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战略地图的事业单位 预算绩效管理路径分析

2021-11-25李雪芹

大众投资指南 2021年6期
关键词:效益管理体系事业单位

李雪芹

(东营区史口镇人民政府,山东 东营 257082)

事业单位作为具有一定公益属性的社会组织,若想更好地提升自身内部管理水平,提高管理效益,就要不断完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但目前大部分事业单位在落实预算绩效管理时,还存在一定问题,因此,通过战略地图来不断完善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有利于更好地提升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工作质量。

一、事业单位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必要性

(一)提高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水平

事业单位在落实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时,其核心就是事业单位的预算环节,进而在此基础上进行绩效管理,因此,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可以归类于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当中,在预算编制、绩效评价等环节中,都可以充分体现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作用。基于此,在事业单位中不断落实和完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并建立科学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可以有效地提升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水平,避免事业单位将主要的关注点都放在资金投入当中,从而忽视了对资金支出效益和成果的关注,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工作的质量。

(二)提高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以往大部分事业单位在进行预算管理工作时,都会更加重视资金的支出,而忽视了资金支出的效益和成果,从而导致事业单位产生财政资金浪费的问题,不仅降低了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事业单位进行长远、可持续性的发展,严重降低了事业单位资金的使用效益。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对事业单位的资金支出效益进行管理,以便于事业单位对财政资金进行合理的配置,让财政资金能够在事业单位的经营管理中发挥出自身最大的价值,大大提升了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例如:对于乡镇事业单位来说,想要提升社会效益就需要财政资金的大力支持,而通过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能够更好地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益,进而确保我国基层财政政策的有效落实。

(三)推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

预算管理工作是事业单位公共财政的中心,也是事业单位承担政府公共责任的重要途径,通过落实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使得事业单位对于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提升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还能更好地对事业单位的公共产品和服务进行评价。基于此,事业单位通过对自身公共产品和服务进行评价,来更好地追究责任,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政府的绩效,有利于促使政府职能的转变,推动国家治理能力趋于现代化方向的发展。

(四)加强事业单位资金配置的合理性

事业单位的主要资金来源是政府财政部门的拨款,因此政府对于事业单位资金的使用所产生的绩效十分重视。事业单位通过落实预算绩效管理,确保自身预算管理工作能够协调、规范的进行;同时,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使事业单位的预算收支环节与绩效管理环节相融合,使得部门和资金使用单位获得了更多的自主权。这样一来,就能更好地避免以往的预算管理方式对于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效益的制约,使得事业单位在预算资金使用、预算方案设计等工作更加具有科学性,并通过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对事业单位的各项活动来合理地配置资金[1]。

二、事业单位在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对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视

在目前许多的事业单位中,都会存在过于重视预算编制和执行工作,而忽视了对预算管理工作全过程进行绩效管理的重要性,从而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在事业单位中无法发挥出真正的作用,导致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水平较低、预算管理力度较差,进而造成资金浪费的问题。同时,工作人员缺乏对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视还会导致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无法顺利开展。

(二)预算绩效管理缺乏客观性

许多事业单位在编制预算管理方案时,都没有结合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从而导致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缺乏客观性。一方面,有一部分预算编制方案更多的是为应付检查,而进行了形式化的编制,导致事业单位的预算方案缺乏科学性;另一方面,部分事业单位的预算方案中存在许多的问题,考核指标不够健全,考核流程也缺乏完整性,严重影响了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

(三)预算绩效管理环节不够完善

大部分事业单位都更加重视对资金投入的管理,而忽视了对资金产出的关注,使得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主要是对预算执行进行管理,并对项目支出进行审核,而缺少了后续的绩效评价环节,进而导致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缺乏完整的流程,影响了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的质量。

(四)预算绩效管理体系设计不合理

在选择绩效指标时,常常会受到业务环境的影响,从而导致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体系设计不合理。除此之外,绩效指标的内容不全面、不准确,将会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产生局限性,不仅影响了最终的预算绩效管理效果,并且无法对事业单位的稳定发展提供有效的价值。

(五)工作人员综合能力水平较低

一方面,许多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都缺乏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重视,因此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地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进行落实。另一方面,由于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属于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较为新型的一种形式,因此许多工作人员并没有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进而导致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质量不高[2]。

三、基于战略地图完善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策略

(一)加强对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视

在战略地图的基础上来完善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首先要做的就是制定科学、明确的战略目标。因此,事业单位应不断加强对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视。首先,事业单位管理层以及工作人员,应认识到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探索和创新出更多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实施方法。例如:事业单位可以通过完善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的方式,来确保工作人员加强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认识,并且为后续落实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奠定基础。其次,要保证财务人员与业务管理人员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宣传力度,让工作人员意识到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积极意义,进而为事业单位制定更加合适的战略目标。

(二)创新预算绩效管理方式

对于当前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缺乏客观性的问题来说,事业单位可以通过创新预算绩效管理方法的途径,来进一步提高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同时,在战略地图的基础上来完善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需要对战略地图的各个层面进行确认,因此对于战略地图的不同层面来说,也要采取不同的预算绩效管理方法。例如:事业单位在编制预算绩效管理方案时,可以运用关键绩效考核法、目标管理法等方式来进行,进一步提升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同时,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也可以归结为战略地图中的内部流程层面,因此,通过创新预算绩效管理方式,能够在战略地图的基础上不断完善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

(三)建立完善的预算绩效管理评价体系

预算绩效管理评价体系是对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进行综合、全面的分析,不仅能够明确当前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是否合理,还能够根据最终的评价结果来不断完善后续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对于事业单位来说,由于自身属性为公益性的社会组织,因此事业单位战略地图的客户层面可以为事业单位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基于此,通过建立预算绩效管理评价体系,能够更好地确保事业单位提供更好地公共产品和服务。同时,在建立预算绩效管理评价体系时,也要选择合适的方法,例如:成本效益对比法和问卷调查法是当前较为主流的方法,成本效益对比法的难度更小,并且评价结果清晰;但如果事业单位的评价样本比较大,就更加适合于问卷调查法,使最终的评价结果更加具有全面性和客观性。

(四)提升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的规范性

在战略地图的基础上完善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时,要在事业单位的内部,来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体系,并不断提升其规范性。对于事业单位的战略地图来说,事业单位要将自身人力资源、信息资源以及组织资源等无形资产进行合理的运用,进而实现自身的学习与成长。基于此,提升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的规范性,能够更好地完善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例如:事业单位要充分保证算绩效管理体系能够将各个部门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进行连接,以便于工作人员之间进行联系,进而根据各个部门的功能,来更好地制定预算绩效管理方案,逐步提升算绩效管理体系的规范性。

(五)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水平

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作为事业单位一种新兴的预算管理方式,若想要获得更好的落实效果,就要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水平;同时,在战略地图的基础上,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水平,也是提高事业单位财务质量的重要途径。首先,事业单位要保证工作人员具有充足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定期开展培训活动,使工作人员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来提升自己,掌握预算绩效管理方法,使其更好地完善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其次,事业单位要保证工作人员对于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通过加强宣传力度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最后,还要提高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执行效果,使其能够在事业单位的日常工作中发挥出最大的价值[3]。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事业单位中落实预算绩效管理,可以加强事业单位资金配置的合理性,进一步提升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因此,在战略地图的基础上来完善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要对战略地图的各个层面进行确认,并制定明确的目标,来不断完善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体系以及各个工作环节。

猜你喜欢

效益管理体系事业单位
草粉发酵 喂羊效益高
莲鱼混养 效益提高一倍
对质量管理体系不符合项整改的理解与实施
基于KPI的绩效管理体系应用研究
控制系统价格管理体系探索与实践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冬棚养虾效益显著,看技术达人如何手到“钱”来
果园有了“鹅帮工” 一举多得效益好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