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何话到嘴边却说不出来

2021-11-21

新传奇 2021年42期
关键词:心理学家舌尖参与者

你曾有过怎么也想不起别人名字的瞬间吗?你甚至能在脑海中看到这个人的脸,话已到嘴边、舌尖,但就是怎么也想不起来,这是为什么呢?这个令人恼火的短暂失忆有何诀窍可以预防?

“舌尖现象”:话到嘴边但想不起来

你曾有过怎么也想不起别人名字的瞬间吗?你甚至能在脑海中看到这个人的脸,如果朋友给你提示是某人,你马上就会想起来。

不仅会一时想不起来人名,在生活中也会经常想不起来一些词语。这并不是你记不住这个词的词义,而是你找不到它的“语言标签”。这几乎是困扰中老年人认知问题的一个常见麻烦,即使是最熟悉的词和熟人的名字,记忆失败也会毫无征兆地发生。

研究人员发现,最麻烦的词是专有名词和物体的名称。这种记忆的突然短路可能会持续几秒钟、几分钟甚至几个小时,这让人很恼火。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很清楚地知道自己要说的是哪个词,似乎那个“溜掉”的词已到了嘴边、舌尖,但出于某种原因,就是说不出来。心理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舌尖现象”。

这种现象真的就像看起来那样,是人变糊涂了的先兆吗?

“舌尖现象”是可以克服的

对于“舌尖现象”的研究人员来说,想要了解这种现象如何以及为何会发生,是一个不简单的挑战。研究人员知道“舌尖现象”最终会发生,但不知道确切的发生时间。

因为这种不确定性,研究人员采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来研究。一是研究历史数据,二是实验法,用实验手段诱导参与者产生“舌尖现象”再进行研究。

他们在研究中特别试图量化此现象的两个方面,其一是“舌尖现象”发生的频率,其二是克服“舌尖现象”的概率。所谓克服是指这个想说而说不出的词语,在没有外力帮助下(比如去查找这个词或朋友给予提示),最后是自己成功想了出來。

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每周大约会经历一到两次“舌尖现象”,在60至70岁的人群中,这一比例略高。80岁研究参与者的发生频率则几乎是大学生的两倍。但研究表明,“舌尖现象”是可以克服的,这类研究的典型成功率可超过90%。

另一种研究方法是用实验手段诱导参与者产生“舌尖现象”。这种方法是哈佛大学心理学家罗杰·布朗和大卫·麦克尼尔发明的。

他们发现,只向参与者提供不常见的英语单词在词典中的定义,通常参与者会说不出这个单词。他们在研究中使用的其中一个英文单词的定义是,“一种用于测量物体之间的角度距离,特别是测量太阳、月亮和星星高度的海上导航仪器”。

如果发现参与者处于“舌尖现象”的状态,布朗和麦克尼尔就会多提一些问题引导参与者。研究人员发现,虽然处于“舌尖现象”状态,参与者仍可以正确回答有关这个词的部分信息。

例如,当参与者被要求猜测这个单词有多少个音节,或者它的首字母是什么时,他们的表现远远超出了猜测的概率。就算参与者说的是错的词,但通常这个词也与正确答案意思相近。当被告知“六分仪”的定义时,参与者有时会回答是“星盘”或“指南针”。但他们有时也会回答一些听起来与正确单词近似的词。“六分仪”(sextant)其中的六分含义会导致参与者以“六重奏”(sextet)和“教堂司事”(sexton)作出回应。

“舌尖现象”代表的是有价值的信息来源

与认知老化中的许多问题一样,我们可以把一时想不起那个要说的词看成是词与其词义之间的联系因记忆时间过久而减弱的证明。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舌尖现象”发生频率的增加也可能反映出另外一些截然不同的东西。

印第安纳大学东南分校的心理学家唐娜·达尔格伦认为,关键点不在于年龄,而在于知识。如果老年人在长期记忆中所储信息较多,那么他们发生一时忘词的概率也会变大。

“舌尖现象”对老年人而言,可以是一个信号,告诉他们这个一时说不出来的词其实他们是知道的,只是现在想不起来而已。

这种对记忆能力的思考是有益的。因为这表明,只要花费时间去找那个你想要表达意思的词,你最终会成功找到。

这样看来,“舌尖现象”可能代表的不是记忆丧失,而是有价值的信息来源。此外,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如果你经常运动,“舌尖现象”的发生可能会少一些。

所以,下次你要是冥思苦想都说不出你要的那个词,不要坐在家里,出门到附近逛逛,那个词说不定就会在你脑海中跳出来。(澎湃新闻网等)

猜你喜欢

心理学家舌尖参与者
谁更难过
舌尖上的疯狂
人生什么最重要
心理学家
当心,说谎会上瘾!
享受生活的老人活得长
舌尖上的疯狂(4)
舌尖上的疯狂(2)
想象拥抱能减轻疼痛
街头高尔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