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航空产业集聚的“3C特征”

2021-11-26许晓泓

大飞机 2021年10期
关键词:空客珠海商用

许晓泓

今年9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临港新片区民用航空产业规划(2021~2025)》发布。在未来的五年里,临港新片区的产业规模被认为将达到500亿元。这样的数字不仅在百年前,甚至20年前也是完全不可想象的。但在当下,随着国内航空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地区把航空产业当作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航空产业集聚的态势越来越强,而且在这态势中,中国(China)、商用(Commercial)、C919这三个关键词呈现出的“3C特征”也越来越明显。

航空产业巨头看好中国

今年国庆档热映的电影《长津湖》讲述了70多年前那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战争中的长津湖之战,其中多个片段都显示出当时的美军抑或“联合国军”的空中优势。而其实,中国空军在那场战争中也有非常不俗的表现。在中国空军背后的则是新中国航空工业的萌芽。当年的苏联专家经过实地考察,提出了一份将20多个工厂加以改建利用的名单,进而形成了中国航空工业早年六大厂建设的基础。数据显示,1951年,中国有13家航空工业企业,职工1.2万人,修理飞机70架、发动机348台。

尽管当时我们有苏联老大哥的支持,但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还受到整个西方的封锁,航空业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且集中力量在军机方面。上世纪70年代,随着中美关系回暖,民航开始在苏制、英制飞机的基础上引进美制飞机,在提升整体机队实力、丰富旅客选择的同时,也为中国航空业快速发展打开大门。1976年底,中国民航拥有大中小型运输机不过117架,2020年底,这一数字已经增加到3903架。在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民航业的情况下,2020年,中国的航空公司仍然引进了85架新飞机,充分显示出中国航空市场的率先复苏与旺盛需求。

在中国民航快速发展的背后,中国航空产业在世界航空产业中的分量也越来越重。包括工业合作、技术与研发、培训与服务、独资及合资企业运营等在内,美国波音公司每年在中国的总投入已经达到8亿~10亿美元。在第三届上海进博会上,英国罗罗公司签下的计划和框架性订单约1000台发动机,较其上年订单翻倍,产能约为其全球发动机产能的十分之一。法国的泰雷兹不仅是中国最大的空管系统供应商,新近还成为首都航空、青岛航空、吉祥航空、多彩贵州航空等多家航空公司的航电产品供应商,并计划与广州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簽订飞机附件维修服务合作意向函。巴西的巴航工业、俄罗斯的苏霍伊……国际航空业巨头大多已深耕中国市场多年,与中国结下密不可分的关系。

产业集聚的商用模式

受历史和现实条件限制,我国的航空工业布局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脉络并不完全契合。而随着改革开放进程加快所带来的航空市场蓬勃发展,航空产业呈现出全面开花、生机勃勃的态势,特别是沿海发达地区,不仅凭借自身的优质市场成为民航业开疆拓土的大本营和重要基地,也在国际航空产业合作中抢得先机,这当中的代表莫过于天津和珠海。

在民机市场上,空客原本是后起之秀,它之所以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成为两强之一,欧洲各国的支持和内部的努力固然重要,成功押注中国市场也为它增添了砝码。1994年,空客才设立中国公司,不到20年,空客在华机队规模就扩大了50倍,占据中国100座级以上飞机的半壁江山。这当中的一个重要事件是,2008年,空客把欧洲以外的首条飞机总装线落户天津,中国的空客用户可以在天津接收空客A320系列飞机。2017年,空客又把宽体机完成及交付中心放到了天津,这也是空客在欧洲以外的首个宽体飞机完成及交付中心。今年7月,东航更是在天津的空客宽体机完成及交付中心接收了在这里下线的首架A350飞机。

有了空客这棵大树后,天津又陆续引进了60多个航空制造项目,逐步形成涵盖飞机总装、研发、维修、租赁、物流、销售、培训和服务等的全产业链条,并在航空制造、航空维修、航空服务和航空物流等四大领域发力,相关企业达到300多家,从业人员超过1.5万人。

珠海则抓住了中国对外开放这一重要窗口。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的广州、深圳机场很早就是国内五大机场固定成员,香港机场则是更知名的国际航空枢纽,夹在当中的珠海选择了另一种突围路线。1996年,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开始在珠海举办,每两年一届的航展不仅让世界看到了中国航空产业的迅猛发展,成为中外航空合作交流的重要平台,更让珠海航空产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快速攀升。2003年,德国最大的发动机制造巨头MTU航空发动机公司与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合资在珠海成立摩天宇航空发动机维修有限公司。2008年,规划面积为99平方公里的珠海航空产业园开园。2009年,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同意建设珠海航空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同年,珠海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达成合作,中航通飞公司总部落户珠海……

新近发布的《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支持广州、深圳、珠海建立广东省航空产业创新平台,打造航空产业发展先行示范区。其中对珠海的定位是支持珠海航空产业园建设,推动水陆两用飞机批量生产,加快航空发动机维修项目、航空试飞设施建设。而在这些领域,珠海已经有摩天宇、翔翼、西锐飞机生产线、民航校飞中心南部基地等项目。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在她的第五份施政报告中也特别强调,希望与广东省在珠海共同打造一个高端航空产业群,例如飞机维修工程、飞机零部件代生产和配送,以及飞机工程专业研究等,并表示香港国际航空学院(航空学院)也可为香港、珠海以及大湾区的航空业培育技术专才。

而除了天津、珠海这两个领跑者外,国内其他在商用航空市场发力的城市还有舟山(波音项目)、郑州(航展+货运)、鄂州(顺丰机场)等诸多城市。

国产民机在上海起飞

长期以来,航空产业都是公认的技术、人才、资本集聚化程度较高的产业,且体量规模大,带动效应明显,而其龙头莫过于商用大飞机。中国的商用大飞机之梦,起于上海,也最终成于上海。

上世纪70年代,运10项目在上海上马,被寄予了很大期望。上世纪90年代,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曾提出民机“三步走”设想,包括在上海执行麦道90干线项目,与空客合作AE100项目以及最后的规划自主开发型号,随后因外部条件变化而未能实现。进入新世纪,国家决定发展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涡扇支线飞机,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在上海成立项目公司——中航商用飞机有限公司,专司ARJ21新支线飞机研制工作,随后有了中国商飞的成立以及C919国产大飞机的下线首飞。

去年10月,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大飞机产业园启动,20多个项目首批入驻,以后还将陆续建设专业厂房等,满足各类航空产业用户的需求。园区目标是逐步汇聚航空研发、制造、运维、服务等产业链高端业态,培育千亿级航空产业集群。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民用航空产业规划(2021~2025)》显示,“十四五”期间,该片区除了将开展商用飞机和航空发动机产业化攻坚工程,使商用飞机生产规模和产品谱系不断丰富,并提升商用航空发动机核心产业化能力,还将在航空材料、发动机制造、关键零部件、核心系统、先进工艺、高端制造装备等领域取得突破,在细分领域培育10家“专、精、特、新”的专业化供应商,带动产业链整体发展。临港新片区揭牌成立以来,民用航空产业链呈加快集聚态势,已累计签约项目超50个,涉及协议投资金额超230亿元;覆盖飞机和发动机总装、机身部段、航空新材料、机载系统、航空物流等多个重点细分领域。

上海雄厚的经济实力与工业基础,不仅为自身的航空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与保障,也带动着周边乃至全国、全世界的航空产业发展。这也让上海航空产业的辐射力、吸引力与日俱增。除了早已落户上海的亚洲公务机展,首届上海航展也将于近期举办,明年国际航协也将在时隔20年后再次在上海举办年会,上海航空产业的“朋友圈”无疑将越来越大、越来越强。(本文图片由王脊梁提供)

猜你喜欢

空客珠海商用
空客公布3月订单和交付情况
珠海 革命风云
空客在新加坡开设新园区
编读往来
商用渠道的“配置换代”一般比家用领域晚三个月到半年
我国今年有望实现5G预商用 2020年实现全面商用
珠海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