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谁解情深似海味
——浅析艾青与亲生父母之间的感情

2021-11-30重庆市巫山第二中学侯永炎

青年心理 2021年31期
关键词:大堰河亲生父母艾青

重庆市巫山第二中学 侯永炎

每次和学生一起学习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这篇文章时,总会被作者与大堰河纯真的母子情感动着:大堰河勤劳善良、慈爱博大、忍辱负重、任劳任怨,艾青对大堰河怀念、感激、同情、歌颂。

感动之余,我总有无法释怀之感,是什么呢?其实就是大家都忽略了的艾青的诗中,没有像对大堰河般的对亲生父母的情感表达。然而,事实是怎样的呢?艾青对亲生父母持什么态度呢?为此,我带领学生对艾青的诗歌进行了整体的学习,从诗中感受他隐藏的对亲生父母深似海的爱,从而正确看待大家对艾青跟他亲生父母的感情认知的偏见。

关于这篇诗歌的创作背景一般都是这样介绍的:艾青出生时难产,算命先生说他的命是“克父克母”的,因此他被送到一位贫苦农民家里抚养。他的养母就是大堰河(浙江金华方言中“大叶荷”的谐音。他的养母是大叶荷村人,童养媳,没有自己的名字,当地人因此就叫她“大叶荷”)。艾青5 岁被亲生父母领回家中开始读书,但依然受到冷落,不准叫自己父母为爸爸、妈妈,只能叫叔叔、婶婶。正如他自己所说:“他是在被冷落、被歧视的环境中成长的。”相比之下,他的养母大堰河却给了他温暖的母爱,给了他幸福的家的感觉。

于是读者或鉴赏者就定性为亲生父母不爱他,他对亲生父母没有感情。

于此,我认为有一定的道理。谁愿意离开亲生父母而活?谁愿意叫亲生父母为叔叔婶婶?谁愿意在自己家里被冷落和歧视地成长?于是,很多人就认为他的亲生父母对他一点都不好。可是,换一个角度想想,哪个父母愿意离开自己的骨肉?哪个父母不想自己的儿子叫爸爸妈妈?哪个父母又会不爱自己的儿子?

一、从生活细节中看父母对艾青深沉的爱

第一,决不抛弃,请人抚养。艾青出生时,因难产而被算命先生忽悠为克父克母的祸害。在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的背景下,亲生父母为了保全自己,完全可以将其丢到野外,或被野兽吃掉,或者冻死饿死;纵使送人,从此也会形同陌路。

然而,他的父母并没有抛弃他,而是将他送到大堰河家里,付费请大堰河抚养他,试想,如果他的亲生父母自己抚养他,而克父克母的封建迷信说法又是真的,那么即使是这样,他的父母也被他克死了,那么艾青也会因为父母去世无人照顾而死去;出抚养费请大堰河抚养,其实,这本质上是变相的抚养,仍然没有摆脱被“克死”的风险;不让艾青叫他们爸爸妈妈,也只是求得表面的保全之策,血缘关系既存,岂会因称呼而改变?

第二,没有卸下培养的重任。艾青5 岁时,被亲生父母接回家开始读书。父母没有因为其所谓“克父克母”的命运而放弃对他的教育和培养,5 岁时就开始让他读书。成人后,艾青出国留学深造,出发时父亲给他1000 元大洋,母亲又偷偷把自己的400 元大洋私房钱塞给他,后来母亲又让艾青的舅舅给艾青带钱到法国(钱被舅舅私用了)。试想,如果没有父母的爱和培养,艾青也许永远只是一个名叫蒋海澄的人,成不了“诗坛泰斗”艾青。

第三,欲委以承担家庭的重任。在艾青与父亲的往来书信中,经常可以看见父亲要求他要教导弟弟妹妹,帮助他们成长。

去年春天他给我几次信,

用哀恳的情感希望我回去,

他要嘱咐我一些重要的话语,

一些关于土地和财产的话语。

但是我怫逆了他的愿望,

并没有动身回到家乡,

我害怕一个家庭交给我的责任,

会毁坏我年轻的生命。

——《我的父亲》

作为家中的长子,在父亲病危时,要把身后的重担,关于土地和财产的处置,还有关于妻子儿女等托付给艾青处理。我认为,艾青没有回去接受父母的安排,其实是作为新青年的他,不想因为封建家庭而束缚自己的远大理想。

二、从艾青的诗中体味他对父母的爱

评论家冯雪峰这样评价艾青:“艾青的根是深深地植在土地上,是根本上就正和中国现代大众的精神结合着的、本质上的诗人。”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是土地和太阳,“土地”的意象里,凝聚着诗人对祖国——大地母亲最深沉的爱。

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

我摸着红漆雕花的家具,

我摸着父母的睡床上金色的花纹,

我呆呆地看着檐头的我不认得的“天伦叙乐”的匾,

我摸着新换上的衣服的丝的和贝壳的纽扣,

我看着母亲怀里的不熟识的妹妹,

我坐着油漆过的安了火钵的炕凳,

我吃着碾了三番的白米的饭,

但,我是这般忸怩不安!因为我

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

如把这理解为对亲生父母的不满,是否就是对艾青的错误解读呢?可以想象,当时的艾青只有5 岁,一个5 岁的孩子,刚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与家人不熟,甚至还不知道这是自己的家,就算他们是自己的亲人,起初产生忸怩不安的感觉是否也是常理?

翻阅相关资料我们发现,艾青曾说自己“是在被冷落、被歧视的环境中成长的”,实则隐含着一个封建社会中地主阶级的叛逆儿子与封建统治阶级的决裂,是对不公平社会的批判。

一个“吹芦笛的诗人”怎么会是一个心胸狭隘之人?爱国主义是艾青作品里永远唱不尽的主题,他在以此诗思索着人民的命运、民族的命运。

因此,艾青是一个如此大爱的人,岂会不理解父母的苦心?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我爱这土地》

即使是面对这样一片浸透着苦难的土地,艾青也要无条件地去爱,要永远不知疲倦、竭尽全力地去为这片土地而歌唱!这首诗表达了艾青刻骨铭心、至死不渝的最伟大、最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他有这份大爱的胸怀,岂能不理解父母的权宜之计?岂能不懂父母大爱之理?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的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礁石》

当代诗人、作家伍学寅在《诗道》里说:“艾青的‘礁石’,代表着一个诗人,一位战士,永远坚持真理,傲然屹立于风风雨雨中的形象。”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与挫折,艾青总是以微笑的方式生活。所以,小时候被送养的事情怎么能影响他阳光般的心灵呢?何况他在大堰河那里也得到了真正的母爱。如他心胸很是狭窄,岂不与大堰河的言传身教和伟大相违了?

我爱你像人们爱他们的母亲,

你用光热哺育我的观念和思想——

使我热情地生活,为理想而痛苦,

直到我的生命被死亡带走。

——《给太阳》

诗人把对太阳的爱与人们对母亲的爱做了类比,他是认同人们对母亲的爱是热烈而根深蒂固的。

总之,以艾青的诗歌和经历为基石,深度解读和思考后,我得出一个结论:诗人艾青与亲生父母,都以自己的方式爱着彼此,此爱,深似海!

猜你喜欢

大堰河亲生父母艾青
艾青《我爱这土地》
艾青来了
艾青来了
锲而不舍
《大堰河——我的保姆》细节赏析
养母主动为29岁女儿寻亲生父母:害怕她无依靠
无题
被人收养,该赡养谁?
入手细微达于至情
《大堰河——我的保姆》诗句的多义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