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项群训练理论视域下武术套路体能训练特征研究

2021-11-22杨光

当代体育科技 2021年17期
关键词:套路竞技体能训练

杨光

(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院 湖北武汉 430079)

不同的国度和不同的文化背景产生出不同国家、地域的独具特色的各式竞技体育项目,而不同的竞技体育项目又会产生相应的训练理论建构和知识认知,这就产生了体育专项训练理论。随着专项训练理论的丰富发展,人们开始尝试探索可以概括适应多种训练理论的认知,这就产生了一般训练理论。德国哈雷博士于1965年主编的《运动训练学》开启了运动训练一般理论的先河,标志着运动训练一般理论的建立。然而,随着运动实践和竞技技能水平的不断提升,“专项训练学受到视野的局限而难脱狭窄并难以深化和提高,一般训练学在力求概括适宜于所有项目的共同规律时遇到了巨大的困难”[1]。于是,以不同项目的本质属性所引起的项目之间的异同点为依据,将一组具有相似竞技特征及训练要求的运动项目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研究的理论应运而生,这就是由我国知名运动训练专家田麦久教授及其团队提出的项群理论。随着运动训练的不断深入,实践对理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不断意识到认识问题是影响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的关键,为此专家学者对该领域做了诸多积极的探索[2]。

基于运动训练学理论发展的基本背景,该研究以项群训练理论为指导,对武术套路体能训练方法特征进行研究,旨在全面提高武术套路运动员体能训练水平,切实提升武术套路竞技运动能力,为武术套路运动的高难新美竞技化发展作出探索[2]。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项群训练理论视域下武术套路体能训练方法特征。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该研究通过知网,以“项群训练理论”“武术(套路)体能训练”等为检索词,获取博士、硕士、期刊论文等87篇,查阅项群训练理论专著7部,另外,还查阅了16种中文核心期刊和大量网上的相关文献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整理,为该文的研究提供支持。

1.2.2 访谈法

该研究主要采用电话访谈和当面访谈等方式,与学者、专家、教授、教练员、运动员就项群训练理论指导运动实践进行交流,并将所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

1.2.3 逻辑分析法

根据所查文献资料,结合运动训练学、竞技运动特征学等理论对文献资料进行整理与逻辑分析,从而归纳总结该文观点。

2 项群训练理论视域下武术套路体能训练的特征

2.1 注重武术套路体能训练的整体性

武术套路本身属于综合类体能技能类运动项目,其在自然身体动作表达、武术文化技击技术展示、动作技术审美追求诸方面具有显著的整体性要求,这种整体性要求又对武术运动员体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体地讲,身体形态、运动素质和机能状态3个方面均对训练水平有重要影响[3]。因此,在武术套路体能训练的过程中,就需要树立整体性训练基本理念,注重武术套路运动员身体形态、运动素质和机能状态3个方面体能的均衡发展。

首先,身体形态是武术套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基础。武术套路运动员除了对练等个别的集体项目之外,大多是个人武术套路竞技能力和水平的展示。要求体态匀称,身法灵活,精神饱满,气韵顺达,加之武术套路竞赛规则的技术、难度、时间、动作规格等评分要求,对武术套路运动员竞赛展示的身体形态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在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就必须要强化体能训练对武术套路运动员身体形态的塑造。因此,教练员应该紧密结合武术套路运动员竞赛的身体形态需求,整体安排训练内容和强度、密度。

其次,运动素质是武术套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前提条件。武术套路竞赛编排复杂,技术动作难度要求高,整套动作常常呈现出对称性和不对称性相结合的综合性特点。从单个动作上来看,既有大量技巧类属性要求,也有刚健类单纯性表达,动作之间串联动静有度,承续有节,整套动作演练过程讲究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对速度、力量、灵敏、耐力、协调等运动素质都有相当高的要求。所以,在进行武术套路体能训练时强调运动素质的全面整体性提高必不可少。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武术套路的运动素质与其他运动项目相比有其自身特点,武术套路既对完成单个动作有体能要求,也对完成成套动作有体能要求,把握和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必须在整体的统领上下足功夫。

最后,机能状态是武术套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核心保障。武术套路体能训练的终极目标是提高武术套路运动员的身体机能水平,从而确保武术套路运动员3种供能系统的高水平状态,这样才有可能夺取运动竞赛的优异成绩。可以说,武术套路运动员的机能状态是武术套路体能训练最核心的部分,身体形态、运动素质归根结底是要为机能状态服务的。强调武术套路体能训练的整体性,“整”是指身体形态、运动素质和机能状态缺一不可,而“体”则专指“机能状态”。由此,教练员应紧扣“机能状态”这个“体”,在训练方法上做选择,在运动负荷上作安排,在身体恢复上作调整,以最大程度地抓住“体”,兼顾“整”,为达成武术套路完美性表现打下体能基础。

2.2 注重武术套路体能训练的系统性

作为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武术套路,无论从训练还是参赛过程分析,其核心问题是成套动作的创编和完成[4]。首先,创编的成套动作是开展武术套路体能训练的基础依据,如果体能训练不能深深根植于创编的成套动作来设计和开展,体能训练就会成为无源之水。其次,圆满完成成套动作是开展武术套路体能训练的主要目标,如果体能训练不能服务于创编的成套动作的完美表达,体能训练就会成为无本之木。因此,要想高质量、艺术化地完成创编好的成套动作,就需要从武术套路的“技术性发展导向、竞技性发展导向、艺术性发展导向”[5]诸多方面开展系统化的武术套路体能训练,以实现竞技水平的提升。

这里的系统性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强化。

一是创编套路的系统性及其体能训练。创编是将教练员的理念和运动员的实践相结合的关键点,除了完成基本的参赛需求之外,同时还渗入了武术套路项群独特的战术理念[4]。应充分体现出武术套路的“创编三性”项群特征,即目的性、合理性和有效性。第一,创编的目的性表现在发挥自我、克制对手,使运动员具备的专项竞技能力得到充分的表现和发挥。第二,创编的合理性表现在理解运用规则增加成套中非竞技能力表现的得分因素。第三,创编的有效性表现为运动员在参赛过程中完美表现创编的内容[4]。针对套路创编的系统性,应该开展符合创编需求的体能训练方案并付诸实施,以满足创编套路对运动员体能的实际需求。

二是难度和成套动作完成的系统性。难度是竞技武术套路高、难、美、新的重要载体,也是竞技武术套路评价体系定量化、科学化的必然结果[6]。再好的套路创新编排,特别是动作难度,如果不能在赛场上完美展现都是徒劳的,因此,训练期内通过各种系统的体能训练手段,提高创编套路技术完成规格,确保难度动作的稳定性和成功率[4],进行有计划、系统而长期的训练,它应该几乎贯穿于运动员整个运动生涯的始终[7]。

三是成套动作艺术性展示的系统性。事实上,武术套路的最完美展现就在于实现技术和竞技的艺术化升华,用审美情趣赢得裁判和观众。因此,服务于武术成套动作艺术性展示的系统性体能训练就成为能否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所在。

2.3 注重武术套路体能训练的节奏性

武术套路属于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注重武术套路体能训练的节奏性,是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训练的内在要求。

武术套路体能训练应科学合理地计划、安排、部署整体的训练节奏,全面落实“动作高难、意境美奂、体能充沛、完满表达、展现风格”的武术套路体能训练指导思想,紧紧围绕重要比赛的赛程安排来调整训练节奏。每个训练大周期,以及每一周的训练中都要注意负荷内容安排的节奏。如安排双峰负荷节奏的周计划训练模式,即周一至周三全天训练,负荷递增;周四调整,半天训练;周五、周六递增强度训练。以每半天训练为一个训练单元(每个单元3h左右)计算,每周11个单元,超过30h的大强度训练。有效转换训练内容、积极调整负荷节奏是伤病预防的核心控制要素[4]。注重训练节奏任务的重点:一要在高水平成套动作完成成功率上下功夫;二要在武术套路意境审美表达、突出个人演练风格上下功夫;三要在调节好竞技状态和心理状态上下功夫;四要在为赛前做好充分体能、技术、心理、赛场应变准备上下功夫。

2.4 注重武术套路体能训练难度动作核心性

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武术套路体能训练的另一个显著特征就是,以完成难度动作为体能训练的核心,要在提高武术套路运动员高质量完成难度动作体能上下功夫。

为了保证武术套路体能训练服务于运动员高质量完成难度动作,武术套路体能训练过程常常采用的控制方法,主要以“程序训练法”为主,“微机辅助训练法”为辅,理由分析如下。

其一,由于武术套路竞赛项目特点,其更适合依靠具有逻辑系统的训练内容控制训练的过程,从而可使教练员发挥其在常年执教过程形成的对武术套路项目内在关系、训练内容的构成要素、发展规律的独到认识和丰富经验,从而获得最佳训练效果,取得优异成绩。

其二,“程序训练法”的基本构件是训练程序、检查手段、评定标准、训练手段,而训练程序的基本构件则是训练内容、时间序列、联系方式,其形成的控制通道既可以较为方便地了解运动员的现实情况,也利于修正训练方案,更有利于运动员的训练结果逼近训练程序预定目标。

其三,“程序训练法”系统化、定性化、程序化的特点契合了武术套路项目以定性打分为主的评价特征,有利于系统控制运动训练过程,有利于提出和修正训练方向,有利于科学控制训练过程。

其四,微机辅助训练法可以弥补“程序训练法”不可重复再现训练现场和动作套路的不足,可以为科学化、真实化、理性化纠正动作和实现训练目标提供不可替代的作用。

4 结语

作为体育的核心组成部分,在新时代体育强国建设的伟大征程中竞技体育必然会履行新担当、发挥新作为。同时,在体育强国建设的伟大征程中,竞技体育发展面临着新任务、新使命、新要求、新目标,从理论层面探索竞技体育发展规划,从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层面阐释竞技体育在体育强国建设中的作用和价值,推动竞技体育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一项现实课题[8]。

研究认为,武术套路的竞技特点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具有完整的套路规定或创新编排,且有时间限制;二是要求有难度动作,且成为竞技水平的重要指标;三是注重艺术化、审美化表达,且部分武术套路竞技还有音乐伴奏要求。项群训练理论视域下,武术套路常用体能训练方法主要有重复训练法、间歇训练法、持续训练法、变换训练法、循环训练法、比赛训练法等;其特征主要表现在注重武术套路体能训练的整体性、注重武术套路体能训练的系统性、注重武术套路体能训练的节奏性、注重武术套路体能训练难度动作核心性。

猜你喜欢

套路竞技体能训练
网购能“砍价” 有时是“套路”
基层消防员体能训练现状研究及对策
康复性体能训练在跆拳道运动损伤中的防治研究
消防员体能训练与应用
电竞种植记
少儿冰球运动员“敏感期”技能与体能训练的研究
谨防“套路贷”的这些“套路”!
Airbnb上的套路
眼下有套路
花与竞技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