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冠肺炎疫情下我国马拉松赛事发展的困境及应对策略

2021-11-22孙晨晨师玲艳肖晶

当代体育科技 2021年17期
关键词:办赛马拉松赛马拉松

孙晨晨 师玲艳 肖晶

(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陕西西安 710119)

由于疫情影响,2020年上半年几乎没有一场规模赛事举办,不仅对赛事公司是一种巨大的挑战,而且马拉松赛事的大量延期及取消也波及到了马拉松产业体系[1]。疫情也使得人们对健康有了全新的认识,“居家健身潮”的兴起便是民众对于健康和体育锻炼意识觉醒的深刻体现,同时各种线上赛事的蓬勃发展也为马拉松赛事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思路,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也是赛事组织创新和提高的一个契机[2]。该文对疫情背景下马拉松赛事发展所面临的困境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为马拉松赛事恢复往日生机和更高质量发展提供解决方案。

1 疫情背景下我国马拉松赛事发展现状

1.1 马拉松赛事大量延期或取消

随着全民健身时代的来临,马拉松运动在全国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据统计,2018年和2019年规模赛事(800人以上路跑、300人以上越野及徒步活动)分别达到了1581场和1828场[3]。根据疫情防控需求,2020年3月31日,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下发了《关于暂不恢复马拉松赛事活动的通知》,在国内开展得正如火如荼的马拉松戛然而止,相关数据显示:仅3~4月份全国有80多场马拉松赛事宣布延期,12场赛事宣布取消,另有1场赛事待定。2020年7月9日,国家体育总局发布了《科学有序恢复体育赛事和活动推动体育行业复工复产工作方案》,方案中要求,除北京冬奥会测试赛外,2020年原则上不举办其他国际性体育赛事和活动,线下马拉松全面停摆[4]。疫情使得马拉松线下赛事基本停滞,大量赛事宣布延期或取消。

1.2 马拉松赛事市场广阔

从全国马拉松参赛总人次来看,2015年参赛总人次为150万,而在2017和2018年增加到498万人次和583万人次,刚过去的2019年达到了712万人次[5]。可以说,马拉松参赛群体越来越壮大。虽然疫情使得全国马拉松比赛基本停滞,对马拉松产业体系造成了巨大冲击,但这只是阶段性的,此次疫情也让人们深刻认识到了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和免疫力的重要性,也更加激发了人们参加体育锻炼的愿望。根据浙江省的一份统计报告显示,疫情期间浙江省81.54%的城乡居民进行了健身锻炼,82.5%的人肯定居家健身的重要性[6]。疫情防控常态化虽然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带来了很大的困扰,但也让人们对健康的渴望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其实疫情只是催化剂,高涨的体育锻炼热情背后,是全民健身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健康的生活方式成为更多人的追求,越来越多的人从马拉松赛事的观众变身为赛场上的运动员[7]。马拉松赛事的群众性、包容性、健身性、竞技性,既可以满足人们锻炼身体,参与竞技比赛的需求,同时也为人们互相交流,展现自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可以预见,马拉松赛事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2 疫情下我国马拉松赛事发展的困境

2.1 赛事扎堆,办赛难度增大

我国马拉松赛事主要汇集在3~6月和9~12月开展,2020年由于疫情的影响导致上半年的马拉松赛事大量的延期或取消,现阶段疫情在我国范围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而进入后疫情时代,预计马拉松赛事在下半年会扎堆举办。通常举办一场马拉松赛事需要宣传和吸引参赛者、策划赛道、寻找赞助商和媒体等[7]。由于参赛者的数量是有限的,所以赛事的大量“撞车”必定会对参赛人数规模造成或大或小的影响,而且还会波及到媒体曝光率和赞助商的价值发挥。各赛事企业在赛事宣传、志愿者招募、后勤物资、寻求赞助商等方面肯定会相互竞争,一些小微企业和新创企业很难在激烈的资源争夺中盈利。

2.2 赛事安全难以保障

每一场马拉松赛事的背后都会涉及多个部门的协同配合,从交通到公共安全,再到卫生、消防、应急管理部门,每个环节都紧密相连。由于新冠疫情的人传人特性,使得马拉松赛事的筹备更应考虑周到,落到实处,从参赛报名到物质筹备,从出行报道到餐饮入住,从比赛开始到结束返程,每个环节都应把好关,对参赛选手的动态进行实时跟踪。另外,马拉松比赛是一项对身体和心理的双重考验,比赛意外事件的发生屡见不鲜,参赛选手能否安全完赛也是办赛组织必须要考虑的重要一点,由于疫情期间人们运动量普遍下降,这无疑给比赛的报名工作及安全保障工作增加了难度。

2.3 赛事模式单一,应变力较差

疫情背景下,由于疫情防控要求,国内几乎所有的大型线下马拉松比赛都已延期成取消,没有了比赛也就意味着营业额的大幅下降,很多小微企业都面临着破产倒闭的风险,有些赛事公司的员工复工率低,直接导致业务水平和办赛实力明显下降。此次疫情,充分显露出我国马拉松赛事过于依赖线下模式,对线上马拉松重视不足,一旦线下赛事停滞,整个赛事行业就面临瘫痪。与此同时,后疫情时代背景下,由于高校的封闭管理,马拉松赛事的志愿者只能从社会中招募,可能会导致志愿者人数不足和培训难度增加,从而致使赛事的整体服务水平下降,影响赛事质量[8]。另外,国外的高水平运动员也无法千里迢迢赶来参赛,这不仅会使马拉松比赛的竞技水平下降一大截,而且还使得比赛的观赏性大打折扣,一些以往依靠外籍运动员来提升比赛档次的赛事,其赛事影响力大不如前,暴露出马拉松赛事行业的脆弱性,主要原因在于赛事企业的战略布局及风险管理体系存在问题,赛事运营专业人才储备相对匮乏,致使很多马拉松赛事企业在受到疫情冲击时应变能力不足[9]。

3 疫情下我国马拉松赛事发展的应对策略

3.1 紧抓政策机遇,探索赛事发展新模式

在此次疫情期间,为帮助众多体育产业渡过难关,各地政府出台了很多利好的政策,例如,加大政府采购力度、鼓励企业创新发展、简化办赛审批程序、制定对小微企业的补贴政策、开辟绿色审批渠道和派遣专业人士对办赛组织进行指导等[10]。这对于马拉松赛事行业中的新创企业和小微企业而言,可谓久旱逢甘露。在这个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体育应该与互联网、大数据相结合,努力实现线上线下的有机融合,有针对性地进行资源的整合。疫情期间,中国田径协会出台了《关于开展线上马拉松等跑步活动的指导意见》,修订完善了《中国马拉松及相关运动办赛指南》《中国马拉松及相关运动参赛指南》,相关政策的及时推出和修订,不仅为一系列线上赛事安全、有序、科学地举办提供了保障,同时也为后疫情时代组织办赛提供了完备、准确的指导。据统计,截至2020年6月初,全国线上参赛人数达到140多万人,2019年网络直播的田径赛事在线观看超过500万人次。线上马拉松潜力巨大,尤其是新冠疫情使得人们更愿意选择线上的方式参与比赛,办赛组织应抓住机遇,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5G等高新技术,将参赛观赛、宣传营销、业务培训、监督管理进行线上与线下的有机融合。面对疫情防控常态化需求,办赛组织应积极应对,创新发展思路,探索线上与线下融合发展新模式[11]。

3.2 提高马拉松赛事核心竞争力

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和观念的转变,对体育赛事服务质量的要求也将逐渐升高,如今,跑者对优质赛事的需求也呈几何式增长。中国马拉松赛事总体而言,赛事组织的服务意识和办赛能力不够强,高质量、好口碑、影响力大的赛事整体占比不高,人们对于高品质赛事的需求与实际情况落差较大,办赛组织应以疫情期间的空窗期为契机,以“办人民群众满意的赛事”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提升马拉松赛事服务的关键环节和服务水平,以关键环节为突破口优化赛事流程,转变运营策略,提升赛事知名度和品质。着重加强赛事安全监测干预体系,提高马拉松赛事的安全服务水平,例如,通过联动AI预警大屏幕、智能穿戴设备等,全程为跑者的安全保驾护航,努力打造安全和完善的马拉松生态体系[12]。办赛主体还应该聚焦运营精细化和专业化,对办赛团队进行专业培训,不断弥补能力上的短板,并加强与各部门的沟通协作,针对自身情况制订详尽的预案,统筹做好应对赛事扎堆、赞助商资源紧缺、参赛选手分流等不利情况,提升赛事品质。田协要积极引导帮助众多体育社会组织依据法律和各自章程规范运行,进一步完善马拉松赛事组织标准和规则设计,加强马拉松运动的规范化和职业化程度,全力推动马拉松赛事向规范化、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职业化发展,提高赛事核心竞争力[13]。

3.3 精准定位,完善马拉松产业体系

在疫情时期,为避免参赛人群的长途跋涉,应充分开发当地资源,加强赛事宣传力度,大量吸引本土跑步爱好者的积极参与,立足本土,辐射周边,充分激发人们参与马拉松运动的热情。积极探索线上线下相融合办赛,让千里之外的运动员也能参与其中,扩大其赛事的影响力。赛事公司和政府部门要加强对马拉松产业链的完善,让马拉松带动当地的旅游、交通、餐饮、住宿等行业共同发展,同时开展马拉松赛事相关的运动服装、运动补剂、防护装备等方面的研发和销售,促进马拉松与培训服务业、服装制造业、赛事媒体等产业协同发展,使马拉松比赛运营和城市相关产业的发展紧密结合,构建布局更加合理、功能更加完善的马拉松产业体系[14]。加强体育部门、赛事媒体与办赛组织、马拉松协会、跑团之间的联系和交流,齐心协力将马拉松打造成靓丽的城市名片,大力推动马拉松与科技、旅游、康养、休闲、文化等产业融合发展。

3.4 赛事多元化,促进马拉松文化发展

各赛事举办地应因地制宜,结合自身优势和特点,结合城市文化和地质环境,积极探索,打造趣味性、游戏性、参与性更强的马拉松相关运动形式,并推动其多元化、系列化、品牌化发展,通过多样化的赛事激发全民参与马拉松的热情,提升马拉松赛事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充分将当地文化、自然生态、民族风俗与马拉松赛事相结合,比如开展城墙马拉松、冰雪马拉松、篝火马拉松、慈善马拉松、山地马拉松、生态马拉松、沙滩马拉松、湿地马拉松等。同时,还要深入研究和展现马拉松文化方面的内涵,推动马拉松文化资源的整合和建设,提升中国马拉松文化的影响力,整理与挖掘马拉松历史与数据档案,传承和弘扬马拉松优秀文化。在以往常规的马拉松比赛中,着重介绍马拉松历史背景、马拉松文化内涵、马拉松精神,让参赛者充分了解和深刻感受马拉松的魅力[15]。也可通过建设马拉松小镇、马拉松博物馆等,来提高群众对马拉松文化、精神、内涵的认知,让马拉松不仅是一种社会潮流,还要在此基础上形成马拉松文化,这样才能拥有持久的发展动力和生命力。

4 结语

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我国马拉松赛事的发展既有机遇也有挑战,面对赛事扎堆,办赛难度大;赛事安全难以保障;赛事模式单一,应变力差等困境,马拉松赛事行业可采取一些应对措施,其中包括:紧抓政策机遇,探索赛事发展新模式;提高马拉松赛事核心竞争力;精准定位,完善马拉松产业体系;赛事多元化,促进马拉松文化发展。马拉松赛事持续发展的趋势不会因疫情的影响而发现根本性的改变。因此,体育部门、社会组织、办赛主体应齐心协力,制定周密策略化解困境,使马拉松赛事恢复往日生机,并朝着规范化、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职业化方向发展。

猜你喜欢

办赛马拉松赛马拉松
冰上马拉松
2022年赛历划重点
张家口76个冬奥项目全部完工达到办赛条件
北京冬奥会场馆年底全部建成
男子蹭跑广马被终身禁赛
学习是一场马拉松
“马拉松”啊,请慢些跑!
一起来跑马拉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