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吉林省农房条件现状及改善策略研究

2021-11-24王佳蕾

现代交际 2021年22期
关键词:农房吉林省住房

王佳蕾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33)

提高农民的住房条件、改善农民的居住环境、完善农民的住房配套设施,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也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首要工作。吉林省通过启动乡村建设行动,在农村危房改造、垃圾处理等方面取得一定的成绩,下一步还要继续加大力度,全面提高农村住房条件,美化人居环境,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一、吉林省农房条件现状

1.农户住房拥有率较高

吉林省农户基本都拥有自己的住房,部分家庭还拥有两户以上住房和商品房。根据吉林省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显示,2016年末,吉林省农户住房拥有率高达99.1%[1],其中拥有一处住房的占95.4%,拥有两处住房的占3.5%,拥有三处及以上住房的占0.2%,拥有商品房的占4.8%。

吉林省农户住房结构以砖混和砖(石)木结构为主。2016年年末,吉林省农房中砖混结构的占47.1%,砖(石)木结构的占46.8%,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占2.7%,竹草土坯结构的占3.4%,其他结构的占0.1%。

2.农房面积逐年增加

吉林省农村住房面积一直处于逐年增加的趋势。2019年,吉林省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现住房建筑面积29.68平方米[2],比2017年的28.95平方米和2018年的28.66平方米略有增加。2019年,吉林省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现住房建筑面积比2010年的22.88平方米增加6.82平方米,增长29.81个百分比,年均增长率为2.94%。

3.危房改造成效显著

近年来,吉林省大力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已经初见成效。吉林省在2016至2019年3年间共投资33.32亿元,总计完成19.14万户的农村危房改造,其中包含建档立卡贫困户10万户。吉林省住建厅通过组建专家团队、编制技术指南、建立“吉林农村危房APP”等方式,及时帮助农户解决房屋加固、修缮等问题。

4.农房配套设施有待完善

农房配套设施包括水、电、气的供应,以及卫生等方面设施。一是用水方面,2016年末,吉林省91.1%的乡镇集中或部分集中供水,99.1%的农户可以饮用到安全的放心水,其中22.6%的饮用水为经过净化处理的自来水,76.5%的饮用水为受保护的泉水和井水,仍然有0.9%的农户饮用非受保护的泉水和井水。二是卫生设施方面,2016年末,吉林省23.8%的村完成或部分完成改厕,农户中使用水冲式卫生厕所的占2.6%,使用水冲式非卫生厕所的占0.2%,使用卫生旱厕的占10.5%,使用普通旱厕的占86.2%,无厕所的占0.6%。另外,到2016年末,吉林省农村100.0%的村都已经实现通电,2.4%的村接通了天然气,32.4%的村设有电子商务配送站点。

5.农村人居环境得以整治

吉林省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以补齐短板为主,重点治理农村垃圾。2016年末,吉林省75.8%的乡镇生活垃圾集中或部分集中处理,40.9%的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或部分集中处理,4.9%的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或部分集中处理。2018年,吉林省开始实施为期三年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到2019年末,吉林省9340个行政村中已有6622个建立了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建设转运站434个,还置备环卫车辆和垃圾收集设施,累计共投入14.14亿元资金。收运来的生活垃圾大部分通过焚烧发电处置,剩下一小部分通过无害化填埋场处理。

二、发达国家及地区农房建设及保障制度借鉴

虽然在国情、经济发展水平、民族文化等方面各国存在一定差异,但是通过分析和总结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农村住房建设和保障制度,依然可以对我们农房条件的改善问题提供一些具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1.美国:实施农村住房扶助政策

美国早期对农村住房的扶助政策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施行农村住房贷款计划。该计划由农业部下属的农民住家委员会进行管理,为农村贫困户提供长期低息的福利性贷款或者补助金,以帮助这些农户购买、修建住房。该贷款根据农户收入收取3%至6.5%的利息,贷款期限最长可达到33年。[3]第二,鼓励互助建房。美国农业部鼓励农村低收入家庭以6至10户为单位,相互帮助和提供劳动修建房屋,农民住家委员会则免费提供组织、设计和技术支持,该种互助方式可以降低农户四分之一左右的费用。美国早期的农村住房贷款资金主要来源于私人,政府则提供首笔资金滚动和贷款担保。现在,虽然美国已经有多家机构致力于农村住房的改善工作,扶助措施形式多样,但是仍以直接贷款、贷款担保和补助金这三种为主。

2.日本:推进农村居住和生态环境整治

近半个多世纪,日本在本国的新农村建设中坚持推进农居条件的提升和生态环境的整治,建设出大量突显本土民族特色的民居建筑。日本的这些民居建筑主要表现出以下两个特点:第一,注重节约性和节能性。日本的这些民居在建设上,不仅节约建筑本身的用地和材料,还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等自然资源,注重各种资源的回收和再利用,使用保温材料作为外墙建筑材料。第二,注重高度统一性。日本的民居建设形态基本保持一致,都是富有民族特色、能够反映民族文化的形态,很少出现另具形态的建筑,即使现代建筑融入一些时代元素,也仍然保持原有的形态。

综上所述,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参考:第一,为农民建设和修缮住房提供低息贷款或者补助;第二,鼓励农民建设具有民族或地方特色的住房;第三,农房建设注重节能环保。

三、改善吉林省农房条件的对策建议

虽然近年来吉林省农村住房各方面条件都有所改善,但是仍然存在人均住房面积较小、农村基础设施欠完善、人居环境有待提升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建议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一步改善吉林省农村住房的居住条件。

1.促进农民收入增加

住房面积是衡量居住条件的重要指标。近年来,吉林省农村家庭人均住房面积虽然在逐渐增加,但是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较差距较大。2019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48.9平方米[4],吉林省为29.68平方米,相差近20平方米。吉林省农民收入偏低是导致农民住房面积较少的最直接原因。2019年,吉林省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为14936.0元,全国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为16020.7元,吉林省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93.23%,在全国31个省、直辖市中排第20位,而且排序近年来处于下滑趋势。2014年,吉林省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在全国排在第12位。扭转农民这种低收入局面,政府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尽全力、多途径增加农民收入。通过推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现代乡村产业,继续实施品牌强农战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新型集体经济,抓好乡村特色旅游项目建设,增加本地就业机会,拓宽农民收入渠道,全面有效增加农民收入。

2.有效降低建房成本

吉林省地处北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农村较高的建房成本,冬季居住还需要取暖成本,这两项成本也是影响农民建设住房面积偏小的一个因素。鼓励和推广农房建设使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和新型墙体建筑材料,不仅可以提高建筑质量,还可以减少施工程序,节约房屋建筑成本,而且新材料的热传导率较低,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也可以降低取暖费用。推广太阳能、沼气等绿色清洁能源,既节能环保,也能有效降低冬季农房的取暖成本。建房成本和取暖成本的部分减少,可以带动农民扩大新建住房面积。

3.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首先,供水方面,实施农村供水保障工程,根据各地实际情况,积极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和规模化建设,大幅度提高农村集中供水率、自来水普及率、供水保证率和水质达标率,争取近年内将普及率提升至95%以上,同时提升农村供水工程的现代化管理水平,通过推进规范化和信息化管理等方式,逐步完善农村供水工程的长效管护机制;其次,供电方面,继续对吉林省农村电网实施改造升级工程,重点解决农村机井通电和动力电进屯入户两个问题,争取近年内将农村电网的供电可靠率提高到接近100%,基本使城乡供电服务实现均等化;最后,新型基础设施方面,推进农村基础通信设施建设,着力完成贫困地区的网络接入工程,争取宽带网络在农村全部覆盖,同时还要推进宽带的提速降费工作,在有需求区域,推进5G和物联网的建设行动。

4.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吉林省要通过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厕所改造、污水和黑臭水体整治等方面的治理,提高农村的干净整洁程度,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并逐步向美丽、宜居方向发展,不断提高农民的居住质量。一是要继续推进对农村生活垃圾的治理工作,使全省90%以上农村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不仅做到村村干净,还要争取实现家家干净。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从垃圾的收集、转运和处置三方面改进和完善,并从源头分类减量和资源化处理利用,通过城乡环卫一体化、引入社会资本等方式进行管理和运营,巩固治理效果长效稳定。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建设方面,吉林省一些地区已经先试先行,并取得一定的成效,其他地区也可以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借鉴这些经验,如抚松县的智慧环卫模式,敦化市的多元化收运处置体系,东辽县的全域化智力、社会化服务方式。二是要对全省的厕所实行大规模改造,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改厕,在高寒和干旱地区推广无害化卫生旱厕,在适宜地区支持建设水冲厕所,逐步开展全省农村的厕所革命行动。重点推进农村家庭的厕所改革,在农村新建或改造住房时,将室内节水厕所设计在内。在人口聚集的公共区域,如景区、市场等地,建设清洁型卫生厕所。三是要对农村污、臭水进行专项整治。引入和推广低能高效、经济适用的污水处理技术,推行生态处理模式,积极建设农村生活污水收集管网和污水处理设施,使农村的生活污水有序排放,村内外的水流域得到有效治理。

5.加强农房建设改造规划和管理

各地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对当地农房的建设和修缮进行统筹规划和管理。第一,规划建筑形态。农房新建或者改造时,农房形态尽量做到一致性和差异性。一致性是指同一个村落的建筑形态尽量保持一致,整体上风格统一,避免出现多种多样、风格各异的建筑,从视觉上整齐美观。差异性是指建筑形态又不必千篇一律,不同的村落根据当地的自然景观、传统文化、民族风俗等建设具有当地特色的民居,体现地域特征,保护传统特色,展示民族特色。如北方传统三合院形式民居、朝鲜族传统民族式白墙灰瓦建筑风格民居、平安道型朝鲜族民居、“口袋房”满族民居等。第二,规划公共区域。对各农户家的房前屋后及村落周边的区域进行统一规划,推进美化绿化亮化工程。干净美丽的庭院、绿荫环绕的村庄、夜晚明亮的道路,都将显著提高农民的居住质量。第三,强化技术支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情况,提供房屋设计、施工技术、建筑材料、工程造价等方面的专业指导,提升建筑质量,控制成本支出,用料绿色环保,引导农户建设安全经济、功能完备的现代宜居农房。

猜你喜欢

农房吉林省住房
城镇居民住房分布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
一种车载可折叠宿营住房
聚焦两会!支持合理住房需求,未提房地产税!
登泰山
吉林省2019年秋冬季秸秆离田工作方案
住建部将开展农村住房建设试点
住建部开展农村住房建设试点
让闲置农房成为“黄金屋”
住房保障实践探索
“共享农房”需要走好“规范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