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动民机与民航融合发展

2021-11-26欧阳亮

大飞机 2021年10期
关键词:产业界民机实力

欧阳亮

今天,回顾起20世纪后30年中国大飞机事业所遭遇的挫折,大家都为运10的搁置扼腕叹息。分析运10被搁置的原因,有人说是因为技术能力不够,当时的中国科技实力不足以支撑现代大型客机的研制;也有人说是因为经济实力不够,当时的国家财政拿不出足够的资金来支撑运10的试验试飞。在笔者看来,以上原因虽客观且真实,但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不能忽略:运10是作为专机来研制的,对与民航的融合发展考虑不够。

作为现代工业的皇冠,大型客机所涉及的技术非常先进,其设计、制造也极其复杂,没有一定的技术和经济实力,确实是无法涉足大飞机产业的。但是,作为一种商品,大型客机的使用价值首先是成为航空公司的生产工具,实现安全、经济、稳定的运营,为航空公司带来源源不断的利润。因此,可以说,任何一款不能与民航融合发展的大型客机,都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

在中国大飞机产业界,曾经存在着两个错误的观念,一个是“造不如买,买不如租”,一个是“我造什么你就用什么”。“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观念曾经很流行,但现在已经被彻底扭转过来了。“我造什么你就用什么”的观念,在社会上传得不是那么广,但它深深地刻在民机制造业某些人的脑袋里,成为阻碍民机与民航融合发展、最终阻碍民机制造业发展的“拦路虎”。

不过,在ARJ21新支线飞机、C919大型客机、CR929远程宽体客机的发展过程中,过去那种“我造你用”的观念已被冲淡,慢慢为“你需我造”的新观念所替代。商用飞机市场是一个充满竞争的市场,航空公司有着广泛的选择,因此,对于主制造商来说,不融入民航,就意味着失败,融入民航,才有可能赢得一线生机。

可喜的是,目前不仅民机产业界已深刻认识到与民航融合发展的重要性,民航同样也意识到了这一点。2020年10月,中国民航局局长冯正霖在中国商飞公司调研时就表示,中国商飞正更加注重从客户需求和市场角度来研究问题、改进问题,不仅在“造飞机”方面,而且产品的全寿命周期管理和服务也在不断增强,从生产者视角的“我造你用”,变为换位站在客戶视角的“你需我造”,这是一个现代航空制造商的表现,双方要加强理念融合、人才融合、服务融合、标准融合、工作融合,把大飞机发展起来。

上海,是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也是中国商用飞机产业的研发制造中心,还是中国重要的民航运输中心。笔者相信,民机与民航本来就并肩发展,捅破了两者之间的那层窗户纸之后,两者都会发展得更快更好。

猜你喜欢

产业界民机实力
我们的搞怪实力,真的不容小觑
2016中国信息产业经济年会
日本产业界迫于“倾向中国”
凭实力
场上拼实力,场下拼表情,就这么拼了
民用飞机电源系统需求确认方法研究
民用飞机电源系统需求确认初探
民用飞机蓄电池选型浅析
希拉里喊出“巧实力”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