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确解读学生情绪,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2021-11-30首都师范大学附属红螺寺中学牛海宁

青年心理 2021年31期
关键词:消极情绪群里情绪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红螺寺中学 牛海宁

心理学上有个关于情绪的效应叫作“猫踢效应”。“猫踢效应”指的是个人的不满情绪和糟糕心情,一般会沿着等级和强弱组成的社会关系链条一次传递,由金字塔尖一直扩散到底层,无处发泄的最小的那一个元素则成为最终的受害者。后来人们引申理解为:人的不良或消极情绪,如果得不到合理的控制,会影响周围的人,导致周围的人也产生这种不良的情绪。

中学生刚刚步入青春期,他们的感情波动幅度大,情绪反应强度较大,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容易受环境的影响。心理健康教育是时代的要求, 也是新课程的呼唤, 正所谓“嫩竹易扶正”,班主任须有效协调和充分利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帮助学生将负面情绪引导成积极健康的情绪,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案例分析

事情的起因:由于高中年级要进行合格考试,学校安排初中年级倒休,于是,初中学生有三天的假期。为了让学生三天小假期始终保持学习状态,不松懈,初一年级组的任课教师们精心给学生们准备了三天的作业。教师们希望学生不会因为假期放松学习。放学后,班级各科科代表把作业写在了黑板上,班主任将黑板上的作业拍成照片发到了微信家长群和学生群里。

事情的经过:第一天放假的晚上,教师偶然间看到学生的朋友圈,发布了一张黑板上作业的照片,并发表说说:“谢谢老师们的爱!”一个学生发了这样的朋友圈,接下来又有学生发这样相同的说说。学生的说说经过发酵,有很多学生开始点赞,并且在同学们的朋友圈下方进行相同的评论。从班主任的角度来看,学生哪里是在感谢老师,这是满满的吐槽,满满的负能量,吐槽作业,吐槽放假了还要学习。

当时的思考:这个说说看似是学生的一次无心的日常心情,实际上反映出学生对学习、对作业等认识的片面性。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缺乏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且大部分孩子没有学习的动力和信心。作为班主任,朋友圈的说说,让我读出了孩子们对这么多作业的苦恼、不耐烦,还有不开心。我对此心里也有些苦恼,教师给孩子们布置作业是为了学生好,怎么才能让学生有这种意识呢?如何引导学生负面的情绪,将其变成积极的正能量?既然学生对作业、对学习的认识不全面,我也决定不再当一个苦口婆心的“婆婆”或者“妈妈”,我不想一味地说教,只告诉他们“你们不要有这种想法和说说”,而是采用另一种方法让学生有更积极、更阳光的心态。

事情的发展:我看到学生发的朋友圈后,决定对症下药,找第一个发这条信息的学生,想告诉他把朋友圈的内容删除。我同时也想听听这个学生的真实想法。就在我准备给这个学生打电话的时候,事情突然有了转机。恰巧此时,我们班的数学教师,看到了学生的朋友圈,发现了学生朋友圈里满满的正能量,并截图了学生的朋友圈,发表了说说:

“感恩我的孩子们遇到了这么多甘于奉献的老师,感恩我的同事们遇到了这么多怀有感恩之心的孩子。你们的真心与细心,体会到了老师们给予你们的爱!朋友圈的刷屏,让我特别感动!”雷老师的朋友圈一发表,学生和家长的点赞蜂拥而来。

解决办法:给予学生积极的正能量。看到雷老师的朋友圈,我就在思考:我怎么没有想到这么好的办法!我应该向雷老师学习学习,用这样的好办法,事情就一定会有转机!于是,我将雷老师的微信截屏,发到了我们学生群里,并对同学们说:“雷老师看到咱们同学们的朋友圈了,给予大大的赞扬了!”学生们看到班主任这么说,都特别高兴,群里发了很多幸福的表情。

同时,我也对学生们提出了自己的困惑:“话说,为什么我看不到有些同学的朋友圈呢?”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说:“老师,可能我们设置了您看不到!”还有的学生说:“对,应该是这样!”我假装不知道为什么不能看到学生的朋友圈,特别好奇并且耐心地等,等着孩子们给我回一个答案。

班级群里,热心并可爱的学生们纷纷告诉我是怎么回事的同时,我也及时地在微信群里表扬了那些我看到的发朋友圈的同学,并告诉学生:我们的老师“好爱好爱可爱的你们”!我装作羡慕雷老师的样子,对孩子们说:“小朋友们,谁还发朋友圈了,截屏发到群里,我也想发一个朋友圈呢!”同时配发了一张笑脸图片。这时候,班里的学生一个接一个地发起了截屏,有人发了朋友圈,还有人更新了朋友圈,高兴得不得了。看到孩子们的截屏,我又给孩子们加了一把火,对孩子们说:“看到了、读到了雷老师的表扬,孩子们要表示感谢啊!要理解老师们的爱心、苦心!”孩子们看到我的话,纷纷跑到雷老师的朋友圈里留言,感谢老师的辛苦,并配有玫瑰花!有人羡慕我,说我教的孩子懂得感恩,善良有爱心,而他们不知道的是,我默默地教会了孩子什么。事情到此,微信群里安静了下来,“朋友圈谢谢你”的故事结束了,结束的还有,学生的不良情绪被转移了。

二、改变认识

作为一名有着多年经验的班主任,我深刻地意识到:班主任教师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而现在,我所教育的学生大多都已经是2008 年后出生的小孩,家长们已是80 后。这些家长阅历丰富,而这些学生也是从小接触电子产品,甚至很多学生的信息获取量超过成年人。因此,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作为班主任教师,我们也要与时俱进,适应发展更新观念,积极学习心理学的相关知识。

我们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所面对的是人,是每一个不同的个体,学生会有各种各样的状况发生,我们要经历各种考验。作为班主任教师,我们在为学生服务的过程中,需要灵活多变把握好原则,同时也要经常和学生聊天、谈心,深入学生中去,与学生拉进距离,让学生用心体会到教师给予给他们的爱,学生才能服气他的教师,能够懂得教师是尊重他们的。班主任教师在学校的心理教育过程中,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另一方面也要调控学生的消极情绪。因为这两件事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而调控消极情绪有以下三方面的作用。

第一,保持情绪平衡,为消极情绪找到适当的宣泄渠道和升华方式。

第二,促进情绪成熟,使人获得正反两方面的情绪生活经验。

第三,避免意外伤害,对人的身心健康提供基本的情绪支持。

调控消极情绪的方法有很多,例如,暗示法、转移法、宣泄法、安慰法。在“朋友圈谢谢你”的这个事件中,教师尝试使用了转移法。在学生产生了消极情绪的时候,教师通过改变话题表扬另一个人的方式,来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缓解消极情绪的爆发。运用“转移法”的策略,教师充分调节了学生的消极情绪,收获了好的效果。

三、教育反思

情绪实际是外部或内部失衡的一种信号,是身体的一种保护机制。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够仅仅只解决学生们的情绪,而是要追根本源帮助学生解决引发情绪的问题。当我们能够了解到自己的情绪,情绪就会变成我们可把握的感情,我们就会慢慢恢复理性去分析情绪背后的问题,而在这个过程中,情绪也就会慢慢消失。

认知心理学中的“合理情绪ABC理论”清晰地阐述了情绪产生的根源:在ABC 理论模式中,A 是诱发性事件;B 是指个体在遇到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即对这一事件的看法和评价;C 是指特定情境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结果。ABC 理论指出诱发性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C 的间接原因,而人们对事件所持的信念B,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更直接的原因。

学生的情绪及行为反应与他们对事物的想法和看法有关。这些想法和看法的背后,有着学生对某一类事物的共同看法,这就是信念。合理的信念会引起学生对事物适当的、适度的情绪反应,而不合理的信念则相反,会导致不适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教师在引导学生缓解消极情绪的过程中,首先通过积极情绪影响孩子,而不是一直强调情绪本身。通过结合学生们的日常表现,对学生们的情绪进行判断,方便找出最佳的策略和指导意见。其次,教师应该找到源头,帮助学生寻找引发消极情绪的本源。最后,教师还应该持续关注学生的日常状态,给予及时的关心和帮助。

因此,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还要做学生心理健康的辅导者,不仅指导学生学习学科知识,而且教授他们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引导他们了解和掌握如何管理健康情绪,摆脱不合理的信念。只有学生能调整好自身的情绪,才能做情绪管理的主人,成为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的人。

猜你喜欢

消极情绪群里情绪
静心
测试
奶茶群里戏精多
金主爸爸的炫酷
买奶茶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人兽表演
情绪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