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东坡前后《赤壁赋》解读

2021-11-14汤琛珺

戏剧之家 2021年33期
关键词:文赋赤壁赋赤壁

汤琛珺

(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 江苏 常州 213147)

苏轼号东坡居士,人们也称其为苏东坡,元丰二年可以说是苏东坡的一个转折点,四十三岁的苏东坡被调为湖州知州,上任后就给宋神宗写了一封《湖州谢上表》,因为文中的个人色彩而被人利用,以诽谤朝廷的罪名将苏东坡抓捕入狱,最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在黄州期间,苏东坡纵情于山水之间,写下了很多传世佳作,其中前后《赤壁赋》更是将苏东坡内心的苦闷以及不平表现得淋漓尽致,其广大胸怀也得以体现。

一、从前后《赤壁赋》共同之处进行解读

(一)从文章写作文体进行解读

前后《赤壁赋》都是文赋这种写作文体,“赋”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由我国的荀子提出,赋这种写作文体介于散文与韵文之间,具有散文与韵文的优势,经过不断的发展,在唐代以后文赋成为了赋的基本表现形式。文赋的出现,对传统赋文的写作手法、语言方式都进行了很大的改变,文赋通过对散文以及韵文特点的融合,使表现手法更加生动、感情更加丰富。前后《赤壁赋》这两篇文章是典型的文赋。苏东坡在进行文章创作的过程中,采用赋的对话形式,通过对韵文的融合,使得文章的节奏感明显增强,给读者朗朗上口的阅读感受,为文章赋予了不同的音韵美。同时,作者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又不拘泥于赋的写作文体,通过散文的写作笔法,使文章的句式更加变幻莫测,增强读者的阅读感受。可以说,前后《赤壁赋》这两篇文章是文赋作品中的佳作,这两篇文章的创作对赋这一文体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从文章写作手法进行解读

前后《赤壁赋》之所以被无数人所喜爱以及称颂,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作者能够通过写作手法的熟练运用,使文章将写景、抒情、明理进行完美的融入,使文章能够做到寓情于景,富含哲理,也使文章变得富有诗情画意,使读者情不自禁地融入其中。同时,在这两篇文章中,作者运用精练以及生动的语言对夜游赤壁的山水景色进行了描写,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其中“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以及“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等词语虽然简练,却异常生动,从而给人以清新脱俗之感。这两篇文章通过主客对答等写作手法使人生哲理与情景描写进行完美融合,使读者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不但能够领略到赤壁的美妙景色,产生身临其境的美妙感受,更能对苏东坡的高尚情操进行理解与体会,同时通过对哲理的思考,为自己的人生提供重要的指导[1]。

(三)从作者表露情感进行解读

前后《赤壁赋》表面上都是写自己游玩赤壁的乐趣,以及对赤壁优美景色的喜爱,但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遭受贬谪的不平与不甘,同时对苏东坡的人生哲理进行了很好的诠释。由于苏东坡就是在文章中直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所以才会导致自己被诬陷利用,最后锒铛入狱,惨遭贬谪。所以在进行前后《赤壁赋》的思想感情表达时,作者不再采用直抒胸臆的表达方式,而是采用了曲折的表达方式,将自己对现实社会的不甘,以及强烈的反抗之情进行表达。作者通过委婉的表达方式,使文章变得跌宕起伏,作者的思想情感得到有效的抒发,能够使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同时,作者在文章中还表达了自己的豁达,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苏东坡不是一个沉溺于现状而甘于平凡之人,通过曲折的感情表达方式把苏东坡不甘平凡、勇于斗争的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从前后《赤壁赋》不同之处进行解读

(一)从景物描写、意境营造进行解读

前《赤壁赋》是作者在农历七月十六日进行赤壁游览时所作,所以前《赤壁赋》描绘的是初秋的赤壁景象,通过作者的描绘,一幅明朗开阔的初秋图画跃然纸上,带给读者神清气爽的感觉。虽然作者当时处于被贬的状态,但是其仿佛处于一个朦胧、虚渺的境界中,完全放松了自己的感情,使自己介乎山水之间,忘记了自己身处逆境,有的只有精神的放松,表达了作者的豪放情感,为读者营造了一个具有诗情画意的美好意境[2]。

后《赤壁赋》是作者在农历十月十五日夜间进行赤壁游玩时所作,为读者描绘了一幅赤壁初冬的美妙图景,作者通过“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等词语为读者再现了赤壁悬崖陡峭而月亮空明遥远,以及水流击石声音悠远的独特景象。通过这种景色描写,为读者营造了赤壁初冬寂静冷清的意境。同时后赋还描写了作者游山所看到的景象,作者通过对悬崖峭壁以及怪石古木的描写,带给读者一种震撼感,同时也表达作者寂寥、悲痛的思想情感,与前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而更突出了作者的情感,使人们加深对作者的了解[3]。

(二)从表达方式进行解读

前后《赤壁赋》中几乎都用到了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手法,但是侧重点有所不同,所以给读者的阅读感受就有着很大的区别。在前赋中,作者为读者描绘了一幅赤壁初秋的美妙图景。虽然也记叙了自己泛舟的经历,但是一笔带过,主要是采用议论这种表达方式,通过主客对答的手法,抒发了作者对于人生以及社会的感慨,同时也在文章中表达了作者对宇宙哲理的思考。作者通过对议论这种表达手法的重点使用,想要使自己从被贬失意,以及愤懑不平的压抑情绪中摆脱出来,从而使自己的精神得到满足,能够以一种豁达、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现实生活中的逆境,同时给读者传达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观[4]。

在后赋中,作者注重对描写以及记叙这两种表达方式的使用,从而为读者描绘了赤壁初冬冷清寂寥的独特景象。作者先是对自己的出游过程以及准备环节进行了详细的描写,接着又对自己离船登山,心中悲意突起仰天长啸的场景进行了描写,通过简练的语言使读者感受到作者心中沉重的悲意。同时在返程过程中通过对孤鹤的描写,以及作者叙述自己在梦中与化身孤鹤的道士相遇的情景,从而使作者的思想感情得以升华,做到与大自然融为一体[5]。

(三)从思想表达手法进行解读

对前后《赤壁赋》的思想表达手法进行解读,不难发现作者在这两篇文章中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思想表达手法,但是都有着很强的代入感,能够把读者直接带到作者创设的思想意境中,从而加深对文章思想感情的解读。在前赋中,作者主要是采用主客对答的表现手法,反映了作者内心思想情感的矛盾,把作者内心抑郁难受但又豪放豁达的思想表达得淋漓尽致。同时,作者在前赋中采用了先扬后抑的表达手法,先是表达了自己对曹操英雄一生的敬佩以及仰慕之情,后又表现了自己惨遭贬谪,郁闷难为的现实困境。作者通过引入自己对人类以及宇宙自然的看法,把人类与自然进行了对立,又把个人与整个社会进行了对立,避而不谈人类生活同样依赖自然,人类也可以拥有改变自然的能力,实则是表达了作者自己遭贬黄州、壮志未酬的思想情感,同时作者也在文章中表达了自己的积极思想已经战胜了消极思想,完全醉情于山水之间。

在后《赤壁赋》的思想表达手法方面,作者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原来的主客对答的手法,采用了借物喻情的手法,通过对孤鹤的描写,表达出自己超然物外的思想感情。孤鹤一直以高贵以及孤寂受到文人墨客的追捧,同时乘鹤更是道家思想中升仙的重要标志,作者不仅以孤鹤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同时更是用孤鹤表达了自己超然物外、超脱自然的心境。孤鹤在苏东坡心中是高于世俗一切的象征,作者通过深夜独飞的孤鹤寄予自己的孤寂之情。同时,作者通过自己梦境的引入,从而给予了孤鹤更多的意义,通过孤鹤寄予了自己对故乡以及朋友的怀念之情,同时通过对道士的引入,从侧面表达了作者在精神上已经处于一种超脱自然的境界,使作者的思想感情得以升华。

(四)从作者心境进行解读

在前后《赤壁赋》中,都能深深感受到作者惨遭贬谪、愤愤难平的苦闷心境,同时也表达了作者豁然、不拘泥于现状的心态,但是这两篇赋在心境的表达上也有着一些差异。作者在前赋中主要以景物作为依托,从而表达了自己超脱自然的心境,在由苦闷转变成豁达的过程中,作者的超脱心境是占据上风的,所以在前赋中作者主要是一种超脱、愉快的心境,从泛舟的愉悦以及与客对答的豪放中就可以体会出来。

在后赋中,作者通过对赤壁景色的描写,体现了作者深深的孤独感,同时作者通过仰天长啸,表达自身身陷逆境的苦闷。后赋中作者明显与客人有着想法上的差异,难以进行精神上的交流,作者独自登山游览,文中写道“二客不能从”,作者通过这些描写对自身知音难觅的痛苦心境给予了很好的表达,最后作者以一只孤独的野鹤作为自己的情感寄托,通过自己的梦境以及跟乘鹤道士的邂逅等内容的引入,逐渐从苦闷的心境中解脱出来,展现作者超然物外的思想境界。后赋与前赋的不同之处在于作者的心境上缺少了轻松愉快,而多了苦闷孤寂之情,给予读者不同的阅读体验[6]。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前后《赤壁赋》是苏东坡的代表作,通过对前后《赤壁赋》的共同以及不同之处进行解读,可以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情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更能体会这两篇赋语言之精妙以及意境之奇特。

猜你喜欢

文赋赤壁赋赤壁
Research on the energy consumption mechanism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allium indium tin liquid metal arcing process
节录苏东坡《前赤壁赋》
千江有水千江月——《赤壁赋》任务学习
苏东坡《前赤壁赋》
鏖战赤壁(下)
鏖战赤壁(上)
陆机《文赋》的抄本及译本考述
《赤壁赋》用典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