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析提升学生音乐听觉思维能力的教学策略

2021-11-30北京日坛中学刘梦可郑冬媛

青年心理 2021年31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核心素养

北京日坛中学 刘梦可 郑冬媛 杨 闻

音乐是一门听觉的艺术。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听觉能力,是最核心的任务、目标,也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教师要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在高中音乐课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觉思维能力。

一、音乐听觉思维的核心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 年修订)》针对高中音乐课程目标明确指出:“从音响本体和音乐表现要素(旋律、节奏、速度、力度、音色、调式等)体验音乐美感,领悟作品表现意图。”音乐听觉能力的培养即让学生能够更敏锐地通过音乐要素的聆听、分析,感受音乐的美,领悟音乐的情感表达。

高中阶段更应该帮助学生将音乐听觉反映在思维的映射、联觉中,如听到小调作品,可以联想到哀伤、暗淡的情感表达。音乐听觉思维能力即在音乐听觉的基础上让学生更深层次感知音乐本体,提炼音乐的特点、特征,进而提升自身音乐核心素养。

二、教学策略的选择原则

首先,需要因“人”而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策略。在课堂教学中,只有正视学生知识水平的差异,能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才能让教学更加有的放矢。其次,选择能够服务于目标的教学策略。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本组的目标始终围绕提升学生音乐听觉思维能力的培养,那么哪些策略的实施更易于达到教学目的,就是合适的策略。根据以上原则,教学中本组教师更多地选择了训练与练习策略、问题教学策略、情境教学策略,以提升学生音乐听觉思维能力。

三、教学策略的应用与实施

(一)训练与练习策略

该策略主要是提供练习,帮助学生记忆学习内容。在音乐听觉思维训练中特别适应于学生对音乐旋律片段的记忆。

如高中音乐鉴赏中,由弥渡民歌改编的器乐作品《弥渡山》,以丰富的音色和生动的音响效果,为听者展示了茶马古道沿途的色彩斑斓和当地人们的生活。作品不断重复和变化A 段主题,结合各种乐器的演奏和叠加效果,让如画的西南小镇风情跃然于眼前。在该作品听赏前,教师选择了训练与练习的策略,首先带学生唱《弥渡山》原型《弥渡山歌》、演唱器乐曲《弥渡山》的A 段音乐主题,反复的演唱练习帮助学生夯实音乐主题旋律,在听赏器乐曲《弥渡山》环节中,学生听音色、听旋律的变化、听音乐情感的走向就变得轻而易举了。

训练与练习策略在学生音乐听觉思维培养上,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知识,是学生音乐听觉思维建构、迁移和发展的基石。

(二)情境教学策略

情境教学策略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运用技术手段创设或还原教学内容所展示的真实情境,以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教学策略。音乐艺术最重要的特点是直接影响人的情感世界,因此,情境教学策略是本课题组成员在音乐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策略之一。

例如,在高中音乐鉴赏中管弦乐《快乐的女战士》的听赏,作品作为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中的片段,旋律欢快活泼,节奏动感十足,具有感染力。学生初听能够感受作品的情绪即欢快、活泼。由于学生对作品创作背景不了解,往往感受不到作品中展示的娘子军的乐观主义精神。此时,运用情境教学策略,以作品创作的故事和历史背景为情境,帮助学生结合历史知识、音乐要素的分析,感受到作品更深层次的情感表达,激发学生爱国情怀。

情境教学策略能够帮助学生唤醒学生已有的、内在的情绪、情感和生活经验,帮助他们联想和想象,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聆听音乐,提升音乐听觉思维能力。

(三)问题教学策略

问题教学策略即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在寻求和探索中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高中学生在知识结构、思维的深度及生活经验的累积方面,相较小学、初中学生都有较大的增长,问题教学策略的实施能够让高中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积累在音乐听觉思维能力上研判、分析的经验。

如柴可夫斯基的管弦乐作品《1812 序曲》的听赏,学生首先聆听了法军主题,该主题运用了《马赛曲》片段,学生通过聆听、分析,感受到极快的速度、管乐器的音色等音乐要素描绘了咄咄逼人、不可一世的法军形象。接下来教师运用问题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发现和思考问题:“请为1812 年战争中另外一方的军队设计音乐主题。”通过这个问题,学生要做的思考和活动如下。

(1)结合历史知识,回顾1812 年发生的战争为俄法战争,因此他们要为俄国军队设计音乐主题。

(2)思考:作为俄国优秀作曲家,柴可夫斯基会为自己国家的军队创作怎样的音乐主题?通过音乐要素来设计俄军主题。

(3)通过聆听、对比自己的俄军主题片段设计与作曲家的创作差异在哪儿。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

通过运用问题教学策略,学生进行一系列的思考、活动,一方面调动自己已有的其他学科知识,帮助自己解决问题;一方面充分利用已建构的音乐听觉思维技能,进行音乐片段设计,并最终通过对比聆听、分析更加深入地体会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创作风格,而这也将反作用于学生自身,拓展其听觉思维的深度。

四、教学策略实施的注意事项

(一)以音乐核心素养为准绳

本课题在实施、研究的过程中,始终围绕音乐学科核心素养进行教学策略的实施。听,是音乐的核心,音响感知是音乐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不是全部。我们在课堂中不能只关注听,把音乐课上成“视唱练耳”课,为提升学生音乐听觉思维所应用的每一种教学策略,都要服务于提升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将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融于一体,让音乐课成为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必修课。

(二)以活动为抓手

高中音乐课标中指出高中音乐课的基本理念之一即强调音乐实践。在课题组开展研究时,成员一直认为提升音乐听觉思维,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中只听——反复地听,这样的学习是无效的。虽然在听的过程中,学生的节奏感、音准会有进步,但这样机械的聆听,完全不能帮助学生建构音乐听觉的思维,所以要通过聆听、演唱、律动、演奏、创编等多种音乐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将听觉转化为思维,让思维促进听觉能力的提升。

(三)注重具体作品具体分析

教师在使用教学策略的过程中注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有的作品片段适合应用一种教学策略,有的音乐片段可以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帮助学生聆听、理解、分析。正如文章中提到的,现今在我国教育教学中流行的理念、教学策略是非常丰富的,作为教师,首先要随着教育观念的变革,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理念,学习新的教学策略,通过多样、多变的策略组合,有针对性地设计,让课堂更加丰富,让学生收益。

总之,随着我国教育理念的不断变革,音乐教育作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应更迅速地让课程丰富、有深度,脱离学生在音乐课堂中只是放松、休息的怪圈,使学生在音乐课堂上以听觉思维能力的提升为引领,提升音乐学科的综合素养。

本文仅结合笔者实际教学实践,在如何有效、有针对性地运用教学策略的前提下,以高中音乐鉴赏作品为内容,培养学生音乐听觉思维的能力,进行简单的实践、探讨。针对本文及本课题,还有很多需要继续深入研究和实践的内容,使得在教育教学中更加优化教学策略,完成对学生音乐听觉思维能力的培养。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核心素养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