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创新创业教育为核心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探究

2021-11-27

山西青年 2021年8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双创课程

(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4)

全面落实以创新创业教育为核心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不仅是教育领域所提出的新型任务,同时也是推动国家稳步发展,社会和谐前进的重要条件。在教育改革事业不断深化的当今时代,只有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与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之间的深度融合,才能够系统化的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创新精神与创业意识,使之在未来的社会生存与职业发展中拥有更高的竞争能力。

一、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及问题产生原因

就业指导是高校教育工作中必须要开展的一项任务。其对于学生未来职业的发展会形成直接的影响。在现代就业指导教育工作中,教师需要落实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专业需求,拟定特色化的教育课程、教育计划与教学内容。必要时,学校也需要落实以创新创业教育为核心的创新性就业指导教育理念。但由于客观因素的存在,这一任务的推进还有一些不足。

(一)双创课程与就业指导教育脱节现象

在现代教育体系中,双创理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现代教育工作发展的主要方向。现阶段,我国虽然大力推进了双创理念的宣传与发展,但在实际的工作中,仍存在一些形式化的问题。

目前,在我国大部分高校内,都会开设就业指导课程,但这一课程多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教师在课堂上犹如“独角戏”,学生在讲台下各忙各的“事业”。两者之间缺乏严重的沟通与互动。并且,很多教师所讲述的教学内容也比较空洞,所形成的教学效果并不明显。除此之外,很多教师在教学中,都会过度区分双创课程与就业指导之间的联系,两者各成独立体系,并没有形成融合状态。

(二)教师自身能力及意识存在一些问题

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以及系统性,需要由专业的教师进行指导。并且,专业教师并不代表只具有理论基础的教师,而代表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才。在现代高校教育中,就业指导课程的开展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教师自身无论是在能力、还是在意识方面,都存在一些不足[1]。所以,在未来阶段的就业指导教育中,学校方面需要加强教师的综合素质,促使教师具有较强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能力。

(三)双创教育更多重视理论

双创教育的效果直接展现在学生自身。比如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成果与实践态度等。现阶段,我国很多学校在开展双创教育与就业指导课程时,都存在比较明显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情况。学校虽然也会不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但活动的形式常常千篇一律,例如创业大赛、讲座宣传等。在单一的活动形式下,学生的兴趣逐渐丧失,自身的能力无法提升。除此之外,部分高校在开展相关工作时,也会由于经验、经费不足,而无法为学生提供充实的帮助指导。

二、以创新创业教育为核心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开展路径

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推进,对于大学生的发展而言,具有较强的积极影响。同时该项工作也是深化素质教育的必然举措。在“双创”教育理念的融合下,学生自身的实践能力与实用价值都能够得到有效加强。首先,学校方面需要以“双创”教育为核心,打造全新的教育课程体系,加强教学的合理性、实用性与完善性;其次,需要落实“全面育人”的教育宗旨,以双创教育为基础,打造全方位、多角度的教学结构;最后,需要侧重发展学生的双创意识与双创能力,切实发展教育的核心价值。

(一)课程体系化——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

1.就业指导课融入“双创”因素

现阶段,由于双创教育理念发展还不完善,所以社会很多领域仍旧会对此理解不全面,认为选择创业的学生都是没有能力就业的学生。面对这一问题,学校方面需要加强宣传力度与实施力度,在校内开展专门的双创性课程,专业化的将其融入就业指导教育体系中,促使大众能够转化片面认知。

同时,大学需要对双创教育内容进行适当的创新。一方面,需要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创业需求与就业特点,针对性的打造人才就业培养体系,促使课程工作的推进能够有所保障;另一方面,需要加强课程标准、内容以及体系的独立性,满足学生的学习发展规律。除此之外,学校方面需要适当地将双创教育课程融入学生的专业课程体系中,在潜移默化的氛围内,加强学生的综合能力[2]。

2.优化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学体系

首先,创建完善的双创课程文化体系。创新创业教育对于环境与氛围的要求相对较为严格。对此,在具体的就业指导教育工作中,大学方面需要以“双创教育”为基础,打造完善的校园氛围,在浓厚氛围内对学生形成有效引导。一方面,学校可以站在隐性角度上,设置课程体系,在校园内形成双创教育环境,培养学生正确的创新创业态度;另一方面,学校可以站在显性角度上,创设通识课程,专业系统化地为学生介绍双创知识,如就业形势分析、经济学、管理学、创业心理学等。在多方知识融合的状态下,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双创心态与职业态度,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其未来的创新创业任务推进提供客观保障。

其次,更新双创知识内容体系。这一任务的推进能够加强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的融合性。一方面,学校需要考虑到学生的专业需求,将专业背景与双创课程合理融合,加强就业指导课程的可行性与实际性。除此之外,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讲解理论性的就业知识,同时也需要涉及实践性的专业案例,在多方融合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业灵感。另一方面,学校需要加强双创课程与社会经济之间的联系。双创任务的推进既有助于学生能力的提升,同时也有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所以,在创建内容体系时,学校需要考虑社会经济环境这一因素,营造适合学生开展学习任务,了解就业知识的氛围,促使学生自我提升。除此之外,学校需要加强双创教育的专业性与理论性。第一,创建基础课程,让学生详细了解双创的概念与基本原则,掌握基础开展要点以及流程;第二,系统化组织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活动,促使学生提前了解创业中的困难与要点,奠定基础;第三,丰富内容完整性,全面地带领学生了解经济产权知识、产品开发知识与专业发明知识,打造完整的双创知识结构。

最后,开设技术类与实践类课程。借此加强技术教育与能力教育之间的平衡性,促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够快速适应岗位以及业务需求。在此任务中,学校还需要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个人能力,针对性创设市场营销、风险管理、风险评估等选修类课程,切实提升学生双创能力[3]。另外,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加强实训活动与就业模拟等活动的开展力度,在模拟实践中,丰富学生的双创经验,促使学生的稳步前进。

(二)教学有效化——创新创业教育的保障

1.提升招聘门槛

首先,高校方面需要提升教师的招聘力度。保证所聘用的就业指导教师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并具有较强的双创意识与双创能力,能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教学辅助;其次,高校可以与相关企业合作,邀请一些实实践经验较为丰富的企业人才,前往学校开展讲座,或者聘用其为外聘教师,组织双师团队,提升教师团队综合能力;最后,可以与社会中创业成功的人士沟通,邀请其开展讲座,尤其是本校的优秀毕业生。

2.加大教师培训

首先,提升对就业指导教师的培训力度与管理力度。处于就业指导岗位上的教师不仅要具有丰富的理论经验,同时也应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够带给学生切实有效的教育引导,切忌纸上谈兵;其次,学校可以定期组织教师,参与合作企业的培训活动与体验活动,促使教师在深入实践环境的状态下,丰富自身的认知与经验,提升双创能力;最后,高校彼此之间可以形成稳定沟通,定期与其他院校合作,组织教师相互交流,分享职业经验,在取长补短、资源共享的状态下,促使教师综合发展。

(三)课外操作化——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

在双创融入高校就业指导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学校方面需要为工作的推进提供强大助力,打造稳定平台。同时,学校也需要建设完整的任务推进系统,在设计策划、模拟创业与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全面为学生提供指导,强化学生综合实践能力[4]。

1.搭建实践平台

在现阶段的高校教育工作中,校企合作逐渐成为高校培养双创综合能力学生的主要手段。在校企联合的状态下,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理论指导,企业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促使学生系统地完成知识转化,强化自己的实践能力,丰富时间认知与经验,为未来的就业或创业提供稳定基础。

2.加大经费投入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双创教育背景下,高校方面需要打造全新的教育实践体系,落实专业为基础、项目为支撑的发展目标,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提供动力。此外,在具体工作中,高校也需要加大经费的投入与建设力度,提供有效支撑。

综上所述,大学生就业与国家发展之间具有极为紧密的联系。我国培养高素质、高能力、高水平的综合性人才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所以,大学需要全力推进就业指导教育,紧跟时代的发展脚步,融入双创理念,以此增强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国家的发展。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双创课程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管理学原理》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
职业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现状及对策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