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思政教育体系建设中地方文化资源的利用探讨

2021-11-21袁琳智张勤

大学 2021年7期
关键词:思政体系院校

袁琳智,张勤

(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云南昆明650114)

地方文化资源在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体系建设中的应用,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教育与宣传传统文化的作用,还能够为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加丰富的资源和素材,找到适当的路径将两者有机结合,是优化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体系的有效途径,也是提升职业院校思政教育成效的必然选择。

一、地方文化资源与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体系建设融合的意义

(一)符合大思政教育教学的总体目标

思政教育在现代的高职院校教育背景下更加重视从多个角度入手开展相关的教育教学工作,这也是“大思政”教育背景的基本要求[1]。即将多种不同类型的资源条件、素材、技术支持等元素融入思政教育工作中,达到提升思政教育工作质量的目的,在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体系的建设中,融入多方面的资源也是体系构建过程中的必然要求,地方文化资源作为具有传统文化特色以及思政教育价值的资源,与思政教育体系相融合符合开展相关教育工作的总体目标。

(二)符合高职院校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要求

在立德树人的宏观教育教学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工作需要重视对专业技术人才全方面能力的培养,除了专业技术能力和文化知识能力外,高校教育还要同步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认知能力,提升其思想道德素质。这也是构建思政教育体系的主要原因,当地方传统文化资源实现了与思政教育体系的融合应用,就意味着传统的思政教育工作方式和运行管理工作有了更加丰富的资源和素材作支持,回归到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的角度上来讲,更丰富的资源支持是取得更好实际教育工作效果的重要动力,对于培养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地方文化资源与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体系建设融合的问题分析

(一)融合工作机制不完善,融合程度不足

地方文化资源与常规的思政教育体系建设相融合从本质上来说缺乏相关的工作经验[2]。因此,确定融合的切入点存在一定的困难。从对基本的组织机构建设分析可知,目前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工作体系中,只设置了负责专业教育的教师团队以及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相关管理部门,对于学校辅导员、社团组织以及能在思政教育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其他部门和人员还缺乏足够重视,即使部分院校选取了社团学生干部参与思政教育工作,实际效果比较有限。从地方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角度上来说,由于学校对于这类资源对思政教育工作体系建设的重要作用缺乏认知,因此,并没有相关的工作人员专门负责定期采集和分析总结当地的地方文化资源素材,也没有科学地整理筛选,这些实际问题都给融合教学的开展带来了比较大的实际阻力,阻碍了融合模式的形成和发展。

(二)相关教师与工作人员团队的能力素质不足

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工作除了包括专业课程教学中的相关理论课程教学外,基于实践层面的多角度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发挥着更为重要且具有持久性的作用[3]。由于思政教育和相关管理工作的对象具有典型的个性化特征,相关工作的开展在具体落实环节会遇到很多实际的问题。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现阶段的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体系的建设对各岗位工作人员和教师团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融合地方文化资源的背景下,对相关工作人员和教育者的要求会更高,但目前高职院校相关工作人员团队的能力素质仍然处在较为基础的水平,并不能为实践中实现地方文化资源的有效融合提供有效支持。

(三)资金资源的匹配保障力度不足

无论是思政教育工作体系的建设还是地方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从具体落实的角度上来说都需要充分的资金与资源作为支持。具体来说,一个地方的文化资源即使在整体储备上较为丰富,但相关资源在与思政教育工作体系建设进行融合时,需要在教育教学或者管理工作的开展中借助相应的教学资源与工具,或者通过举办相应的实践活动来达到相应的目标。这个过程中必然会涉及一些软件信息资源和硬件设备等资源的支持,但由于高职院校具体的工作落实中也存在未能及时提供相应的资金资源支持的问题,这类问题是制约相关资源充分有效利用的重要因素。从人力资源支持的角度出发进行分析可知,融合状态下的思政教育工作体系在运行管理方式方面需要进行调整,意味着必要时需要引进一批具有专业工作能力的管理人员与思想教育人员,这部分人员的成本也是高校方面需要考虑的问题。

三、实现地方文化资源与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体系有机融合的路径分析

(一)充分重视地方文化资源,积极挖掘与利用

高职院校的思政工作人员应当首先从思想上认识到地方文化资源与思政教育工作相融合的适宜性,进而调动专门力量加大对相关资源的开发利用力度。高校应委派具有相应工作经验的人员深入进行地方文化资源的挖掘与调研,全面掌握本地地方文化资源的具体情况,进一步做好分类整理和分析,明确不同的资源类型与高校思政工作体系建设开展的相关性。通过试点教学、会议研讨总结的方式观察分析相关地方文化资源与思政教育工作开展实现融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4],为进一步合理有效地利用相关资源开展思政教育和实践引导工作提供动力。从地方文化资源的具体形式角度分析可知,现阶段所强调的地方文化资源,主要是指一部分红色文化资源、具有现代感的工业文化资源以及一部分传统文化资源。教师在开展思政教育体系建设时,应结合不同资源的类型和特征,将不同资源进行呈现形式上的转换,分别用于不同的思政教育工作模块之中。从实践教学的角度上来说,高职院校还可通过建立思政教育教学基地的方式,为学生更进一步了解地方传统文化或革命文化创造实践学习的便利条件。

(二)提升教师的思政工作能力素质

要想切实提升教师团队的能力素质,学校方面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强对相关工作人员团队能力素质的培养。第一,充分分析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认知状态和特征,这是相关工作开展时重要的前期准备工作,只有在实际工作中了解工作对象的特征,才能为进一步明确教育工作的开展方向提供便利[5]。第二,教师应当加强对地方文化资源的理论学习,积极参与到相关的工作实践中,了解不同类型的地方文化资源的价值和意义,为在思政教育工作中引入更加适宜的地方文化资源打好基础。例如,在新课标背景下,现阶段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可充分借鉴校企合作模式、微课教学、翻转课堂等模式,教育工作的开展方式和范围也不应当局限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应在实际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积极学习新型的教育组织技术和模式,从心理疏导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等方面实现提升和优化,为思政教育体系和学生思想引导与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便利。

(三)加大资源条件维度的支持和保障

高职院校应积极从资金投入和资源开发两方面入手做好融合教育工作体系构建的后盾。学校一方面应充分重视社团、辅导员以及学生干部等元素在地方文化融合思政教育工作体系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作用[6],通过制度制订和管理工作的开展积极调动这部分人员参与相关工作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应当加大宣传推广的力度,通过积极开展文化宣传和思政教育工作宣传,为融合工作吸引更多的资金与资源支持。

四、结语

综合分析可知,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学校应当认识地方文化资源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作用,分别从人员能力、保障工作、资源开发三方面入手进行优化和完善,为融合利用地方文化资源,做好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体系建设提供动力。

猜你喜欢

思政体系院校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织牢社保网底要不惜“细针密线”——论全球最大社保体系的建立、构成与延展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三个体系”助力交通安全百日攻坚战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