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 大数据审计研究

2021-11-25朱峰

大众投资指南 2021年6期
关键词:疑点审计工作财务

朱峰

(昌乐县审计局,山东 潍坊 262400)

一、基于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大数据审计实际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各个企业的发展规模也在不断地壮大,在发展期间规模的扩张带来企业业务分支也越来越多,企业通常建立分子机构公司来应对业务发展带来的企业规模扩张。但是分支机构公司的越来越多也增加了企业的管理难度。财务审计作为企业内部最直接的经营监督、评价、咨询制度,通过对企业各项业务展开的真实性、合法性等要素进行监督,通过审计收支、运营数据等情况来测算企业发展运营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从而辅助企业决策者改善企业的运营状态,帮助企业获得经济效益的发展。

财务共享服务为企业提供了财务核算、管理等财务管理的便利,并通过财务共享系统,将企业的基础、财务、业务等各类数据集中进行管理,进行更科学、专业数据采集、处理,减少传统审计工作中人工询问、观察、检查等流程中出现的人为失误,用精准、科学、高效的审计方式减少了企业在审计过程出现数据失真。

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使数据为基础的企业审计模式发生了重大转变。通过大数据技术对企业运营中产生的各项数据进行采集、处理,为企业的战略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数据指导,为企业减少风险损失,并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并且财务共享服务为大数据审计提供了海量的数据,而大数据技术也为财务共享服务的数据采集、分析、处理等各项业务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支持,两者是相辅相成,有效的帮助审计工作能够迅速准确的展开。

二、基于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审计大数据预处理

大数据中包含的数据种类繁多,而审计过程中只需要对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产生的大数据进行处理。因此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需要针对性的找出企业相关数据,增加数据的有效性。并将企业不同业务、各分公司的数据进行无缝衔接,让财务核算能够在统一整体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统一的进行大数据审计。

(一)大数据的流向

首先,在传统的财务核算过程中,各分子公司的财务数据都保存在各自的系统中,交流互通较少。在企业进行审计时,需要将数据集中汇总到审计数据仓库,然后进行审计工作,使得数据采集工作遇到不少的困难。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利用云平台云存储的方式,将企业各分子机构的数据进行统一的管理,省去了将数据汇总传输的工作。从而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时间成本。

其次,传统的财务核算系统,分子机构因为业务不同、成本、区域等客观因素,选用的财务、数据管理系统大不相同,并且彼此间的财务交流较少,导致在企业审计过程中,数据接口和数据标准存在很大差异。审计人员需要在采集数据的同时,对数据进行再一次的数据整理转化,使其达到企业审计的数据标准,在此过程中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极大地降低了审计的效率,并提升了审计过程中的各项成本。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使各分子机构的数据得到标准化、统一的采集,从而让业务之间的衔接没有了技术上的阻隔,不用花费时间和精力去进行数据采集和整理,从而保证了数据的精准性、有效性。

最后,企业审计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使用一些外部数据来辅助审计工作的展开。传统审计模式下,需要分子机构提供相关的外部数据,但因为其信息、业务系统的差异,使得增加审计辅助数据变得非常困难,增加工作量的同时,让数据的有效性大打折扣。财务共享服务模式通过云平台、系统实现企业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的统一交换、管理,为审计人员利用外部数据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并通过高效的外部数据采集模式,降低了审计工作的难度,提升了审计效率。

(二)大数据的预处理

首先,财务审计第一步需要采集企业中的各项审计数据。企业的财务共享服务平台会提供企业在经营运行中的财务、业务、收支以及企业发展途中用到的各类战略数据。然后通过分子机构的数据接入,将ERP、SCM、CRM等系统的采集的不同业务数据对接至财务共享服务平台、系统。并且企业外部获取的各项审计术也是数据采集的一大部分,利用这些外部数据,可以多维度的分析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以及企业内部可能存在的问题。

其次,对获取的数据进行甄别。为了保证审计工作的高效、准确实施,需要对采集后的数据,进行有效的甄别,去除对审计工作没有意义、不一致、方向错误的数据,以提升数据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减少不良数据对审计工作带来的工作量增加和审计风险。

最后,对甄别后的数据进行存储。对采集、甄别后的数据进行分类、分级的存储,加以集中管理,建立审计相关的专用数据库,为审计人员在今后的工作展开中,能够有效、迅速地查询数据、审计证据,为审计工作的正常进行提供了便利。

三、基于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大数据审计实施措施

(一)制定审计目标

大数据审计是实现审计目标的手段,是审计人员的战斗工具,只有在拥有正确的靶标时才能发挥其作用。因此在展开审计工作前,审计目标制定者需要根据企业运营情况、战略方向等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审计目标。并且通过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帮助企业内部进行财务审计,也可以对企业外部的内容进行审计。大数据审计在面对审计目标的不同时,需要选择不一样的侧重点。比如对企业经营业务的审计,需要对其资金流动以及业务流程等信息进行追根溯源。对于内部审计,则需要侧重审计目标是否能在企业的运营发展中为决策者提供有效的数据参考以及发展建议。对财务共享服务的审计需要侧重于目标对企业资产、数据等信息的管理,有没有达到其优化管理流程,节省运营成本的作用。

(二)风险评估

财务共享模式下大数据审计重要性和可能产生的风险成正比。重要性越高,产生的风险也就越大。任何一项未遵循规定的数据处理或者采用的财务共享服务系统可靠性,都会给审计带来不少风险。虽然财务共享服务模式通过云平台、AIS等手段降低人为错误的产生,但是依然会面对系统可靠程度带来的审计风险。

因此为了有效地控制审计风险,审计人员需要对大数据处理流程实行严格的监督控制,并通过第三方平台、技术、专家等手段进一步评估审计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并对风险进行分类、定性,从而建立有效的处理方式,降低风险的产生以及带来的审计问题。

(三)制定审计计划

在制定审计目标的同时,也需要制定相关的审计计划,对审计工作的内容、范围、时间、人员等各项审计工作内容进行规划设计,充分考虑各项资源的分配,从而降低审计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错误。比起传统的审计方式,大数据审计适用的审计范围较广,通过事先预处理的大数据内容,可以将审计内容进行多方面的发展,因此完善的审计计划,可以帮助工作人员在审计过程中,能够有明确的工作方向,为工作的高效、有序进行,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四)设计审计程序

基于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大数据审计程序通常都是有三个步骤:1.利用大数据技术找出审计疑点;2.建立中间表进一步找出疑点证据;3.对审计疑点定性

首先,利用大数据的智能算法,对采集整理后的企业运营各类大数据进行处理,找出有疑问的数据,并对其进行研究分析后,确定审计疑点。利用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大数据处理过程中,可以有效地区分每个数据直接的类比,比如是运营的数据问题,还是财务的数据问题,并且通过将各分子机构的系统进行连接管理,可以很清晰地找出出问题的地方。

其次,建立中间表的目的是将大数据算法筛选出的数据问题,单独归列,在审计工作过程中经常会利用“投影”和“级联”的方法建立多个、多层级的中间表。这些中间表将为审计人员在找数据疑点证据时提供有效的帮助,最终通过中间表的处理,将证据和数据加以印证,最终定性审计疑点。

最后,审计疑点的定性是通过大数据分析、利用中间表将疑点进行查证,对比研究证据之后,得出审计疑点的最终结论。审计疑点的定性是对疑点数据的真实性进行核查,在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总,审计人员对疑点数据的查证,不需要联系疑点数据所在的分子机构,直接在财务共享服务系统中直接找出相关的证据,对内部和外部数据都能有效查证,减少工作量的同时,节约了审计时间、资源的消耗。

(五)执行审计程序

严格按照审计计划、规定执行审计程序。然后对审计全程进行有效的监督,并通过结合第三方中立专业机构、系统保证审计过程的公平、准确、高效,充分发挥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优势。并且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需要及时地反馈给企业管理决策人员,与此同时还需要对审计疑点加以复核和证据印证。

(六)审计意见和管理建议

在得到审计结果之后,审计人员需要结合大数据审计业务的目标,以及企业战略发展规划背景,做出最后的审计意见。并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疑点、问题,向管理决策者提供相关的意见。再与管理决策者进行探讨并获得对管理问题的意见建议回复之后,出具审计报告结束审计工作。

四、结语

大型企业采用财务共享服务模式进行大数据审计工作,有效地降低了审计工作中的管理难度。并利用技术发展来的高效准确度,为未来的审计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参考。通过完善大数据审计框架,将大数据的流向、预处理、审计等进行有效的监督,让企业的审计工作能够帮助决策者及时获得企业发展问题,并通过审计人员的管理建议,让决策者有效制定企业发展战略,从而站在科学、精准的数据基础上,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猜你喜欢

疑点审计工作财务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会计集中核算制下的内部审计工作
水利财务
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应用中的难点与疑点
巧用方法 突破疑点
解析西藏古建筑具备防雷措施说法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