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声乐表演时造成紧张情绪的因素与控制方法

2021-11-14

戏剧之家 2021年33期
关键词:高音表演者演唱者

于 悦

(辽宁师范大学 音乐学院,辽宁 大连 116000)

一、表演焦虑的概念

表演焦虑亦称“舞台恐怖”,表演者在面对公众表演时表现出过度恐惧,以至于有时不能将表演进行下去的现象。其症状表现为交感神经的强烈激活,产生心跳加速、呼吸急促、发抖、恶心、口干、视线模糊、出汗、手脚发木等反应。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对各类表演艺术家团体进行的比较研究发现,受此困扰的人数比例最高的团体是器乐演奏家(47%),其次是歌唱家(38%)、舞蹈家(35%)、演员(33%)。一定程度的情绪唤醒能使演出生动、有活力,促进演出的进行,还可以向表演者传递一个重要信息促使表演者很积极、很投入。但焦虑水平过高则会使表演者感到不适,使表演水平急剧下降。而在声乐演唱时过分的紧张会造成破音、忘词、跑调等情况的产生,长期则会造成演唱者产生舞台恐惧症,从而再也不敢登台表演。

二、造成演唱时紧张情绪的原因

在表演中几乎每个人都会感受到不同程度的紧张情绪。有些人的紧张是他们可以控制的,甚至于有些人的紧张情绪能够激发他们在歌唱时的兴奋状态,进而促使了他们在舞台表演上的超常发挥。而有些人的紧张情绪是他们自身无法控制的,对于歌唱者来说这无疑是一场“灾难”。声乐独唱表演的形式是一位歌者面对众多观众进行作品的演唱,因此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演唱过程也具有连续性,所以不能反复也不能中途暂停。放松优美的声音给观众带来的是一种享受,而紧张尖锐的声音给观众带来的是一种煎熬。因此演唱者的内心动态会极大地影响其歌唱效果。造成这种非正常紧张情绪的原因众多,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下面将逐一分析造成紧张情绪的原因。

(一)先天条件不足,基本功训练不到位

良好的演唱源自两方面因素,一是先天的好嗓音条件,好的心理素质条件,以及与演唱相关的身体机能的敏锐性与协调性。有的人是天生的歌唱家,对这样的人而言在舞台上表演是一种享受,确切地说是沉浸于舞台之中。二是后天的学习及练习。业界有一句话概括得很好,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三天不练同行知道,一周不练观众知道。这就说明演唱者需要具有披荆斩棘、不畏艰辛的学习精神甚至是需要穷其一生不断学习来完善其演唱功底。如果演唱者具有良好的演唱技术,在演唱时就会比较放松,并且能够游刃有余地完成作品,因此就不会过分的紧张,即使在舞台上出现了紧张的情绪,那么也可用其歌唱技术来弥补。如果演唱技术不娴熟,没有形成自然的歌唱状态,以及对作品的节奏旋律歌词做不到心中有数,只是通过听录音简单地了解歌曲旋律,那么在表演过程中就会产生恐惧紧张的心理状态,进而影响声音,出现破音、气息上浮、忘词等状况。

(二)心理素质欠佳,“玻璃心”

任何人在生活、工作、学习中都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需要冷静从容而充满自信地应对事情。对于一个演唱者来说良好的心理素质更为重要,因为歌唱演员站在舞台上要充满自信,要有积极阳光的形象。并且歌曲的演唱需要歌唱演员运用良好的情感表达去感染观众,给予观众内心上的共鸣。更为重要的是歌唱的技巧往往可以依靠情感去带动,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以情带声。反之,如果演唱者心理素质不好,自信心不足,没有自我认同感,而且在舞台上过于紧张,过多地担心自己的声音是否悦耳动听,担心自己的演唱方法是否正确,那么声音就会跟随其紧张的情绪而变得不自然,使观众听上去感到不舒服,更加谈不上情感的共鸣。因此培养一个歌唱演员良好的心理素质极为重要。

(三)恐惧高音,“恐高症”

在声乐的学习中很多学生产生了对高音的恐惧心理,尤其是在发声练习时经常看着老师的钢琴,当老师弹到高音区时要么发力使劲唱,要么不敢唱,长期下来对唱高音形成了心理阴影,因此很多歌者会产生唱高音提喉这种不自然的歌唱习惯,而长时间的歌唱提喉会对声带造成损坏,甚至会影响其职业道路。在一首完整的歌曲中高音的存在是在所难免的。每一首歌曲都会有高音,而歌曲中的高音常存在于歌曲的高潮部分,也是全曲画龙点睛的部分,唱好歌曲的高音十分有利于演唱者情感的表达,也是体现演唱者专业技术的部分。每一位演唱者都在努力地拓宽自己的音域。但是在实际演唱中,特别是对于初学者来说,中低声区唱得很是放松自如,但是一到高音部分就害怕破音。长此以往许多人唱到歌曲的高音部分时就产生了恐惧心理,每次唱高音就过分紧张,形成一种条件反射。

(四)极度追求完美,虚荣心过强

在学校里经常会遇到特别追求完美的同学,而这种完美与他们的虚荣心相关。他们特别在意别人的看法,担心因为唱得不好而被别人取笑。当然他们也十分向往荣誉,向往别人赞许的目光。但是任何事情都要适度,如果超过正常的范围就会适得其反。比如有的歌唱者因为心理压力过大,使他们在舞台上过分紧张。有的学生因为对自己的成绩过分在意,在舞台上唱歌时精神分散,没有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其实在演唱时作为演员应该尊重舞台,艺术就是艺术,音乐就是音乐,应该全身心地投入到歌曲中,感受音乐的美。如果演唱时考虑的问题太多,带着功利目的去表演,就会产生心理负担,迫使自己进入紧张的情绪而无法自拔。那么此时的声音一定是乏味的,其歌唱器官以及身体会产生不协调的情况。严重者还会出现晕厥、抽搐、失声。

三、控制声乐演唱时情绪紧张的方法

情绪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因为这是人们与生俱来的。声乐是一门表演艺术,在声乐表演时每个人都会产生或多或少的紧张情绪,但是作为一名优秀的歌者仅仅拥有好听的声音是不够的,演唱需要表演与声音的有机结合,需要表演者冷静从容声情并茂地去呈现。因此在演唱中演唱者要努力控制这种紧张情绪。要尝试让自己平静下来,让身体放松,尤其是要让喉咙放松,使身体的各个部位肌能都能为演唱而服务。其实紧张情绪控制的最理想状态是可以将这种情绪转化为歌唱时的兴奋状态,提高歌唱的积极性,从而形成对自身的超越。下面笔者将在学习和演出中积累的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并进行逐一解释。

(一)加强演唱技巧训练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作为歌唱演员或声乐学习者都要具备乐于钻研业务的精神。要想解决演唱中过于紧张的问题最重要的是加强自身演唱技巧的提高,将功夫用于平时的练习中。在日常的练习中要善于发现自己声音上的不足之处,并寻求专家进行解决。在歌曲的演唱中,要形成自己的歌唱感觉,而这种感觉需要演唱者日积月累的感知和总结。比如当我们唱的好时要想自己为什么会唱得好,当自己的声音出现问题时要总结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情况。在日常的训练中演唱者要形成良好的歌唱习惯,明确自己要用什么样的状态去歌唱,尤其是开头第一句的处理,以及高音的处理,这样长此以往就形成了属于自己的歌唱习惯。当演唱者的自身能力提升上去后,在舞台上表演就做到了心中有数,可以极大地缓解因技术不佳而产生的恐惧和紧张。

(二)做好演出前的准备

首先要挑选适合自己的作品,要控制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适合自身音色条件,能够保证作品的完整性。如果选歌偏难偏大就会形成一种压力,产生演唱时紧张的问题。加强对歌曲的谱面研究,能够准确演唱谱面上的节奏和音准,注意对歌词的记忆尤其是分好几段歌词的作品。注意作品情感的表达,可以查阅资料并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大胆的构思,情感的表达有时比歌唱技巧更为重要。在日常练习中要养成对曲谱进行精加工的习惯,在谱面上进行标记,如旋律的渐强和渐弱,以及关于个别字头的处理和各个乐句肢体动作的处理。在演出前要进行和伴奏的练习,尤其是钢琴伴奏,需要与伴奏者进行多次的磨合。最后要对歌曲进行反复的练习,加强对歌曲的熟练程度,形成肌肉记忆,在实际演唱中形成条件反射,流畅自如地表现出来。

(三)发掘舞台锻炼机会

生活即舞台,要善于发掘身边的舞台,小到家庭聚会时的即兴演唱,大到各种正规比赛,要尽可能地寻求自我锻炼的机会,使自己的演唱可以适应任何场合面对不同的观众。这样可以增强自己的演出经验,锻炼自己的胆量,循序渐进地消除舞台紧张。对于初学者来说参加一些走基层演出或是学校举办的音乐会都是很好的锻炼机会。

(四)加强自信

作为一名演员或是声乐学习者一定要有自信心,自信心源于过硬的专业技术以及充足的准备,但也不是说你足够优秀就一定自信。因此要不断地对自己进行正面强化鼓励自己,增强自信心,当你足够自信时就可极大地消除紧张。反之当你不自信时很容易出现精神不集中无法将自己融入音乐的情况。相信自己可以唱好,不断地暗示自己我是最好的,采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另一方面,摆正心态,不要将太多的功利目的强加于演唱中。心理学家耶基斯-多德森定律指出,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种线性关系,而是倒U 形曲线。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动机处于适宜强度时,工作效率最佳;动机强度超过顶峰时,工作效率会随强度增加而不断下降,因为过强的动机使个体处于过度焦虑和紧张的心理状态,干扰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的正常活动。因此对自己的期望不要过高,也不要过低。试图将自己融入音乐享受舞台,用平和的心态去表演。

四、结语

在声乐的学习中会遇到不同的阻碍,没有那么多一帆风顺的事情。笔者之所以选定这样的题目进行探讨是因为也曾有过演出紧张的困扰,因此需要采用一系列的科学方法去解决,有效地控制演唱时的紧张情绪,不断提高自己的演唱水平,使自己的演唱道路更长久。

猜你喜欢

高音表演者演唱者
声乐表演中音乐素养对美声唱法的重要性
早春
城市音乐“奏起高音”
声乐演唱中弱音技巧的训练与运用
声乐钢琴伴奏在与演唱者合作中的协调作用
妙猜两数
论我国民族声乐演唱者的舞台形体表演
需求、追求、求法、求效——自觉教研行为下八孔高音竖笛整班起步教学实践探索
2012年龙年网络春晚节目单
论表演者权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