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高校党支部选举工作改进策略

2021-11-21侯达森

大学 2021年7期
关键词:党员大会党总支基层组织

侯达森

(大连理工大学,辽宁大连116024)

基层党组织的选举工作是一项非常严肃、细致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结合高校全面从严治党工作要求,通过建设高水平党务干部队伍,加强支部班子建设,为提升组织力、突出党支部政治功能、提升党支部建设质量提供基础保证。

一、新时期高校党支部选举工作的要求

中国共产党从建立开始,就一直在探索完善党内选举制度。一大时,采用推举制;五大时,提出民主集中制作为党内选举的指导原则;七大时,第一次对选举工作做了制度化的规定,第一次开展了比较正规的选举。1990年6月,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这是第一部专门就党内选举问题制定的条例,出台至今已有30年。新时期党建工作出了很多新变化,暂行条例已无法满足、适应当前基层党建工作需要,在此背景下,2020年7月,中共中央正式废止暂时条例,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

较之暂行条例,新条例的主要变化在于:一是在指导思想方面,增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相关表述。二是在具体内容方面,对选举权利、代表与候选人产生过程、选举大会、呈报审批事项、纪律和监督方面做了详细的规定。特别要说明的是,新《条例》独立一章,对呈报审批事项进行了单独说明。

从《条例》的新变化来看,新时期党建工作着重强调配齐配强党支部班子,加速选举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开展。新时期高校党支部设置与选举工作的开展,要充分考虑高校工作特点,加强党支部书记梯队建设中专任教师与优秀学生后备队伍培养,扎实推进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以及优秀研究生、本科生培育工程,在选举工作中将党性强、素质高的优秀人才选拔到党支部书记岗位上,始终坚持在高校中“党管方向、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的要求[2]。

二、新时期高校党支部选举工作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党支部和支委会的设置

党支部及支委会设置是选举工作的前提,开展选举工作前有必要对党支部的设置、支委会的设置进行规范,抓支部选举工作,合理设置党支部和支委会、选好配强支部班子是关键。结合当前的高校情况,可将基层党支部设置为七类,专任教师党支部、行政后勤保障党支部、离退休党支部、本科生党支部、研究生党支部、师生纵向党支部、临时党支部。需要注意的有两点:一是结合目前党员发展要求,高校基层纯本科生党支部很少,多数以本科生辅导员纵向党支部形式存在;二是党支部成员组成、支部规模的合理性仍需要充分讨论,基层党组织经常出现人数极少或超大规模的党支部,都不利于党支部工作的开展,更不利于党内选举工作[3]。

(二)党支部选举工作的分类

基层党支部有三种组织关系变动情况,分别为成立、隶属关系调整、撤销。现实工作中,党支部在成立、撤销、调整隶属关系过程中,流程缺少规范性,尤其是审批环节不够明确,对成立、调整后的选举工作不够重视。在此过程中,高校应完善选举工作的标准和规范。

(三)党支部选举工作的流程

目前党支部选举工作中,各高校党委、各二级党组织均有不同的流程,繁简不一,缺少标准与规范。一是党支部目前都能做到落实按期换届的要求,但在换届选举、补选等过程中,流程缺失,标准不统一,对党章党规的选举规定的“差额选举”“支委人数不超半数”等规定执行不到位,造成在选举工作执行标准不严、制度落实不到位的问题[4]。二是请示报告工作在选举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按层级学校党组织可分为三级,第一级为学校党委及其派出机构“党工委”;第二级为二级党委、二级党总支、直属党支部;第三级为内设党总支、党支部。因为在选举、党员发展工作中,涉及了大量请示与批复工作,这其中,学校党委、党工委、二级党委是有审批权的,二级党总支、内设党总支无审批权,但在实际工作中,为了发挥党总支的作用,仍要求党支部的请示内容先报给党总支,由党总支召开会议审议,将审议结果报给上级党委进行审批。

(四)相关概念解析

选举流程中涉及的概念共有三组。一是公示与公布,公示是征集意见建议,公布是公开宣布、告知等。选举工作中,候选人需要在上报上级党组织之前进行公示,征集意见建设。选举结果只需要在选举结束后进行公布。二是请示与报备,请示是向上级请求指示、批准等,报备是向上级报告、备案。请示事项包含支部书记(副书记)候选人、召开党员大会进行选举、支部书记(副书记)选举结果等;报备事项包含支部委员选举结果等。三是审查、审议与审批,审查是审核调查,主要是对委员、书记(副书记)候选人资格进行审查,一般不需要召开党组织会议;审议是审查评议、审批是审查批复,都有审查的意思,都需要对相关事项进行讨论,一般需要召开党组织会议,审议事项是党总支接到的请示内容,不能批复,审批事项是党委接到的请示内容,可以做出批复。

三、新时期高校党支部选举工作改进策略

1.上级党组织下发提醒换届通知。《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规定:“上级党组织对任期届满的党支部,一般提前6 个月以发函或者电话通知等形式,提醒做好换届准备。”

2.党支部报送换届请示。《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条例》规定:“党的基层组织设立的委员会任期届满应当按期进行换届选举。如需延期或者提前进行换届选举,应当报上级党组织批准。延长或者提前期限一般不超过1年。”

3.上级党组织对党支部换届请示的批复。上级党组织在接到党支部换届请示后,一般要在1 个月内对党支部新一届支委会组成、产生方式、计划换届选举时间等请示内容进行审查,并批复。

4.党支部开展党员大会筹备工作。(1)起草工作报告,党支部委员会要对本届任期内的工作进行总结,向大会作工作报告。(2)党支部在开展党员大会之前组织开展选举工作专题学习。(3)确定党支部委员候选人预备人选。(4)确定选举办法,《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条例》规定:“选举单位应当根据本条例制定选举办法,经党员大会或者党员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执行。”

5.党支部报送召开党员大会请示。《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条例》规定:“召开党员大会或者党员代表大会的请示,按照党组织隶属关系,报有审批权限的上级党组织审批。召开党员大会的,一般提前1个月报批。”

6.上级党组织对党支部召开党员大会请示的批复。上级党组织在接到党支部请示后,一般在1 个月内对党支部请示内容进行审批。党支部在上级党组织批复后,准备印制选票、推选选举工作人员(监票人、计票人)、布置会场等事项。

7.党支部召开党员大会。主持人会前统计到会人数,宣布会议是否有效。会议议程有五项,听取和审议本届支部委员会工作报告;宣读并审议选举办法;推选并审议监票人、计票人名单;宣读上级党组织批复及候选人名单;选举产生新一届党支部委员会委员。

8.党支部委员会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新一届党支部委员会在党员大会后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产生党支部书记、副书记、确定支委分工等。

9.党支部报送选举结果请示。党支部一般在党员大会和第一次支委会后,由新一届支委负责将支部委员分工情况、选举结果报送上级党组织审批。

10.选举结果的批复和备案。《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条例》:“选出委员后,需报上级党组织备案;常务委员会书记、副书记和委员,需报上级党组织批准。”

11.向高校党委组织部备案。《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规定:“批复和选举结果由基层党委报上级党委组织部门备案。”

四、结语

总之,改进和完善高校基层党支部选举工作,是发挥党组织功能的基础工作,既是高校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党的高校教育事业发展的政治保证[5]。高校党委、二级党组织要加强对党支部换届的组织领导,在统筹协调、保证质量基础上加强政治把关,选优配强党支部班子,不断提高党支部选举工作质量,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平。

猜你喜欢

党员大会党总支基层组织
“三暖”工作法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基层组织如何直面乡村现实?——以蒲城县椿林镇为样本
党支部党员大会怎么开
党支部党员大会的性质、职权、规则是什么?
党的基层组织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发挥好参政党基层组织的履职作用
忻州实验中学召开庆祝建党99周年党员大会
支部委员如何撤换?
党的基层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