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风建设对高校高质量创新创业工作的影响研究

2021-11-21林晓玲杨伟冰

大学 2021年7期
关键词:学风高质量大学生

林晓玲,杨伟冰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建筑学院,广东深圳518000〉

一、研究背景

一所学校的风气,简称学风,表现在教与学过程中的精神动力、态度作风、方法措施等,对学校的发展和建设能产生深远而潜移默化的影响,不同学校的特色与内涵各不相同[1]。学风建设是高校永恒的办学主题,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现高等学校培养目标的重要条件,是衡量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良好的学风在潜移默化中能熏陶学生德行意志,激励学生成长成才。

校风建设既是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议题。目前,高校连年扩招,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学生的素质存在差异,而经济放缓、就业总量持续增加的压力日益凸显,特别是高质量创新创业率并未明显提升,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未能将学风建设与学生创新创业指导有机融合,难以相互促进。因此在目前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较弱的情况下,高校应探索如何通过创新学风建设的形式,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同时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核心竞争力,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实现学生高质量创新创业[2]。

二、学风建设对大学生高质量创新创业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代国内外高校都极其重视学风建设和鼓励学生创新创业发展,然而从结果来看,大部分高校的实践效果却不尽人意,在学风环节也出现了诸多问题:教学内容及方式陈旧单一,与新时代大学生思维方式不匹配以及对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精神重视程度不够等[3],这些问题进一步导致大学生创新创业观念存在问题,思想不够开放,缺乏与高质量创新创业期望值相匹配的综合能力。同时也会使得部分学生贪图安逸,更偏向于追求稳定,缺乏吃苦耐劳及创新创业精神。

(二)学风建设的组织形式

学风建设是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永恒主题,是衡量高校能否培养新时代德才兼备人才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实践工作中必须要严格重视。对现阶段国内各高校学风建设的现状分析后发现,要形成良好的学风建设,就必须在“教”“学”“管”三个层面建立系统而有效的管理机制,保证高校优良人才综合素质不断高速、高质、高效发展。

(三)高校学生对完善学风建设的建议

通过对学生进行访谈及问卷调查发现,学生理想中的学风建设是通过学校的引导与培养,形成良好的学习和创新氛围,促使他们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对自我能力进行认知,从而有意识地、有针对性地补齐短板并充分发挥个人优势进行实践创新。优秀的学风可以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高自身的创新创业核心竞争力。对于学风建设的开展模式,学生希望结合思想引领与实践教学两方面同步开展,有助于保持思想的先进性,同时有效提高学生个人的实践创新能力。课内外实践方面,学生希望学校通过开展创新创业榜样沙龙、引入创业导师指导、提供孵化实践基地、打造校企对接平台等方式,从意识塑造到亲身实践,多渠道为学生创造保障服务平台。

三、学风建设引导大学生高质量创新创业的可行性

(一)学风建设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价值观

高校学风建设工作中,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学风建设,做好思想引导工作;通过在创新创业教育中融入正确积极的价值观教育[4],在传授经验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使学生正确认识我国目前的发展阶段,提升爱国热情,改变学习生活态度,激发内生动力,坚定为国奉献的理想信念。学风建设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针对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正确合理地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学风建设能够使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优良的学风建设能够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自我保持清醒认知,意识到自身不足并寻求合适渠道补足差距,并且明确自身优势在合适方向发力,扬长避短,能在创新创业过程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有不断认识自我、修正自我,才能在高质量创新创业过程中占据主动地位及优势地位,在未来投入社会市场时思路更广阔,方式更灵活,才能成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力量的新时代创新人才。

(三)学风建设能够提高学生核心竞争力

影响大学生高质量创新创业的主要因素是社会导向、学生自身综合能力及创新精神。目前社会导向及市场环境良好,解决好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党中央和国务院的一项大事,也是一项重大民生工程[5]。而学生的创新创业核心竞争力则涵盖学生专业能力、领导能力、适应能力、决策判断力等综合能力及创新精神。完善的学风建设,能够引导学生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并将不断明晰学习目标。优良的学风建设能加强学生个人修养,更能培养学生通过实践感知事物的能力,从实际情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理论到实践,全方位、多层次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并切实提高其创新创业核心竞争力。

四、学风建设引导大学生高质量创新创业的实践路径

在新时期开展“双一流”建设的新环境下,学风建设引导大学生高质量创新创业首先要从学风建设内容的系统性规划着手,通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创优良学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特别是要以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创新性、多向性和创造性为重点,全面推进学生素质教育,引导大学生实现高质量创新创业。充分挖掘资源、搭建平台,注重资源整合,优化学风建设环境。目前,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建筑学院已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搭建出一套比较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系列培养平台,分层分类形成“全链条式”培养方案。

1.基础培养平台:在学生入学初步接触创新创业相关概念时,开展基础课程,进行基本知识培训,辅助学生形成基本的创新创业概念;同时,组织学生进行自我探索——通过性格、技能测试,让学生充分认识自我,从而在学习生活中不断有意识的自我调整,为后期的创业方向选择奠定基础。此外,还可结合教育基地走访、榜样座谈沙龙等活动,以更加生动的形式进行创新创业意识塑造,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和积极性。

2.技能支撑平台:在对学生进行基础培训后,提供“1+1”指导服务,配备校内导师、优秀学长各一名;开展创新实践,要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提供个性化技术指导,定制个性化核心竞争力培养计划;发挥榜样的力量,形成“老带新传帮带”的培养体系,实现双向育人,切实提升学生创新创业水平。

3.竞赛突破平台:通过前期理论学习及实践探索,以各类学生竞赛为平台,组织学生对实践成果进行优化并参赛;让学生在实战中得到锻炼,发现不足,并对优秀成果进行表彰和鼓励,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起到良好的激励示范作用,从而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突破自我,提高自身能力。

4.实践孵化平台:对于高年级能力强、成果丰富的学生,可以给他们提供空间和资金支持的孵化平台,通过实践孵化平台,充分共享资源,共同合作;同时,引入企业导师指导,进一步拓展为“1+1+1”指导队伍,结合自身多年从业经验,使得项目成果充分与社会、市场接轨,充分实现其价值,尽快孵化出园,反哺校园,形成培养闭环。

以上4 类培养平台分层分类,环环相扣,以逐步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核心竞争力为要领,以发展“求学”“好学”的优良学风为目标,通过搭建创新创业培养平台,创新学风建设形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创造性。同时,学风建设中也要整合各方资源,为学生发展提供充分保障,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此外,高校还可构建“教”“学”“管”三个层面依次推进的管理机制,切实提高学生创新创业核心竞争力,推动大学生高质量创新创业。

猜你喜欢

学风高质量大学生
特殊时期居家线上学习学风建设路径探索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炊事员的几宗事
试论高校学风建设的概念主体及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