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速整合中的航空材料市场

2021-11-26四加垚

大飞机 2021年10期
关键词:碳纤维复合材料航空

四加垚

材料研究作为一项基础学科是现代高新技术产业的基础与先导,在很大程度上是高新技术取得突破的前提条件。在航空领域则更是如此,先进航空材料的发展对航空技术的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作用。近几年,欧美、日本等传统航空材料强国的代表企業都在积极进行垂直整合,以增强自身能力,从而进一步增强自身在航空产业中的话语权。这些整合将对未来航空领域高端材料市场的竞争格局带来显著的影响。

风生水起的垂直整合

拥有最为复杂的产业链是商用飞机产业最显著的特点,而如何对供应链进行组织也是这个行业最常讨论的话题之一。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航空产业链的国际化分工逐渐成为主流的制造模式,并在补偿贸易政策的推动下成为主旋律。

然而,近年来,这一生产模式开始发生转变,在航空制造领域,飞机制造商、发动机制造商和一级系统供应商开始积极进行垂直整合。如今,这股风潮在航空材料领域也已越发明显。

所谓垂直整合是指企业通过拥有和控制其供应商以实现对供应链的管控,其目标是创建一个闭环生态系统,以持续提高企业生产能力和市场占有率。近年来在航空领域,无论是飞机制造商、发动机制造商,都在积极拥抱垂直整合,整个航空产业供应链也表现出潮起潮落的状态。

事实上,垂直整合的发展模式一直以来都是国外企业管理研究的重点之一,通过将生产过程和供应链的不同阶段整合到业务中,可以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带来极大的竞争优势。

首先有助于企业降低生产成本。因为对于企业来说,产品从原材料生产到最终销售至用户的过程中,每多一家企业参与就会增加一份销售成本,而垂直整合可以大幅减少企业在这方面的支出。第二,有助于企业构建更高的行业壁垒。对于高科技企业来说,垂直整合可以使企业拥有更多甚至垄断关键技术;另一方面垂直整合程度越高,企业体量就越大,潜在对手进入行业、参与竞争的难度和风险也越大。第三,垂直整合对于确保关键原材料的供应安全十分重要。尤其在复合材料领域,材料的短缺还会造成设备使用率的降低,这对于复合材料等一些固定资产投资成本较高的行业来说是极具破坏性的。

东丽:利用收购补短板

尽管日本企业作为主制造商在商用飞机的研制上并不顺利,但在碳纤维复合材料市场,日本东丽公司却在航空产业链中具有很高的地位,甚至在一些细分领域,其研制能力无人能够替代。为了进一步巩固和扩大这一优势,东丽公司近年来也在不断实施并购,以加强自身在碳纤维复合材料领域的竞争优势。

2018年,东丽公司实施了其企业发展历程中最大的一笔并购:收购荷兰皇家昙卡控股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欧洲热塑性碳纤维复合材料巨头昙卡先进复合材料公司,这次收购总价约70亿元。

作为全球最大的碳纤维复合材料供应商,日本东丽公司是波音787、空客A350等新一代机型的主要供应商。但热塑性复合材料的研制却是东丽公司的短板,因此东丽公司希望通过这笔收购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从而进一步增强公司在航空复合材料市场的竞争力。

公开材料显示,昙卡先进复合材料公司在热塑性复合材料的研发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其产品被广泛应用于波音、空客飞机的承力结构、发动机、内饰等部位。如今,在航空领域,由于热塑性复合材料具有制造成本更低、环保性更好、可回收潜力更大等优点,已经逐渐开始替代传统的热固性复合材料。东丽一直以来在热固性复合材料领域占据优势,相反在热塑性复合材料的研发方面却并不明显,因此公司希望通过这次收购快速弥补业务短板,从而巩固其市场地位,也就不难理解了。

事实上,作为在航空产业链中颇具话语权的复合材料供应商,并购在东丽公司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早在2013年,东丽就以36亿元收购了当时全球市场份额排名第三的美国卓尔泰克公司,并通过此举快速占领碳纤维复合材料市场。这次并购完成后,东丽公司复合材料碳纤维产品在全球的占有率快速从20%提升至30%。此后,东丽公司又在全球范围内扩大产能,以进一步提升市场占有率,目前其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全球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40%,牢牢占据了世界第一的宝座。根据公司的规划,到2030年,其碳纤维复合材料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要达到50%,而此次对于昙卡先进复合材料公司的并购被视为其进一步扩大市场占有率的重要一步。

对于东丽公司来说,收购一家欧洲企业显然可以帮助其进一步扩大在欧洲市场的份额。在东丽公司的成长过程中,波音功不可没。1957年,东丽就在美国成立了办公室以全力支持波音飞机项目。通过几十年的发展并依托波音众多机型,东丽实现了航空复合材料业务的跨越式发展。因此一直以来,东丽也希望能够复制这一模式,以开拓在欧洲的业务。但过去几年的实践证明,适用于美国市场的方式似乎并不适用于欧洲市场。东丽在欧洲市场多年来一直未能进一步开拓市场,甚至有时在与欧洲企业的竞争中明显处于劣势。因此,东丽转变思路,希望通过收购昙卡先进复合材料公司这一欧洲著名企业的方式来获取更多的欧洲客户订单,更重要的是可以加强在航空领域与空客的合作,拓宽客户渠道,同时使公司的产品结构也更趋合理。

当然,对于东丽的这一次收购,业界也有质疑的声音。这主要是因为一直以来,热塑性复合材料市场主要由欧洲公司所占据,已经形成了良性的竞争格局。此次,东丽公司凭借收购进入这一市场,未来必将打破市场已有的平衡竞争态势。这种平衡除了上文所提到的,东丽公司将进一步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之外,还包括其是否会进一步通过并购继续扩大规模和占据更大的技术优势,从而造成对细分航空复合材料市场的垄断,这对于航空产业链来说,或许并不是一件好事。尤其对于希望跻身商用飞机市场的国家来说,对其产业的发展都会造成一定的隐患。

赫氏:有选择的垂直整合

与东丽一样,美国赫氏公司在全球复合材料市场也是一家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企业。近年来,公司不断在全球范围内围绕着产品线的调整、核心关键技术的完善等方面进行垂直整合,以巩固企业在行业的核心、主导地位。

2020年1月,赫氏公司宣布收购伍德沃德公司。消息一出,业界哗然。3个月后,由于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这一收购被迫取消,但趋势已经显现,那就是作为行业头部企业,赫氏公司与东丽公司一样,希望通过对行业内企业的垂直整合,进一步形成企业完整的复合材料全产业供应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赫氏公司近年来一直动作不断。

2014年,赫氏公司宣布收购英国FORMAX公司50%的股权,以提升公司在航空及工业应用上编织技术的提升。此外,近年来赫氏公司还收购了大力神公司以获得碳纤维生产能力,收购英国牛津高性能材料公司获得碳纤维3D打印技术,收购ARC技术公司获得碳纤维材料电磁屏蔽技术等。毫无疑问,这些并购帮助赫氏公司在完整掌握全产业链核心技术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此外,在航空领域,赫氏公司还不断加强与波音、空客等主制造商的合作,通过合作建设厂房等方式,在满足主制造商对复合材料日益增长需求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企业产品的市场份额。

公司与波音合作成立的ACM公司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从最初的复合材料制造与小零件组装业务发展出后缘面板和尾翼面板等二级结构复合材料零件制造业务。近两年公司又计划为新机型研发压力盘、肋弦、密封圈等結构件。同时,赫氏还与法国分销商合资成立Hexcut公司,公司研制的预切割套件最大程度地减少了材料损失,并减少了废品和库存,并且合资公司通过提供一站式采购、配套、物流服务平台,为空客节约了大量时间和投资成本。通过在材料、制造、服务等一系列环节上持续进行业务的有机整合,帮助赫氏公司更好地融入到了重要客户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中。

对产业的启示

高性能航空材料一直是限制我国航空航天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同时也是国外高度封锁的战略核心技术之一。如今,在国外诸多龙头企业不断加强对产业垄断的同时,国内企业和相关行业也应对此趋势高度重视。

举例来说,如今在全球高端碳纤维复合材料市场中,以东丽、东邦等为代表的企业几乎占据了70%左右的市场份额,再加上欧洲企业的话,发达国家几乎占据这一细分市场90%以上的市场份额。随着这些国家企业仍在全球范围内不断进行并购,未来毫无疑问将形成完全的垄断。也正因为如此,当这些发达国家宣布停止对俄罗斯MC-21飞机项目提供复合材料原材料后,对这一项目的进度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对于航空航天等战略行业来说,要加强从国家顶层出发的整体统筹和规划。在这方面,欧美国家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此外,从国家层面整合国内资源,加速高端材料的研发也十分重要。近年来,随着国家层面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一些研发高端材料的企业正逐步成长起来,但相比国外的龙头企业仍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如何从国家层面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措施、如何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鼓励企业进行相应的并购与重组,优化产业资源配置也十分重要。目前,国家工信部已经出台了一些政策,鼓励企业兼并重组,鼓励先进制造业、先进材料等高端制造业集群发展等,这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极为重要。

猜你喜欢

碳纤维复合材料航空
型砂压力传递在复合材料成型中的应用研究
《THE DISCUSSION OF SENSE AND SENSIBILITY COMPARED WITH WUTHERING HEIGHTS》
从国产碳纤维的处境谈碳纤维“全产业链”
“碳痴”张国良: 攀上碳纤维的珠穆朗玛峰
“碳痴”张国良:攀上碳纤维的珠穆朗玛峰
豪赌碳纤维,宝马是认真的么?
中国复合材料市场的新机遇和新挑战
陶瓷基复合材料材料、建模和技术
航空漫画
航空邮票:航空体育--滑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