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琴弦上的朝鲜族传统音乐
——伽倻琴曲《桔梗谣》作品分析

2021-11-14赵清月

戏剧之家 2021年33期
关键词:拍子民谣桔梗

赵清月

(吉林师范大学 吉林 四平 136000)

中华民族泱泱五千年历史创造了无数的辉煌,五十六个民族互相团结、共同繁荣,开出了无数朵艺术之花、文化之花。截至2010 年,在我国聚居的朝鲜族人口已有180多万。音乐作为传播文化的媒介和人民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在能歌善舞的朝鲜族人民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首曲式完整、织体饱满的伽倻琴曲,对传统音乐的表现和现代化的改编掌握得恰到好处,让古老的民族文化在新的艺术形式中得以体现与发扬,为伽倻琴音乐作品增添了新的血液。

一、音乐背景与文化底蕴

(一)优美动听的伽倻琴

朝鲜族音乐中的器乐包括玄琴、奚琴、伽倻琴等以及种类众多的打击类乐器。伽倻琴是具有明显特征的乐器,与古筝同宗,一弦一柱,以弹拨为主要演奏方法,流行于我国朝鲜族聚居地——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韩国和朝鲜。根据《三国史记》的记载,汉王为答谢进贡的伽倻国,故回赠伽倻国王一架古筝,伽倻国王看了以后非常感动,命令乐师于勒创作了12 首乐曲,并效仿古筝的形状制作了可以象征本国的乐器,因此诞生了伽倻琴。后来于勒带着弟子把伽倻琴传到新罗,他高超的演奏技法受到了当时新罗国王最高规格的礼待,此后伽倻琴逐渐受众人所喜爱,并成为新罗的大乐,后又从新罗传到了日本。到了十九世纪末,伽倻琴发展至新的高点,乐曲不再是缓慢的宫廷乐,而逐渐演变为欢快活泼的散调,由于琴曲发生变化,伽倻琴形制也随之转变,因此出现了散调伽倻琴。

(二)轻歌曼舞的朝鲜族民谣

桔梗谣,是朝鲜族流传下来的古老民歌,又称“道拉基”,意为桔梗花。桔梗花又名僧冠帽、铃铛花,花语为温柔不变的爱。《桔梗谣》是朝鲜族最为经典的民谣。

朝鲜族民歌流畅欢快,在听朝鲜族民歌时,听众往往会联想到翩翩起舞的朝鲜族姑娘。《桔梗谣》这首民歌一共有七个乐句,是带再现的单一部曲式,第三、四句和第六、七句是第一、二句的重复和变化,第五乐句夹以衬词,曲调有发展。整首民歌前后统一,又有变化。音乐轻快明朗,生动地塑造了朝鲜族姑娘勤劳活泼的形象。

(三)朝鲜族传统音乐中的“长短”节奏

“在朝鲜族传统音乐中,长短”是长鼓、圆鼓、锣等打击乐器在伴奏中的各种特定节拍、节奏体系的总称。”音乐的长短是以语言的长短为基础的,打击乐中的长短在器乐曲中体现得更加深刻。无论是正乐,还是民俗音乐中的巫乐、散调、民谣、杂歌、盘索里等音乐体裁,以三分性拍子类型为主体的“长短”节奏型贯穿整个朝鲜族传统音乐体系,成为朝鲜族传统音乐区别于其他民族音乐的重要特征。

在朝鲜族传统音乐中,“长短”有许多种,《桔梗谣》中使用的长短形式是“中莫里”。中莫里长短一般以三小拍构成四个大拍,相对来说表现比较轻松的情绪,其特点是在第一拍和第九拍上出现重音。

二、曲式结构上的音乐美

(一)规整的板式结构

伽倻琴曲《桔梗谣》是民谣改编的,整首曲子以原来的民谣旋律为中心,使用多种伽倻琴指法进行变奏,乐曲以三拍子为主要节拍,3/4、9/8、4/4 等来回变换,全曲总共131 小节,由慢至快、由舒缓至急促、由柔和至欢腾,将有限的主旋律演绎出不同的情绪,加以不同的节奏表达,展示了传统民谣新的面貌。

第一部分包括【散板】即引子;【慢板】部分直接进入主题旋律,即乐思;【行板】速度逐渐加快。

第二部分包括【中板】这里持续用三拍子进行过渡,速度越来越快;【快板】继【慢板】后又一次戏剧性展开,热情有力。这一部分是由缓至急的过程。

第三部分包括【小快板】,延续了【快板】中热情欢快的气氛;最后一部分即【尾声】,全曲逐渐走向终止。

(二)沿袭了民谣脍炙人口的旋律感

作者将民谣作为主旋律贯穿全曲,民谣以2、3、5 这三个音为主导动机,多次在民谣中的重音位置出现,频繁反复的主旋律明确了作者保留原有曲调的意图。主导动机首次出现在【慢板】中,相邻音之间的跨度不超过三度,用柔和的级进表现出温暖的气氛。

(三)归根其文化土壤的节奏运用

朝鲜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传统音乐的节奏根据朝鲜语的语言节奏而演变,三拍子又是利于律动的节拍,所以他们的音乐通常以三拍子为基础,或为三的倍数,如3/4 拍、6/8 拍、9/8 拍、12/8 拍、24/8 拍等等。

上文提到,在朝鲜族传统音乐中“长短”节奏是其不可或缺的音乐特征,伽倻琴曲《桔梗谣》保留了原有的固定长短,并在整体节奏上进行了长短变换。

引子结束后,由3/4 拍进入第一次主旋律,速度稍慢,凸显柔和的情绪,直到中板结束;从第55 小节开始,作者将原民谣的三拍子旋律改编为4/4 拍,并以快板的形式呈现,律动性相对减少,板与眼的感觉在此加强,这是在传统民谣基础上进行的现代化改编,令人耳目一新;第80 小节乐曲又变换成以三拍子为基础的复拍子——9/8 拍,以八分音符为单位拍,在此基础上加快了乐曲的节奏,并把旋律分工给左、右两只手,重音不再按照原有固定的节奏展开,乐曲由此进入小快板部分;在乐曲的最后一部分,拍子回到了最初的3/4 拍,节奏逐渐趋缓,直至乐曲结束。

(四)织体音响与指法运用的结合

这首作品运用了五声调式,突出了其民族性与时代性,《桔梗谣》作为朝鲜族传唱度最高的民谣,伽倻琴的演绎更加拓展了乐曲本身的艺术魅力,编者用变化多端的伽倻琴指法使乐曲层次分明,同时加入多元的变奏织体,变换不同的拍子和情绪,使整曲乐感丰富。

演奏伽倻琴时,右手的侧面以及小指应放在琴枕上,其他四指向外发力拨弦;传统音乐中左手多用揉、滑、按、颤等技法,但在《桔梗谣》这样的现代曲目中,左手增加了很多在右侧击弦的现代技法,以构成和声,形成纵向的多声部织体。

在伽倻琴中,震音主要以弹、三指反弹、二指反弹的顺序依次连续击弦,但中国的伽倻琴演奏家尝试用古筝中的摇指代替一贯的震音弹法(此处摇指用二指),右手用震音——即连续的拨弦来突出主旋律的音响效果,左手辅以分解和弦,使主题更明确。

此外,中板部分右手在高音区弹奏分解和弦铺底,左手于低音处弹奏主旋律,利用伽倻琴宽广的音域进行巧妙新颖改编。乐曲中的小快板部分不仅仅变换为复拍子,还利用“长短”节奏将逻辑重音打乱,不再将伴奏与旋律分开,双手配合使纵向织体构成完整的主要乐思。

这些对主旋律的多样化改编贯穿全曲,不同的变化让每一段落都乐思明确,即使整首琴曲都在呈现同样的主旋律,却使用了多种不同的演奏技法,让听众们不感到听觉疲劳,并饶有兴致地听完全曲。

三、在演奏中对听感的处理

如果想要演奏好这首乐曲,首先要对《桔梗谣》这首民歌有一定的了解,要对民族音乐有深刻的认识,要掌握伽倻琴的演奏技法,分析朝鲜族传统音乐的艺术特点。在演奏过程中,要做好每一种指法与节拍的变换与衔接,一气呵成。作为演奏者,如果只是表现谱面所描绘的音符,那么对音乐的表达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结合对朝鲜族传统音乐韵味的把握,才能真正行云流水地演奏好这首乐曲。

【散板】此段是全曲的引子,乐曲的核心乐思用琶音的形式缓缓道来,以此引出慢板中突出的主旋律。此处在演绎琶音的时候要清晰明亮,突出主音——最后一个音,速度不要过快,节拍上要遵循“长短”节奏的处理原则。

【慢板】在这一段,整首乐曲进入了主题乐思,此处不宜过快,在反复的乐句中,第一遍要遵循“长短”的处理原则,第二遍要进行正常、流畅的节奏处理。这一乐段的后两句变换为震音的音响效果,通常在古筝中都用摇指来处理震音,而在伽倻琴中通常用连续反弹来处理。作为中国的演奏家,这里可以选择使用食指摇指的指法演奏。摇指指法使音色更明亮、更平均,也更突出主旋律的主导地位,再加上左手的伴奏,音响效果动听悦耳。

【行板】这一段含有大片的三连音,要注意音符的平均,整体速度稍快,另外,此处衔接要慢起渐快。

【中板】这部分在编曲上以左手低音为主旋律,右手配以快速急切的分解和弦,这一段速度较快,情绪较前几段稍急促。此处右手的1232 指法可以将重心稍微前倾,以便右手的部分演奏得平均、清晰、颗粒性强,左手的部分要突出,做重音处理。

【快板】这一段表现的情绪欢快而又饱满,整个乐段要演奏得快速又流畅,重复的乐句第二遍的演奏要加强,左手加入低音,乐曲逐渐走向高潮。

【小快板】这部分在节奏上做了明显的“长短”处理,在9/8 拍中莫里长短的基础上实现了旋律的重音跳跃,并将主旋律和伴奏分为左右手交叉进行,此处要求演奏者把握好朝鲜族传统音乐和“长短”节奏,所以在演奏这一段之前,要提前做好功课,了解和练习“长短”节奏的处理技巧。

【尾声】这一大段首先延续了前面小快板的情绪,用强拍、重音作为衔接,然后多次重复了主导动机,与开头呼应,作为强调,最后再现了【中板】处的主旋律,整个乐曲在热烈欢快的气氛中结束。

四、结语

伽倻琴曲《桔梗谣》以口口相传的民谣为蓝本,运用伽倻琴独特的音色魅力,结合朝鲜族传统音乐的艺术特色,采用新颖、富有创造力的改编方法创作乐曲。这是一首具有新民族音乐特征的改编曲,作曲家利用新方法、新形式传承并发展了传统音乐。在未来的音乐发展历程中,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音乐特色,衍生更有价值的新民族音乐将是传统艺术必然的发展趋势。

猜你喜欢

拍子民谣桔梗
桔梗皂苷D在抗肿瘤作用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妈妈的竹拍子
十唱共产党
桔梗及其种植技术
“民谣泥石流”花粥:唱出自己
桔梗之真伪
——辨别味之苦甜
三拍子与三连音的联系与区别
拥军民谣
对羽毛球爱好者球拍选择及拉线磅数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