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甲状腺癌CT—手术—病理对照研究*

2021-12-01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河南开封475001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1年12期
关键词:误诊率灵敏度甲状腺癌

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 (河南 开封 475001)

张筱扬* 张冠男 王文胜 赵爱国 李 帅 湛喜梅

甲状腺癌是一种起源于滤泡上皮细胞或滤泡旁上皮细胞的甲状腺常见恶性肿瘤,包括乳头状癌、滤泡状癌、未分化癌和髓样癌四种病理类型[1]。孙嘉伟等[2]的研究发现,甲状腺癌约占比全身恶性肿瘤的1%。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以青壮年多见,早期患者多无明显症状和体征,典型的临床表现为甲状腺内发现质地硬而固定、表面不平的肿块。甲状腺癌常用的临床治疗手段是手术治疗[3]。林岩松[4]的研究表明,甲状腺癌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与早期诊断密切相关。CT诊断是一种便捷、经济、无伤的诊疗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诊断[5]。本研究旨在甲状腺癌CT—手术—病理对照研究的应用价值,以期寻找诊断甲状腺癌的有效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疑似甲状腺癌患者255例,经手术病理组织学诊断确诊为甲状腺癌,男性60例,女性195例,年龄24~73岁,平均年龄(36.34±6.97)岁,患者均无家族病史。患者术前采用CT与B超进行检查,经手术确诊甲状腺癌患者的194例,男性31例,女性163例;非甲状腺癌患者61例,男性29例,女性32例,甲状腺癌患者女/男比例显著高于非甲状腺癌患者。

纳入标准:甲状腺处有异常包块;患者知情且自愿参加本次研究;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排除标准:合并心、肝、肾等脏器严重受损者;服用影响CT与B超检测药物的患者。

1.2 方法

1.2.1 MSCT检测方法 观察组患者行MSCT检查,仪器为500排宝石CT(美国GE,discovery 750 HD宝石能谱CT)。患者头先足后平行进入仪器,扫描范围:声带水平线至胸廓。层距2.0mm,重建层厚3.0mm,矩阵参数512×512,扫描视野范围12~25cm,管电压120kV,管电流60mA。先行横断面平扫,注射完造影剂后,行肘静脉高压注射非离子型对比剂(3mL/kg碘海醇),注射速度2.6~3.0mL/s,然后利用工作站软件进行三维重建,观察患者甲状腺的基本形态,记录病灶的大小、数量、边缘形态、位置范围、钙化强化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

诊断依据:肿块区域甲状腺肿大,瘤体形态不规则,呈密布分布不均、不规则的低密度区,肿瘤边界与脂肪间隙边缘模糊,包膜不具备连续性与完整性,肿瘤内部呈乳头状结节或钙化性结节。

1.2.2 B超检测方法 采用日立二郎神(HITACHI HI VISION Preirus)、飞利浦(iU Elite),使用凸阵探头,探头频率为7~8MHz,患者采用仰卧位,将探头涂匀耦合剂,探头置于甲状腺肿块处,对肿块行矢状面彩色多普勒筛查,检查肿块大小、形态、内部回声情况与内容物活动。

诊断依据:肿块处影像边界模糊不清晰,肿瘤形态不规则,回声呈现肿瘤内部不均匀,后方的回声呈衰减状态,肿瘤内部呈颗粒状钙化。

1.2.3 手术病理诊断方法 甲状腺癌患者行纤支活检或手术结束后,取肿瘤组织送检,将组织病理切片,以HE染色后,进行显微镜下镜检,进行病理组织学诊断。

CT检测结果、多普勒超声结果及手术病理诊断结果由2名资深医师进行双盲法诊断,如有异议经由主治医师复核。

1.3 观察指标(1)观察甲状腺癌患者的手术病理结果,统计病理类型及腺瘤内部情况。(2)观察CT与B超扫描影像结果,记录肿块的表现与变化情况,统计准确诊断、误诊及漏诊情况。(3)计算CT与B超的阳性检出率、准确率、漏诊率、误诊率、灵敏度和特异度差别,评估CT诊断在甲状腺癌中的应用价值。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患者手术病理结果双侧发病8例,单侧发病186例,左侧发病99例,右侧发病97例,直径>1cm的143例,直径≤1cm的51例;乳头状甲状腺癌117例,甲状腺滤泡状腺瘤69例,未分化癌6例和髓样癌2例;病理显微镜下共观察到179个病灶,其中腺瘤内部合并出血41例,腺瘤内部合并出血39例,腺瘤内部合并出血与钙化23例。

2.2 患者CT扫描特征甲状腺肿瘤密布呈不均分布,瘤体大小0.9cm×0.8cm×1.1cm~15.3cm×14.5cm×20.5cm,观察到的病灶147例,有明显不规则的低密度区,肿瘤壁形态不规则,观察影像边界模糊不清晰,包膜的连续性中断,呈部分强化,不具备完整性,脂肪间隙边缘不清晰,肿瘤内部呈乳头状结节或钙化性结节,见表1。

表1 CT扫描病灶情况

2.3 CT诊断阳性检出率、灵敏度与特异度CT检测的阳性检出率、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57.22%、78.35%、83.60%,显著高于B超(50.19%、65.98%、59.02%,P<0.05),见表2。

表2 CT检测的阳性检出率、灵敏度与特异度

2.4 CT诊断准确率、误诊率与漏诊率CT检测的漏诊率为16.47%,低于B超单项检测的25.88%(P<0.05);CT检测的误诊率为3.92%,低于B超单项检测的9.80%(P<0.05);CT检测的准确诊断率为73.73%,高于B超单项检测(64.31%,P<0.05),见表3。

表3 CT与B超检测的漏诊率、误诊率、准确率比较[%(n)]

3 讨 论

早期的甲状腺癌诊断方法是体检与外科医生触诊,触诊结果受医生经验影响,易与甲状腺良性疾病混淆[6]。研究表明,甲状腺癌患者手术治疗效果与早期诊断密切相关[7],因此寻找一种高效的诊断方法对甲状腺癌手术方案的制定具有指导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甲状腺癌CT—手术—病理对照研究的应用价值,选取了CT与B超两种早期诊断方法。B超是一种利用二维超声显像技术行多普勒信号处理的检测方法,二维超声显像结果能展示患处肿瘤大小、数目与回声等形态学特征[8]。断层CT是一种利用灵敏度极高的探测器对X线束、超声波等围绕人体的某一部位作一个接一个的断面扫描的检测方法。MSCT在断层CT的基础上进行优化,采用螺旋不间断的方式对人体的投影数据进行采集,具有扫描时间快,Z轴分辨率高,图像清晰的特点,能有效降低运动伪迹和漏扫。采用MSCT技术可以人体为模板重建出高质量的三维图像,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检测[9-10]。本研究结果显示,CT检测的准确率、阳性检出率、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79.61%、57.22%、78.35%、83.60%,均高于B超(64.31%、50.19%、65.98%、59.02%),分析原因可能是B超能有效检测出甲状腺结节的大小、数目与回声等形态学特征,灵敏度相对较高[11-12],但其浅表组织的分辨力较弱且无彩色血流情况,难以有效反映出甲状腺肿瘤内部的情况,导致其阳性检出率、诊断率、灵敏度与特异度相对较低。韦丽等[13]的研究表明B超对甲状腺癌的检测确诊符合率较低,与本研究结果一致。CT检测能较为清晰地展示病灶的具体形态,体现病灶与健康组织间的边界与关系,尤其是通过肘静脉高压注射非离子型对比剂行增强扫描,能有效提高对甲状腺肿瘤的诊断率,提高CT检测灵敏度与特异度[14]。本研究中CT检测漏诊率与误诊率为16.47%与3.92%,低于B超(25.88%、9.80%),分析原因可能是B超检测甲状腺肿瘤直径<1cm时或病灶周遭组织不存在明显差异时,仅通过回声特征难以做出准确判断,易发生漏诊与误诊。CT检测整体漏诊率与误诊率相对较高,可能与选取病例中甲状腺肿瘤直径>1cm的患者比例较多有关。本研究CT检测层距设置为2.0mm,虽注射增强剂行增强扫描,但对甲状腺肿瘤直径<1cm时诊断率相对较低,灵敏度较差[15]。

综上所述,CT检测对甲状腺癌均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灵敏度与特异度,能较为精准地体现病灶的具体形态,体现病灶与健康组织间的关系,减少漏诊率与误诊率,可作为甲状腺癌早期诊断的有效方法,为临床治疗及干预方案提供参考,具有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误诊率灵敏度甲状腺癌
甲状腺癌“低位领”式与“L”型切口淋巴结清扫术的比较
基于等效简化的流体网络灵敏度集成计算方法
飞机舱门泄压阀机构磨损可靠性与灵敏度分析
分化型甲状腺癌切除术后多发骨转移一例
分化型甲状腺癌肺转移的研究进展
Mir-222-3p 对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癌效果的影响
乌鲁木齐市医疗机构丙型肝炎病例诊断及报告质量分析
以胸痛为首发的带状疱疹误诊为心绞痛35例分析
X线平片和CT检查诊断肋骨骨折的临床效果和对比分析
增强CT在结肠肿瘤诊断中的灵敏度与特异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