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苏珊·朗格音乐符号学的主要观点

2021-11-14

戏剧之家 2021年33期
关键词:朗格符号学指令

肖 萌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河南 焦作 454001)

苏珊·朗格(1895-1982),美国著名哲学家、美学家,艺术符号论美学的重要代表之一。美国《纽约时报》曾称她为当代美国“居领导地位的哲学家”,她也是西方美学史上迄今为止唯一的一位声名显赫的女性美学家。本文将主要论述朗格艺术符号学中有关音乐的一些观点。

一、思想来源

朗格艺术符号理论的思想来源于她的老师卡西尔。在朗格的理论中,既有“卡西勒(尔)理论的继续,又包含了朗格自身创造性的发展”。如以下卡西尔关于艺术的基本观点就在朗格的理论中得到了充分展开:第一,艺术不是经验世界的摹写,而是对实在的发现。第二,艺术必须充满情感,然而情感的自发流露却非艺术追求的目的,情感也不是艺术的唯一和决定性特征。因为艺术不仅仅是表现,同时还包括再现和解释。第三,艺术中的情感已不再是个别情感,而是变化了的情感、形式化了的情感。第四,艺术对实在的解释,不是依靠概念而是依靠直观;不是以思想为媒介,而是以感性形式为媒介。第五,美感就是对各种形式动态生命的敏感性,艺术是内在生命的真正显示。

二、朗格音乐符号学的主要观点

(一)音乐是情感的符号表现

朗格这一观点确立的基点是格式塔心理学原理,即“异质同构说”。那么,音乐为什么能够成为符号呢?首先,符号与象征事物之间的共同逻辑形式是必不可少的。其次,要分清双方哪一个是符号,哪一个是符号象征的意义,其关键在于“做符号的要比被表示的更容易感觉与把握”。最后,“一个符号惯常于连接某些事物的概念”,这些事物是在有了一个恰当的符号系统后我们才能思考的。

通过朗格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第一,音乐与人类情感之间具有共同的逻辑形式。“艺术作品本身也是一种包含着张力和张力的消除、平衡和非平衡以及节奏活动的结构模式,它是一种不稳定的然而又是连续不断的统一体,而且它所表示的生命活动本身也恰恰是这样一个包含着张力、平衡和节奏的自然过程”。我们的心跳、呼吸、步伐、语速,随着不同的情感体验而发生改变,我们所感受到的就是这样一些具有生命的脉搏跳动的过程,因此,音乐表现出来的就是我们的种种感受。逻辑形式内在的生命性在音乐与人类情感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使符号关系的建立成为可能。

第二,人的情感是人类内心纯粹主观的活动,其复杂性、易变性很难准确地用语言描述出来。人们常常说这样一句话: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因为感情太抽象,太不好把握。相比之下,音乐的表达性就强得多,它很容易就能被人的听觉感知、分辨。“声音是交流的媒介,可随意地创造与重复”。由此,我们可以得出音乐比较适合作为符号,情感则为被表示的一方。

第三,音乐是一种能够帮助人们进行情感理解与交流的符号。朗格首先对符号系统进行分类。一类是“推理性符号”,如语言;另一类是“逻辑性符号”,如艺术,特别是音乐。很显然,音乐是一种比语言更加适合表达情感的符号系统。音乐对作曲家来说,“表现着他对于所谓内在生命的理解……音乐对于他来说是一种符号形式,通过音乐,他可以了解并表现人类的情感概念”。

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朗格所说的“情感”的含义。这个“情感”不是个人情感的直接流露,如孩子的啼哭、人们生气时的咒骂等等。这种强烈的情感发泄不同于音乐中的情感。音乐的情感是一种抽象的意义,是一种情感概念的表达,是人类普遍相通的内心体验,因而具有更为广泛的意义。

(二)音乐——时间的幻象

当我们沉醉于音乐之中,视觉不再起作用了,现实世界中的一切都消退。我们只能依靠听觉去捕捉每一个音符。音乐作品在时间中展开,在时间流逝中延续。人们在听音乐的同时,体验着的是一种非客观存在的时间维度,朗格称之为“时间幻象”。

在阐述这个问题时,朗格的切入点是——音乐是时间的艺术。其哲学支持来自于柏格森的时间哲学。柏格森认为事物的状态存在着一个连着另一个的延续,这被称为“绵延”。事物的每个阶段都不是片段化且彼此独立的,而是紧紧相连的,其中包含了过去,预示着未来。“绵延”才是真正的时间,是事物的本质。

首先,朗格提出比较赞成汉斯立克的“音乐的内容是乐音的运动形式”一说。她认为音乐的这种“可听而不可见的形式的运动”是“音乐的本质”。接着,她将“绵延”的概念引入对音乐的分析。音乐事实上是由依次呈递和延续的乐音构成的运动形式。每一个音符的出现都有潜在的逻辑顺序与准备,同时,呈示过的片段会在听众的脑海中留下印象,使人浮想联翩。即使一段音乐完结了,这部作品的全部运动过程也是以整体的状态被人们把握、感知的。因此,朗格认为,“声音实体运动的领域,是一个纯粹的绵延的领域”。但音乐的“绵延”更具有抽象性,要用直觉去把握。例如,在音乐中会出现休止符。尽管此时人们听不到任何乐音,但实际上音乐的运动并没有停止。在这个听似空白的时间里,既有对过去音乐片段的记忆,也有对下一个音符的期待,音乐作品仍处在发展之中,这正是无声胜有声。

朗格把音乐的绵延称为“活的”、“经验的”时间意象。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我们的感觉不断地由期待变为“眼前”,又从“眼前”转变成回味。音响是物理性的,但整个音乐带给人们的心理体验是活的、有生命的。人们能够感觉到一个不同于客观时间的衡量尺度。舒缓的音乐能使人们觉得时间似乎变长了,急促的旋律则使人感到紧迫。客观时间不能左右人们的体验,听者多以内心的感觉去丈量音乐的长度。

在进行音乐欣赏时,朗格还特别提出应去感悟音乐中时间幻象的生命性:“在这种形式中,充满了全部艺术的生命含义,充满了人类的情感方式。这是一种情感知觉,通过仅仅存在于时间的纯表面生命流动得以感知。”

(三)音乐中的指令形式

“指令形式”是朗格音乐符号学中的一个概念,它也被称为“格式塔”或“基质”,是指作曲家在音乐创作之初找到的一个基本的音乐形式,它贯穿作品始终,“就像一个生命体”,保持着音乐“自身的统一性”。其实在分析过程中,朗格认为“指令形式”不仅体现在作曲过程中,而且还渗透在音乐活动的各个环节。

1.音乐的创作过程

创作阶段首先是“概念形成过程”。“概念”就是“指令形式”的最初形态,音乐家往往在灵光一闪时从众多乐思中寻找到它。接着,大到这部作品的风格、结构、调式安排,小到其节奏、音型的选择,都会围绕“指令形式”展开。“指令形式”“就像一个生命体,它保持着自身的统一性,面对着造成其各种不同功能的影响,它似乎坚持着自己最初的目的,并从自己真正的主干中创造出变形”。在创作和推敲的过程中,它使作曲家选择符合要求的音乐元素,从而保证全曲风格的统一。

2.音乐的表演环节

毕竟乐谱记录下的只是符号,是一成不变的客观的东西,在进行读谱和表演的时候,就存在如何恰当地理解和表达的问题。表演者不可能只是作曲家本人,在理解作品时,必然会有带有主观色彩的诠释。那么,怎样才能较好地将作品呈示出来呢?朗格认为,“作曲和演奏,并不以乐谱的完成为界限而简单地分成两个阶段,因为二者都是从指令形式出发,并被其要求与诱惑完全控制”,有一个“逻辑的继续”将创作与演奏统一起来。这不仅是要求将乐谱转化为实际的音响,更重要的是要将作品的精神与生命表达出来。而“指令形式”的存在已为音乐作品表演生命的继续指出了方向。

当然,朗格也看到了音乐表演的“创造性”。表演者主观的个人化的特点不可避免地会融入到表演风格中,为音乐增添新的生命色彩。“真正的表演与作曲一样,是创造性行为”。演奏者的活动围绕“指令形式”展开,“他得到了指令形式,得到了可变的,经常是形式发展的细节规定,但每个音调最终的声音效果则会留给他本人来决定”。

3.音乐鉴赏

朗格指出“听音乐的首要原则”并非识别音乐中的每一个要素,“而是体验其基本幻象,感受始终不渝的运动,同时识别出使乐曲成为一个神圣整体的指令形式”。这里的“指令形式”已不仅仅是统一全曲的“基质”,而是代表了作品本质的精神与生命。“指令形式”就像一粒生命的种子,它在一部作品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无论音乐作品的枝叶多么繁茂,它的生长始终离不开“指令形式”的营养和根基。“指令形式”在所有的音乐活动中体现了生命的统一。

三、综述与评价

苏珊·朗格的音乐符号学充满了人类情感和生命的意味。每一部作品在朗格眼中都是活的、有生命的个体,能够反映人类的情感、投射出生命的运动。

不过,朗格的音乐符号学体系也存在着不足之处。朗格的音乐符号学乃至艺术符号学体系都忽视了人的社会性。作为人类创造物的音乐,必定与社会、政治、经济、历史之间有着复杂的联系,艺术不可能是完全纯粹地脱离社会的符号现象。人们创造符号体系反映人类的情感,那么人的社会性也会不可避免地反映在音乐中。但朗格只注重人是情感动物,却忘了人归根结底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

当然,本篇文章只是选取了苏珊·朗格的部分观点进行分析,她的贡献是成功地创造了艺术符号学体系,独创地分析了音乐艺术,将卡西尔理论在艺术美学领域表现得淋漓尽致,为我们提供了分析音乐的新视角,值得后人去深入研究和挖掘。

猜你喜欢

朗格符号学指令
18F-FDG PET/CT对骨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鉴别诊断
ARINC661显控指令快速验证方法
LED照明产品欧盟ErP指令要求解读
符号学家重返音乐史
符号学理论初探
坐标系旋转指令数控编程应用
保罗·朗格朗:终身教育之父
符号学研究
机会总爱乔装成麻烦
机会总爱乔装成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