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女子大学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的启示

2021-11-24

现代交际 2021年22期
关键词:学分大学职业

田 玥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 西安 712000)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指导下,为实现培养目标(含培养规格)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某种标准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它们在实践中形成了一定的风格或特征,具有明显的系统性和规范性。[1]日本的女子大学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和变革才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除了培养出许多活跃在政治、经济舞台上的女性精英,还培养了大量的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女性研究员和学者,对于推动日本社会发展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日本女子大学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概况

1.以“女性领导力”和“独立自强精神”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

女性领导力是日本国立女子大学和公立女子大学的主要人才培养目标。日本有两所国立女子大学,一所是御茶水女子大学,另一所是奈良女子大学。设立这两所国立女子大学的最初目的是为了培养优秀女教师,但是,随着日本社会的发展,传统思想发生转变,女性的价值不断被挖掘,女性的社会参与程度加深,社会地位逐渐提升,寻求女性领导人的声音变得强大。国立女子大学开始将女性领导力作为自身的教育目标。如御茶水女子大学校长伏贵美子提出了该校当前的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开展教育和研究,培养具备广博的知识和深度探究能力及丰富想象力,拥有作为社会一员的责任感,能够肩负日本和世界未来重任的优秀女性人才。”希望通过高等教育培养女性领导者,培养能够为实现男女平等参与社会和提高世界女性地位做出贡献的女性。

除了国立女子大学、公立女子大学外,私立女子大学,尤其是女子短期大学中仍有很大一部分依然实行传统的“贤妻良母”式的女子高等教育,依靠强调特色教育,培养专业女性人才获得了政府与民众的认可。[2]这些女子大学注重培养具有独立自强精神的女性。女性通过接受高等教育,学习文化、知识、技能,发挥自身价值,从而立足于社会之中。如京都女子大学,该校以基督教精神为支撑,重视博雅教育,致力于女性研究和性别平等教育,非常重视女性自我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希望通过努力实现男女平等,该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可以为女性发展和国际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女性。

2.“学分互换”制度的灵活运用

日本女子大学普遍采用的是学分制,学分的获得包含完成班级授课、专题研究讨论和实验的教学内容并通过测试的学分,个人在艺术等类别完成的课程并通过考核获得的学分,以及通过毕业论文、毕业研究和毕业制作获得的学分。除了在本校学习并通过考核获得学分,一些女子大学的学生还可以通过学分互换制度学习与该校联携的其他大学的课程并获得学分。这些大学建立学分互换体系,鼓励与其他大学和教育研究机构进行积极的交流。通过认定本校以外的课程作为毕业学分,可以扩展研究其他领域专业知识的平台,深化探究和探索性思维。如津田塾大学TAC(多摩学术联盟)单位学分兼容性系统,津田塾大学和国际基督教大学,国立音乐大学,武藏野美术大学,东京外国语大学,东京经济大学签署了TAC(多摩学术联盟)协议,对二年级以上学生提供学分互换,共享图书馆资源、大学课程和研讨会。除此之外,津田塾大学与一桥大学、东京外国语大学、冲绳大学签订交换生协议,共享在交换学习期间获得的学分。同志社女子大学与同志社大学、金城学院大学、奈良医科大学、放送大学有学分互换制度,该校与同志社大学充分利用同一所学校的优势,实施了二年级以上的学分互换系统,同一年最多可以申请4个科目。[3]学分互换制度弥补了女子大学专业学科及课程内容的不足,尤其体现在理工类学科,增加了课程的选择范围,提高了学科的教学质量,实现了资源优势互补。

3.结合“社会需求”与“女性发展”为导向的专业设置

随着日本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日本生育率下降,教育、学习、家庭和社区等方面都在发生重大变化。一方面,大学教育需要围绕学生向社会职业转变展开教学活动,培养作为社会一员的职业人所需要的社会工作能力和专业技术。另一方面,随着全球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以及全球化进程和产业结构的变化,日本与以东亚为首的整个亚洲地区的关系日益密切。从教育政策的角度来看,基于区域经济整体进步的人力资源开发至关重要。因此,提高国际交流能力,加深对国际社会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是大学人才培养的当务之急。从当下日本女子大学如何在专业设置方面应对当前的社会环境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如何响应文部科学省颁布的政策上,可以体现其社会需求的导向作用。如针对老龄少子的日本社会现状,女子大学普遍开设社会福祉、看护、营养学等相关专业,外国语、经济学和国际关系专业的设置则为了培养能够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人才,这些专业热度均处于专业排名的前十位。这样的专业设置做到了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既满足了专业学科的规范性,又满足了社会需求的多样性。

4.重视女性学和职业教育课程的教学

日本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引入女性学学科,该学科是从人类尊重女性的立场出发,通过女性视角展开的学术研究,以及对相关领域进行的探讨和考察。[4]日本的女性学研究成果是在日本的政治、经济、文化土壤中成长起来的。作为一种素质教育,女性学相关课程根据女性学的研究成果产生,并且融入各个专业,这些课程不仅在女子大学中广泛开设,在普通的男女共学大学中也提供相关课程。女性学课程即是关于女性的学问的课程,也是满足女性需求的课程。一般包括女性主义理论、妇女文化、妇女健康、妇女史,以及其他包括社会学、人类学、艺术、哲学等与女性相关的研究课题。日本女子大学的女性学课程大部分设置在全学共通科目里,作为基础课程,是拓展学生的知识和视野,提高女大学生素质修养的必不可少的一类课程。除了部分女子大学将几门核心课程设为必修课以外,这类课程通常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如昭和女子大学设置的女性学课程是站在女性发展角度考虑,教授女性未来一生中可能需要学习的基础知识和方法,助力女性实现自己的梦想,掌握平衡工作与生活的力量。总体来看,日本女子大学的女性学课程主要涉及社会、健康、职业等方面的内容,充分体现出女性学课程是帮助女性更好地融入社会而设置。

日本女子大学的职业教育课程也是女子大学的特色课程之一。职业教育通常通过授课、实践、咨询等方式进行,提供职业的组织、规则、道德伦理的基础知识和案例分析,根据学生的兴趣方向提供信息和帮助,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加强理解,就学习和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等互相拿出意见、感想,相互交流学习,然后通过小组发表的方式,供大家参考学习。如京都女子大学的职业教育课程从大学第一学年开设,分三步进行。第一步,培养梦想和目标的“职业开发1”,作为职业教育的基础的科目,通过该课程了解自己职业方向的可能性,为自己的将来考虑和学习,并且初步确立职业观。第二步,培养职业观的“职业开发2”,通过参与行业及企业的研究和社会课题等方式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了解通过工作如何自我实现,培养未来可能性的力量。第三步,职业体验实习,实际体验“工作现场”,在工作中发现的机会,可以通过京都大学联盟,接受工作前和工作以后的细致的指导,直到自己的职业理想与现实工作成功接轨为止。

二、日本女子大学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的启示

1.打破性别壁垒,重视能力培养

女子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突破性别限定,重视能力培养。日本女子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充分体现了其强烈的社会使命感,除了重视培养女性独立精神和专业能力,还重视女性为社会创造价值的能力,并且将这一目标贯穿整个教学活动当中。女子大学的人才培养要突出女性特色教育,但是女性特色教育很容易陷入性别的局限中,忽视女性作为人才培养的战略目的。女性教育不应该仅仅是培养一个“好妻子”,或者是为了找到一份工作,女大学生的教育不应该局限于培养具有传统美德、高素质的女性,应该重视女性作为社会人力资源中的一部分,要充分考虑女性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2.建立学分互换制度,鼓励交流学习

灵活的学分互换制度可以弥补女子大学专业学科及课程内容的不足。学分互换制度在我国的一流大学中实施比较多,而在日本大学是非常普遍的。对于女子大学而言,学分互换制度无疑是弥补其专业学科和教学内容局限性的一大重要制度。日本女子大学的学分互换制度不局限于女子大学,而是与不同类型的大学建立学分互换体系,丰富女子大学的教学资源,但是如何将这种方式运用到我国女子大学人才培养当中,还需要结合女子大学的实际情况进行研究、探讨。

3.设置特色专业,培养时代人才

充分结合“社会需求”及“女性发展”的特色专业是女子大学的竞争力所在。从日本女子大学的专业学科设置方向可以发现,家政是日本女子大学中最具特色的专业,有些大学称为生活科学学院,家政专业是为实现健康、舒适、丰富的生活而进行的教育研究,也是日本人追求生活品质的体现。除了要求符合教育目标之外,社会需求怎样的人才,大学也会敏锐地察觉并调整专业学科设置,紧随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随着研究领域越来越广泛,专业学科的设置也越来越全面,同时,基于女性的身心特征规划专业学科也得到充分重视。这样的专业设置既能够突出女子大学的教育特色,提高其竞争力,又能够培养为时代发展做出贡献的女子人才。

4.丰富女性学课程,帮助学生成长

丰富的女性学课程可以帮助女大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了解自己。女性学课程是有利于女性身心健康发展的课程,是根据女性学理论结合实际问题而开设的。日本的女性学从起步到研究机构的成立,再到规模逐渐扩大,并将女性学相关内容引入教学系统,是一个十分艰难的过程。这类女性研究机构一方面研究女性学,另一方面又传播女性学,培养的人才中,有一些选择教师职业又继续承担研究和传播女性学知识。在国内,除了女子大学外,师范大学女性占的比例较大,很多学生毕业后也会选择教师职业,这些特征和日本是非常相似的,因此发展女性学研究与授课是非常具有实践价值的。总而言之,丰富的女性学课程对女大学生的成长,以及毕业后参与社会劳动都具有积极意义。

5.开展职业教育课程,增强社会适应力

具有针对性的适合女性发展的职业教育课程对女大学生能力培养有重要意义。合适女性发展的职业教育课程比普通职业教育课程更应重视匹配女性大部分就业领域,如教员、教师、社会调查员、认证心理师、图书管理员等。除了职业资格相关课程,日本女子大学针对大学生自信心,以及语言和计算机技能的培训课程非常丰富并且系统化。一些女子大学为了解决女性实践能力较弱的问题,提供职业体验实习的机会,并且在工作前和工作以后均提供细致的指导,直到学生的职业理想与现实工作成功接轨。发展大学生职业教育有利于切实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提高就业率,也有利于大学生了解自己,职业教育要求学生根据自身的知识技能储备及性格特点,结合社会因素,经过全面的考虑,以便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结语

近些年,日本的女子大学在数量和规模上有下降趋势,造成数量规模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日本社会对女性教育的理念发生转变,女性希望在更多的领域寻求自身发展。而女子大学的专业相对单一,还不能完全满足女性在工程类专业方面的学习研究。面对这种形式,日本的女子大学也在寻求自身的转变,逐渐转向女性独立意识和领导力的培养,在人才培养模式的各个方面进行调整,以丰富、多样的专业、课程及政策支持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猜你喜欢

学分大学职业
“留白”是个大学问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职业写作
学分
我爱的职业
五花八门的职业
广东 开办终身教育“学分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