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背景下推进大学生高质量就业的路径探索

2021-11-25朱艳

就业与保障 2021年22期
关键词:高质量大学生学生

文/朱艳

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健全有利于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促进机制,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从“六稳”到“六保”,都离不开就业这条主线,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是关系全民就业的前提保障[1]。大学生就业是就业工作的重要内容,关乎着社会稳定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要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工作,把就业工作作为重要议题,密切关注当前就业形势,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择业观和就业观,指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明晰职业发展方向,帮助学生提升能力素养,促进学生充分就业。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一)就业形势复杂严峻

人才之间的竞争愈加激烈,大学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2]。随着高校毕业生规模逐年扩大,越来越多的求职大军挺进就业市场,大学生的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同时,受国内外环境不确定因素增多、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经济转型升级、用人单位期望和要求提高、学生就业心态变化等多重影响,各类不可控因素增多。现实情况中不难发现部分企业在招聘过程中唯学历论,在校招过程中更加倾向于国外知名院校、国内双一流高校毕业生[3]。大学生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多,面对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

(二)存在“慢就业”“懒就业”现象

目前,关于“慢就业”“懒就业”,尚无统一的定义,学术界目前也未形成统一的说法。一般可以认为,“慢就业”“懒就业”,是指大学生在毕业季求职阶段不尝试找工作,在毕业时尚未落实工作,甚至在毕业后既没有继续深造的意向,也没有求职就业或创新创业的计划,缺乏经济压力和时间紧迫感,处于“躺平”或“啃老”等不主动就业的“佛系”状态。

(三)存在“唯编制论”现象

在全球经济受到冲击、经济复苏和增长缓慢的大背景下,各类经济实体艰难经营、苦苦支撑,以及“35岁职场瓶颈论”甚嚣尘上,传统意义上的“体制内”工作优势凸显,“体制内”工作的稳定性吸引大学生前赴后继地加入“考公”“考编”大军,加之培训机构铺天盖地的培训宣传,导致在大学生中出现了“非编制不考”“非体制内不去”的就业观念和就业现象。

(四)存在扎堆经济发达地区现象

大学生在就业区域选择方面,受高薪酬、人才需求量大、工作机会多、城市发展水平、区域政策等因素的吸引,大学生更多地倾向于选择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包括东部沿海地区、大中型城市和省会城市等。虽然大学生不再盲目追求“北上广深”等大城市,但是大学生前往中西部地区就业的意愿还需进一步提高。

二、促进大学生高质量就业的重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2021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同样提到:“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党中央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充分体现了就业重要性。解决好就业问题,才能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才能实现劳动者的安居乐业。大学生是接受高等教育的高素质劳动者,促进大学生就业特别是高质量就业有着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实现大学生的个人价值

促进大学生高质量就业,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提升自身能力、素养,积极融入社会,展示当代青年的精神面貌,在就业的过程中实现个人价值,活出精彩人生,成就人生梦想。

(二)有利于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促进大学生高质量就业,促使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断改进方式方法,将知识、价值观和就业观有效融合,让学生在感悟新时代、新际遇中持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使学生自身成为新知识、新观念和新思维的集成体,让学生树立健全的人格、高尚的品格和不屈不挠探索科学的精神,培养新时代需要的高质量接班人。

(三)有利于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

促进大学生高质量就业,能更好地将学生的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为国努力奋斗,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挥洒汗水,让青春的光彩在与中国梦的同频共振中竞相绽放

三、推进大学生高质量就业应注重的方向

(一)转变思想观念,鼓励学生基层就业

青年人到基层去磨炼,既是时代的召唤,也是历史的趋势。要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把个人理想与国家的需要、社会的发展相结合,响应国家号召和时代召唤,把目光更多地投向西部、投向基层。要强化注重价值导向,提升学生社会责任认同感,培育学生科学价值取向,传递昂扬向上的就业价值观[4]。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西部计划、基层计划、援疆支教、特岗计划等,到基层去磨炼品格、增长才干。引导学生将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相统一,把家国情怀融于不懈奋斗中,坚持把工作岗位放在国家发展大局中进行思考和定位,将个人职业发展和国家需要、社会发展紧密融合,在基层绽放青春,在国家需要的地方实现人生理想和个人价值。

(二)分层分类指导,引导学生合理定位

将学生学业规划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相结合,增强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和能力,坚持“学以致用”和“终身学习”理念,努力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通过深入班级、现场交流、线上调查等方式摸排学生现状、了解学生需求,根据大学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分别明确重点,增强针对性和指导性,开展“职点迷津”活动、生涯规划主题教育活动等,帮助学生“适应大学生活、科学规划学业”“明确学习目标,打好职业基础”“强化应用技能、培养创新能力”“提升综合素质、促进充分就业”,引导学生合理规划学习生活,端正就业择业心态,确定合理的就业目标和择业标准,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择业观和就业观。

(三)搭建展示平台,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以能力素养为核心、以竞赛为支点,充分调动资源,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和实战演练的舞台,激发学生的生涯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意思维,通过举办“创新创业创意大赛”“简历制作大赛”“职业规划大赛”“就业创业知识竞赛”“职业知识知竞赛”等活动,“以赛促学”“以赛促能”,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创业能力、就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帮助学生提高职场竞争力、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激励学生磨砺意志、不断学习、坚持探索、练就才干、增长本领。

(四)引导鼓励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业是推进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创新创业已经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创新素质是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核心组成部分[5]。在稳就业这项重要工作中,重点群体稳,就业就能稳,而大学生就是这重点群体之一。随着减税降费政策的细化落实、普惠金融政策的大力推广、“双创”活动的持续开展、大学生创业园的培育孵化等利好政策的普及与推广,社会环境对中小微企业等市场主体更加友好,大学生创业有了更加宽松的环境,要适时引导大学生结合自身实际、个人兴趣、社会需求等开展创新创业活动,鼓励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激发大学生自主创业热情,鼓励大学生抓住机遇、大胆探索、实践创新,在各类创新创业比赛中锻炼自己,在创业实践中实现理想。通过给予大学生创业指导、创业补贴、场地支持、创业担保、贷款支持等创业资源倾斜,多措并举,完善创业保障,为大学生提供更大的发挥空间和更宽广的成长通道,增强大学生创业的信心,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通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推动智力成果转化,推广实际应用,创造社会价值。用大学生创新创业为时代的发展注入青春能量,为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力量和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撑。

(五)强化劳动意识,摆正预期躬下身子

劳动意识是就业意识的核心,是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支撑。增强劳动意识有助于大学生就业意识的觉醒和提高,有助于促进大学生主动关注就业信息和就业动态。要主动储备就业知识,主动提高就业能力,避免在就业季“高不成低不就”,避免延误最佳就业时机、错过就业机会。要坚持加强大学生的劳动意识教育,弘扬“大国工匠”精神,倡导“劳动最光荣”“劳动成就理想”“劳动铸就中国梦”,营造崇尚劳动的浓厚氛围,使大学生从内心深处树牢树强劳动意识,号召大学生积极参加劳动实践、学习劳动技能。要引导大学生摆正职业预期,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实训实习活动等,躬身实践、知行合一,用心用脑去劳动,用劳动意识支撑生活理念,能够发扬“吃得苦、耐得劳、弘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能够“先生存、再发展”,夯实基础;做到“先现实、再理想”,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用劳动托起青春梦,用实干成就人生梦想。

(六)汇聚多方力量,畅通大学生就业渠道

随着高校毕业生总规模的逐年扩大,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国际战略博弈等多重因素交织,就业形势复杂,大学生的就业工作不容乐观,面临诸多挑战。作为“六稳”“六保”之首的就业,大学生的就业,特别是大学生高质量就业,需要多方齐心协力,畅通就业渠道、拓展就业资源、精准对接资源、科学指导就业、帮扶困难大学生就业等,为大学生就业特别是高质量就业提供全方位保障。高校可以组织毕业生到名企优企、校企合作单位、就业基地等参观学习,进行“面对面”交流和“点对点”面试签约等;可以主动对接用人单位,把用人单位请进学校,定期举办小型招聘会、专场招聘会等;建立就业困难学生帮扶档案,专人对接,“一生一策”针对性帮扶。地方部门可以增加“三支一扶”等政策性岗位,促进大学生就业。企事业单位可以主动前往高校举办宣讲会、招聘会、专场活动等,结合“云端招聘”线上方式等,进行就业信息推广,提供就业岗位,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便利。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多方聚合力量,协力同心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共同助推大学生高质量就业。

(七)开展经验分享,优化学生发展路径

通过校友分享会、职场分享会等方式,邀请优秀校友、职场达人、创业典范人物等,从创新创业、考研就业、技能提升、面试技巧等方面为学生分享经验与心得,用榜样示范、鲜活案例等方式讲述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并给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通过现场指导、交流互动等方式,从创业初衷、契机把握、市场开拓、实体运营、困难与风险点等角度分享创新创业经验,引导学生发现机遇。通过开展“校友对话”活动、“职场对话”活动等,激励学生立足长远、规划未来,灵活贯通、吸取前人智慧,勇于担当、用奋斗书写未来。

(八)提供人文关怀,帮助学生积极应对

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特别是毕业生的思想状况和心理动态,线上线下相结合,通过推进谈心谈话、“一对一”帮扶、“互联网+”就业模式、网络“云交流”等,通过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和就业指导课,通过推出简历制作指导、面试技巧辅导、就业形势分析等就业专项服务,采取有温度、有力度的行动和措施,做好学生就业指导和人文关怀。通过精准摸排,因需定策、因实而导,多维度、多视角、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帮助学生明确就业方向、提高求职技巧、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困难。通过关注学生就业动态,适时给予学生心理辅导、纾困解忧,为学生求职就业做好保障工作,引导学生以乐观的心态就业,以积极的态度求职,学会发现机会、把握机会,实现充分就业和高质量就业。

就业是重要的民生工程,大学生就业是稳就业工作的重要内容,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促进大学生就业,特别是高质量就业,对维护社会安全稳定、推动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面对复杂严峻的就业形势,社会、高校、企业要多措并举,多方合力,协同推进,着力营造“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关心指导就业工作的良好氛围,落细落实各项工作举措,为学生就业保驾护航,充分保障学生尽早就业、充分就业,用实际行动帮助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帮助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助力他们顺利开启人生新篇章。

猜你喜欢

高质量大学生学生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学生写话
学生写的话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