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西省农村金融供给侧改革路径研究

2021-12-01武倩

乡村科技 2021年23期
关键词:农村金融陕西省金融服务

武倩

(西安培华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5)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要缩小乡村与城镇间发展的差距,构建乡村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显然,乡村振兴首先是乡村经济振兴,而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乡村金融的全力支持。当前,乡村金融供给总量严重不足,部分金融机构偏离本源,定位不清晰,乡村金融生态系统畸形。对此,要实施农村金融供给侧改革,基于供给侧结构性背景下的乡村金融体制改革与机制建设,坚持市场主导的改革方向,在发挥政府推进改革,健全农村金融体系,宏观调控作用的同时,大力发展乡村持牌微型金融机构,优化乡村金融供给机构的布局,充分发挥其在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作用,探寻有效提升乡村金融支持的方法。

当前,有关农村金融供给侧改革的研究较多。例如,杨蕾等指出,要想加快农村金融供给侧改革,就需要注重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支持,增强农村金融机构对农业的供给意愿和质量,打造农业金融的精准化服务,持续创新农村金融业务,提供更多的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农村经济发展需要[1]。吴敬茹等指出,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为促进农村金融供给侧改革,要加强供给能力提升与服务创新,确保农村金融供给的资金流动性,丰富农村金融的业务类型[2]。张茜提出关于农村金融改革问题的探讨和实践共性的认识,是由于我国农村金融处于有效供给长期不足且供给效率低,并提出应发挥政府在互联机制中的制度促进作用,鼓励创新针对“三农”的互联网金融产品[3]。根据现有研究可知,关于农村金融供给侧的研究成果缺乏针对某一地区农村金融供给侧改革的研究,一些改革经验会因为研究内容、研究背景、金融发展的差异而难以适用于陕西省的改革现状,因此,笔者结合陕西省实际,探讨其农村金融供给侧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1 陕西省农村金融供给侧改革的现实意义

陕西省地处西北内陆,地区发展较为缓慢与滞后,农业发展存在经营规模较小、风险无法合理分摊等问题,使得农村金融市场无论是规模、发展速度、发展成果都无法与其他地区相比。同时,陕西省农村金融市场与组织过度依赖政府的扶持和调控。截至2019年末,陕西省常住人口3 876.21万人。按城乡分,陕西省城镇人口2 303.63万人,占总人口的59.43%;陕西省乡村人口1 572.58万人,占40.57%。2019年,陕西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6 098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2 326元,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23 514元。由此可见,陕西省农村人口约占陕西省常住人口的1/2,且201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倍,农村经济发展依然滞后于城镇。农村金融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陕西省要加快农村金融供给侧改革,创新农村金融发展模式,提升陕西省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缩小陕西省城乡差距,助力解决“三农”问题,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实现[4]。

2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陕西省农村金融的影响

2.1 改变农村金融机构的经营理念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金融机构转变经营理念。陕西省要想加快农村金融供给侧改革,需要创新农村金融发展模式,丰富农村金融产品类型,避免出现同质化的金融产品,提升农村金融服务农村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效率。而这些均需要陕西省农村金融机构转变经营与发展理念[5]。

2.2 拓展农村金融的发展空间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陕西省应将更多的金融支持向“三农”倾斜,加大农村普惠金融力度,使农业领域的金融资源更加多元化,从而有利于拓展陕西省农村金融发展空间。

2.3 推动农村金融供给

陕西省农村金融供给比较乏力。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新农村、新农业等需要更多的资金需求,但是由于农村金融供给风险较大和供给成本高等原因,陕西省农村金融供给存在不足。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陕西省加快农村金融供给侧改革,推动农村金融供给质量提升,以更好地满足“三农”发展需求。

2.4 引导农村金融全面创新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陕西省要推动智慧化、网络化、信息化、便捷化、平台化农村金融服务平台建设,创新适应农村、农业发展的金融产品,推行农村微型信贷,创新农村信贷服务,从而引导陕西省农村金融全面创新。

3 陕西省农村金融供给侧改革现状

当前,陕西省农村金融稳定发展,农村信用社改革不断深化,农村金融基础环境不断改善,农村金融机构有所增加,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不断创新。首先,陕西省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已经形成。陕西省不断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组建农村商业银行,秦农银行回收陕西省各个区县的农村信用社。其次,陕西省结合县域产业经济发展需要,整合涉农企业、农户的资金需求,不断扩大涉农信贷投放规模。例如,2019年西安市阎良区根据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推荐,中国农业银行陕西省分行、秦农银行向243户农户发放贷款2 736万元。

4 陕西省农村金融供给侧改革存在的问题

4.1 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完善

当前,陕西省农村金融服务需求更加多样化,但是陕西省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尚不完善,农村金融机构的服务能力有待提升,农村金融机构的服务效率较低,不能满足陕西省农村地区的金融发展需求。

4.2 风险保障体系不完善

陕西省农村金融风险保障体系不完善。陕西省农业受到自然因素影响的风险较大,但陕西省农村金融机构缺乏内生性强的金融风险保障机制对农业风险进行防范和化解。

4.3 农村金融资金供给不足

由于金融机构以获取利润为目标,很多金融机构吸收农村存款后转向其他利润高的地区,致使陕西省农村金融资源比较缺乏,农村发展需要的资金供给不足,农村新型经营主体难以解决融资难的问题,不利于陕西省农村经济发展[6]。

4.4 农村金融创新不足

陕西省农村金融服务创新不足。针对农村金融的市场需求,陕西省需要探索农村金融支持模式、创新的农村金融产品等,才能满足农业产业化水平提升的资金需要。

5 陕西省农村金融供给侧改革的路径选择

5.1 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陕西省农村金融供给侧改革要精准对接“三农”金融需求,提供优质的农村金融服务。基于当前的农村金融体系,不断创新思路,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形成由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村镇银行、新型金融机构、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正规金融体系和民间借贷、当铺等非正规金融体系(见图1)。同时,利用金融服务平台为涉农企业提供精准、高效率的金融支持和信贷支持,提供灵活多样的金融产品,降低贷款门槛和利息,帮助涉农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5.2 转变农村信贷模式

陕西省农村金融供给侧改革要转变农村信贷模式,大力推行适合陕西省实际情况的农村小额信用贷款模式。陕西省农村地区要发展小额信贷机构和农村小额信贷产品,改变过去单一的农户对接金融机构,鼓励更多的主体参与信贷模式,如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农民做担保,农业龙头企业为农户做担保等,让更多的农户能获得发展资金[7]。

5.3 拓宽“三农”融资渠道

陕西省农村的融资渠道主要是扶贫资金、民间借贷和商业银行贷款,但由于商业贷款门槛高、贷款程序烦琐,“三农”领域能够得到的商业贷款较少[8]。因此,农村商业银行机构需要转变思路,提供小额信贷,大力拓展“三农”融资渠道。陕西省可以发展产业链农村金融,多元主体参与农村金融发展,满足农户的融资需求,具体见图2。

5.4 加强农村金融产品创新

陕西省农村金融供给侧改革要结合农村市场需求,加强对陕西省农村地区信贷需求的研判,注重农村金融产品创新,既要避免农村金融风险,又要能满足农村融资需求。例如,发展土地流转方面的配套金融产品,对农村住房、订单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等提供支农金融信贷产品等[9]。

6 结语

陕西省农村金融供给侧改革能有效解决“三农”问题,促进陕西省农村经济发展,助力陕西省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陕西省应抓住这一难得机遇,借鉴沿海地区的先进经验,寻找陕西省农村金融供给侧改革的可行性路径。

猜你喜欢

农村金融陕西省金融服务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三农”和普惠金融服务再上新台阶
让金融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协力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福建省农村金融减贫的路径研究
合富辉煌:股东应占溢利大幅增长48% 金融服务板块积极拓展
陕西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实践与思考
聚焦两会
陕西省青年书法家协会
农村金融政策异化:问题、根源与法制化破解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