸等氮源。

培养料发酵

玉米芯要粉碎成直径0.4~1.0 cm的颗粒。将粉碎后玉米芯堆成方形堆,用微喷灌持续喷水,直至玉米芯湿透。

培养料发酵质量对早秋栽培平菇菌袋成功率和栽培产量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将尿素、磷肥、石灰等辅料加入预湿透的玉米芯后拌匀建堆发酵。料堆一般高0.8~1.0 m,长、宽根据场地而定。培养料发酵是好氧微生物活动的过程。好氧微生物生长需要充足的氧气。建堆后要及时打通气孔,每隔30 cm左右,用直径10 cm木棍打直通地面的通气孔,以保证培养料内有充足的氧气。建堆后培养料温度缓慢上升,待堆温中上层温度升至65℃维持24 h后翻堆,翻堆时将外面的料翻到中间,中间的料翻到外面,整理好料堆打通气孔后继续发酵,当料堆中心温度再次升到65℃维持24 h时再翻堆。如此翻堆四五次,发酵10 d左右。待培养料变为棕褐色,散发出微甜酵香味、无氨味、霉味、臭味,通气孔周围分布有大量白色放线菌,手握柔软有弹性、无黏手现象时,发酵结束。此时培养料的含水量以手紧握少量培养料有水珠,但不下滴为宜。待料温降至30℃左右时即可装袋接种。

装袋接种

采用的料袋规格多为(25~26)cm×55 cm×0.015 cm聚乙烯折角。采用层播法装袋接种。菌种用量15%左右。一般3层料4层菌种或4层料5层菌种。播种层数根据栽培时间可以灵活调整。装袋结束后运至发菌场地后用直径2 cm的木棒每端打3个深5~7 cm的孔。发酵料栽培一定要在料袋上打通气孔,否则菌袋内外气体不能交换,极易引起菌袋感染。

发菌管理

早秋发酵料制作的平菇菌袋发菌时,必须密切关注发菌温度,严防高温烧菌。早秋气温仍比较高,如果管理不当,就极易发生烧菌。烧菌后会造成大面积感染,给平菇生产造成严重损失。尽量将菌袋单层摆放地面,不要层垛发菌。层垛发菌时,每层菌之间用竹竿隔开,使菌袋热量能够散失。加强发菌场所遮阴和通风,如果自然风较小,可以在棚内放置排风扇促使菇棚空气流通。发现菌袋温度超过30℃时,要及时散堆降温。只要条件适宜,20 d左右即可发满菌袋。菌丝满袋后,发现菌袋内出现大量黄色水珠时即可进入出菇管理阶段。

出菇管理

将发满的菌袋移入出菇棚,采用立体堆积法出菇,但因早秋气温较高,菌袋不宜摆放过高。菇棚地面垫遮阳网或编织袋,将菌袋摆于其上。菌袋一层层摆放,长度根据出菇场所而定。每排菌袋之间留60 cm左右的空隙,并留有采菇和管理的走道。

子实体生长期间温度要控制在10~25℃,控制在13~20℃最适宜。如果温度过高,可采取白天盖草苫、早晚掀膜通风等措施降温;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90%~95%,通过向空中、地面喷水来提高环境湿度。一般不宜直接向原基上喷水,否则会使原基成批死亡;保持空气新鲜。幼菇对环境适应能力较差、抗逆性较弱,故通风量不能过大,通风时间也不宜过长,否则会造成菇体失水过快而萎缩死亡。随着子实体生长加快,生理代谢进入旺盛阶段,要加大通风量和延长通风时间,以利于菇体正常发育和迅速长大;给予散射光照,但光线不可过强,使子实体正常生长。

采收

当平菇菌盖平展、连柄处下凹、边缘平伸时及时采收。

后茬菇管理

平菇一茬菇结束后,把料面清理干净,停水养菌7 d左右,再根据上述出菇管理方法进行后茬菇管理。

猜你喜欢

玉米芯装袋菌袋
一种PLC控制的两工位自动装袋装置设计
河南省食用菌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到宜阳县指导香菇生产
菇农装袋忙
口干尿黄吃玉米芯
口干尿黄吃玉米芯
牡丹江地区地栽黑木耳废弃菌袋回收利用现状及对策
玉米芯发酵巧作牛饲料
4UJ-1400马铃薯捡拾机的研制
春栽香菇菌袋安全越夏需把“五关”
固定菌袋插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