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形势下,更要重视学生责任心培养

2021-11-30北京工业大学附属中学侯保成北京市特级教师

青年心理 2021年31期
关键词:责任心家校双减

北京工业大学附属中学 侯保成(北京市特级教师)

减负是一个热议了多年的话题,如何从根本上解决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首先是政府的顶层设计,比如,治理体系问题、学制和课程问题、督导和评价问题等。作为基层学校、普通教育工作者,应该是立足本职岗位思考谋划,围绕自己的学生想办法、做文章、闯路子。从表面看,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教师留作业太多,或者家长给孩子报辅导班过多所致,而根子里却是学生学习效益的问题。所以,从一定程度上说,“双减”的问题,从国家社会层面,是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的问题;从学校、家庭和师生层面,却是提高学习效益的问题;从教师层面是如何教的问题;从学生层面是如何学的问题,但归根结底是想不想学的问题。于是,这就引出了决定学习效益的关键问题——如何培养学生的责任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我在初中、小学、幼儿园、九年一贯制学校、十二年一贯制学校都有过从教经历,有20 年校长经历,7 年集团学校副校长经历,对基础教育领域各学段学校情况比较熟悉。作为一名思政特级教师,我也一直致力于育人实效性研究。我深深感觉到:无论是小学生还是中学生,甚至大学生,学习最关键的问题都是责任心问题。所以我们说:“‘双减’背景下,更要重视学生责任心的培养。”

一、学生责任心培养存在的问题分析

做责任心教育研究的人很多,抓责任心培养的学校也很多,但把责任心培养落到实处,形成传统和特色的并不多。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一是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感受。说起责任心,我们用得最多的词是“培养”。但是,我们有没有想过,学生希望我们“培养”吗?喜欢我们这样“培养”吗?教育者以为自己在为学生好,学生却不能理解和接受。这应该是责任心培养方面最大的问题。二是忽略了家长的有效引领。我们一直在强调教育需要一致性,家校需要携手同行。但是很多时候,家校沟通变成了学校汇报成绩,老师吐槽问题,对家长教育孩子并无帮助。家校沟通效果不佳,学生责任心培养不能形不成合力。三是忽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学生责任心培养方面,教师是专业教育者,应该知道如何培养学生责任心,但是教育评价体系的不完善,如偏重结果评价,导致教师自然就不主动、不积极。教师不能发挥主导作用,是学生责任心培养的重要原因。

二、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齐力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一)培养责任心,需要允许学生自主选择

这牵涉一个育人观的问题,学生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有自己的判断和选择。基于此,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我们要尊重学生选择的权利,帮学生认识到:权利和义务是相对的,履行义务才能享受权利;成长就是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当我们把选择权交给学生,其实就是把责任意识埋在了学生心田里。学生有了当家做主的感觉,就有了责任担当的意识。学生自己决定要做的事,他自然愿意全力以赴负责。当然,学生也有虎头蛇尾坚持不下去的时候,这就需要大人的鼓励、支持和协助。

(二)培养责任心,需要鼓励学生亲自参与

多年来,相当一部分家长打着“安全和爱”的名义,一厢情愿对孩子的事情包办代替。在家庭中,家长对孩子说:“你的任务就是学习,除此之外什么都不用做。”在学校里,教师对学生说:“你的任务就是听话,老老实实按我说的做就可以了。”于是我们看到了一批“没有心的学习机器”。因为没有心,所以他们习惯说“无所谓”“随便”;因为“无所谓”“随便”,他们对什么也不感兴趣,经常会丢三落四,作业、水杯、衣服……经常会找不到扔哪里了。所以,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就要把学生力所能及的事情交给他们去做:尊重学生,所有的规则都要和学生商量着制定;信任学生,学生自己能做的事情,大人不要随便插手干预;理解学生,要允许学生犯错误,做事出现了问题,不迁怒,不埋怨。学生在做好自己的事情时,责任心自然也就养成了。

(三)培养责任心,需要持之以恒形成习惯

很多时候,责任心培养的失败源于我们对责任心的认识出现了偏差。如果把责任心仅仅当成一种态度,停留在思想教育层面,没有富有成效的习惯训练,责任心是很难形成的。

我认为,培养学生责任心,要做到以下六点:道理是知道的,是非是明白的,规则是明确的,底线是清楚的,评价是科学的,管理是形成闭环的。“知、情、意、行”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四个要素。知是基础,行是关键。学生明是非、知道理、有冲动、有意向的时候,一定要趁热打铁,把想法变成做法,把做法变成说法,把说法变成习惯。在责任心的培养方面,我们主要是通过“目标管理”和“时间管理”来实现的。我们坚持组织两类活动:一类是全员建立“学习小组”,开展学习小组之间的竞赛活动,发挥“雁阵效应”,让每个人在共同体中资源共享,互相促进。第二类是每个人“和自己赛跑”,制定符合自己实际的学习目标和生活目标,然后把规划变计划,把计划变一日常规,通过个人“时间管理”,让自己什么时间干什么事,如何干,干成什么样,都清晰具体。

为了促成这些习惯的落地,我们高中借助“生涯规划”系列课程,初中借助“学习有方”管理手册,小学借助“自动化班级管理”和争当“自主之星”,让行动有抓手,过程有评价,效果有甄别。

(四)培养责任心,教师和家长要携手共进

家庭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家校共育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直接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为此,学校向家长传播科学系统的育人理念和育人方式,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有助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融合、形成合力,助力学生全面发展。而学生责任心的培养,靠学校教师,更要依靠家长,最重要的是家校同步。在家里,家长要培养孩子做事的能力,给孩子提供做事的机会,坚持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学校,教师要体现专业教育者的水平,做学生责任心培养的导师。要放得开,尽可能多地鼓励学生独立自主;要抓得住,用好评价,关注过程,不断提升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责任能力。学生在学校犯错误惹麻烦的时候,家长要做孩子勇于承担责任的榜样,积极配合学校教育,不偏袒,不护短。家校合力,学生的责任心自然就养成了。

(五)培养责任心,要靠自己更要靠团队

责任心培养问题,归根结底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问题。在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中,学生会学、学会、乐学是关键。对学生而言,责任心不足,往往是对这件事不感兴趣;对这件事不感兴趣,往往是对这件事不在行;对这件事不在行,往往是对如何做好这件事没有正确的方法。所以,责任心培养问题的突破口,是教师带领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学习的关键是启动内驱力,找准生长力,发挥战斗力。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知道自己希望要什么,能成为什么,并且知道自己如何实现自己的目标。当一个人的志向和中国梦结合,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结合的时候,那他显现出来的内驱力一定有势不可当的劲头。当然,按照道德发展规律,学生的成长动力“我从不想惹麻烦”,到“己立立人,己达达人”的大境界,这是需要不断引领和提升的过程。

当学生有了责任意识的时候,如何提升自己的负责任能力,养成负责任习惯,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教师应引导学生把长期远景目标变成近期具体小目标,设计出达成小目标的方法路径,融入自己的一日生活常规,通过坚持“和自己赛跑”,不断庆祝享受目标达成的“小确幸”,每天进步一点点,行动就会有收获,坚持就能有奇迹。一个人可以走得快,一群人才能走得远。如果在自我责任心培养的过程中,成立一个学习小组,建立一个志同道合的团队,则彼此感召,彼此鼓励,彼此促进,更利于责任心的生长。

“双减”,减少什么?一定是那些不符合教育规律的“病毒土壤”。“双减”,不能减什么?一定是经历了岁月考验的“教育真经”。教育质量的标准不能降低,人才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不能降低。所以,“双减”形势下,我们更应该注重学生责任心的培养。只有关键环节抓住了,“双减”目标才能真正落地。

猜你喜欢

责任心家校双减
家校合作,共育新苗
责任品格培养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校共育合力托起明天的太阳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北京市高职生责任心年级差异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