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原生家庭语境下《怦然心动》男女主人公的性格分析及现实意义

2021-11-14张美凤

戏剧之家 2021年33期
关键词:布莱斯朱莉家庭

张美凤

(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 山东 青岛 266100)

电影《怦然心动》是由美国著名导演罗伯·莱纳改编自文德琳·范·德拉安南著名同名小说而拍摄,于2010 年8 月全球上映。该影片通过多元交替的叙事视角,叙述了男女主人公在童年、青春时光的“战争”,使观众能够深深地感受到创作者表达的对成长的思考。笔者认为它不仅仅是一部精彩的青春片,也是一部经典的家庭类型电影,与时代普遍的社会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

世界知名家庭及心理治疗师萨提亚认为,人是由原生家庭塑造出来的。原生家庭是指人出生和成长的家庭,是个体学习情感经验的最初场所。从出生开始,一个人的性格塑造、自我意识、价值观及人际互动模式等方面构建与形成都与原生家庭有着密切的联系。原生家庭是影响我们最早并且也是持续力最长久的环境及系统。纵观影片,其中男女主人公各自的性格、他们之间的“斗争”、互动方式及成长历程与其各自的家庭环境和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将通过探究男女主人公不同的原生家庭模式对他们的性格、自我认知及成长的影响,以期给读者在个人成长及家庭教育中带来些许思考。

一、男女主人公的性格分析

(一)女主人公朱莉的性格

1.热情、率真,思想成熟

影片的开头是七岁的朱莉·贝克坐在草坪边,天真好奇地注视着一脸紧张的小布莱斯在他父亲开的车中,驶入新家。当她意识到布莱斯一家是刚搬过来的邻居时,她热心地过去帮忙,体现出了朱莉的热情与纯真。朱莉是勇敢、有思想的,她为了捡风筝爬上高高的梧桐树,在爬的过程中领略到了更美的风景,爱上了到树上看美丽的景物的感觉,明白了父亲对她说的那句“……the whole being greater than the sum of its parts(整 体大于部分之和)”。同时,朱莉也是倔强、有很强的反抗意识的。当她得知梧桐树要被砍伐的时候,她在树上倔强地不下来,在上面停留了一天来表示抗议,由此还上了当地的报纸头条。她还会敏感地观察周围的人,并通过言谈举止感受到他们内心涌动的情绪。

2.实干、有责任心、独立自强

从男主人公说的那句“朱莉·贝克一如既往完全主宰了科学博览会”中可以看出,朱莉在历届博览会中都是赢家。在“观察小鸡孵化过程”课题之后,知道妈妈对养鸡没有兴趣,她再三央求妈妈,对孵化出的小鸡“全权负责”,并且也做到了。她自己养鸡并靠养鸡获得零花钱,实现了自给自足。当她得知布莱斯一家讽刺她们家的院子凌乱不堪而怀疑鸡蛋有病菌时,由于家庭经济条件有限,她决定利用卖鸡蛋的钱来修缮院落,并且将院子整理得干净整洁,用自己的行动有力地捍卫了家庭的尊严。在目睹了叔叔的苦难后,她更加自立自强,珍视家人,更加积极的对待人生。

3.自尊、自爱、自省

朱莉在一开始对布莱斯“怦然心动”,表现得特别主动、热情,有的时候有些过于自信了。但是她很会自省,在每次事件中都反思,因此无论是对布莱斯还是对人生都有了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在“梧桐树”事件发生后,他对父亲所说的“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并开始思考对布莱斯的观点是否也发生了变化。同时她是有着极强的自尊的。在“鸡蛋”事件和“叔叔”事件发生时,布莱斯的言行冒犯了她和家人的尊严,她并没有牺牲自己的尊严去追求爱情,而是认真思考两人的关系,决定放弃布莱斯。

(二)男主人公布莱斯的性格

1.傲慢、害羞

影片的开头微笑着的朱莉与紧皱眉头、满脸不安的布莱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尤其是当朱莉想帮助他们拿东西时,布莱斯在父亲的影响下的举动,给人一种小小年纪傲慢冷漠的感觉,在他的身上,不难看出已受到了父亲性格的影响。但毕竟是七岁的孩子,面对朱莉的热情,布莱斯躲在妈妈的身后,也表现出了胆怯、害羞、无所适从。

2.怯懦、善良

在“鸡蛋”事件中,布莱斯一家人在讨论朱莉养的鸡中有没有公鸡,当他的妈妈问“布莱斯为什么不直接问问朱莉”时,他的姐姐说“你害怕跟她说话吧”,他进行了否认。然后当他听说好友加特能分辨公鸡母鸡时,他就认为可以直接避免去问朱莉了。当他们家人决定不吃朱莉送来的鸡蛋,让他去跟朱莉说明情况时,他并没有坦然地去跟朱莉说,而是费尽心机地在朱莉来送鸡蛋时在门口拦住,并在朱莉走了后扔掉鸡蛋。这些方面都体现了他在人际交往中的胆小、怯懦、不自信,并且缺乏生活常识。但是从“鸡蛋”事件中也可以看出布莱斯的内心是善良的。

3.纠结、反抗、独立

成长是一个过程。布莱斯因受到父亲的影响对朱莉一开始是逃避且带有偏见的。随着布莱斯年龄的增长和二人情感的发展,在外公的影响下,他的自我意识开始萌芽,对自己所做的事情开始怀疑、纠结、反思。当他跟好友加瑞倾诉,加瑞对朱莉的家和叔叔进行讽刺和诋毁时,由于长期的懦弱性格,虽然内心“想向他发火”,但是嘴上却附和了。这里可以看出他的纠结。但事后他很愧疚,他认为加瑞太过分了,跟他父亲一样过分。而且他告诉自己“我不在乎他们的想法,我喜欢朱莉·贝克”。此处布莱斯终于敢于直面自己的内心,敢于反抗虚伪的朋友和父亲,迈出了成长中重要的一步。慢慢地,布莱斯发现了朱莉的人性之善和心灵之美,也意识到了父亲思想中的狭隘之处。当两家人聚会时,他感受到了父亲的刻薄与悲哀。他目睹了聚会后父亲对朱莉哥哥们的不屑与污蔑,换来的是姐姐的“你真混账,去死吧”,他躺在床上思索着,“朱莉说他是懦夫,莫非我爸也是懦夫?”此时的布莱斯已经开始不再受爸爸影响,开始独立地思考人生,构建起了独立的视听能力和判断力,在成长的过程中找到了真正的自我。

二、男女主人公的原生家庭分析

(一)朱莉的原生家庭

1.和善坚定、尊重孩子的父亲与善良、坚韧、爱家的母亲

朱莉父亲的出场是朱莉在梧桐树上哭泣着抗议砍树的时候,当众人都劝不下朱莉时,她的父亲说服消防员,通过消防梯爬到了树上,但他并没有责怪女儿,而是用关切的语气让朱莉下来,说“没有什么美景比我女儿的安全更重要”,当朱莉不肯,他坚定地重复着:“It’s time!”,从中可以看出他对女儿在树上看美景的尊重,但是他也以父亲的坚定和理智告诉女儿,是时候该下来了。事后,当他察觉到女儿的失落时,他特意画了一幅相同的梧桐树挂在女儿房间,想让女儿永远记得大树给她的美好回忆。在“梧桐树”事件中,父亲以一种别具一格的方式来安慰朱莉,重视孩子的情感,尊重孩子的想法,并给孩子留下独立的思考空间,在身边守护着孩子的成长。这份爱与尊重,是朱莉成长力量的源泉,即使受到了心理创伤,也能够较快恢复,朝着健康成熟的方向发展。

朱莉的母亲是善良、坚韧的。虽然家里生活拮据,但母亲极少抱怨,任劳任怨地为家庭付出、工作。影片中朱莉家的唯一一次争吵是得知布莱斯一家因朱莉家庭院脏乱差而扔鸡蛋,朱莉决定要自己修缮庭院时,她的母亲因为经济条件限制而情绪崩溃,与朱莉父亲发生了争吵。但冷静后,父母轮流向她道歉,可见父母对孩子的爱。朱莉妈妈在跟女儿道歉时,跟女儿讲她对朱莉父亲的爱,“爱他的坚强和善良的心”,并且跟女儿说她是最棒的。朱莉为有这样的父母感到幸运。她的心灵是在这样的家庭中滋养的,也成就了她的坚韧、自信和乐观的品质。家庭和睦,父母相爱扶持,是孩子成长最好的摇篮。

2.爱意满满、相互扶持的家庭氛围

每当朱莉的家人出现时,都是平等、关爱、温馨、友爱的氛围。朱莉的哥哥们热爱音乐,父母都很尊重,尽管他们在物质上很难给他们提供优越的条件,但是他们在精神上支持并帮助孩子,为孩子的发展提供空间。当朱莉参加“科学博览节”准备做孵化小鸡的课题时,他的父母跟她一起来研究,给她支持与引导,使起初对此课题并没有多大热情的朱莉,越来越有兴趣,并因此尊重生命,最终获得了第一名。朱莉一家之所以经济拮据,是因为他们用大量的金钱给智力低下的叔叔丹尼尔照顾和治疗。朱莉爸爸在餐桌上与朱莉妈妈吵架时说了一句既有哲理又有震撼力的话:“很多时候,为了实现正确的事情,一定要做出牺牲。”在朱莉父亲因跟母亲吵架后跟朱莉道歉时讲起他和丹尼尔的手足之情,并且要保证照顾好他,虽然会增加家庭负担,也要送到条件更好的私人医院,从没想到要放弃。他的做法体现了人道主义中对每一位家庭成员的尊重,也体现了对整个家庭的爱与责任,也造就了朱莉独立自强、有责任心的性格特质。

(二)布莱斯的原生家庭

1.无礼傲慢、冷漠自私的父亲与真实善良、坚定有主见的母亲

有人说: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这句话在影片的开头中斯蒂文拒绝朱莉帮助,并使眼色给儿子,布莱斯心领神会的那一幕中展现得淋漓尽致。那一幕让观众看到了面对一位纯真热心的小女孩,一对傲慢冷漠的父子形象。在后来斯蒂文嘲讽朱莉父亲的绘画爱好和杂乱的庭院情节中,无一不体现了他的刻薄、优越感、对物质财富追求的向往和对精神财富追求的不屑。他控制欲极强,对外界充满敌意,在他的脸上从未露出过会心的微笑。布莱斯在他畸形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影响下茫然、淡漠、怯懦。他不仅对朱莉一家刻薄,对自己的长辈也冷嘲热讽,毫无尊重,傲慢无礼。他的行为使自我认知还未觉醒的布莱斯软弱、不自信,但是引起了青春期女儿的激烈反抗。布莱斯后来在外公引导下,自我意识渐渐觉醒,开始了对他的怀疑。

对比布莱斯的父亲,布莱斯的母亲是一位真实善良,坚定且有主见的女性。朱莉说“她实在是个好邻居,经常帮助我们家,我家车坏了的时,还载我妈坐顺风车”。同时她在自己的家中也是很有话语权的。在了解了朱莉家的真实情况,决定请朱莉一家吃饭时,她直接在家人面前坚定地宣布这一决定:“我们准备请贝克家一起用餐。”当丈夫提出异议时,她仍然用毋庸置疑的语气来进一步确定自己的决定,表现出了她的独立与强势,坚定和有主见。

2.缺乏沟通的家庭和睿智温情、循循善诱的外公

对比朱莉一家人出现时的和谐温情,布莱斯一家出现时给人以淡漠、僵滞甚至窒息的感觉,让人感受不到家人爱的流动,这也是布莱斯虽然生在物质殷实的家庭中却不善交流的原因。在缺乏沟通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会用敬畏的眼光去看待父母(恒常原则),不敢反驳他们的意见,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会导致孩子在其他人面前会有些自卑,甚至懦弱。父亲对孩子的控制,对长辈的不尊重,对外界的敌意以及对自我的不满使得布莱斯缺乏自我意识。在这关键时期,他的外公切特来到他身边,成为了他思想的引路人。布莱斯的外公是一个睿智且眼光独到的老人。他在报纸上看到朱莉的报道,很欣赏这位执着而勇敢的小女孩,并且对朱莉有精神和行动的支持。当布莱斯对前进方向和人生感到茫然时,是外公告诉他“如果养成坏习惯,想改正是不容易的”,循循善诱地引导他正确地看待事情,做一个独立且敢作敢当的人。当他们一家在聊起丹尼尔智障的原因而发生冲突时,面对斯蒂文的责骂,他没有生气,而是看到女儿的伤心和激动而内疚,并耐心地疏导布莱斯的情绪。布莱斯了解到自己和丹尼尔有相同的经历后,他想象如果是自己,他的父亲是不会送自己到医院治疗的。此时,外公虽然对斯蒂文有看法,但是他并没有去诋毁他,而是告诉布莱斯“不可以凭借想象来指责父亲”,维护了家人的关系,表现出了他的豁达和善良。外公是本片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是闪耀着智慧光芒的人物,是布莱斯的道德指南针,让他走上了正确的道路。

三、现实意义

在《怦然心动》这部影片中,我们看到不同的原生家庭环境中成长的性格不同的孩子。朱莉一家经济条件拮据,但家庭中充满爱和尊重。他们一家有着强大的家庭价值观,家人之间彼此尊重,扶持,父亲的担当,母亲的坚韧,是朱莉健康成长的沃土。布莱斯一家物质条件优越,看起来很完美,但是家庭关系并不融洽。在控制欲和优越感极强的父亲言行的影响下,他是内向、怯懦、矜持缺乏自我意识和价值感的。幸运的是他的外公在他六年级的时候来到他的身边,在关键时刻引导他敢于面对自己的内心,思考自己要成为什么样子的人,实现了自我心灵的成长。

导演罗伯·莱纳曾经在被采访时说过:“《怦然心动》不仅仅是初恋的问题,还与你的家庭有关。”影片中折射出了男女主人公的成长与各自的原生家庭环境有关,有着现实的教育意义。家庭理论奠基人莫瑞·鲍恩认为:幼儿在家庭中与父母的关系,将影响其交往能力。所有孩子的人生基本底色都是由自己的父母来涂抹的,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会伴随其一生的。家庭和睦是孩子成长最好的摇篮。良好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会拥有极大的安全感和强大的内心力量,他们内在笃定、积极进取,乐观自信,独立性强,有责任感,对周围的人和物充满着热情和关爱,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发展自己的个性,形成健全独立的人格,追求和实现自己的价值。当家庭父母关系不够和谐,并且父母中有一方或双方都属于控制型时,在这种专制型家庭中长大的孩子被家长强加的太多,会自卑、敏感、多疑、矛盾,没有进取心和创造力,自我价值感低,情绪不稳定,甚至在超高压之下会产生易自杀或犯罪的行为。

所以,在现实生活中,家长要提升自身的素质,更新教育观念。父母双方要达成统一的教育理念,规范自身的行为方式。父母在教养孩子的同时也要自我成长,努力营造积极向上、健康轻松的家庭氛围,这样才有助于家长和孩子的健康协同发展。在人的成长历程中,并不是每一个人的原生家庭都是美好的,对于原生家庭不好的方面,我们可以不需要原谅,但不必怨恨,要学会放下,试着和原生家庭和解。等到为人父母时,要多进行自我觉察,修正自己的行为模式,营造健康的原生家庭,给孩子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尊重、关爱自己的孩子,把曾经的遗憾以一种更温和、更恰当的方式弥补回来,来提升自己的生命品质。

猜你喜欢

布莱斯朱莉家庭
乐游布莱斯峡谷
从《怦然心动》看青春期恋爱和成长
一颗水晶球
家庭“煮”夫
铁母鸡
布莱斯峡谷岩柱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