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儒家思想以“天人合一”为核心的舞蹈编导研究
——以题材、主题、立意为例

2021-11-14冯海潮

戏剧之家 2021年7期
关键词:天人合一题材舞蹈

冯海潮

(烟台大学 音乐舞蹈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5)

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的正统思想,历经千年,已经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中留下印记。在儒家思想中,“天人合一”即强调天与人的统一,也就是人与自然的统一,两者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关于“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周朝及春秋时期已有之,如“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这些内容是天地合德以及人与自然界相互适应、相互协调的精神指引,也指明了天地相连、天道与人道联合起来的“天人合一”。

一、舞蹈题材的“天人合一”

任何舞蹈创作都离不开题材的挖掘。题材限制了舞蹈的范围,同时又为舞蹈创作提供了方向。广义上的题材指的是农村、城市、工业、家庭、革命等范畴。狭义上的题材指的是在艺术创作中经过整理的素材、经过提炼加工的形象以及用于表达具体诉求的情感。可以说题材是艺术创作至关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可以通过田野调查进行题材的选择,也可以以某一具体作品为基础进行题材的提炼,还可以通过阅读某一本书籍获得灵感从而感受到题材的魅力。当我们和朋友在一起聊天的时候,可以通过朋友间的友情发掘题材;又或者是我们在人生道路上迷茫无助的时候,通过与自己对话,从而发掘题材。我们平时在进行舞蹈创作时经常会通过动作的编排寻找题材,这样固然可行,但是通过观摩优秀的作品便可得知,优秀的作品都是时代和人民的代表,因而放大格局、感受生活才是选题的大智慧,如果所有人都通过对动作的思考而进行题材的选择,那么对于动作本身就会形成一种束缚,而如果能够把任何事物暂且放下,寻找自己内心最想表达的题材,那么就可以进行天马行空的案头工作。这样的方式有助于寻找自己内心的支点,这也是儒家思想中“天人合一”理念的具体运用。

纵观近些年的舞蹈创作,所选择的题材大多和自己的生活紧密相关。比如个人的困惑、爱情的寻找、亲情的依靠、友情的陪伴、人生的选择等等方面,这样固然可贵,但是如果我们能把人生格局再放大一些,就能发现更加丰富多样的题材。比如我们可以向前推几十年,或者向后推几十年。向前推几十年,我们可以寻找到前人走过的路,比如可以通过阅读革命书籍和观看革命影像资料来完成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追思与赞颂,从而创作出优秀的红色题材艺术作品;也可以通过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努力奋进来赞颂我们的父辈为改革开放的发展而付出的艰辛劳动,从而创作出贴近时代的作品。如果以当下为支点向后推几十年,我们可以根据全球化的动向进行地球村的选材创作,这样的题材会跨越国籍、肤色的差异,用艺术的手法表现全世界是一家人的美好愿景;也可以通过科技的进步、互联网以及人工智能的发展展现人与机器、人与科技的关系,这些都是对未来的一种思考,也是对未来的一种想象。

可以说只要勤于思考、勤于努力、勤于为艺术创作不断寻找新的突破,那么题材就会成为每一位创作者心中的明灯,照亮前方。相信大家在选择题材时总会有一种感觉,那就是这个题材别人已经选择过了,我们不能再用。其实大可不必这样,题材可以重复,只是在题材的具体表达过程中创作者要有自己独特的思想和自己独特的形式,从而以题材为基础进行丰富的艺术创造。这就好比每一位创作者面前都有千千万万条道路,然而迫于实际需求,你只能踏上一条路并努力向前,而你走的那条路,就是你的题材。你是跳着走,躺着走,还是舞动着走,或者是用其他方式走,就是你的表现形式。所以,创作者要勇敢地面对题材的选择,更要为题材的进一步展现进行独特的思考。

二、舞蹈主题的“天人合一”

通过题材的选择划定范围后,下一步就可以进行主题的确立了。所谓主题就是一个题材的核心,也可以称之为艺术作品的中心内容或者中心思想。主题是题材的凝练,更是题材的焦点,主题为艺术作品赋予浓厚的思想,这样的思想是创作者经过思考以后确立的,更是创作者经过与优秀作品的比较之后形成的。当然,创作者经过大量的观摩学习后会发现,即便是优秀的作品,它们在主题上也会有重复和相似之处,但是之所以经典就在于思想是独特的,是在相同中有不同,更是题材与主题的“天人合一”。

主题可以是一长段文字,也可以是一句短话,重点在于我们如何通过舞蹈肢体动作这一载体进行传达,这才是创作者需要把握的重点。比如我们的主题思想是“友谊万岁”,那么舞蹈创作者并不能够直接把“友谊万岁”四个字表现在舞台上,而是要通过演员的肢体表现来传达“友谊万岁”这样的主题概念,所以在具体的创作过程中就需要创作者和表演者运用自己的智慧,在题材和主题的限定下,通过结构、人物形象、具体环境的设计以及或抽象或具象的表现方式来完成“友谊万岁”主题的表达。文学读者也可以这样认为,在文学领域中,主题是通过文字的表达展现出来的。但是在音乐、美术、舞蹈等抽象的艺术领域中,主题的表达就需要创作者运用自己的智慧进行巧妙的设计。比如,舞蹈主题是“小心翼翼”,此时排练场上有一群舞蹈表演者进行各种各样的小心翼翼的肢体表现和行为表达。有一位帅气的小伙子小心翼翼地走到了前方老师的课桌前,小心翼翼地拿起老师的水杯,并且小心翼翼地在场上进行表现,最后再小心翼翼地将水杯放回到老师面前,长呼一口气结束表演。这样的表演区别于其他同学的表演,也让我们看到了只有在对比中才能找到独特的主题,也只有在对比中才能够让主题更加明确。

在我们现实创作的过程中,创作者可能是独立的个体,也可能是一个团队,此时主题的把握以及具体表达是需要反复思考和推敲的,因为任何概念投入具体运用时都需要经过周密的案头工作才能进行更稳妥的表达,而不能冒险。冒险的表达就是不经过思考的表达,就是拿到一个主题马上进入排练场完成创作的表达,也是不知所云、盲目进行的表达。这样的创作方式需要创作者不断沟通、不断积累沉淀,因为这样的创作远大于主题的寻找,只有将主题进行合理的表达才能证明主题是完备的、合理的、高于常人的。在当下以结果论英雄的时代里,创作者逃脱不了这样的命运,所以只能进行冷静且缜密的思考,将“天人合一”的思想应用到主题中,如此才更有助于主题的寻找与表达。

三、舞蹈立意的“天人合一”

立意可以理解为创作者的特殊用意,也可以理解为创作者在作品中最想表达的思想。好的立意是在题材与主题基础上的最精准的提炼,也是创作者对于作品的思想、内容、意境等的高度概括。每一个作品在创作之初都要进行立意,但是立意有高低之分。高低之分在于立意是否高远、是否深刻、是否与时俱进。而不论是创作者、表演者、观赏者,还是评论家,都可以通过一部作品进行自我感悟,从而完成作品立意的准确表达。所以立意的高低决定了作品思想的高低。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能够让立意更加有高度、有深度、有广度呢?以及如何将其运用到作品中呢?高度就是要有宏观的思想表达,深度就是要有掘地三尺的深刻内涵,广度就是要有宽泛的思想传达。在这样的主旨把握下,创作者面对作品的立意要进行多维的思考,不仅要有横向的考虑,也要有纵向的考虑,更要有多维的考虑,这样的过程便与“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的思想相契合,从而使得作品的立意更加高、深、广。而在具体的传达过程中,舞蹈不同于文字表达,它需要用肢体传达,同时也需要创作者根据形式的多变、内容结构的反转以及人物情节的各种变化等实际需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独特的表达方式。比如王珂老师创作的女子群舞《中国妈妈》,这一优秀的群舞作品不仅展现了中国妈妈博大的胸怀,更展现了对于侵华日军留下的遗孤,中国妈妈从愤恨到爱护,再到目睹孩子成长并且目送孩子回乡的伟大与无私。这样的作品是有高度、有深度、有广度的作品。这样的作品也是创作者经过巧妙思考以及不断实践的成果。舞蹈不是文字,舞蹈是一种视觉艺术,是用肢体行为向观众传达信息的艺术表现形式。

综上所述,在题材、主题、立意三个层面,儒家思想以“天人合一”为核心的舞蹈编导展现了对舞蹈的感知、对创作的感知,以及对生活中万事万物的感知。只有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才能用一种全新的视角去感知生活、感知舞蹈、感知创作,才能体会“天人合一”给予舞蹈编导的启示。

猜你喜欢

天人合一题材舞蹈
广电总局关于2020年4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
冰上舞蹈搭档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
我和舞蹈
道家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广电总局关于2015年6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通知
广电总局关于2015年3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