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例B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化疗后出现MRSA感染合并下肢水肿患者的护理体会

2021-11-30邝梅玲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1年4期
关键词:万古霉素双下肢红肿

邝梅玲,刘 婷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内科三区,广东广州,510060)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是医院感染的重要致病菌之一,MRSA感染不仅造成患者的痛苦增加、延长住院时间、增加经济负担等不良影响,而且会增加原发病的护理难度[1]。肿瘤患者由于肿瘤的高消耗,化疗副作用引起进食减少等使患者机体抵抗力下降,更容易发生感染。2020年9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1例B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患者,给予CODOX-M化疗结束后2 d出现院内MRSA感染合并下肢水肿,经过积极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10 d后解除患者MRSA感染隔离,予办理出院。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61岁,诊断为B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2020年9月21日入院时生命体征、生化常规、血常规和心电图结果符合化疗。2020年9月24日给予CODOX-M方案化疗第3程,2020年9月26日患者出现咳嗽、咳痰、发热,最高体温39.2℃,双下肢轻度水肿,右侧小腿膝部红肿,皮温升高。急查血常规、生化常规、深部感染五项、体液标本培养2套(输液港+外周),暂停输液港使用,给予塞来昔布胶囊200 mg口服,监测体温,嘱患者多饮温开水,及时更换汗湿衣物。每日测量双下肢小腿踝上15 cm腿围,抬高下肢。血常规结果:白细胞计数2.09×109/L,血红蛋白浓度96g/L,血小板总数85×109/L;生化常规结果:白蛋白27g/L,C-反应蛋白123.33 mg/L;深部感染5项:降钙素原4.58ng/mL;外周血培养:MRAS阳性。

遵医嘱予接触性隔离,一级护理,告病重,给予升白细胞、升血小板、补充白蛋白、增强免疫力治疗;MARS感染给予万古霉素、亚胺培南抗感染治疗;咳嗽予氧气雾化吸入,协助患者有效咳嗽;右膝及小腿皮肤红肿处予呋喃西林湿敷,3次/d,嘱患者卧床休息,抬高双下肢。经过积极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患者一般状况良好,无发热,食欲睡眠可,右侧小腿红肿消退,皮温正常,10月4日和6日外周血培养未见细菌生长,生化常规、血常规结果无明显异常,遵医嘱办理出院。

2 护理

2.1 病情观察

密切监测患者的神智、生命体征的变化,注意观察患者是否有四肢厥冷、出汗伴有血压下降等感染性休克症状;注意观察患者咳嗽、咳痰情况,根据医嘱做好痰标本检验工作并跟进检验结果;注意观察患者下肢水肿及右膝盖红肿情况,监测水肿处皮肤皮温;跟进验血结果,根据验血结果与患者的症状积极对症处理。

2.2 接触隔离

一旦发现患者出现MRAS感染,立即给予接触隔离。将患者安排入住单人间,限制探视,陪人需戴口罩、穿隔离衣,接触患者时需戴手套。嘱咐患者注意个人卫生,戴口罩,减少外出。在病历和病房门上贴接触隔离标识,患者床旁备黄色医疗垃圾袋、快速手消剂,与患者直接接触的医疗器械及物品需专人专用并及时消毒。加强医护人员及保洁人员培训,强化医护人员及保洁人员预防医院感染意识,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2]。清洁工具应专人专用,并最后进行消毒。尽量固定医护人员,减少医务人员出入。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以避免因医务人员手传播引起医院感染。尽量集中护理操作,护理人员进行护理操作时需穿隔离衣、戴标准外科口罩和防护眼镜、戴手套。监测患者感染的情况,连续2次外周血培养阴性,患者症状好转,可解除隔离。

2.3 抗感染治疗的护理

万古霉素是治疗MRSA感染的首选药物[3],该患者使用万古霉素联合亚胺培南抗感染治疗。虽然万古霉素联合亚胺培南抗感染疗效好,但药物副作用大,用药过程中要注意观察不良反应并及时处理。①患者在静脉输液输注万古霉素/亚胺培南时,应注意缓慢滴入,以防引起低血压、喘息、呼吸困难等症状。②留意患者用药后是否出现过敏反应症状,如出现应及时对症处理。③观察患者是否有耳鸣、听力减退等症状,有无血尿、尿量或排尿数显著增多或减少、恶心或呕吐、异常口渴、虚弱等症状。④用药期间每天测肾功能指标。

2.4 下肢水肿及水肿部位皮肤的护理

本文患者出现下肢轻度水肿,右腿膝部红肿,皮温升高,考虑与感染有关。除了积极予抗感染治疗,补充白蛋白治疗,护理尤为重要。向患者科普水肿相关知识,解释病情,使患者了解自身情况,增加患者治疗依从性。嘱患者卧床休息,抬高双下肢,以利于减轻水肿。清淡饮食,限制钠的摄入[4]。严格控制补液量、浓度、滴注速度。记录患者24 h出入量,根据患者疾病情况给予利尿剂治疗。加强皮肤护理,用呋喃西林湿敷右膝及小腿皮肤红肿处,3次/d;每日晨起测量患者小腿腿围,每隔2 h协助患者翻身并测量水肿处皮温。经精心的护理,患者右腿膝部红肿逐渐消退,腿围逐渐减小。出院时患者下肢无水肿,皮温正常,双下肢活动自如。

2.5 高热护理

该例患者出现高热,最高体温为39.2℃,除积极予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塞来昔布胶囊退热治疗,护理亦不容小觑。密切监测患者体温变化,当患者体温超过38.5℃时,给予药物降温,当体温低于38.5℃时,予温水擦浴。嘱患者卧床休息,多饮温开水,及时更换汗湿衣物,注意保暖。提供舒适的环境,保持病房空气流通,保持床单位清洁。嘱患者多吃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多吃高蛋白食物,加强营养,提高机体免疫力。护士进行护理操作时应注意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做好输液管道维护,注意观察患者输液港穿刺点及周围皮肤情况,注意观察患者输液港穿刺针处贴膜是否卷边或松脱,如有异常立即处理。本文患者反复发热,经过积极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4 d后患者体温降至正常后无再次出现异常。

2.6 骨髓抑制的护理

该例患者化疗后出现IV度骨髓抑制,骨髓抑制期患者抵抗力下降,容易出现感染[5]。该例患者出现MRAS感染,除积极予抗感染治疗,升白、升血、升板治疗亦不容忽视。每天监测患者血常规,根据验血结果,按医嘱予以必要的升白细胞、升红细胞、升血小板治疗。嘱咐患者注意个人卫生,加强自身防范,减少外出,减少家属探视,避免感染;加强营养,进食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食物,同时予丙种球蛋白、胸腺肽治疗,增强患者免疫力。经过积极治疗和精心的护理,出院当天患者白细胞升至正常,血红蛋白浓度升至108g/L,血小板总数升至82×109/L。

2.7 心理护理

患者确诊为B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心理上已经历了一次沉重的打击,现在治疗过程中出现MRAS感染合并下肢水肿,患者既担心治疗效果,又怕影响下次化疗的进行,感到紧张、恐惧、焦虑。相关报道指出,对肿瘤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可以降低其焦虑、抑郁情绪[6]。护理人员应做好患者家属的心理干预,主动与患者沟通,解释引起MRAS感染的原因、治疗注意事项以及其可治愈性,减轻患者的焦虑,帮助其正确对待疾病,增加患者依从性,确保治疗顺利完成。

3 讨论

MRSA是引起全球性医院内感染的重要致病菌之一,MRSA感染后的护理至关重要。针对该类患者,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监测细菌培养结果,严格落实消毒隔离措施,合理使用抗生素并注意观察用药不良反应,积极治疗下肢水肿并做好水肿部位皮肤护理。另外,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也非常重要,能够有效帮助患者缓解负性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该例患者经过针对性的护理和治疗干预,最终顺利出院。

利益冲突声明: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万古霉素双下肢红肿
多层螺旋CT 血管成像对双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的诊断价值分析
万古霉素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血药谷浓度监测及疗效探讨Δ
急性脑梗死致发作性双下肢无力1例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患者的临床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万古霉素血药浓度与肾功能指标间的关系
茶籽油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术后肌注黄体酮局部红肿及硬结的预防效果观察
早期急性乳腺炎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对其红肿、炎性症状改善时间的影响
双下肢静脉曲张单侧术后对对侧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临床研究
躲避蚊子有方法
强化产品设计前期的用户需求分析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