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日韩人口老龄化问题与应对问题分析

2021-11-24郑媛媛

现代交际 2021年22期
关键词:老龄人口老龄化老龄化

郑媛媛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33)

当前,世界人口出生率逐年降低,东北亚区域内各国的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形势严峻。人口老龄化带来一系列相对应的社会问题,如劳动人口比例不断降低、社会负担不断加重,社会发展受到制约。目前,东北亚地区各国老龄化进程所带来的影响已经凸显。在此社会背景下,积极的老龄化对策可以减少由于进入老龄社会所带来的更多影响。东北亚各国目前都面临如何建立完善的老龄化政策问题。

日韩老龄化进程发生较早,人口老龄化程度更具有代表性。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日韩两国已经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了相对完善的老龄化政策,针对老龄人口的社会保障体系也相应建立,在老龄人口服务领域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

一、东北亚区域人口老龄化趋势

人口老龄化指的是在一个人口总数当中,达到老龄标准的人口总数不断增多,在人口总数当中占有的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1]据1956年联合国发布的相关文件,划定了老龄化的标准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比例占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总数的7%,就认定该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阶段。20世纪90年代,东北亚各国的生育率都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各国开始相继进入老龄化阶段。

(一)日本老龄化现状

在东北亚各国中,日本已经步入发达国家的行列,经济经历了高速发展的时期,成为东北亚各国中经济发展的佼佼者。进入90年代,日本经济受到美国广场协定的影响,经济泡沫开始在日本蔓延,经济发展陷入停滞。从90年代开始,日本人口老龄化进程开始逐渐提速。据2018年人口调查数据,日本70岁以上的人口总数已经达到了2618万人,在人口总数中所占的比重为20.7%,而65岁以上的人口总数已达到3557万人,占到人口总数的28.1%。这一数据已经创下了历史新高。[2]目前,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困扰日本社会发展的影响因素。[3]老龄化问题已经严重影响日本社会的发展,不但导致经济陷入停滞,而且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非常明显且深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社会生产力的影响

老年人口增多,相对应的处于劳动年龄的人口比例就在下降,仅2017年一年时间内,日本劳动年龄人口减少400万人,且呈现出继续下跌的明显趋势。日本劳动年龄人口的持续减少,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劳动力人口不断减少,投资与消费都相应减弱,个人消费陷入低迷以后,日本的经济发展就受到严重的制约。

2.社会保障的负担加重

随着老龄化进程的深入,进入老龄阶段的人口养老问题也凸显出来,养老比迅速增加,保障体系与财政支出成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在开展人口研究的过程中,通常把年龄超过65岁的老人与年龄在15—65岁的劳动人口比例称为老年抚养系数。老年人口越多,意味着这个抚养系数越大,也就意味着劳动年龄人口需要承担的社会负担就越重。

(二)韩国老龄化现状

韩国的老龄化进程同样比西方发达国家要快,对韩国社会的影响也在近些年逐渐显现出来。据韩国公布的权威数据显示,2000年时,韩国65岁以上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就已经达到7.3%,且呈现出上升趋势。这一人口发展趋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据韩国统计部门的报告及预测,到2026年,超过65岁人口的总数将超过人口总数的20%。韩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这是毋庸置疑的。韩国以超快的速度进入老龄化,意味着整个国家的生产力将出现严重不足。依据现有的老年人福利政策,社会福利支出将不断增多,财政必然承担巨大的压力,这对韩国社会的经济发展无疑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三)中国老龄化的现状

中国是人口大国,劳动力资源充裕,近几年来,劳动人口也同样呈现出明显减少的趋势。中国人口老龄化有着非常复杂的成因,其一,在70年代实施了计划生育政策,这导致了中国人口的出生率迅速下降;其二,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均寿命不断延长,高龄人口不断增多;其三,第一批独生子女长大,家庭结构开始发生变化,导致青年夫妇赡养老人与抚养孩子的负担不断增加。第七次人口普查调查数据显示,中国60岁以上人口所占比例为18.7%,其中65岁以上人口所占比例为13.5%。对比之前的人口数据,中国的老龄化进程在不断加深。数据显示,我国在2002年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与此同时,人口出生情况是断崖式下跌的。即便国家推出了二孩、三孩政策,出生率依然持续走低。总体上说,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出以下四个基本特征。

1.人口老龄化在不同省份之间的差异巨大

我国的老龄化程度是逐渐上升的,由于中国地理区位以及人口分布不同,各省份间还存在较大的差异。不同省份,老龄化面临的压力也不同。其一,东北三省养老保障体系面临的压力比较大,按照60岁计算,我国老龄化率排名前三的省份分别是辽宁、黑龙江、吉林。东北三省整体人口数在全国人口总数中的占比不断下降,辽宁、黑龙江、吉林三省的60岁以上人口在全国人口总数中所占比例分别为25.72%、23.22%、23.06%,与上次人口普查相比,这一数据分别下降了0.25%、23.22%、0.34%。东北三省人口增长乏力趋势已经非常明显,老龄人口占比高,养老保障体系需要承担的压力就大。其二,经济发达省份(含直辖市)老龄化程度总体较高。我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后,由于高考升学、工业化进程等原因,我国的人口大量向着经济发达地区迁移,当这些人口进入退休年龄,就导致经济发达地区的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我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DP)排名前十的省份当中,以60岁为标准计算,达到或者超过老龄化平均水平的省份超过8个,上海23.38%;重庆21.87%;江苏21.84%;天津21.66%;山东20.9%;湖北20.42%;北京19.63%;浙江18.7%。

在GDP排名前十的省份当中,只有福建与广东的老龄化水平略低于全国的平均值。在这些省份当中,上海、江苏、天津、重庆、湖北、山东6个省(含直辖市)65岁以上人口占比已经超过14%,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目前,在这十个省份当中,广东的老龄化水平最低,65岁以上人口的占比为8.58%。

2.未来五年我国将加速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

综合我国的所有人口数据,人口总数当中65岁以上人口占比为13.5%,据国际标准衡量,这一数据暂时尚未达到深度老龄化。老龄化的进程与特定时期的人口出生率密切相关,由于特定历史时期我国的人口出生率波动较大,在未来的5—10年内,我国老龄化程度将进一步加深。[4]我国近些年来的婴儿出生潮发生在60年代后,那时中国的人口出生率进入高峰。1962—1966年,我国累计出生人口13793万人,而从1967—1971年,我国累计出生人口13526万人,当这一年龄段的人口进入退休阶段,退出劳动力市场,养老保险、养老设施等支出就会相应增加,养老系统将承受巨大的压力。从1962—1971年出生的人口在进入生育年龄后,正好赶上我国实施计划生育政策,问题叠加,子女赡养老人的压力就会加剧,我国经济的发展由此受到影响。

3.与发达国家相比“未富先老”特征较为明显

对比世界上的发达经济体,虽然一些发达国家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时间较早,但由于其经济水平较高,保障体系也比较健全。而我国老龄化社会开始时,经济发展尚处于薄弱状态,呈现出“未富先老”的特征。并且我国的养老体系并不完善,相对薄弱,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在公共支出体系中,既要面临经济发展的问题,又要保障老龄人口的养老问题,无论是中央财政还是地方财政,都将面临很大的挑战。

二、人口老龄化对中日韩经济的影响

中国、日本、韩国等东北亚国家甚至整个亚洲地区,目前都在面临老龄化危机,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一)社会劳动人口减少

劳动力是经济增长的不竭动力之一。日本与韩国在人口红利期,完成了财富积累,面对老龄化进程,还有一定的承受能力,而中国正处于“人口红利期”,还没有形成足够的资本积累,“未富先老”,需要解决的老龄化问题就更多,问题就更加严峻。

(二)社会负担加重

劳动人口面临老龄人口与未成年人口的双重抚养压力,经济负担沉重。从抚养比的数据来看,中国的老年抚养比约为19.7%,最新的是数据显示,老龄人口数据正在不断增长。日本的报告数据也同样显示出抚养比突出的问题。同样,韩国的数据也在逐年增长。

三、解决人口老龄化的对策建议

东北亚地区的中国、日本与韩国的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对整个东北亚劳动力市场带来的影响都是巨大的。各国都面临劳动力短缺的问题,中国虽然目前还处于人口红利期,但在老龄人口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未来的劳动力也必然短缺,如何未雨绸缪,减少老龄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是目前我们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一)转变观念和发展方式

老龄化社会与其他社会形态有着明显的区别,对社会发展方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高速发展的经济模式已经不适合老龄化这个大背景。老龄化意味着劳动年龄人口所占比例小,人力资源不足;劳动力成本的逐渐上升,养老负担在不断增大。在这种情况下,要想保持中国经济在未来持续增长,需要通过不同的方法促进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的积累,提高劳动生产率,转变经济增长模式。

(二)营造“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人文环境

需要转变传统的社会观念,认识到老龄人口对社会的贡献,充分发挥老龄人口的“余热”,使之成为社会经济增长的资源。在“科学发展观”中,强调的是人的全面发展,同样也包括老龄人口的发展。为实现经济增长,需要解决社会发展滞后的问题,完善保障制度、福利制度、服务体系以及公共管理体系。保障人的终身发展、权力及价值。

(三)实行积极老龄化的政策和对策

其一,老年人保障与发展优先,关注保障与发展间的相互关系。其二,关注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与福利政策,要以人为本,提高生活质量与生命质量;其三,保障支持环境优先,以全社会的力量关心、支持和帮助老年人,通过不同性质的组织对老龄人人口实现全方位关怀,营造“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社会环境。

(四)实行弹性退休年龄制度

老年人口还存在很大的发展潜力,充分发挥老龄人口的资源作用是非常必要的。发挥老龄人口的劳动力作用,会使整体劳动力成本降低。日本在更早的时候就开始探索延迟退休这一方式,甚至一度将企业继续雇佣年龄延长至70岁,就是为了发挥高龄劳动者的作用,减少社会压力。在2019年5月,韩国也提出了延迟退休的计划,目的是平衡出生率低带来的劳动力减少问题。

(五)制定老龄事业发展规划和相应的行动计划并合理配置资源

为保障老龄事业的发展,需要加强立法,保障高龄劳动者在社会生活中的参与性及权益保障。合理的老龄人口政策可以保障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弹性退休制度、延长退休制度、劳动年龄上限制度,都是经济与保障协调发展的保障。

(六)研发和利用人工智能技术

解放双手,人工智能的开发与利用就尤为重要。人工智能的发展被认为是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中国的人工智能目前正在社会生活与发展的各个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日本也在多所大学发展了人工智能专业。韩国在人工智能开发领域也投入了大量的资源,主要用于人才开发、技术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人工智能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老龄化社会,人工智能将是弥补劳动力不足的有效方法之一。

猜你喜欢

老龄人口老龄化老龄化
“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道路”
老龄化社会下老年心理变化的应对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成因与应对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加快养老体系建设 促进老龄事业发展
北京超老龄化将持续50年以上
老龄事业
老龄化背景下中外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状况探析
联合国援华第七周期老龄课题研讨会在黔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