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

2021-11-25张海斌

大众投资指南 2021年6期
关键词:监督机制防控财务管理

张海斌

(甘肃贵清山旅游有限责任公司,甘肃 定西 748300)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时期,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能提升企业自身管理水平,可以帮助企业应对新环境下的各类风险。随着经济发展的一体化、全球化,大量外企进入国内市场,使市场竞争更趋激烈,企业要在行业内更好的发展,必须加强自身管理,提高业务水平,完善内部控制,加强对风险的防控,最终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一、企业内部控制概述

(一)内部控制的定义及目标

内部控制是指企业在生产经济活动中建立的一种相互制约的业务组织形式和职责分工制度,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和全体企业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一系列控制活动,是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基础,也是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防范风险的一种有效机制。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济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自身发展战略。

(二)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构建原则

企业建立内部控制体系应遵循的原则有:全面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制衡性原则、适应性原则和成本效益原则。全面性原则是指企业建立内部控制体系应涵盖企业所有人员,应涵盖业务办理的全过程;重要性原则是指企业建立内部控制体系应当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重点关注重大事项及高风险事项;制衡性原则是指企业建立内部控制体系应当在业务流程、岗位设置及权责分配上形成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工作安排;适应性原则是指企业建立内部控制体系要与企业的规模、业务、内外部环境等实际情况相符;成本效益原则是指企业在建立内部控制体系时应考虑以适当的成本完成对企业业务的有效控制。

二、企业加强内部控制的重要意义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展及新时期内外部环境对企业各方面要求的提高,企业管理不能再单纯依靠简单、陈旧的管理模式,必须尽快建立和实施适合企业自身业务发展的内部控制体系,并使其涵盖业务流程、资金管理乃至经营决策全过程。当前,部分企业对内部控制体系认识不足,没有将企业日常管理标准化,企业自身内耗较大,企业创始人用传统经验过多干预生产经营,给企业带来极大风险。

内部价控制体系的建立,能从岗位设置、管理权限、业务流程等多维度控制企业行为,多角度指导企业成功经营。企业规模越大,内部控制体系就越为重要,可以说内部控制的健全与否、能否得到有效执行是当前企业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综上所述,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对企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内部控制能够有效控制风险

当前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复杂多变,所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大,风险防控已成为企业的必要工作,企业通过实施内部控制可以及时发现各经营环节存在的风险,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予以应对,将风险对企业的影响降至最低。

(二)内部控制能够提升企业竞争力

企业内部控制工作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企业所有部门及人员共同参与,严格按照制度要求开展工作,将内部控制融入企业文化体系。在此基础上,内部控制最终可以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从而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三)内部控制能够规范企业经营管理

内部控制能够在企业供、产、销全流程发挥作用,使各业务流程按照内部控制制度要求执行,能确保企业生产经营业务正常顺利开展,规范执行制度也能规避生产经营环节的风险,从而降低风险对企业的负面影响。

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内部控制环境薄弱

企业内部控制的基础是内部控制环境,内部控制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目前,多数企业内部控制环境薄弱,制度建立滞后、制度执行遇阻等情况普遍存在,企业未能持之以恒坚持内部控制治理体系,会使企业追求短期利益不能长久发展。企业治理结构不完善,权责分配不均,运行效率低下。管理层对内部控制制度体系不重视,会导致各部门及工作人员对内部控制的认同感较弱,难以将内部控制制度体系融入企业文化建设,进而会影响企业目标的达成及长远发展。

(二)企业风险管理意识较差

多数企业对风险的认知不够,更缺乏风险管理意识及能力,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不能主动发现风险只能被动承受风险,致使企业在风险来临时遭受损失,企业在应对风险时不能有效意识到各业务风险之间的联系,加之风险存在不确定性,且企业没有专门人才处理风险管理事务,这就加大了企业的整体风险。

(三)企业财务管理基础薄弱

目前部分企业财务管理不规范,处于粗放式管理状态,财务风险及资金风险较大,财务人员专业素质较低,无法识别风险、防控风险,财务核算没有达到精细化要求,给管理决策带来很大隐患,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落后,没有利用大数据优势,无法在同行业竞争中取得竞争优势,财务管理系统不能及时对接内部控制体系及风险防控体系,财务工作与业务工作融合程度不高、不协同不统一等因素无法让财务管理工作为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做出贡献。

(四)企业内部控制监督机制不完善

目前很多企业未建立系统化的内部控制监督机制,缺乏专门的内部审计部门,一些企业虽然有内审部门,大多也都流于形式并未真正发挥内审的作用,一些企业内审部门人员数量较少,无法及时有效的覆盖企业的全部业务,内审部门专业人员极度缺乏导致工作开展质量效率不高。很多企业只重视业务的发展,不重视对内部控制管理的监督,将监督机制简单地理解为与财务数据的核对,深层次业务流程构造及重要节点风险防控措施和检查监督工作无法落实,没有将内部控制监督体系覆盖到企业全体员工,企业各部门间制衡机制不完备,影响企业发展,同时也给企业经营带来风险。

四、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

强化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必须要建立完善的治理结构,明确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的职责权限和议事规则,以进一步推动内部控制的管理工作。董事会作为企业的权力机构,要确保其能正确把握企业战略及企业方向;经理层应在董事会的领导下执行具体工作;监事会要发挥其监督职能,对企业涉及人、财、物等的各类业务进行监督。只有管理者、各部门及员工积极执行内部控制制度,才能营造良好有序的内部控制环境。

(二)强化企业的风险管理意识

强化风险管理,要在内部控制体系中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程序,企业日常面临的风险很多,各业务环节需要在内部控制工作中强化风险的识别,因此风险评估程序对于企业发展来说必不可少。企业应通过多种方式进行风险评估,发现管理中的漏洞,制定解决方案。可以采取不相容岗位分离设置、资金支付限额设置、规定资金支付审批权限、采购业务多方参与等防控风险措施,确保风险防控融入各业务各环节。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定期完成风险评估报告,最大化发挥风险预警作用,以有助于管理层进行决策,保障企业的安全运行。

(三)强化企业的财务管理基础

首先,应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利用信息化手段将财务系统、业务系统、内部控制系统及风险防控系统进行整合,改变传统的财务管理方法,开展智慧化财务管理,通过信息系统实现财务业务的大融合,给管理层提供可靠的决策信息。其次,要提高财务人员专业素质,财务管理工作需从繁杂的账务处理中剥离出来,财务人员要主动了解财务管理及资金管理工作,不能受限于传统会计工作,财务人员要加强自身全局意识,通过信息平台主动接触业务知识,以在工作中更好发挥作用。

(四)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督机制

应建立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并赋予其相应职能,完善内部控制监督机制,培养内部审计人才,明确内部审计部门职责权限岗位标准,切实强化内部控制监督机制的执行,助推企业高效运营。建立完善的事前、事中、事后程序的监督机制,结合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强化内部审计部门的权威性和独立性,依托法律法规公平有序开展工作。企业内部应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审计工作,根据企业制度要求对各部门各业务工作进行检查监督,形成书面报告,完成整改事项,协助各业务部门梳理工作流程,提升企业内部控制效率。将企业内部控制监督机制覆盖到企业每个部门及员工,让其对内部控制有充分的认知并支持企业进行内部控制工作,使其认可内部控制监督机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而不是仅仅在原始数据简单的核算对比上开展内部控制的监督工作。

五、结束语

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是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和盈利能力的重要手段,企业要想在当前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立足,必须要建立符合自身情况的内部控制体系,完善监督体系建设及专业人员配备,搭建企业综合性信息服务平台,各业务应相互融合、相互监督,这样才能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企业才能实现自身价值。同时,企业应做好风险防控工作,发挥风险预警机制,识别风险工作应尽量前置,内控体系与风险防控要相辅相成、共同作用,以为企业经营管理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监督机制防控财务管理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猪常见腹泻病症状及防控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财务管理
夏季羊中暑的防控
强化医院财务管理是医改的重要环节
关于完善民主党派内部监督机制的探讨
国企会计监督机制完善对策
论新形势下酒店财务管理
建立书评的监督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