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高校增强思政课实效性策略研究

2021-11-24

现代交际 2021年22期
关键词:应用型实效性思政

刘 燕

(山东华宇工学院 山东 德州 253034)

应用型本科高校是新型本科层次的教育类型,承担着大众教育培育高质量人才的重任。在全面优化思政教育下,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政课也面临着专心发展的问题。然而,传统思政育人模式存在的理实结合不紧密等问题,造成思政课实效性不高。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在思政育人上做出思路和内容上的调整,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导向,结合学生发展实际,通过开展各类育人活动来强化学生能力素养,不断提升育人的实效性,达成教育现代化发展的育人目标。

一、应用型本科高校增强思政课实效性的必要性

1.落实新时代思政教育目标,满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求

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在教育改革下发展起来的教育组织,在人才培养和输送上承担着较大的职责。而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快速发展,使院校学生数量逐步增多,只有高校思政落实育人的高要求,以教学效果为核心开展各类活动,才能提升教育实效性,达成育人的根本目标。在思政育人中,只依靠思政理论的灌输还不能使学生能力和素养达成育人要求,需要思政课程通过理论和实践的配合,以理论课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把握和理解程度,而实践操作活动,在优化学生品德和奉献精神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理实相融合具有一定实效性的教育活动,可使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社会动态和政治局势,并认识到自身对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意义,从而更加勇于担当责任,成长为新时代社会建设所需要的人才,达成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2.提升学生个体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深化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政教育改革,着力于增加思政育人的实效性,一方面通过思想和行动的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抵御各类思想的冲击,使学生明确自身的发展使命,正确理解各类利益之间的关系,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思想观念,促进学生全方位的进步和发展。另一方面,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大部分学习基础薄弱,自身承担的学习和发展压力过大。为更好地疏解学生的心理困惑,需要加强对学生思想引导,帮助学生形成对社会和岗位的正确认知,并树立良好的发展目标,从困惑中找到发展的方向,依据发展目标付出努力和实践。

二、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政课教学现状分析

1.教师具备创新和改革意识,但缺乏正确方法和理论

在实践中,由于受传统育人体系的制约,思政教学的实施还面临着重视程度不高、教学模式单一、引导力不足的发展困境。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实际开展思政课教学活动过程中,大部分教师具备积极的创新和改革意识,但因缺乏全局思考和设计,无法从根本上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面对学生就业压力,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政教育,都陷入重视理论讲解忽视实践的困境,这种对思政课实效性提升认识不足的情况,会使思政教育还局限在理论知识传递层面,实践活动边缘化和虚化的现状普遍存在。当教育工作者不能联合内外环境分析思政课教学问题时,就会出现教学设计缺乏实用性和先进性的问题。教师要根据人才需求,以及学生思想成长问题,形成正确的方法和先进的教育理论。懂得因势利导和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地创新和改革,继而生成具有吸引力和影响力的课程内容。

2.思政课教学形式多样,但无法增强课堂活跃性

部分教师有意识将现代教育工具融入思政课教学活动中,但因内容设置和流程设计缺乏交互性,仍无法完全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单调乏味的问题。目前来看,高校思政课教学形式多样,但不能有效地增强课堂活跃性。

3.理论与实践课程丰富,但无法有效双向推进和融合

应用型本科高校要对思政课的育人价值进行精准定位,能够有效地扩充和优化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既要懂得完善教学内容,还需要掌握科学的方法。现阶段,高校虽具备完善和丰富的课程内容,但不能有效双向推进和融合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此外,思政教育工作者对学生引导力不足,对于多元思想和社会现实问题,教师在较为繁重的工作压力下,缺少深度了解和解释的欲望,在课堂中对于学生存在的困惑,不能依据自身经验来解答,师生关系不够密切。在课上和课下都难以形成带动力,造成学生对思政课程的认可度不高,产生的教学和学习成效达不到预期。在此形势下,应用型本科高校要重新审视课程内容设计,做好教材与网络视频资源的融合。在有效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拓展和丰富思政课教育载体,利用丰富和实战性强的课外活动,增强思政课教学实效性。应用型本科高校,要结合目前理论与实践课程推进与融合的问题和现状,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适当弱化教育工作者权威属性。

三、应用型本科高校增强思政课实效性的策略

1.积极践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原则,实施“移动课堂”教学模式

在联系实际方面应善于挖掘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密切相关的社会实际或学生实际,注重通过挖掘思政课教学实际,促使思政理论知识得到印证,保证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达到此种教学效果,保证“理论联系实际”教育原则在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政课中,得以有效落实,可通过实施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于一体的“移动课堂”教学模式,选择现实、具体、具有典型意义的社会实践教学场景,引导学生通过全面观察,发现新问题。比如,可通过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法,为学生布置关于社会实践的思政学习任务,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到社会中展开实践探究。如“三下乡”活动、红色基地参观、革命先烈观参观、走访革命老区等等,了解党的政策方针、党的革命艰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1]促使学生在“看一看”“听一听”“写一写”中得到思想提升与能力锻炼,增强学生使命感与责任感。

2.积极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与设备设施,实现思政课教学模式的创新

在全球信息化建设背景下,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设备、虚拟现实技术及大数据分析处理技术等,已广泛应用于我国教育领域中,获得足够重视与认可。面对这一发展趋势,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政课教师应明确认识到,引进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与先进设备设施,推进思政课教学活动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将思政课信息化建设进程付诸行动,以期早一步实现自身教学模式创新,提高思政教学水平。[2]首先,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政课专业教师可利用新媒体平台,借助微信、QQ等社交App,通过组建微信群、QQ群的形式,为高校学生与教师搭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切磋、共同进步的平台,定期对一些当下时事政治、热点事件、热议话题等进行剖析讨论。便于思政教师实时掌握学生思想发展动态,在发现问题的第一时间,采取有效措施,对其思想误区给予纠正和完善,进而保证学生思想健康发展。其次,通过引入微课、慕课、在线教学等信息化教学模式,来实现思政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3]比如,将思政教材内容与互联网思政教学资源进行整合,设置为5—10分钟的微课视频,可上传至线上思政学习平台供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借助计算机应用设备设施,随时随地、反复观看教学视频,完成即时性、个性化、主动性学习,增强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效果。也可在课堂中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播放,辅助课堂教学活动开展,来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为学生带来更直观的课堂学习体验。此外,还可通过在校园网站中开设思政课学习板块,设置热点点评、新闻聚焦、师生对话等板块,引导学生讨论关注热点时事,教师给予点评引导,增强学生明辨是非能力。

3.积极构建校内外一体化实践教学平台,丰富思政课教学资源与途径

首先,可通过整合应用型本科高校各职能部门,打破以往职能部门各自为政的状况,积极建立校党委,统一领导下的思政课教研部、宣传部、团委及学生处等相关职能部门,促使应用型本科高校各职能部门共同协作、创新、齐抓共管思政课教学时效性。[4]其次,还可通过整合应用型本科高校各部门思政教育资源,做到取长补短,共同举办关于思政教育的时政论坛、十九大系列讲座报告活动、党史知识竞赛、学生社团、学生党建等活动,并设置相应的激励与奖惩措施,激励更多党员干部、学生群体积极参与此类活动中,配合高校开展相应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5]此外,还可以通过结合原来想本科高校办学特色,围绕思政课教学内容,积极搭建校内外一体化思政教学平台,对校内外现有思政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利用,来进一步丰富思政课教学资源与途径。比如,思政课专业教师可利用周围现有资源,如新农村建设的艰辛、名人纪念馆、革命传统文化纪念馆、地方自主品牌企业中,依托这些教育资源建立思政课实践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践行思政理论内容的机会,使学生通过情感体验来加深对思想政治理论基本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四、结语

在深化教育改革中提升思政课实效性,需要院校结合学生发展实际,采用具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来解决当下出现的育人问题。只有院校构建更加贴合发展需要的育人模式,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体现思政课育人的作用和效果,达到新时期人才培养的要求,实现思政课教学可持续性的发展。

猜你喜欢

应用型实效性思政
OBE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提高农村初中历史教学实效性探究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应用型高校混合式新型网络课堂教学改革
精梳巧练 理性分析——提升小学数学复习课实效性的教学策略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