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生劳动素养的培养策略

2021-11-30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路小学马洁萍

青年心理 2021年31期
关键词:劳动家长学校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路小学 马洁萍

劳动是人类幸福生活的来源,没有劳动也就谈不上真正的幸福。所以,在学校教育中开展劳动教育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因为劳动教育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对于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劳动教育的重要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上。”所以劳动会帮助儿童智力得到发展,劳动素养、人格发展也在劳动教育中得到日渐完善。而学校也是开展劳动教育的合适场所之一,现就我校劳动教育方面的开展情况,做如下阐述及探讨。

一、问卷调查分析学生劳动现状

首先进行问卷调查。本次调查我们分别设计了学生、教师、家长三份问卷,回收学生有效问卷884 份,学生分布在一至六年级,男女比例均衡。教师有效问卷60 份,家长有效问卷1241 份,尝试从多角度了解学生在家庭和学校、社区的劳动状况。

(一)学生对劳动的认知方面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你认为小学生进行劳动有什么意义?选择“能够培养自身的良好习惯”有787 人,占调查人数的89.03%。选择“增强道德责任感”的占84.05%。有大部分同学认为创意设计和节约用水用电不属于劳动内容,分别占49.43%,可以看到小学生对劳动的认识还不够全面。

(二)学生对劳动的态度方面

在“你愿意在家里劳动还是在学校劳动”这个单向选择里,学生选择乐意在家和学校进行劳动的有669 人,占75.68%。在这个选项里只选择了愿意在家劳动的55 人,占6.22%;只愿意在校劳动的学生130 人,占14.71%。很乐意在学校做值日生打扫卫生的占95.59%。大部分学生有劳动意愿,特别愿意在学校里劳动,但也有小部分完全不愿意劳动的学生占1.13%。

(三)学生在校内、家庭、社区参加劳动方面

调查显示,100%的孩子在校内参加过各类的劳动。在家里能主动承担家务并坚持做的占29.75%,偶尔做一点的占55.54%,几乎不做家务的占14.71%,从来没有参加过社区服务的孩子占65.5%。表明小学生的日常劳动行为集中于校内劳动并能自觉承担。

(四)约78%的教师认为所教学生的劳动观念薄弱,66%的家长觉得自己孩子劳动观念薄弱。100%的教师认为有必要开展劳动教育,约3%的家长觉得没必要。能经常和孩子一起做家务的家长占27.8%,偶尔的占60.76%,很少从来没有的占11.4%

可见小学生的劳动体验大部分来自学校老师的主导安排,集体的影响力较大,而当代家庭劳动教育明显缺失,绝大部分家长认为孩子在小学阶段劳动意识的培养对于其成长非常重要,但在日常生活中真正能带领孩子做家务的家长很少。

二、劳动教育启示

(一)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学校、家庭和社会在孩子的劳动素质培育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优势互补。但孩子的良好愿望与现实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知与行脱节、他律与自律不平衡等,成为劳动意识培养和劳动习惯养成的障碍,故需整合多方优势力量达成一致性,从而帮助孩子养成良好劳动习惯。

(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学生劳动素养培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应发挥主导作用,摆正学习与劳动的关系,给学生以积极引导。家庭把劳动习惯养成融于日常生活之中,为孩子创造适宜的劳动空间;同时,激发孩子的自我教育潜能,帮助他们在劳动实践中感悟“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真谛,在点点滴滴的体验中积累人生的财富。

(三)掌握终身受益的劳动技能

学校应探索在新形势下,劳动教育课程如何实现校本化,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并通过学校劳动教育辐射到家庭、社区,为孩子的课余创造更加丰富多彩的劳动机会和实践机会,为孩子将来走向社会,拥有创造美好生活的能力打下基础。

三、实施策略——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知行合一

(一)多学科课堂渗透劳动教育,感悟劳动的美和价值

良好的文化知识素养与科学的思维方式对劳动品质的形成与技能的提升有着巨大的帮助。学校将劳动教育渗透在音乐、美术等学科课程中,在学生喜爱的美术课堂上,教师带领孩子认识劳动者的美,用五彩的笔画下最美劳动者的身影。语文、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学生了解各行各业的工作情况,懂得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劳动教育与学科的融合,将劳动意识渗透进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二)统筹制定校本劳动内容,全员参与让孩子走到劳动的C 位

首先,校内班级日常劳动管理制度由班主任和同学一起制定,做到人人有岗位,人人职责。每天有劳动,每周有总结,期末进行“班级劳动小达人”评选活动,分享劳动心得劳动体会,由全班同学一起选出并颁奖。

其次,开展丰富多彩的红领巾劳动社团活动,趣味劳动深入人心。AI人工智能社团,在线编程、设计代码等活动满足了同学们动手、动脑的渴望,增强了同学们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深受学生和家长欢迎。

电子百拼社团为同学们打开了探索物理世界的一扇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了学生们对电子技术的学习兴趣。

巧手社团,孩子们以布料、纽扣、花边等材料制作手工作品,丝网花制作、“福”字制作……学生们一针一线,聚精会神地创作,那五颜六色的线条,一颗颗玲珑小巧的纽扣,一块块柔软的棉布,还有那一双双灵巧的手,一双双专注的眼睛,就是一朵朵盛开的劳动之花!

小农田种植社团,学校在天台开辟了种植基地,孩子们特别雀跃,在教师的指导下,搭建棚架、翻土、播种、浇水、施肥,写观察日记……收获的季节校园更是沸腾起来,所有的汗水劳累一扫而光,取而代之的是满满的幸福感和自豪感。

(三)垃圾分类综合实践劳动课程,保护环境美从我做起

每位孩子都参加到垃圾分类综合实践劳动课程学习。在居住的小区及学校周边街道开展垃圾分类社会调查,了解垃圾的来源、种类、危害以及处理方法,和家人一起身体力行处理好自家垃圾。日常中我们要求学生坚持每天进行垃圾分类,学生们还开展“变废为宝”制作活动,同学们利用废旧报纸制作的生活用品美观实用,既培养了学生劳动能力,也为宣传环保贡献了力量。

(四)我爱我家,开展居家劳动实践活动

开展居家劳动实践活动,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感受父母工作的辛劳,从而主动承担家务劳动,感恩回报父母。一、二年级开展扫地、洗碗等劳动实践活动;三、四年级开展“美味大比拼”活动学烧一道菜。五、六年级为家人学做四菜一汤、一日三餐。

节假日,更是孩子大显身手的时候,我们鼓励家长放手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希望每位孩子都能参与家务劳动,拍照片、视频记录过程,做成劳动成长手册,回校后和同伴们分享,这样在集体的影响下既锻炼了学生的劳动能力,又促进了良好的亲子关系形成。

(五)依托地理优势,拓展劳动教育基地

学校周边科研单位林立,我们和共建单位签订长期共建协议,为孩子们提供多样丰富的劳动岗位实践体验。我们走进海珠湿地公园农耕体验秋收,走进海洋研究所、昆虫所标本馆当小小讲解员,走进社区当垃圾分类志愿者……这些劳动职业岗位为孩子们打开了解社会生活的另一扇窗,孩子们在岗位服务中学习了人际交往,逐步加深了对劳动的理解,更为以后进入社会参加社会劳动做了基础准备。

四、持之以恒,努力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

我们倡导发挥孩子们的劳动积极性,让孩子走到劳动的C 位,把热爱劳动、劳动最光荣、劳动创造美,落实到实践中去,做到真正的知行合一。在做的过程中体验感悟劳动的辛劳、成功的不易,从而不断提升小学生的劳动素养。

我们通过校内劳动技能课、社团活动课和校外家庭劳动、社会劳动实践基地教育活动相结合,拓宽劳动教育空间,丰富和深化劳动教育内容,使劳动教育工作更开放、更灵活、更实效。

总之,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劳动习惯的最佳时期,学生在劳动中形成的良好心理品质、独立生活能力,为将来孩子拥有幸福生活能力打下了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劳动家长学校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学校推介
家长请吃药Ⅱ
犯错误找家长
微妙的家长QQ群,引无数家长竞折腰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