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曹操爱屯田,孔明喜装备:三国谁最有经济头脑

2021-11-21

新传奇 2021年42期
关键词:三国刘备诸葛亮

三国乱世,群英争雄。然而,熊熊硝烟不仅燃烧在刀光剑影中,三国群雄围绕经济的智斗,相比金戈铁马的沙场争锋,丝毫不逊色。那么,在这场事关经济民生的心智大赛中,诸位豪杰名士,谁更有经济头脑呢?

三国乱世,群英争雄。然而,熊熊硝烟不仅燃烧在刀光剑影中。万言经济略,三策太平基。三国群雄围绕经济的智斗,相比金戈铁马的沙场争锋,丝毫不逊色。那么,在这场事关经济、民生的心智大赛中,诸位豪杰名士,谁更有经济头脑呢?

曹操:咬定土地不放松

要说发展经济,“土地”就是绕不开的话题。

现代经济学中,土地被视为最基本的生产要素,而在农业经济占主导的时代,土地几乎可以和生产、财富直接画等号。

恰好,三国时期称霸北方的一代枭雄曹操,这道题就答得不错。

东汉末年,政权名存实亡,群雄争霸,且不说到处混战,各路军阀缠斗得难解难分。狼烟四起,百姓流离失所,一边是白骨遍及平原,饿殍遍野,另一边是田无耕作的农民,劳动力锐减,大片田地生生荒废。

在前期作战中饱尝军粮匮乏之苦的曹操也意识到,今时今日,公家无经岁之储,百姓无固安之志,要想图谋大业,解决生产问题是当务之急。

在谋士们的帮助下,曹操找到了破题方法——屯田。

屯田,可以被简单理解为一种特殊的农业集体耕作制度,大致分为军屯、民屯和商屯三种。军屯的核心思想是耕战结合,即“带甲之士,随宜开垦”,由军队开垦荒田,开垦者既当战士,亦当“农夫”,民屯的主要承担者则是流民。

东汉建安元年,曹操迎回汉献帝,迁都许县(今属许昌),自此大权在握,挟天子以令诸侯。此时的许县经历战乱,“民人分散,土业无主,皆为公田”,成了试行屯田制的第一个试验点。公元196年,曹操颁布《置屯田令》,文曰:“夫定国之术,在于强兵足食,秦人以急农兼天下,孝武以屯田定西域,此先世之良式也。”

既为“良式”,怎能不为?公元196年,曹操任命枣祗为屯田都尉,“募民屯田许下”。在许县开展的这场试验中,既有军屯,也有民屯。

这场试验很成功,按《三国志》的记载,直接“得谷百万斛”。试验成功,自然要扩大范围,民屯制度逐渐被推广到洛阳、河内、南阳、弘农、上党等地。

屯田被搞得红红火火,到了后期产量显著提高,以至“白田收至十余斛,水田收数十斛”。不仅早先的“百里绝而无民”再也不见,军粮问题更是迎刃而解。事实上,屯田收入成了曹魏最主要的财政收入,也成为曹操称霸北方的重要基石。

诸葛亮:搞好“装备”,商战资国

如果说曹操的智慧扎根在土地上,那诸葛亮搞好经济的妙思就更为活泛了。世人皆知诸葛长于军事,但其在经济领域的表现,更是可圈可点。

早前“躬耕于南阳”,诸葛亮对农业的重视自不必提,他时常劝民务农、殖谷,发展水利、开发资源也不在话下。蜀地丰饶繁盛的背后,诸葛亮亦费了大量心力。

常言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诸葛亮更是将对“装备”的重视发展到了极致。诸葛亮极为重视工商制造,设立司金中郎将和司盐校尉等官职,专职管理督办蜀地工商业。他要求还相当严苛,尤其摒弃花里胡哨的无用之器,希望件件所造之物都能有功于军务,有利于农事。

器虽已利,但要国运昌隆,还少不了殷实财富的加持。诸葛亮尤其注意到了这点,狠狠下了一番工夫。

发展盐铁,就是其中重要一环。益州的冶铁业一直发展盛好,不过东汉末年,盐铁开放私营,成了豪强们搜刮民脂民膏的利剑。刘备入主益州后,诸葛亮协助其恢复盐铁官营,一招就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打击了豪强。重拳出击,统一管理下,冶铁业大为发展,光是史料记载中的蜀地冶铁基地就有铁溪河、鱼通、仁寿铁山、蒲亭县铁山等。

发展了盐铁,诸葛亮又把眼光投向了另一个特色产业——织锦。他大力提倡养蚕种桑,扩大蜀锦的生产规模,还派人传授夷人织锦的方法,帮助改进生产技术,还设置锦官,专门组织和管理蜀锦生产调拨之事。大批优质蜀锦被生产出来,吸引各国竞相购买。蜀锦由此成为重要的“物资”,穿梭于诸国间,“盡揽”财富,成为了蜀国非常重要的财政来源。

后世之人提及诸葛孔明,脑海中浮现的可能有八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晋人袁淮如此评价他:“亮之治蜀,田畴辟,仓廪实,器械利,蓄积饶,朝会不华,路无醉人。”

照此看来,诸葛之功、之慧,可能还有很多。

刘巴:三招盘活蜀汉经济

诸葛亮在经济领域的表现已然不凡。但还有一人,得到诸葛亮的盛赞,称“运筹于帷幄之中,吾不如子初远矣”。这里的子初,指的是蜀国名士刘巴。

刘巴,字子初,荆州零陵人,出生于官宦世家,他的祖父、父亲都曾身居要职。

据《三国志》记载,刘备与刘璋的战争彻底破坏了益州的经济,刘备更是损失惨重。很快军需不足,还没坐稳城池的刘备就遇上了“财政危机”。

如何是好?关键时刻,刘巴在诸葛亮的举荐下接了这个烫手山芋,随后甩出了三“招”——“但当铸直百钱,平储物贾,令吏为官市”。

按现在的思维来理解,这分别对应着三条政策。其中关键一条就是“铸直百钱”,也就是发行大面额的货币,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人为搞“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能刺激经济不假,但物价飞涨的副作用蜀汉能承受得住吗?这不,刘巴的第二招派上了用场。“平储物贾”便是统一全国物价,平抑物价上涨。最后则是派遣专人掌管官市,实行公卖制度,也就是政府专卖。

虽然刘巴的这三招在当时饱受争议,也让刘备有“搜刮民财”之嫌,但是,“数月之间,府库充实”,最终帮刘备平安度过了棘手的财政危机。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自称汉中王,刘巴担任尚书,后又成为尚书令。刘巴为官清廉、为人谨慎。可惜的是,刘备称王后第二年,刘巴逝世,“金融鬼才”自此退出历史舞台。

言及此处,曹操、诸葛亮、刘巴在搞经济这件事情上,可以说是各出奇招、各领风骚。五花八门的招式背后,或许亦投射着天下分分合合、群雄争斗的多面图景。逐鹿中原,一统天下,或许远不是金戈铁马、攻城略地这么简单。

(《国家人文历史》 念缓/文)

猜你喜欢

三国刘备诸葛亮
诸葛亮喂鸡求学
诸葛亮没看过的书
诸葛亮隆中决策
三国乱谈(1)
相面
徐庶以马试刘备
刘备的江山不是哭出来的
版三国之回到过去教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