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跨境电商人才需求及策略研究

2021-11-25曹倩

就业与保障 2021年22期
关键词:大湾跨境电子商务

文/曹倩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成为指导粤港澳大湾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合作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从战略定位、空间布局等方面做出了总体规划和定性[1]。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世界四大湾区之一,其发展不仅影响中国的对外进出口贸易,而且对世界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粤港澳大湾区的高校为湾区未来的发展输送高、精、尖人才起着义不容辞的责任。据商务部测算,未来5年我国跨境电商等外向型人才缺口在100万人以上,中小型外贸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尤为突出。目前,我国有中小型外贸企业约500万家,其中专门的跨境电商企业超过二十多万家。如何满足跨境电商企业的需求,服务于大湾区的发展,是项极为迫切的课题。

从目前大湾区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现状来看,大部分高职院校跨境电商人才依托于国际经济与贸易、电子商务、国际商务、商务英语等专业,导致培养出来的跨境电商人才不够系统和专业。如何在现有的基础上改善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提高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质量,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大湾区的中小跨境电子商务企业,是当前高职院校的重要任务。

一、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

(一)缺乏系统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

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不是仅靠1至2门课程就可以实现,从现状来看,大部分高职院校对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还局限于挂靠在学院的某个专业下,其课程的开设还是以本专业的课程体系为准,关于跨境电子商务方面的系统课程比较少,且许多院校开设的是类似于跨文化交际等课程,相较于从专业的角度来进行人才培养,这样的课程开设大大降低了人才培养质量。同时,一些高职院校没有系统性地更新课程标准,即使是在国家倡导课程思政之后,许多课程标准还是保持现状,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很难做到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中,难以实现育人目标。

(二)授课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不高

跨境电子商务的实践性非常强,且涉及不同的平台,行业变化也很迅速,因此,教师应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身的理论教学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高职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跨境电子商务的授课教师大部分是由校内教师担任,但校内教师自身对这门课程也不太熟悉,实践操作能力也不是很强,很难跟上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这就导致学生毕业后很难立马上手,还要经过一段时间的企业培训。对学生来说,他们很难快速找到合适的岗位,对企业来说,他们需要投入一定的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加大对学生的培训,才能让其上岗。

(三)学生参与校内实践实训机会较少

从高职院校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历程来看,大部分高职院校培养跨境电子商务人才都是通过开设相关的理论课程,部分实践性课程也是采用模拟软件进行讲授,学生们只能在上课时间操作模拟软件,其余时间很少有机会进行二次操作,这就造成了学生不太熟悉软件。同时,模拟软件并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的需求,从某种程度来讲,即使学生会操作模拟软件,但现实中操作与模拟存在一定的区别,当学生出去实习实践时,还需要进一步重新学习新的实践软件,否则就会造成所学知识与实际出现“两张皮”的现象。

(四)岗课赛证融合程度不强

与跨境电子商务对接的岗位有跨境电子运营、跨境电商客服、跨境电商数据分析专员等,如何将岗位的技能需求与课程有效融合,提高学生毕业后对岗位的适应能力、课程教学内容如何与“1+X”证书相融合,提高学生的考证通过率、“1+X”证书的授课内容如何与相关技能竞赛融合等,这些都需要相关的专业负责人、课程负责人加强对课程的设计,提高课程在不同领域的融通,实现课程的全方位、全过程育人。从目前高职院校的授课情况来看,跨境电子商务的相关授课内容与“1+X”证书的考试内容是“两张皮”,为了提高学生们的考证成绩,大部分院校是通过考前集训、应试考试的方式来实现。有些学生虽然拿到证书,但对跨境电商理论和实践的操作的理解仍较为浅薄。为了取得证书而学习,尚未建立跨境电子商务岗位的整体认知,这样会导致在具体岗位工作中出现纰漏。

(五)校企合作不紧密

跨境电子商务实践教学主要是通过模拟软件来完成,模拟软件能解决部分实践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有一定的提升作用。跨境电子商务行业迅猛发展,大部分相关内容都会发生改变,学校不可能根据行业的发展变化随时更换软件,这就容易导致学生在校所学与进入到实践工作岗位有一定出入,从而极大地降低了学生对工作的适应性。

二、粤港澳大湾区对跨境电商人才能力需求

(一)岗位需求能力分析

1.需求分析及选品能力

平台运营商需要根据自己的平台特色及面向的主流市场,从当地市场消费者的购买习惯等出发,采购消费者需要的商品,并与供应商保持长远、稳定的合作关系。能对不同国家、地区的客户需求进行精准分析,并采购合适的商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不仅能提高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商品的市场占有率,而且能提高企业的利润。从企业的长远角度来讲,高端的需求分析及选品人才决定企业未来的发展命脉。

2.网站平台搭建及推广能力

网站平台的搭建不仅需要工作人员懂外语还要懂技术、美工,可以进行网站的维护和网店的装修,而且需要精通各类平台规则、SEO、SEM 、Adwords操作、外媒PR、外媒广告管理、SNS、Video Ad、Picture Ad、Comment Ad等。这些岗位贵在专,同时又必须具备外语能力[2]。企业亟需这种既懂平台规则,又懂网站优化的并具有一定的外语能力复合型人才。

3.美工、摄影能力

美工、摄影人才主要指精通视觉营销,能够拍摄出符合各大平台规则的产品图片及具备文字排版能力的专业人才。近年来,直播带货,抖音、短视频等营销方式兴起,也促进了跨境电商企业加强对上架商品的图片的优化。图片和视频是客户对该商品的第一印象,在跨境电子商务虚拟化情景下,客户对商品的质量、外形的视觉效果将直接影响订单的数量,所以专业的美工、摄影人才对跨境电商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4.客户服务能力

客户服务能力一直是跨境电商企业的痛点,因此在线客户不仅要精通各国的语言,而且需要具有一定的服务能力及技能,熟悉不同国家的法律,在面对客户投诉及产权纠纷时,能机智地应对处理各种问题。

5.物流运输能力

在跨境电商中,物流是一个具有成本和盈利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而且对客户的使用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跨境电商物流人才主要指具备国际订单处理能力、熟知国际物流发货流程和规则的专业人才。从近几年跨境电商企业的物流成本来看,跨境物流成本占整个成本的70%~80%左右,根据货物性质采用合适的物流运输方式能大大节省企业的成本,也能提高客户的体验。

(二)综合型人才分析

1.初级人才岗位技能要求

(1)英语或小语种的交流能力

跨境电商业务的开展都是通过线上完成,客户下单前后都需要跟卖家进行沟通,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卖家具备一定的英语沟通能力或其他语种的交流能力。以“速卖通”为例,主要面向的是俄罗斯客户,这就需要懂俄语的工作人员。

(2)了解海外目标用户的消费理念及文化

不同的细分市场,消费者的消费理念和消费文化不同,这就需要工作人员熟悉目标国家的文化,并开展有针对性的线上营销,上架不同的产品以满足他们的需求。

(3)了解相关国家知识产权和法律知识

据统计,60%以上的跨境电商企业遇到过知识产权纠纷,涉及商标、图片、专利等多种载体。因此,跨境电商企业需要了解各类电子商务相关法律,拥有应对大多数纠纷的能力。

2.中级人才岗位技能要求

跨境电商中级人才岗位的复杂性高,需要学生具备初级岗位技能要求的基础上能有效处理跨境电子商务中更复杂、更具有一定技术要求的工作,还能从事一些基础的管理工作,包括数据管理、平台维护、客户开发、团队管理能力等。

3.高级人才岗位要求

(1)需求匹配能力

跨境电商所涉及的国家多、细分市场比较繁杂,各国的需求差异比较大,在这个过程中,如何针对不同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渠道,并制定有针对性的运营策略,就需要工作人员在熟悉产品、了解目标市场消费群体需求的情况下,提高他们的匹配度。

(2)高效整合能力

高效的整合能力体现的是工作人员如何有效利用现有的资源,实现资源的最大效益。跨境电子商务要实现目标国“本土化”,需要对目标国的产品品牌、国际营销等有深入的了解。能够将优秀的客户进行有效转化、留存,并实现售后服务的本地化。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跨境电子商务更重要的是物流服务和售后服务的竞争,在商品价格、质量差异不大的情况下,能提高客户购买的体验度,才能更好地将客户留住。

(3)带领团队的能力

高级人才要具备识人用人的能力,一方面在内部甄选培养跨境电商人才梯队,另一方面从外部不断吸引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新鲜血液。同时,高级人才还要具备团队管理能力,懂得如何留住优秀人才,营造适合人才发展的良好氛围[3]。

(4)政策规则应对能力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的政策在不断地调整和改变。作为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必须及时了解国内外贸易政策、法规、规则的变化,并根据政策的变化来不断调整企业的营销战略。

从以上分析得知,要想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的长足发展,需要从多元角度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并根据人才的需求等级,结合粤港澳大湾区各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不断优化人才培养质量。

三、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策略

为了更好地提高高职院校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质量,服务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需求,高职院校应不断创新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策略,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高职院校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需通过对接相关的行业岗位来开展,例如:跨境电商运营专员需要学生能下架产品、会给平台做营销推广、能优化平台的关键词等,但单凭模拟平台很难了解推广效果,如果通过搭建校企合作平台,让学生参与校企合作企业的真实实践,在具体的实践岗位上开展工作,既能加强学生对这个岗位的认知,也能提高岗位的操作技能。从企业的角度来讲,如果学生在校企合作中的表现优异,企业可以择优留下相关人员开展后续的工作,有助于降低企业的育人成本,提高企业的效益。

(二)校企共育人才,学分互换

学校与企业要共同建立一套系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对要开设的课程、学分及相关的技能在学生入校前都确定下来。在正式授课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来选择,针对企业的课程,由专门的校企合作导师来授课并进行考核,考核通过获得相关学分。在整个大学期间,只要学分达到要求,就可以自由选择是参与校内课程学习还是企业课程学习。这种模式一方面让学生提早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和未来的发展,另一方面,学校也能根据学生的选择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式。

(三)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提高岗课赛证的融通

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计划在学校入校前就已经拟好,要做好人才培养方案,需要专业组开展行业、企业调研,熟悉跨境电子商务行业、岗位未来的发展需求,并针对具体的工作岗位开设有针对性的课程及比赛,例如,南京世格举办的关于跨境电子商务的学生赛OCALE、跨境电商专业教师实践能力比赛的教师赛等。通过比赛,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认知,也能知晓本校的人才培养质量。而关于跨境电子商务方面的证书主要有阿里巴巴认证的“1+X”跨境电商运营中级B2B和跨境电商运营中级B2C。从整个的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来看,岗课赛证如何实现有效地融通,打通他们之间的壁垒,达到全方位、全过程的培养是提高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四)校内成立跨境电子商务协会、社团并举办模拟竞赛

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学校可以通过组建跨境电子商务协会的形式让学生们参加,一方面,能将专业知识通过相关的协会、社团得到锻炼,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另一方面,能有效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为了提高活动的效果、质量,还可以通过举办校内技能竞赛的形式,让本专业的学生组队参与,并邀请校外的导师作为专家参与评审。

猜你喜欢

大湾跨境电子商务
大咖论道:大湾区超级“极点”强势崛起!
大湾区城市大洗牌
跨境支付两大主流渠道对比谈
在跨境支付中打造银企直联
大湾区的爱情故事
关于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的几点思考
《电子商务法》如何助力直销
摁下粤港澳大湾区“加速键”
电子商务
关于加快制定电子商务法的议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