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部CT血管造影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研究*

2021-12-01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放射科陕西延安716000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1年12期
关键词:伪影夹层分型

1.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放射科 (陕西 延安 716000)

2.延安大学附属医院东关分院放射科 (陕西 延安 716000)

3.延安大学医学院 (陕西 延安 716000)

杨 娟1 王晓慧2 师芳芳3 闫 婧1,*

主动脉夹层(AD)为临床少见的急危症,系指多种因素所致主动脉内膜破裂,血流冲击动脉壁中层所致的内膜剥离、血管壁分层或壁间血肿,其发病率约为6/10万,有较高病死率[1]。据报道,因诊治不及时导致24h内死亡率约为25%~38%,而7d内死亡率高达50%[2],这同时与该病病情危急、进展迅速以及病情复杂多变、误诊漏诊率高等有关,因此早期诊治是救治患者生命的关键。AD分型以及破口的形态、部位和内膜片等信息在指导本病及时治疗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CT扫描技术可有效反映器官内部情况,在疾病早期诊断中可提供有价值参考[3]。随着影像学技术不断改进,腹部CT血管造影因具有扫描快速、薄层以及低辐射剂量以及强大图像后处理技术等明显优势,在AD病变诊断中有独特的优势[4]。但目前关于腹部CT血管造影在AD早期诊治中的价值尚存在一定争议,基于此,本文展开临床对照性研究,旨在为AD早期诊治提供参考,具体结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2016年11月至2019年11月我院收治的80例疑似AD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有疑似AD症状(如突发性胸部或上腹部剧痛)而入院;自愿原则下参与本研究;无CT检查绝对禁忌;排除标准:既往对碘对比剂过敏;合并重要脏器功能障碍;严重意识障碍或有躁狂症;重度精神疾病;恶性肿瘤;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或主动脉瘤等。80例患者,男性56例、女性24例,年龄31~75岁,平均年龄(58.17±6.08)岁,身体质量指数(BMI) 19~25kg/m2,平均指数(23.09±2.46)kg/m2。临床症状:胸背部突发性剧痛72例、胸闷46例、全腹痛41例、头颈部放射性疼痛27例,患者均行CT平扫及腹部CT血管造影检查,两项检查时间相隔时间<7d。

1.2 检查方法(1)CT平扫:采用西门子128排螺旋CT扫描仪,扫描参数为管电压120kV,管电流为250mA,螺距=0.938,层厚为0.9mm,重建增量为0.4mm,沿胸廓入口到趾骨联合处进行CT平扫。(2)腹部CT血管造影检查:仪器为西门子256排螺旋CT扫描仪;扫描参数:层厚=0.625mm,螺距=1.375,管电压=120kV,管电流=350mA,矩阵=512×512,沿主动脉弓上2~3cm处至下腹部髂动脉分义处进行扫描,经患者肘静脉注射造影剂(1.5~2.5mL/kg),注射速度3~4mL/s;当感兴趣区域触动CT阈值(=120HU)时进行扫描,扫描时间7~10s;所有扫描数据均传入后处理工作站进行分析,由本院两名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师分析影像学数据。(3)AD分型标准[5]:采用Debakey分型标准将AD患者分为Ⅰ型(破口位于升主动脉且向下累及主动脉弓以及降主动脉)、Ⅱ型(病变部位仅在升主动脉)、ⅢA型(破口位于左锁骨以下的动脉开口处的远端,且累及降主动脉)、ⅢB型(病变累及降主动脉的同时还累及腹主动脉)。

1.3 分析指标(1)CT平扫、腹部CT血管造影检查诊断AD的效能比较;(2)CT平扫、腹部CT血管造影检查对AD分型的检出率比较;(3)两种检查方法的扫描图像质量及主动脉根部伪影发生率比较,其中图像质量由影像学医师主观阅片进行评估。其中图像质量好(图像清晰度高、主动脉根部升主动脉近段显示较清晰,未见明显伪影)=3分,图像质量尚可(图像清晰度尚可、主动脉根部升主动脉近段显示的清晰度一般,有轻微伪影)=2分,图像质量较差(图像清晰度差,较难明确破口以及内膜片等信息)=1分[6];(4)典型病例影像学图像。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20.0分析研究数据,计数资料采取例(%)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χ-±s)表示,组间比较行独立样本t检验,一致性分析采用Kappa检验。0.75<Kappa≤1为诊断一致性极好,0.40<Kappa≤0.75为诊断一致性好,0≤Kappa≤0.40为一致性差,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CT平扫、腹部CT血管造影检查诊断AD的效能比较以经手术病理或主动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腹部CT血管造影检查诊断AD的价值(Kappa值=0.689、阳性预测值=0.968)明显高于CT平扫(Kappa值=0.324、阳性预测值=0.911),见表1。

表1 CT平扫、腹部CT血管造影检查诊断AD的效能比较(例)

2.2 CT平扫、腹部CT血管造影检查诊断AD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比较腹部CT血管造影检查诊断AD的灵敏度和准确度较CT平扫的明显高(P<0.05),而两者诊断AD的特异度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见表2。

表2 CT平扫、腹部CT血管造影检查诊断AD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比较[%(n)]

2.3 CT平扫、腹部CT血管造影检查对AD分型的检出率比较术后病理结果提示66例AD患者AD分型Ⅰ型29例、Ⅱ型17例、ⅢA型11例、ⅢB型9例,腹部CT血管造影检查对AD分型为Ⅰ型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T平扫(P<0.05),见表3。

表3 CT平扫、腹部CT血管造影检查对AD分型的检出率比较(例)

2.4 两种检查方法的扫描图像质量及主动脉根部伪影发生率比较腹部CT血管造影扫描图像质量明显高于CT平扫,而主动脉根部伪影发生率明显低于CT平扫(P<0.05),见表4。

表4 两种检查方法的扫描图像质量及主动脉根部伪影发生率比较(n=80)

2.5 典型病例影像分析典型病例影像分析结果见图1~3。

图1 女,70岁,CT平扫,主动脉夹层,胸痛。图2 男,59岁,主动脉CTA,主动脉夹层,胸腹部疼痛6h。图3 女,70岁,主动脉CTA,主动脉夹层,胸痛。

3 讨 论

主动脉中膜层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减少、弹性纤维断裂以及胶原纤维的降解等为AD患者主要组织学特征,由于AD病情较凶险,早期诊治成为临床关注的焦点。目前超声以及CT、MRI和主动脉造影等为AD诊断的常用方法,其中超声虽有无创及操作简便等优势,可对主动脉内径以及夹层病变情况准确地进行判断,但在诊断远端夹层中的局限性较大[7];MRI在AD病变诊断中虽可直接显示主动脉夹层的真假腔,同时可清晰显示内膜撕裂位置以及剥离的内膜片或血栓信息,有助于病情的评估,但MRI扫描时间较长且对装有起搏器及体内有金属植入物的患者是禁用的,较难满足急诊中快速检查的需求[8];主动脉造影在显示夹层破裂位置以及明确分支血管、主动脉瓣受累情况等方面有明确价值,但其属于有创操作,且当病变存在假腔内血栓以及壁内血肿时,主动脉造影出现假阴性的概率较 高[9];多层螺旋CT由于扫描速度快、扫描范围大以及可满足急诊速查的需求,在危急症早期诊断中逐步被应用,且随着CT影像学技术,CT血管造影被证实在AD鉴别诊断中有一定优势,如邵文明等[10]的研究表明,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因有扫描快速以及诊断准确等优势,可作为AD分型诊断的有效方法;胡小娟等[11]的研究则表明彩色多普勒超声与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 AD鉴别诊断中各有优劣势,两者联合诊断可提高AD诊断效能,在患者预后评估以及治疗方案选择方面可提供参考。

为进一步明确腹部CT血管造影成像在AD鉴别诊断中的确切优势,本文展开临床前瞻性研究,结果显示,腹部CT血管造影检查诊断AD的价值(Kappa值=0.689、阳性预测值=0.968)明显高于CT平扫(Kappa值=0.324、阳性预测值=0.911),腹部CT血管造影检查诊断AD的灵敏度和准确度较CT平扫明显高,提示腹部CT血管造影成像鉴别诊断AD的价值较高,诊断的灵敏度及准确度较CT平扫鉴别诊断高;腹部CT血管造影检查对AD分型为Ⅰ型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T平扫,提示腹部CT血管造影在AD分型诊断中的价值明显高于CT平扫,腹部CT血管造影在AD早期评估诊断中有明确价值,利于早期治疗方案的制定,对降低患者病死率有积极意义。腹部CT血管造影借助于MPR、MIP、VR等技术对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后可呈现内部三维立体结构,直观地显示AD病变部位、内膜剥离以及主动脉各重要分支供血、受累情况等,对各部位主动脉腔以及真假腔内径进行精确的测量,从而为AD的临床诊断、分型诊断以及手术方案选择提供理论依据[12-13]。此外,腹部CT血管造影成像依靠强大的后期图像处理功能,可清晰地显示内膜破口位置以及内膜剥离部位、附壁血栓等细节信息,以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腹部CT血管造影成像及图像后处理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准确地把控主动脉夹层影像学直接征象,可为临床提供精细的影像学信息,因而腹部CT血管造影成像在AD诊断以及分型诊断中的价值较CT平扫明显高[14-15]。在图像质量方面,本研究结果显示,腹部CT血管造影扫描图像质量明显高于CT平扫,而主动脉根部伪影发生率明显低于CT平扫,提示腹部CT血管造影成像的质量较CT平扫高,这也是腹部CT血管造影成像在AD临床诊断、分型诊断的准确性更高的原因。

综上所述,腹部CT血管造影对主动脉夹层的评估价值较高,可指导临床治疗,建议使用。

猜你喜欢

伪影夹层分型
蜂窝夹层结构的制备与应用进展
珠江口盆地X油田夹层空间分布表征
肺炎克雷伯菌RAPD基因分型及其与氨基糖苷类药敏分型对比研究
伊拉克M油田Asmari组混积储层隔夹层特征及地质意义
CT在早期预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不同临床分型的应用
压缩载荷下钢质Ⅰ型夹层梁极限承载能力分析
研究3.0T磁共振成像伪影的形成及预防
MR螺旋桨扫描技术在肾损伤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复杂分型面的分型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