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南京市高淳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2021-11-29史青山

上海农业科技 2021年3期
关键词:高淳融合农业

史青山

(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农业农村局,南京 211300)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指以农业为依托,通过高新技术对农业产业的渗透、三产间的联动与延伸、体制机制的创新等多种方式,将资金、技术、人力和其他资源进行跨产业集约化配置,将农业生产、加工、销售、休闲农业和其他服务业有机整合,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

南京市高淳区位于江苏省西南端,区域总面积达802 km2。近年来,高淳区坚持新的发展理念,立足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定位,多措并举,加快建设美丽乡村,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乡村休闲旅游、乡村特色产业,壮大农业龙头企业,鼓励农民创业创新,促进农业与关联产业渗透融合,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建设“强富美高”新农村,推动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促进高淳区农业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笔者拟对高淳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基本情况、主要做法进行总结,并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面临的困难与应对措施进行解析。

1 高淳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基本情况

高淳区依托农业产业资源和环境条件,按照“一产往后延、二产两头连、三产走精端”的思路,形成了以发展特色水产、高效园艺、生态林业等为一产,农产品精深加工等为二产,休闲观光农业、电子商务、智慧农业等为三产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2020年,高淳区实现农业总产值80多亿元,出口农产品7 000万美元,一二三产业比重为1.00∶3.43∶1.50,有效促进了当地农业增效、农村繁荣、农民增收。

1.1 农村产业融合主体不断壮大

目前,高淳区一大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向全产业链、全价值链方向发展,形成了由龙头企业引领、以新型经营主体为骨干、广大农民广泛参与的融合主体发展格局。据统计,高淳区现有各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5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9家、市级18家,销售(交易)额达50亿元以上的企业1家、销售(交易)额达1亿元以上的企业7家;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明显,创办、领办、对接农民专业合作社22家,带动3万多户农民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链,基地规模和带动农户增长率每年保持在8%左右,使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保持了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1.2 农村产业融合业态丰富多样

近年来,随着樱桃园、蓝莓园、牡丹园、月季园、杨梅园、枇杷园、茶园等融合产业的兴起,不断引领着高淳区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目前,高淳区农村呈现出“农业+多业态”的融合发展趋势,如“农业+文化、教育、旅游、康养”等产业形成了休闲旅游农业,“农业+信息产业”形成了智慧农业,具体包括农旅融合型(一、三产业融合)、农业加工型(一、二产业融合)、接二连三型(二、三产业融合)、全产业链型(一二三产业融合)四种类型。

1.3 建成了农业产业化联合体

目前,高淳区将农业产业链上的各主体打造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建成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1个、市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3个。例如,南京欧嘉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上下游产业,通过分工协作、章程约束,联合1家龙头企业、2家合作社、6家家庭农场,组建了虾蟹产业化联合体,形成了一条集养殖、收购、加工、电子商务于一体的互惠产业链,自2019年11月以来,产销香辣蟹100万盒。

1.4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迅速

近年来,高淳区按照“农区变园区、园区变景区、产品变礼品”的发展思路,发展果蔬采摘、休闲观光体验农业面积达6 000 hm2,创建了“中国美丽休闲乡村”1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五星园区”2个、“江苏省休闲农业精品村”4个、“江苏省省级创意主题农园”6个,培育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景点200个,高淳区也因此在2019年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江苏日”活动中被作为江苏典型进行现场推介,其知名度和美誉度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同时,“吃”在乡村、“住”在乡村、“购”在乡村、“乐”在乡村等活动,让农业增值链留在乡村,让农民从产业融合发展中得到实惠。据统计,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对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额达7 310元,当地农民纯收入中约有20%的收入来自于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

2 高淳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主要做法

2.1 围绕美丽乡村建设推进产业融合

高淳区以“慢生活”为主题,统筹推进特色田园乡村、美丽乡村示范村、宜居村、民宿村和田园综合体“五村”共建,因地制宜地建设了一批以垄上村、小茅山脚村为代表的升级版美丽乡村,一批以半城旅游、枕松酒店等为代表的精品民宿,及首批省级示范点小茅山田园综合体,且创建了省级特色田园乡村6个、省级美丽乡村21个、市级美丽乡村165个。高淳区美丽乡村建设正从“盆景”变成“百花园”,让青山绿水不再是“养在深闺人不识”,而是变成了老百姓家门口的“金山银山”。据统计,2020年高淳区乡村接待游客超50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25亿元,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2.2 围绕特色产业推进产业融合

高淳区大力发展特色水产、高效园艺、乡村休闲旅游农业、生态林业,创建了市级以上农业科技示范园7个,其中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例如,在固城湖周边汇聚着2.5万户螃蟹养殖户,新建的产业融合体“中国固城湖螃蟹城”,是全国最大的河蟹养殖、批发基地,带动了销售、商贸、物流、电商、服务、旅游等全产业链融合发展,产业链上下游就业人员超过10万人,也因此入选了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2.3 围绕培育融合主体推进产业融合

高淳区坚持引进与培育相结合的原则,强化农业招商,招大引强,吸引多元资本,并扶优扶强,培育融合型农业龙头企业51家、市级以上家庭农场8家、市级以上示范合作社31家,创立了“公司+合作社+农户”“公司+家庭农场”“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等多种产业合作方式,带动农民实现多环节增收。例如,占地5.33 hm2的斯耐欧蓝莓园,依托其位于桠溪国际慢城入口的优势,专心做好蓝莓全产业链,年销售额达300多万元,年净利润达150万元。

2.4 围绕农村文化资源推进产业融合

高淳区围绕桠溪国际慢城建设,不断挖掘农村文化资源,丰富农业产品、农事景观、农耕文化等创意和设计,着力培育了一批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品牌,成功创建了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中国美丽田园”等。同时,2001年至今,高淳区已连续20年举办“春季金花节、夏季荷花节、秋季螃蟹节、冬季年货文化节”等四季农事节庆,以及农民丰收节、采摘节等一系列活动,实现了农业与旅游结合、科技与农耕文化融合、亲子与创意休闲糅合的发展路径,打造了集生态观光、农事体验、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省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2条,实现了文旅结合、商旅结合、农旅结合,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中注入了“融合”元素、“创新”因子,持续擦亮了高淳区的“农业+”新名片。

3 高淳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面临的困难与应对措施

3.1 面临的困难

3.1.1 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整体水平不够高

具体表现:大型优质融合发展项目匮乏,尤其是缺乏在全国叫得响、知名度高、深受人们欢迎的龙头项目,且大型的融合发展企业不多。同时,在目前国内外农产品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现实下,高淳区“固城湖”螃蟹虽具有一定的品牌知名度,但其他特色农产品还没有形成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市场空间、效益优势还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区域农业产业公共品牌建设仍需集中发力。此外,能引导高淳区农民、农业从“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转变的“新农人”“新业态”还较少。

3.1.2 人才问题突出

目前,高淳区农业从业人员老龄化问题突出,且其对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新理念、新模式和新手段的理解、接受和应用能力不强,如何让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突破传统农业观念的束缚,实现农业农村创新发展理念的突破,仍是高淳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需要面临的挑战。

3.1.3 其他制约因素

土地需求如何满足、闲置农房如何盘活利用、配套服务如何推陈出新等问题,均制约了高淳区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3.2 应对措施

3.2.1 激发主体活力,持续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具体措施为:(1)继续做强做优农业龙头企业,引导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发挥“火车头”作用,推进农产品加工业集聚发展,从而带动农户增收。(2)引进相关农业科研院所落户高淳区,建立示范基地,加快科技成果的就地转化,“接一连三”,延长农业产业链。(3)加大对家庭农场的扶持力度,突出培育一批省市级示范家庭农场,并针对信誉良好、经营正常的家庭农场开展贷款贴息扶持。(4)促进合作经济组织提质增效,全面落实江苏省首批规范化建设整体推进县试点的建设要求,规范管理,稳定“金陵惠农贷”规模,充分发挥合作经济组织的辐射带动作用。(5)积极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一批联农带农作用突出、综合竞争力强、稳定且可持续发展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引领高淳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现代农业建设。(6)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围绕螃蟹、粮油、早园竹、茶果等农业优势主导产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3.2.2 围绕提质增效,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结合农业结构调整、产业布局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建设和巩固一批质量安全水平高、加工潜力大、能与农业龙头企业有效对接的农产品生产基地;重点推进螃蟹生态养殖、万亩早园竹、优质粮油、休闲农业和生态林业的基地建设,走生态化、标准化、品牌化、特色化农业产业发展之路,确保高淳区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位列全市第一方阵。

3.2.3 争创一流品牌,加强农产品质量建设

具体措施为:(1)推行“二品一标”建设,树立品牌形象。(2)立足高淳区良好的生态资源,重点打造“固城湖”生态水产品和“慢城”绿色农产品两大公共区域品牌。(3)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筑牢品牌信誉。(4)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工程建设,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5)实施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保障农产品品牌质量。(6)加强对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生态调控和环保型农药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的集成与示范推广。

3.2.4 拓展充实农业的多种功能,延伸产业链

按照建设“强富美高”新农村的目标,挖掘高淳区农业的生态价值、休闲价值、文化价值,通过打造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魅力村庄和宜游宜养的乡村旅游景区,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现代特色产业,积极探索符合高淳特色、贴近高淳实际的产业融合发展新机制和新模式,拓展农业产业的内涵、外延和发展领域,大幅提升整个农业产业体系的效益,进而推动乡村振兴。

3.2.5 鼓励农民创业创新,激发乡村创业创新活力

积极引导新时代青年农民把握农民创业创新战略机遇,开展农民创业创新。同时,构建一批创业创新平台加快筑巢引凤。强化政策推动,集聚一批创业创新人才,并注重对其进行培训培育,让农民创业创新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不断深化,结出硕果。

3.2.6 强化政策保障,营造科学发展的良好氛围

高淳区政府要强化政策保障,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保障,并营造出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快速、科学发展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推进高淳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猜你喜欢

高淳融合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深化“统、荐、联、树”四字诀 打造服务归国留学人员返乡创业高淳模式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高淳区人大常委会调研侨务“进三区”工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