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吉林省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2021-11-24于春英

现代交际 2021年22期
关键词:吉林省职业院校技能

于春英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33)

职业教育的发展主要是为了培养适合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技能人才。[1]技能人才基本工作在生产和服务的一线岗位,他们掌握着专门的技术和行业知识,具备一定的操作技能,能够完成特定的技术任务。因此,技术人才的培养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作为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职业院校承担着重大的社会责任,职业院校的职业教育体系决定着技术人才输出水平的高低。

一、建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建构需要发挥多方面的力量,综合考量各方面因素优化和推进。政府的监管、院校自主改革、社会参与都对建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有着重要影响和意义。[2]

1.政府监管是重要保证

首先,规范职业教育院校发展需要发挥政府的行政手段,通过政府的有力干预规范发展秩序。职业教育要体现出“职业”性,需要对职业教育进行准确定位。吉林省中职、高职院校众多,这些院校为了增加生源,开设了很多专业吸纳学生,其中有些专业并没有配备专业的教师,学生没有接受到适应行业发展的前沿教育,导致大量学生学无所用,毕业即失业。不但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还给国家、社会带来沉重的就业负担。因此,要解决职业院校恶意竞争、无序发展的乱象,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加大力度规范职业院校的发展方向,根据各职业院校的专业特长开设相关专业,规范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鼓励发展职业院校的优势专业,从而减少各职业院校不同专业的重复设置,避免资源的浪费和院校间的恶意竞争。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学生学有所用,接受更为专业的职业技能教育,培养出更多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职业”性人才。

其次,规范职业院校的发展方向,是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的前提和必然要求,是发挥政府行政职能完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手段和措施。[3]

再次,政府的行政监管能够有效优化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机制。职业院校要培养适应不同社会需求的人才,就需要优化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机制。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指出,“要一体化设计中职、高职、本科职业教育培养体系”,将职业院校的教育培养体系进行一体化设计,从而可以培养出不同层次、不同技能水平的职业技能人员,也是因材施教的体现,使不同能力、不同素质的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业教育,以便于在社会发展中找到适合自己能力的工作岗位。

最后,优化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机制需要统筹兼顾,要充分考虑国家的方针政策与社会发展需求,需要政府和职业院校共同参与进来,而政府主要的作用是监管和引领方向,是职业院校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保障。

2.发挥职业院校的主体作用

职业院校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践行者,是教育人才培养的主体。因此,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要合理化、规范化,适应社会发展,要在自身发展的基础上体现出更多的社会责任感,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培养出更多有用的人才。只有发挥职业院校的主体作用,才能在职业教育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得到国家的政策支持和社会、学生的广泛认可。

3.社会多方面的支持

职业教育的核心是培养社会需要的专业技能人才,高职院校的教育方式多集中在理论学习,缺少能够让学生实际操作的实践基地,限制了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学生缺少实际操作能力,这就需要社会、企业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实践空间。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将理论与现实相结合,既有利于深入掌握和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实际工作能力,也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寻找自己的职业方向和职业兴趣,更有利于学生了解社会发展对各类职业人才的需求情况,从而建构自己的职业学习体系。此外,社会、企业在为学生提供实践基地的同时,也能够让学生了解这些社会经济实体,也是这些经济实体对自己的有力宣传,能够为自身吸引到更多的职业人才。

综上,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建构,需要在政府、院校、社会力量共同作用下,才能更为合理、规范地发展。

二、建构人才培养体系

吉林省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大省,肩负着为吉林省自身发展及国家的发展输送职业人才的重任。吉林省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建构要立足于现状,结合自身的优势与不足,补足短板、发挥优势,才能促进职业教育的有序运行和教育资源的合理化配置,培养出更多适应省情、国情发展的职业人才。

1.存在的不足

就目前状况而言,吉林省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缺少合理化的规范,没有有效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缺少对职业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吉林省职业院校之间多半是以竞争的态势存在的,各职业院校不考虑自身办学条件的优劣,盲目扩招、开设各种专业,导致大量教育资源的浪费。尤其是近年来国家对中职院校招生的政策支持,进一步加速了吉林省内职业院校的无序扩张,许多职业院校完全以营利为目的,没有担当、缺乏社会责任感,增加了教育的负担。使学生在众多的学校和专业中,无法识别学校与专业的优劣,很难选择到适应自身发展的学校和专业,增加了学生选择的难度。

第二,高职院校没有立足省情、国情进行人才培养。吉林省是东北老工业基地,是农业大省、汽车制造业大省、文化教育大省,同时也是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在不断探索新经济发展路径的地区。吉林省的优势是传统的制造业和农业,存在的劣势则是缺少科技创新、缺少引领时代发展的产业。吉林省的职业院校很少从省情出发合理配置专业设置,导致培养出的人才不能适应吉林省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更谈不到适应国家发展的需要,没能为社会发展培养出大量的技能型人才。导致的结果是浪费了教育资源,造成了学生和家长的负担,最终也限制了职业院校自身的发展。

第三,缺少品牌效应。依据笔者的调查,吉林省的职业院校中除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有一定知名度外,鲜有为外界普遍认可的职业院校,这就造成了这些职业院校缺少竞争优势。造成职业院校的生源更多依赖于省内的学生资源,没有行业的影响力,不能有效吸纳外省生源,最终造成省内各职业院校间的残酷竞争。

2.建构路径

基于以上研究发现的吉林省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对吉林省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建构路径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合理优化职业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资源是对教资源的有效整合,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和职业院校共同努力才能实现。

对于教育主管部门而言,首先,要对各种专业进行细致梳理和整体分析,结合经济发展需要,设置专业和招生情况,宏观上把握各专业招生的总体数量,防止盲目扩招造成人才培养的浪费;其次,应该全面了解各职业院校的情况,指导各职业院校合理设置专业、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招生计划,避免恶意竞争;最后,教育主管部门应对各职业院校的教育资源进行宏观统筹,促进各职业院校间的合作与互补,在全局上引领职业院校健康、有序的发展。

对于职业院校而言,首先,要优化自身的学科设置。职业院校应强化优势学科的优势地位,在保证优势学科发展的同时,依据自身的办学条件和办学优势发展新的专业领域。对于冗繁的缺少办学能力和学科发展资源的专业进行裁撤,使有限的办学资源得到最合理的利用,只有立足于优势领域打造的学科建设,才能为社会所认可,才能创造出自身的办学品牌。其次,要加强职业院校间的合作。职业院校的办学要有大局观念,立足长远。职业院校间虽是竞争对手,却也可以成为合作伙伴,职业院校彼此相关联的优势专业可以联合办学,充分利用各自的资源,能够培养出更为全面、专业的技能人才,提升合作院校间的整体竞争力,有助于共同发展。再次,职业院校的学科建设与发展要与时俱进。当今世界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若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就需要与时俱进,不断了解职业教育发展的动向和社会对职业人才的需求,适时学习和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引进高端的技术人才,发展和壮大教师队伍,不断探索教学方法与人才培养模式,这样才不至于被时代所抛弃。再次,职业教育要走进企业,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能够使教育有的放矢,尤其是专业技能的教育与培训,学生在企业的大量实践,能够夯实自己的理论知识,进一步了解社会的需求,强化自己的学习和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最后,校企之间的合作,能够让学校更清楚企业需要的技能和人才,因而培养出大量适应企业发展的技能人才。通过校企合作,使学生了解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为企业引进人才提供了便利和先决条件。职业教育与企业相结合培养技能人才,能够实现学校、学生与企业三者之间的共赢,也有利于社会经济的长远发展与社会的和谐稳定。

第二,从省情和国情出发发展职业教育。科技的进步加速了世界的竞争、缩短了时空的距离,中国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同样,吉林省的发展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职业教育的发展要紧跟时代的步伐,适应省情与国情的发展才能走得更远,才能为国家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首先,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应该从省情、国情出发,在优势中发挥专长,精益求精,夯实职业院校自身的优势地位,在固有成绩的基础上开拓创新,保持自身的优势,成为行业发展的领军者;职业院校应充分认识自身发展的短板,打破院校发展的瓶颈,实现质的飞跃。其次,只有从省情、国情出发才能走在时代发展的前沿,把握人才培养的方向,得到更多的政策支持。最后,职业院校的发展要依据省情、国情,按照不同的需求,培养不同层次的技能人才。国家需要高水平、高层次的技术技能人才,也需要从事一般技术操作的普通技能人员,技能人才梯队的培养要结合实际需求。此外,培养不同层次的技能人才也是依据学生自身素质差异因材施教的要求。

第三,注重教育品牌效应。品牌效应在企业的发展中的作用毋庸置疑,品牌效应应用于职业教育领域依然有着重要的意义。以山东蓝翔教育为例,专业的学科设置和口碑为学校赢得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成为职业教育的翘楚,其办学宗旨、技能培训、宣传方式都值得职业院校去学习。因此,对于有着较强专业优势和地域优势的职业院校,应该加强自身品牌建设,着重发展优势专业的人才培养,打造出自己的名片。

三、结语

吉林省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建构,需要政府、院校、社会企业的多方努力,共同协作,合理优化教育资源配置,顺应省情、国情,加强校企合作,发挥优势专业,打造品牌,职业教育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猜你喜欢

吉林省职业院校技能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登泰山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吉林省2019年秋冬季秸秆离田工作方案
反腐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拼技能,享丰收
画唇技能轻松
小鲜肉不可不知的生存技能
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第五次优秀高教科研成果评审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