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芡实高产栽培技术

2021-12-01杨保仑贾文臣李晗王新颖

乡村科技 2021年23期
关键词:芡实叶面水位

杨保仑 贾文臣 李晗 王新颖

(吉林省白城市农业科学院,吉林 白城 137000)

芡实属于“八水仙”之一,在我国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也逐渐形成了具有较强独特性的栽培模式。过去,芡实种植多采用深水栽培技术,栽培过程中不仅要筑岸造塘,而且所需的劳动强度较大,无法有效实现集约化大规模栽培,因此应当对其栽培技术进行创新和改进。采取浅水栽培模式不仅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还能够让芡实和油菜、小麦等旱生植物进行轮作换茬,防止出现芡实轮作障碍。目前,浅水栽培模式已经在我国很多地区推广应用。芡实栽培过程中可选择直接播种或育苗移栽,采取提前育苗的方式,不仅有助于统一集中管理,进行苗期病虫害防治,同时可以合理延长植株生长期,促进芡实产量与质量的提升。

1 芡实特征特性

芡实属于睡莲科芡属大型水生草本植物,芡实的根包括初生根、不定根以及次生根。初生根不发达,次生根结构相对单一,其根系主要由不定根构成,为白色须根,最长能够生长至100 cm以上,横径为0.4~0.8 cm,簇生在叶柄基部位置。芡实的茎属于短缩茎,定形后叶面直径可超过1 m,叶面表面存在皱褶,颜色一般为浓绿色。芡实花单生,开花后为紫色或者白色,雄蕊多轮排列,花粉从外到内慢慢退化,属于多室子房,各个子房内都存在多枚胚珠,白花授粉。芡实果实是花托包被的假果,花萼宿存在果实顶部位置,为尖嘴状,果实形状与鸡头相似,因此部分地区也称其为鸡头果。果形较大,通常质量在0.5 kg,内有多室,种子100~200粒。芡实种子为圆形,直径为1.0~1.5 cm,百粒种子质量150 g,种子外存在较厚的假种皮。

2 育苗移栽

2.1 种子选择

培育壮苗是芡实高产栽培过程中非常关键的基础性工作,因此必须要科学选择良种。首先,选择提纯复壮后的品种;其次,选择结果多、果粒大且饱满的果实;最后,从3~5次采收果实中选取良种,尽可能选择大小均匀、成熟度较高的种子。

2.2 催芽

当年气温逐渐回暖后,可以把年前贮藏的种子清洗干净,从中选择颗粒较大且饱满一致的籽粒作为种子。使用清水浸种,随后通过日晒的方式增加水温,换水催芽7 d左右,观察到大部分种子露白后即可播种。

2.3 播种

育苗田一般设置在能维持浅水的背风向阳的平坦洼地中,可以使用小拱棚实施育苗。畦面宽度控制在1.2 m左右,以便于栽培管理。若育苗田属于低洼田,需耕整后在表面铺8~10 cm河塘泥作为基肥。根据催芽状况,通常选择4月中上旬进行播种,秧田按照3 cm×3 cm点播1粒,播种时应靠近水面轻轻放下,避免其陷入泥内过深而阻碍正常出苗。

2.4 移苗

正式播种后35~40 d,观察幼苗出现两三片小叶时即可进行移苗,移苗田应设置在避风向阳且灌排水便利的区域,四周做高田埂,清除杂草,每667 m2选择腐熟农家肥1 500~2 000 kg,灌水深度5~10 cm,未来按照实际长势情况合理控制水位。移苗过程中要确保带种子起苗。距离秧田较远时,需要将叶面的泥土清理干净,整理好幼苗根系,统一装好并加盖遮阴后进行移植。

2.5 定植

通常情况下,可选择6月中上旬实施定植,若属于小麦茬口,则可适当延长至6月下旬或7月上旬,尽可能提早进行定植[1]。芡实苗生长出4张圆叶且大叶直径超过10 cm时,茎秆软硬适中,不会轻易折断,此时定植存活率较高。按照3~4 m的行距实施栽插,紫花芡每667 m2栽插130穴左右,刺芡每667 m2栽插150~180穴。要合理控制实际栽插深度,防止埋没心叶。

芡实定植前要做好整田工作,如果是轮作种植,则可以将前茬小麦或油菜根部埋入土壤作为有机肥。清理田间杂草时,田埂位置的杂草无须完全清除,可起到分隔带的作用。起苗过程中应防止对芡实根部造成损伤,与泥土同时拔出,提前挖好小坑,把芡实幼苗栽入其中,随后再将其进行固定。一般,定植后10 d需要进行复查。如果发现死苗,则需要第一时间补栽。

2.6 追肥

定植完成后,应结合芡实的实际生长状态判断是否需要进行追肥。若观察到芡实叶片大且肥厚,颜色浓绿且有光泽,叶面突出为水泡状,则代表田间土壤肥力充分;若芡实叶片较薄,颜色略有发黄,新生叶与老叶的直径相差不大,叶面皱褶并未展开,则代表肥力不足,需要及时追肥。追肥时应当合理选择时机,抓住4个时间点:①定植完成后15 d,已经缓苗时实施追肥;②首次追肥后15 d,当芡实茎叶处于较快生长状态时实施追肥;③8月上旬实施追肥;④9月中旬进入采收期时实施追肥。另外,需要科学控制追肥方法,如果直接选择化肥,可能出现烧苗等问题,肥料利用效率也难以提高,应当把肥料和泥土充分混合并制作为肥球后进行施用,一般每667 m2可将100 kg细土,混合20 kg腐熟肥、10 kg尿素肥、20 kg复合肥,每株施用2~3 kg,肥球应施于没有展开的新叶位置。芡实进入生长盛期时,可以每隔15 d对叶面喷洒0.2%磷酸二氢钾溶液,能够有效促进产量提升。

3 田间管理

3.1 防风补苗

大面积种植芡实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大风灾害的威胁,因此,需要在田块附近种植类似于芦苇的作物,降低风对其生长的影响。风害出现后应第一时间将翻转的叶片恢复,防止叶片之间相互叠加或挤压。芡苗存活后对田间苗情实施全面检查,并做好补苗工作。

3.2 水位管理

芡实栽培过程中禁止断水,应按照植株高度合理控制水位,定植后一般维持水位在7~10 cm;返青时可慢慢提高水位至35~45 cm;8月下旬,外界气温开始降低,此时水位应控制在25~30 cm。芡实生长过程中必须要密切关注水位变化情况,避免水位猛涨或暴跌。

3.3 壅根除草

随着植株生长,移栽苗需要开始培土壅根,确保芡实苗长新根时的养分充足,定植10 d后可逐步回填定植时挖开的泥土。壅根过程中顺便清理杂草,芡实生长过程中通常需要清除两三次杂草。选择浅水栽培模式时,由于水位不深,在芡实封行之前很容易滋生各种杂草,因此,需要结合杂草的具体生长状况进行清除,尤其是稗草,避免对芡实正常生长造成影响。通常,定植后15 d左右进行1次除草,可选择把杂草直接踩入泥土作为绿肥。除草过程中应当避免对芡实叶片和根系造成损伤,也要慎用除草剂,避免岸上施用的除草剂进入田间。人工拔草时防止泥土落在叶片上。

3.4 施肥

施肥管理重点在于基肥,一般每667 m2施加1 000~1 500 kg腐熟农家肥以及30~50 kg过磷酸钙。追肥作业应根据具体生长状况确定,叶片大且厚,颜色深绿,叶面有水泡状突起时则代表肥料充足,需要合理调整用肥量;若观察到叶片发黄,新叶出现皱纹且无法完全展开时需要尽快追肥[2]。把肥料与泥土进行混合制作为肥料球,每100 kg细土添加腐熟农家肥20 kg、尿素肥10 kg、复合肥20 kg进行拌合。

在施肥过程中应当遵循芡实栽培生长规律开展好管控工作,选择以常规肥料和微量元素肥料相结合、基肥和追肥相结合、速效肥和迟效肥相结合的方式;对于肥料搭配,坚持氮磷钾肥和微量元素肥科学搭配。在实际施肥管理中普遍选择面施与点施2种不同方法。面施即芡实定植之前配合整地作业,选择腐熟有机肥,每667 m2平均施撒150 kg在田间,随后耕翻耙平;点施即在开穴过程中,在芡实穴内施加氮磷钾复合肥0.1 kg。按照芡实生长阶段进行合理施肥,定植后15 d每株可以施用氮磷钾复合肥0.1 kg,之后20 d左右再次施加氮磷钾复合肥0.15 kg,封行之前每株施加氮磷钾复合肥0.3 kg和硫酸钾0.1 kg,同时开花结果期可以选择0.2%磷酸二氢钾与0.1%硼酸叶面肥进行喷施,能够显著促进产量提高。

4 病虫害防治

4.1 病害防治

4.1.1 叶斑病。该病病原为真菌,一般集中发生在7—9月。通常从叶缘开始感染,初期可以观察到叶面存在水渍状湿腐,随后慢慢转变成黑褐色,可能出现轮纹,最终导致叶片腐烂穿孔甚至脱落。针对叶斑病的防治,一方面重病的实施水旱轮作,同时开展好田间清洁工作;另一方面选择药剂防治,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与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按照2∶1的比例稀释拌合为500倍液进行喷施[3-4]。

4.1.2 叶瘤病。一般集中发生在7—8月。染病初期可观察到叶片表面存在淡绿色斑点,随后慢慢隆起呈瘤状,一般直径4~40 cm、高2~8 cm。瘤状物逐渐增大后可导致整片叶面下沉,同时花果难以出水。对于该病的防治,一方面落实好田间清洁工作,第一时间清理病残体,合理控制磷钾肥用量;另一方面可选择药剂防治,对芡实叶面喷施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4.1.3 炭疽病。该病一般会对芡实叶缘与叶尖造成危害,甚至导致叶片枯萎死亡。染病初期能够观察到叶片上存在圆形或椭圆红褐色斑点,随后慢慢转变为深褐色病斑,中间部分则开始变为灰白色,同时会形成淡淡的轮纹。对于该病的防治,一方面要做好物理防治,强化水肥管理,确保基肥充分,合理追肥,严格按照芡实的生长周期保证田间水位适中,以水调温调肥,增强芡实抗逆性增强;另一方面可选择药剂防治措施,一般常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喷洒防治[5]。

4.2 虫害防治

4.2.1 莲藕潜叶摇蚊。①将有虫道的浮叶及时摘除并进行集中烧毁或深埋处理;②选择80%敌敌畏乳油800倍液进行喷施。

4.2.2 莲缢管蚜。①确保芡实成片移栽,第一时间清理田内的绿萍及浮萍等植物,有效降低虫口数量;②选择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进行喷施。

4.2.3 斜纹夜蛾。①可采取人工捕捉的方式,根据以往经验确定其产卵期,根据初孵幼虫集中取食的生物特性,配合科学的田间管理,清除卵块和初孵幼虫危害后的叶片,包裹后迈入泥土;②选择5%卡死克乳油1 000倍液进行喷施防虫。

4.2.4 扁卷螺和锥实螺。此类虫害通常发生于每年5月初至6月中旬,此时芡实种子处于萌芽阶段,会对芡实种子的出苗率带来很大影响。苗期芡实植株较为幼嫩,害虫啃食后会在叶片表面形成孔洞,不利于植株健康生长,严重时可能导致幼茎断裂,引起植株死亡。6月中旬后芡实植株逐渐长大,此害虫的危害才开始减弱。针对扁卷螺与椎实螺的防治,应当重点从幼螺期抓起,通常可以在产卵高峰后20 d左右选择相关药剂实施防治。药剂防治应当在芡实播种之前实施,首先把田间水位平均下降2~3 cm,随后每667 m2使用茶籽饼15 kg或20%硫酸烟酰苯胺(灭螺鱼安)粉剂500 g均匀撒于田间。

5 适时采收

通常,芡实定植后60 d即可进行采收,一般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观察到植株心叶开始收缩,新叶生长速度减缓且果柄变软,果实为红色且光滑后即可采收。如果判定果实成熟度存在困难,可选择在顶部位置剥离1粒种子查看。芡实采收期相对来说较长,部分早熟品种为8月下旬至10月上旬,通常间隔7 d左右采收1次,分批次采收完毕,采收间隔时间需要根据当时的气温以及水土条件来确定,如果外界温度较低、水深且土肥时,果实成熟相对缓慢,采收时间也应当适当延长。

采收过程中应当有固定路线,顺着走道朝左右两边搜寻已经成熟的果实,找到后拉出水面,从基部不同位置砍两三刀,随后慢慢拉下果实。采收时必须要尽可能做到规范标准,避免漏采或错采。

6 留种及贮存

6.1 留种

一方面可以选择人工留种,尽可能选择生长老熟、果实饱满、种皮硬化程度高且无病虫害的果实进行留种。通常,针对采收3次左右的果实,选择9月中旬时成熟的果实进行留种。采收结束后去除留种假皮并清洗干净,随后从中筛选出籽粒饱满且大小相对均匀的种子放入渗水袋内,深入水中贮藏。越冬期种子需要存放在温度0~10℃的水沟内,避免其干燥或受冻。另一方面可以选择自然留种,让种子老熟后自然散落在河底,来年会自行长出幼苗,随后选择茁壮幼苗进行移栽。

6.2 加工贮藏

干芡米加工流程如下:①脱粒,选择相应设备对其实施脱粒后清洗干净;②脱壳,选择老虎钳顺着种脐位置把壳夹为小半,从另一侧挤出芡米,一般每100 kg新鲜种子可得到芡米20 kg左右,晒干后获得干芡米10 kg左右;③烘晒,湿芡米清洗干净后在日光下晒干,如遇阴雨天气可选择烘干;④分级贮藏,将各个批次、不同干燥程度且不同质量的芡米按照分级标准装入食品袋之类,进行半敞口保存。贮藏过程中需要定期查看情况。

猜你喜欢

芡实叶面水位
叶面喷施甜菜碱对不同播期夏玉米产量形成及抗氧化能力的调控
叶面上的小水珠
秋吟
秋补食疗话芡实
秋深进补前芡实先蹚路
为什么落叶大多数是背面朝上
七年级数学期中测试题(B)
芡实药膳4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