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钢琴教学中音乐表现力的培养和训练分析

2021-11-14

戏剧之家 2021年33期
关键词:表现力演奏者钢琴

张 蕾

(云南师范大学 云南 昆明 650500)

拥有“乐器之王”之称的钢琴,与其他乐器进行比较,无论是“音色、音质、音效还是音域”等领域,都拥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被广大社会群体所喜爱、认可。而在具体的钢琴艺术教学过程中,学生虽然能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对乐器的演奏技艺有一定的了解与掌握,但是在演奏过程中却缺少了艺术的感染力与表现力,无法将钢琴艺术的魅力进行充分展现。这是因为,学生在演奏乐器的过程中,并没有真正地掌握钢琴艺术的情感,同时教师对学生表现力的培养不够重视,导致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使其将身心全部投入钢琴学习之中,针对学生的音乐表现力进行全面提升和训练便显得格外重要。

一、音乐表现力的基本内容

(一)发挥想象力

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能够通过发挥其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来对弹奏作品所蕴藏的情感进行进一步理解,同时这也意味着演奏者需要具有较强的创造力、想象力。可以说,只要演奏者能够充分发挥其想象力进行作品演绎,就能够促使乐曲的现场感染力得到有效增强,继而就可与现场听众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获得最佳的舞台表演效果。因此,钢琴教师在开展钢琴教学活动时,应重视对学生进行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促使其能够借助自身丰富的想象力来提升舞台表现力,而且在这样的学习状态下,学生学习钢琴的主动性和探索性也将得到逐步提升,学习热情高涨,以此在弹奏过程中能够将真实的内心情感进行完美表达,继而保证自身的音乐表现力得到高效培养。

(二)展现情感

实际上,进行钢琴弹奏就是演奏者将内心情感进行对外表达的一个过程。在弹奏钢琴曲目时,能够把创作者内心的情感进行完美诠释,通过曲中蕴含的情感感染在场听众,然后与听众在情感上实现共鸣,给予人无限的遐想。此外,钢琴演奏者在按照乐谱进行演奏时,除了要注意用心去感受作曲家的创作情感外,也需要在弹奏过程中将自身的真实情感融入进去,这样才能实现对弹奏作品进行二次创作,继而向听众传达出更加丰富的情感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演奏者也会因为对钢琴音乐的不同理解和处理,呈现出不同的演奏效果。

(三)产生共鸣

演奏者在舞台上将钢琴曲目演绎得淋漓尽致,促使舞台感染力得到进一步增强,从而与在场听众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这就意味着钢琴作品得到了完美的呈现,也表现出了钢琴作品真正的音乐价值。在音乐的渲染下,演奏者和听众将会因情感产生共鸣,而能够对曲目进行进一步理解和感悟,体会到钢琴作品所展现出来的艺术美感。在弹奏作品时,演奏者所展示出的表现力,能够代表演奏者在完全理解和掌握作品的基础上进行熟练的演奏。除此之外,演奏者在进行演奏时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保持一种质感,这样才能确保对曲目风格进行准确把握和演绎,还有利于促使演奏者在演绎过程中一直具备丰富的情感。

二、现代化核心素养教育形势下,钢琴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

相关调查显示,目前我国钢琴课程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与漏洞。例如,相关钢琴教师缺乏对学生音乐基础技能的教学与培养,在钢琴演奏期间,同样也忽视了对学生钢琴基本演奏技巧的训练与强化。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仅仅看重演奏的最终效果,而对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以及相关技巧训练进行选择性忽视。如此一来,不仅不利于学生进行钢琴演奏技巧的学习与掌握,而且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往后的学习与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与此同时,还有部分音乐教师在进行钢琴艺术教学的过程中,严重忽视了学生音乐表现力的培养,导致学生无法真正地掌握学习钢琴艺术的价值所在,同时也无法真正地掌握钢琴演奏技艺,与现代化核心素养教育的指导思想背道而驰。

三、基于核心素养教育形势,钢琴教学中学生音乐表现力的培养和训练策略

(一)以学生音乐基础为核心,进行针对性训练

众所周知,凡是有关乐器艺术演奏的学习,都会涉及到演奏技巧以及相关细节。以钢琴艺术教学活动为例,在针对学生进行音乐艺术表现力培养和提升的期间,钢琴教师还要依照课程教学发展需求,对学生开展具有针对性的音乐基础技巧训练和培养活动,让学生能够在实际的训练环节中,掌握更多的钢琴演奏技巧,也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培养音乐表现力,提高综合音乐素养。

与此同时,在具体钢琴音乐技巧训练的过程中,钢琴教师还要确保学生能够拥有专门的“听觉敏感度”训练活动。在静心聆听钢琴演奏的过程中,关注“音乐旋律、艺术风格、音乐情感、内涵表达”等音乐艺术内容,通过基础性训练以及拓展性训练等方式,不断增强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欣赏能力,从而促使学生在不断的训练中加深对钢琴音乐表现力的认知,以全面提高演奏训练效果,将音乐艺术的表现力进行充分展现。

(二)以学生实际理解力为依托,强化日常能力训练

不同的钢琴音乐艺术作品,拥有不同的内涵、不同的形式和不同的艺术风格,同时不同的作品也表达出了不同的音乐情感。从中便可以看出,在钢琴艺术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音乐表现力以及艺术情感进行培养,对帮助学生增强音乐领悟力、提高艺术理解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在日常演奏训练过程中,针对学生的音乐理解力进行有效提升,首先就要求相关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对钢琴课程中所涉及到的学习内容进行必要的优化与完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为根本,进一步强化日常训练与培养工作。

例如,在日常钢琴课程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可以事先为学生讲解与作者情感和艺术内涵相关的内容,并科学引导学生对所学作品的音乐艺术情感以及中心思想进行深入了解与把握,从而保证在钢琴演奏训练过程中能够与作者情感、作品音乐意境以及音乐艺术魅力等内容产生共鸣。教师应通过“启发式”钢琴课程教学模式,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升音乐艺术想象力,梳理对作品音乐内涵的认知与了解,从而不断提高音乐艺术素养,为实现音乐表现力的进一步提升打下坚实基础。

(三)以学生音乐把控力为方向,实现音乐敏感度的有效提高

钢琴音乐艺术的学习,不仅需要对演奏技巧进行训练和培养,同时还要帮助学生针对音乐作品的风格、意境、内涵等艺术内容进行理解与掌握。换句话说,只有真正意义上保证了学生对钢琴音乐作品拥有更深层次的了解与掌握,才能在具体演奏过程中将自身的情感全面融入其中,并通过艺术演绎的方式进行展现。

因此,在钢琴音乐艺术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需要重点关注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整体把控力。例如,在具体的演奏环节中,能够保持音乐节奏的“流畅、自然”;能在演奏中,真正了解演奏的重难点内容;能根据音乐作品所展现出的艺术风格进行节奏的梳理与掌握,从而在不断的实践与学习中,对音乐旋律有更为深入的学习与认知。除此之外,在钢琴音乐艺术的基础理论知识教学中,还要有效引导学生提升音乐想象力与敏感度,从“视听”教学入手,将学生音乐表现力的培养放在音乐节奏掌握与学习能力提升之上,从而实现钢琴音乐艺术教学的可持续性发展。

(四)转变教学理念和创新教学模式

以往的教学活动中,钢琴教师总是习惯于沿用陈旧低效的教学手段来开展钢琴教学,教学理念既保守又刻板,在进行钢琴教学时,就容易使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受到消磨,继而难以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因此,钢琴教师应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提升自身的教学认知水平,对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改革。值得注意的是,钢琴教师在具体教学活动中,在进行理论教学的基础上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只有这样才能将作品的情感充分展现出来,从而获得最佳的演奏效果。例如,钢琴教师不再一味采用班级小组的教学方式进行封闭式教学,而是结合实际教学目标和教学需求来促使教学手段更具体、更多元,以此促使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断高涨,继而在弹奏过程中有效提升音乐表现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在现代化核心素养教育迅速发展的形势下,对我国当前钢琴课程教学活动进行详细分析与探讨。并以此为基础,对钢琴教学过程中,如何通过科学的方式有效培养并提升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音乐素养”,展开相关论述。期望能通过本篇文章的撰写,为我国钢琴教学未来的综合性发展提供必要的理论参考。

猜你喜欢

表现力演奏者钢琴
演奏心理对长号演奏的影响与建议
如何增强声乐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如何通过线描画提高幼儿观察力和表现力
论演奏心理对长号演奏的影响
谈电视剧音乐的艺术表现力
论民族声乐的声音表现力
浅析钢琴演奏过程中如何放松
半夜敲门
漂亮的钢琴
钢琴演奏中紧张心理的克服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