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三步走”提升行文层次
——从一堂作文课谈起

2021-11-30江苏省句容市第二中学

青年心理 2021年31期
关键词:三步走习作师生

江苏省句容市第二中学 朱 茜

钱理群先生在《关于中小学写作教育的断想》中一针见血地指出当前作文教学的弊端:“作文教学课已变成一种简单的‘老师出题,学生应命而写’的过程,至于学生是否愿意写、怎么写以及怎样才能使学生进入最佳‘写作状态’问题,则似乎不在有效指导的范围内。”针对这一突出问题,笔者尝试上了一堂深度式作文公开课。

一、设计理念

初中生写人记事的细节描写能力还有待提高,部分学生甚至不清楚细节的定义以及细节描写的分类,更不必谈对情节进行细致刻画。这堂课读写结合,让学生掌握关于动作描写的技巧并能运用具体方法逐步提升行文层次。

首先,师生共同观看阿根廷著名球星梅西带球突破精彩射门的瞬间,辅以振奋人心的音乐创设情境,全方位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提升下一阶段当堂写作的有效性。其次,运用3 个以上动词描写梅西精彩射门动作并巧借课文: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捕鸟瞬间分解细化动作写具体;莫顿·亨特《走一步,再走一步》攀崖瞬间精选动词写准确;高尔基《童年》小茨冈传神舞姿修饰写精彩。通过已学课文经典片段引路,学生自主修改归纳动作描写写作技巧。最后,展示教师下水作示范,设计趣味顺口溜总结方法,化繁为简。这样拾级而上,层层深入,寓教于乐,在有序、和谐、积极活泼的氛围中实现作文的有效教学。

二、视点透析

(一)目标准确

先明确简单的动作描写,再按照动作分解法修改使习作细化具体,继而精心锤炼动词使动作描写更准确,最后发挥想象添加精彩修饰语进一步完善细节。这种三步走的阶梯式训练法能逐步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使之明白作文层次的提升可借助“分解细化具体”、“用词准确生动”“合理修饰精彩”三步走的方法。

(二)以读导写

学生三读三悟,读中悟法,掌握了方法也就在学习中掌握了主动权。笔者提供给学生的三篇例文都契合本次作文训练点,具备了示范性。鲁迅先生用“扫”“露”“支”等一连串动词,将捕鸟动作过程分解细化使学生明白再复杂、连贯的动作都可先仔细观察,再像电影中的慢镜头一样一一分解,并辅以恰当的动词。而《走一步,再走一步》原文动词和括号内动词的比较也训练了学生增加、删除、替换推敲文本动词的能力。懂得同一个动作行为,如果选用不同动词,表情达意的效果就不一样。高尔基《童年》中小茨冈灵动的舞姿因为巧妙添加修饰语,她仿佛就在我们眼前动了起来。经过经典课文片段的对比感知,学生逐渐领悟已学课文的魅力,培养善于总结每篇课文里“闪光点”的能力,日积月累,写作水平自然会提高。

(三)互改互评

一写个人改,二写小组改,三写集体改,生生互评,师生共评,最后展示教师多次修改后的下水作进行课后第四改,写—读—评—改—写这个环节贯穿课堂始终。此教学步骤,遵循认识规律,从感性到理性,步步深入,丢弃以往教师为主导的“一言堂”,也改变了评多写少抑或写多评少的尴尬局面,多元共生。

三、反思问题

(一)就课堂而言

当下许多作文评讲课变成了教师唱一出声情并茂的独角戏,学生开一场七嘴八舌的茶话会,课堂目标有效达成率远远低于教师心理预期。评讲作文就是拿出学生已经在课外写好的文章去点评修改,即便有部分学生在课外积累和写作方面耗费了大量时间与精力,但其写作能力依然得不到提升,甚至原地踏步。

(二)就学生而言

教师精心准备的作文课仅是某些优秀学生的专属课,课后交上二次修改完的作文仅仅只是添了几个字或者几句话,真正需要揣摩或删除的地方原封不动。有时教师要求用其他颜色的笔标注好修改处和亮点处,有一半以上的学生甚至还不清楚自己所写文章值得肯定和拓展深化之处,所谓修改作文都是“皮球落水——浮在表面”。更不用提内容泛化、千篇一律、修辞手法一个多变句式也没有,语言跟不上内容表达的需要,缺少文学素养。

(三)就教师而言

看重技巧却忽略感悟,在意功利却轻视主体,教学方式永远都一成不变,只是朗读点评、再朗读再点评;总在教授“怎样写”却不深究“写什么”,以讲读代替写练,把写作课上成了知识传授课,缺乏理性、系统、准确的有效指导,久而久之,原本谈文色变的学生更加丧失写作兴趣。其实,写作不单单属于知识系统,作文课应该是五颜六色,光怪陆离,可以最大限度发挥学生主体性和想象力甚至也是教师才华展现的特殊园地。

四、借鉴方法

(一)情境激发

情境导入核心就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多关照学生的自我体验。当振奋人心的音乐响起,当梅西那精彩的一脚射门出现在视频中,学生们个个激动万分,目不转睛,注意力高度集中。这样的情境启发激趣引起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体验,直接提升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活动成为主动进行的快乐事情。教师需走近学生内心世界,多选择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材料、音像、图片,尽可能涉及更广泛的领域,化静为动,让整个写作课堂“活”起来,学生轻松放松,灵感自然如源源不断的泉水潺潺流淌于师生心间。

(二)课文启发

将课文的阅读与写作相结合,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快速提升的法宝。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非常有必要引导学生去揣摩钻研经典课文片段,巧用课文资源进行作文导引和训练,大到语段,小到一句话、一个词语,让学生深入细致地挖掘,锻炼他们对嘉言美句的敏感性,潜移默化下提升自己文学素养,而不是功利化为完成考试默写任务就万事大吉。

课文《土地的誓言》里有个很长的排比句段:“当我……的时候,当我……的时候,或者当我……的时候,我想起……我望见……我听见……我想起……我想起……”手法多样且意象丰富,笔者并没要求学生去硬背而是引导他们细心体会,用情感悟,再次创造。收上来的仿写习作让人大吃一惊,太多精彩语句、大胆想象、多彩意象。有写乡村美景也有写老屋记忆,有表层情感的赞美也有深层次的精神升华,几乎每个学生都能妙笔生花。实践证明,借已学课文启发灵感的教学形式,能让学生在感悟经典魅力的同时也懂得归纳运用类似手法让自己的作文增色,甚至更胜一筹,实现读写双赢。

(三)写评多元

1.由传统学生写变为师生共同写

学生看老师身体力行,既意外又新奇,畏难情绪一扫而光,都兴致勃勃地研究起教师示范作来。教师写下水作既能更深刻理解写作过程中各个环节的难易程度,方便评讲作文精确到位,让学生心悦诚服,学生也能感同身受地明白文从改中来的道理,知晓不愿意去多次修改作文水平就无法提高,这远比以往教师苦口婆心劝诫却收效甚微更能在他们心灵打下烙印,更易仿效。

2.由单一化写变为深层次写

三次修改运用具体方法逐步提升行文层次,由浅入深,循序渐进,45分钟内赏、思、读、写、改、论、评环环相扣,紧密联系,力争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都能有所获有所得。笔者认为实效的作文课应该充实紧凑、步步提升,它能不断激发学生潜能让他们愿意主动去写并且写完后心中充满了巨大的成就感;他们可以真切感受到一堂课实实在在给予的方法技巧;也可以欣喜地发现多次深度写作后文章水平的明显提升,哪怕只是一点点小的改变小的进步也足以激励。

3.由表层评价变为深层生成评价

生生互评、师生互评虽然依旧脱离不了传统课堂评价习作方式,但每一个学生的个体评价均是发现:有对自我习作结论的新发现,也有对他人学习结论的新发现,这些新发现更多来源于学生。修改评价习作过程中他们妙语迭出,创造出的精妙动词和大胆想象让整个课堂五彩缤纷。每一个学生的评价都独特、充满生机,甚至当师生共评达到白热化高潮阶段,预设结论也有了突破,这才是最有价值的意外。

综上所述,行文三步走,好文自然有。让深度式作文教学成为常态课,便可以改进,可以提高,可以拓展,可以创造,可以突破。学生的未来无论朝哪个方向,写作都是他们前进道路上的武器,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高效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刻不容缓,我们,时刻准备着!

猜你喜欢

三步走习作师生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师生讨论改病句
师生过招,你敢接吗
麻辣师生
中国创新“三步走”令人着迷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