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身边随处可见的动植物,怎么成了濒危物种

2021-11-21

新传奇 2021年42期
关键词:银杏树银杏物种

即使经历恐龙灭绝、日本广岛原子弹轰炸等,银杏树还能坚强生存下来,足以证明其生命力旺盛。但令科研人员震惊的是,在许多野生银杏大树周边已经10年不见天然更新的幼树;短短30年,家常鸟也面临被吃绝种的危险……

日前,记者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中国珍稀濒危植物信息系统”网站中检索发现,银杏树至今仍然位列“受威胁物种”,在《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中的级别被定为“极危”。随处可见的银杏树,怎么就成了濒危物种?

银杏树成濒危物种

银杏树是目前地球上最古老的高等植物之一,也是我国原产的特有珍贵树种,有“植物大熊猫”“金色活化石”之称。

“银杏树已有两亿七千多万年的历史了。”四川省林科院经济林研究所研究员罗成荣说,“即使经历恐龙灭绝、日本广岛原子弹轰炸等,银杏树仍能坚强生存下来,足以证明其生命力旺盛。”

但事实上,银杏树的确存在濒危的威胁。在城市中,它常被用作行道树,除了美观,还因为它抗污染、耐冷耐旱,这就造成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野生银杏减少。令科研人员震惊的是,在许多野生银杏大树周边,已经10年不见天然更新的幼树;二是城市行道树银杏存在“近亲繁殖”的问题。在“银杏濒危论者”看来,通过扦插、嫁接等方式生成的银杏属“近亲繁殖”,无法增加银杏的基因多样性。一旦“自然界暴发一场针对银杏树的疫病,可能所有的银杏树都会因病毒感染而死亡”。著名古生物学家周志炎院士曾表示,虽然银杏树依然存活于世,但实际上已进入演化衰落期。

从家常小鸟到濒临灭绝

据悉,每逢秋季,一种名叫黄胸鹀(俗名禾花雀)的候鸟会从北方飞往南方过冬。20世纪80年代,黄胸鹀广泛分布于亚欧大陆。但短短30年,黄胸鹀变得濒危、极危,离野外灭绝仅一步之遥。今年2月,黄胸鹀被列为我国一级重点保护动物。

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分析,黄胸鹀受威胁等级上升,“最大的威胁是来自供食品消费的非法捕捉”。

据报道,广东从化、四会、清远等地都是捕捉黄胸鹀的集中区域。每到迁徙季,这些地方捕捉的黄胸鹀会流入整个广东地区的餐馆酒楼。在“天上人参”的美誉下,食客笃信黄胸鹀营养丰富甚至补肾壮阳,消费市场对其需求不减。随着数量减少,黄胸鹀渐渐从平民食物发展成高端宴请补品,价格也逐年翻番。2000年,中国制定首批“三有保护动物”名录,其中就包括黄胸鹀。2001年,广东省林业厅将黄胸鹀列入广东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但明令禁止下,庞大的地下交易市场仍持续存在,捕捉甚至早就扩散到广东省外。据不完全统计,2000至2005年,公开报道的黄胸鹀倒卖案件,屡屡出现倒卖数量过万的大案。

如今,随着黄胸鹀减少,与黄胸鹀体态相近的栗鹀进入视野。无论捕鸟人还是鸟贩子,针对性都非常强。因此,如果没有针对性的保护和打击措施,捕猎情况不仅不会有所好转,相反,同样的种群下降趋势还会出现在其他鸟类身上。

保护的关键是让它们繁殖下去

人工繁育是挽救众多濒危物种的有效手段之一。“10多年前,野生银杏常被挖出运到城里,一些大树甚至卖到八九万元。”四川省林科院园科所所长白斌说,“近年来,随着人工培育银杏产业的发展壮大,野生银杏被破坏的可能性大大减少,这为野生银杏创造了极好的自我修复环境。”

除了人工繁育外,就地保护、迁地保护、近地保护、建立保护区等保护措施,也为保护濒危物种提供了更多可能。

10月12日,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上,我国首批五个国家公园名单公布。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護学院教授雷光春表示,国家公园的建设考虑了动物对生态系统的需求,包括动物在不同阶段对栖息地和迁徙通道的需求,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第一批国家公园正式设立是‘万里长征走的第一步,下一步就是如何走出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公园治理的道路。”清华大学国家公园研究院院长杨锐说,中国人口多、密度大,国家公园也都在老少边穷地区,一定要在生态保护第一的前提下,探讨人和自然和谐共生的治理模式,把生态保护和社区的生计结合起来,形成良性互动的方式。

中国人与生物圈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周海翔认为,在此基础上,用科学的手段尊重自然,或许是保护濒危物种的最好方式。现实中,人为通过种庄稼或者投食来吸引和留住鸟类,是违反自然规律的做法,从根本上破坏了物种之间的平衡关系。此外,还有一些野外放生行为也是不科学的。以黄胸鹀为例,最多的一次,放生数量达到2000只。但那些放飞的小鸟,活下来的不到一半。周海翔认为,只有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们才能学会与动物、自然和谐共生。

(《四川日报》等)

猜你喜欢

银杏树银杏物种
银杏
丽水发现新物种
回首2018,这些新物种值得关注
萧彦昕的诗
腊月里的银杏果
世界上的15个最不可思议的新物种
阅读花瓣雨
疯狂的外来入侵物种
银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