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武术在高校体育中的重要性

2021-11-22王兴

当代体育科技 2021年17期
关键词:武术民族体育

王兴

(长治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山西长治 046000)

现阶段,国家一直提倡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优秀的身体素质也是其中一项重要指标。武术是我国的国粹,也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的典型代表,其中蕴含了丰富的民族文化。一直以来,高校体育项目多以田径或者各种球类为主,其中要么是形式过于单调,要么是娱乐性偏强,都不如武术项目带来的效果实用。通过学习武术不仅可以强健学生的身体,锻炼其意志,还可以帮助学生塑造高尚的品德与人格。除此之外,学生通过学习武术可以不断树立自己的自信心,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因此,为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了增强我国高校学生的身体素质,为了给国家输出更多全面发展性人才,笔者建议高校应当从当前武术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出发,充分重视起民族武术项目的重要性,通过对教学模式进行不断的改革与优化来加强武术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这也是该文接下来要讲述的重点内容。

1 民族武术在高校体育项目中的重要性

1.1 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正所谓“少年强,则国强”,强健的身体素质是学生将来能够为国家作贡献的前提与基础[1]。而现实情况是,随着社会经济条件水平的提升,我国高校学生的身体综合素质越来越差,肥胖症及近视眼等现象随处可见,不仅不利于学生自身的健康,同时还拉低了我国国民整体素质。对于这种现象,可以通过练习武术得到改观。很多优秀的民族武术项目都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与作用,如中国古代的“五禽戏”就是通过模仿虎、鹿、熊、猿、鸟5种动物的肢体动作而发明的,在操作过程中可以让人身体的各个关节及肌肉都得到锻炼,以充分达到改善人体机能及强身健体的效果[2]。另外,武术项目中的内容比较丰富,不像其他体育项目那样单调,学生在训练过程中也会感到非常愉悦。

1.2 传承并培育民族精神

武术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继承并宣扬优良的民族精神。例如,近代武术家霍元甲的“尚武精神”中提到,学习武术主要是为了强身健体,而不是为了欺凌弱小,当国家处于危难之中便要挺身而出抵御外强;很多习武之人都主张“除暴安良,匡扶正义”,这种打抱不平的侠义精神正是现代社会大部分人所缺失的;抗日战争中让日军闻风丧胆的二十九军大刀队在我国历史上书写了可歌可泣的篇章,这种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需要人们不断地传承并弘扬。总之,中华民族之精神在武术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大力重视武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对于培养学生自强不息、见义勇为、保家卫国等民族精神有着重要的意义。

1.3 继承并弘扬中华文化

近年来,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东西方文化之间展开激烈的碰撞,不断对外输出并弘扬中华文化也是提升我国综合实力的重要途径之一[3]。作为中国的国粹,武术最终被奥运会拒之门外且渐行渐远,而邻国的跆拳道及柔道却都已得到了通过。因此,在对外宣扬中华文化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另外,放眼全国跆拳道馆数不胜数,当下人们要从自身做起,需要自己先对武术项目给予足够的重视。换句话说,并不是别人故意排斥,而是因为自身不够努力。20世纪,一代功夫之王李小龙凭一己之力在全球掀起功夫热潮,这说明我国的武术自身本就具备强大的魅力,需要人们今后不断地弘扬。武术不仅具有独特的运动形式,同时还包含丰富的武术文化,武术文化中体现更多的是对自身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与自信心。因此,通过学习和传承武术,可以不断向外展示、宣传并弘扬我国的民族文化,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

2 武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现阶段,武术项目在我国高校的体育教学中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原因主要是以下几点。

第一,受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很多学生并不重视自身的体育锻炼,反而有一种“崇尚脑力活动,鄙视肢体运动”的错误观点[4]。学生愿意花费时间去修学分、考证,而不愿意在运动方面下功夫。实际上这种观点是非常错误的,其现在还处于身体发育时期,强健的身体素质才是其今后努力学习与工作的根本保障。

第二,很多学生对武术的重要性并不认同,特别是网上一些所谓的“大师”经常被打假或者爆出丑闻,让很多学生认为武术就是“花架子”,多是中看不中用的套路而已。这种观点趋势还在不断扩散,相关体育教学工作者需要重点关注。

第三,某些学生通过学习武术之后,身上增加了不少戾气,会因为自己会点拳脚功夫而经常打架斗殴,正是因为如此,很多学校认为为了保障学生的安全,还是学习其他项目为好。因此,学校对于武术的重视及对其投入都变得越来越少。

第四,除了上述原因外,还有授课教师并非武术专业,无法更好地向学生传递武术思想;武术课程内容缺少趣味性,无法体现自身的本质特征等都是导致武术项目难以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推广的原因。

3 体育教学中开展武术课程的有效策略

3.1 提升武术教师的专业素养

首先,学校可以对现有体育教师进行在职培训,让其补充一些武术专业的技能与知识,这样不仅可以提升体育教师的综合能力水平,也可以大大提升武术课堂的教学质效;其次,学校可以聘请一些退役的武术专业运动员来学校任教,凭借其高超的武术技能及过硬的专业素养来吸引学生,这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最后,学校还可以邀请一些民间武术高手来学校指导,凭借其对武术的独特见解来为学生普及知识,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华武术。上述措施都可以有效提升武术教师的专业素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学生对武术的观点与看法,让其更加深入地了解武术,并喜欢上中华武术。

3.2 积极改进并创新教学形式

近年来,我国一直在提倡教学体制改革,目的就是为了改变教师原有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让教学更加适应学生的心理特点,而高校武术教学亦应当如此。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显得有些单调、乏味,无外乎就是理论知识加实践,而多数情况之下,在实践课程中学生所接触到的都是类似于广播体操式的肢体动作。长此以往,学生对武术的兴趣就会逐渐降低[5]。因此,身为教学工作者需要在教学形式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与创新。例如,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让男同学进行擒拿训练;给女同学传授一些“防狼术”;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观影活动,让其从影视作品中理解武术所蕴含的精神。总之,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可以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寓教于乐,可以有效改变学生对武术的观点,让其明白武术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最终体现出武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价值。

3.3 培养并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校武术教学应当将培养学生兴趣作为教学的主线[6],这样才能发挥出学生在学习方面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应当先从自身做起,首先,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将学生作为课堂上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其次,教师需要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这样可以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与娱乐性,进而为学生提供一个积极、愉悦的课堂氛围;再次,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根据每个学生的身体及心理特点而量身打造合适的武术动作及类型,进而发挥出每一个学生的长处[7]。最后,武术教师应当多给学生讲述一些有关武术的传奇故事,例如,当年李小龙的实战格斗技术达到什么水平、民国时期“燕子李三”的轻功是怎么练成的等,这些措施都可以大大提升学生对武术的兴趣。

3.4 注重培养学生的“武德”

教师在进行武术技巧教学的时候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武术文化的传递及“武德”的培养,否则无法发挥出武术的正面作用。所谓“武德”也可以被认为是一种职业道德[8],因为人都是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解决问题,擅长数学的人喜欢用数字解决问题;擅长逻辑的人喜欢用步骤解决问题;而擅长拳脚的人,万一脑门一热出手不分轻重,可能觉得自己没用力,但是对方可能是老弱女幼,就很容易出现事故。特别是对于学生而言,其正处于血气方刚的年龄,遇到事情之后非常容易冲动,如果没有良好的“武德”修养,佷快就会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因此,从某种角度来说,“武德”既能保护自己,也能保护别人。

4 结语

武术是中国的国粹,其中蕴含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而武术本身也承载着很多优秀的中华民族精神。传承优秀的民族武术项目是当代每一个人的责任。武术作为一种传统体育项目具有强身健体的重要作用,对于培养当代学生的健康体魄价值巨大。将民族武术融入到高校体育教学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传承并培育民族精神、继承并弘扬中华文化。高校应当充分认识到武术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从提升武术教师的专业素养、不断创新教育教学形式、重点培养学生对武术的兴趣,以及充分提升学生的“武德”4个方面来进行武术教学,必定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有关民族武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实施策略还需要相关教学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去探索。

猜你喜欢

武术民族体育
《武术研究》欢迎投稿 欢迎订阅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论武术与军事的结合发展之路
老外学武术,疫情也拦不住
MINORITY REPORT
我们的“体育梦”
传承 民族 文化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民族万花筒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