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6 种食用玫瑰染色体核型分析及基因组大小测定

2021-11-13段登文

湖南农业科学 2021年8期
关键词:核型大马士革染色体

段登文,许 彬,孟 静

(云南农业大学园林园艺学院,云南 昆明 650201)

食用玫瑰为蔷薇科蔷薇属植物,不仅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而且具有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同时也是世界驰名的香料、配料。我国食用玫瑰种植具有悠久的历史,山东平阴、甘肃苦水、新疆和田、贵州安顺、云南八街等地均种植不同品种的食用玫瑰[1]。随着研究的扩展和深入,食用玫瑰品种越来越多,且以其为原料的产品也层出不穷,逐渐成为一种消费新时尚。其中,较为常见的油食兼用品种有平阴1号、四季玫瑰、大马士革等[2];而金边、墨红、滇红等具有生长势强、抗病虫害中等、产量高的优点,并且花瓣可食用,也可用于加工薰茶、制酱、酿酒等[3]。

染色体特征对研究植物系统演化、亲缘关系、物种起源、进化与分类及杂种染色体鉴定具有重要意义。蔷薇属植物染色体基数为7[4-5],且染色体倍性复杂多样,从二倍体到八倍体不等,有些还存在混倍体[6],复杂多样的染色体组型虽然为品种选育提供了丰富的种质资源,但是也出现了因杂交不亲和而导致育种周期长等问题。因此,为了更好地利用种质资源,更有效地培育食用玫瑰新品种,研究种质资源染色体核型等细胞学特征尤为必要[7-9]。

基因组大小或称C 值,是指一个物种的配子体细胞核中染色体未进行复制时的DNA 含量。C 值是一个很重要的植物学特征,是植物学家进行种群进化、物种分类和生态学研究的有效依据[10]。迄今为止,测定基因组大小的方法主要有3 种:孚耳根微显影、基因组测序法以及流式细胞术(FCM)[11]。其中,流式细胞术具有高效率、准确度高、样品制备方便、分析快等特点,是测定植物基因组大小的首选方法。以往报道中,吴钰滢等[12]、李诗琦等[13]和丁晓六等[14]利用流式细胞术成功测定出部分蔷薇属植物的基因组大小,并推测其倍性水平。

目前,国内外关于食用玫瑰的研究较多,主要集中于栽培技术[15-16]、色素[17-18]、玫瑰精油及有机成分[19-21]等方面,而关于染色体核型分析及基因组大小的文献较少[22-25]。该研究采用常规压片法对6 种食用玫瑰品种进行染色体压片,观察其染色体形态,进行核型分析,并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核DNA 含量与基因组大小,为食用玫瑰引种、培育和改良工作以及开发新品种提供参考与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材料为平阴1 号、四季玫瑰、金边、墨红、大马士革和滇红这6 种食用玫瑰品种,均种植于云南农业大学苗圃内。

1.2 试验方法

1.2.1 染色体制片上午8:00—10:00,取无病虫害的顶芽2~5 mm,轻轻刮除外表皮及绒毛,在蒸馏水中用刀片切至薄片,置于浓度为0.002 mol/L 的8-羟基喹啉溶液中,放入0~4℃的冰箱中预处理2~3 h,蒸馏水清洗4~5 次后用配制的卡诺固定液(V无水乙醇∶V冰醋酸= 3 ∶1)固定8~24 h,再次洗净,放入5 mol/L HCl 中常温解离10 min。漂洗后放置于载玻片中央,滴加1 滴改良的苯酚品红染液染色2 h,吸去多余染色液,用带橡皮擦的铅笔轻敲盖玻片,使细胞分散均匀,将压片放于60℃烘箱处理5~8 min,以减少水分对观察的影响。将处理过的压片放在低倍光学显微镜下,选取分散较好的区域,调至100 倍镜下选取30个分散良好、染色体形态清晰的分裂中期细胞进行拍照及分析。

1.2.2 流式细胞术取样品嫩叶约1 g,蒸馏水洗净表面的尘土,滤纸吸干后放入预冷的培养皿中,将样品置于0.8 mL 预冷的mGb 解离液,用锋利的刀片将组织迅速垂直切碎,使其在解离液中冰上静置10 min,然后用400 目滤网过滤,得到细胞核悬浮液。采用适当体积且浓度均为50 μg/mL 预冷的碘化丙啶和RNAase 溶液,置于冰上避光染色0.5~1.0 h。将染色后的细胞核悬浮液样品上 BD FACSCalibur 流式细胞仪检测,采用488 nm 蓝光激发,检测碘化丙啶的发射光荧光强度,每次检测收集10 000 个颗粒,每个待测样品设2 个重复,变异系数CV(%)控制在5%以内,使用Modifit 3.0 分析软件作图分析。以已明确的日本晴水稻及番茄为内参,将待测样品的荧光信号强度与其对比,判断倍性并通过进一步计算得到基因组大小。

1.3 数据分析

选取良好分散的染色体用LAS EZ 软件在Leica DM500 显微镜下捕获图像,利用Photoshop CS 6 进行图片处理及配对,采用ImageJ1.80 进行染色体长短臂的测量,采用Excel 2010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染色体核型并建立染色体核型模式图。使用ModiFit 3.0软件分析得到流式细胞仪分析图。按照李懋学等[26]提出的核型分析标准以及Levan 等[27]的两点四区命名系统对染色体形态划分归类,染色体核型分类按Stebbins[28]的方法来进行,染色体核型不对称系数按Arano[29]的方法计算。

2 结果与分析

2.1 染色体数目及核型分析

从图1、图2 可以看出,6 种食用玫瑰品种染色体基数x= 7。其中平阴1 号和四季玫瑰为二倍体,染色体数目均为2n= 2x= 14;金边和墨红是三倍体,染色体数目均为2n= 3x= 21;大马士革和滇红是四倍体,染色体数目均为2n= 4x= 28。进一步对染色体形态测量计算,得到染色体核型参数(表1)。6 种试材的染色体均靠中部和近中部着丝点区,未发现随体染色体,基本由m、sm 组成。核型不对称系数范围在55.19%~60.00%之间。其中,平阴1 号核型公式为2n=14 = 12m+2sm,核型不对称系数为60%,1A 核型;四季玫瑰核型公式为2n= 2x= 12m+2sm,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7.00%,1B 核型;金边核型公式为2n=3x= 21m,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5.19%,1B 核型;墨红核型公式为2n= 3x= 17m+4sm,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7.30%,2C 核型;大马士革核型公式为2n= 4x=26m+2sm,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6.07%,1B 核型;滇红核型公式为2n=4x=24m+4sm,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6.68%,2B 核型。

图1 6 种食用玫瑰品种部分镜检图。

图2 6 种食用玫瑰品种核型模式图

2.2 6 种食用玫瑰核DNA 含量与基因组大小

对6 种食用玫瑰品种核DNA 含量以及基因组大小进行检测,结果如图3 所示,变异系数(CV)控制在5%以内。由表2 可知,6 种食用玫瑰试材的2C值变化范围为0.91~2.18 pg,1C 值变化范围为0.45~0.73 pg,2C 值最小的为二倍体种平阴1 号,基因组大小为(444.07±16.12)Mbp,最大的是四倍体种墨红,基因组大小为(1 066.75±2.97)Mbp。

表2 6 种食用玫瑰品种核DNA 含量和基因组大小

图3 6 种食用玫瑰品种流式细胞分析图。

表 1 6 种食用玫瑰品种染色体参数

3 结论与讨论

染色体数目及特征是重要的生物学数据,同一物种或品种的染色体数目恒定,对于阐述植物进化程度和相近种亲缘关系具有重要意义[30-31],研究染色体数目可以为食用玫瑰远缘杂交亲本的选择提供依据,在种质创新方面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该研究分析了平阴1 号、四季玫瑰、金边、墨红、大马士革、滇红6 种食用玫瑰品种的倍性、核型分析参数、核DNA含量以及基因组大小。结果表明,6 种食用玫瑰品种染色体基数均为7,且未发现随体染色体,这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32]。四季玫瑰染色体核型为二倍体、1B 核型,与招雪晴[22]和马雪[33]的研究结果一致;大马士革为四倍体,与蹇洪英等[24]和Jian 等[25]的研究结果一致,但Roberts 等[34]的研究显示该品种为三倍体,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是供试材料本身存在差异;其余4 种试材之前未见报道。依据Stebbins[28]的研究,在植物界中,高等植物染色体核型进化的基本走向是从对称向不对称发展的,在系统演化上具有相对对称核型的植物比较古老或原始,而常见衍生或进化比较高级的植物具有不对称核型。研究结果显示,6 种食用玫瑰品种染色体核型不对称系数由高到低依次为平阴1 号(60%)>墨红(57.3%)>四季玫瑰(57%)>滇红(56.68%)>大马士革(56.07%)>金边(55.19%),由此可知,金边比较原始,平阴1号进化比较先进。

对蔷薇属核DNA 含量、C 值和倍性水平进行大规模的估计,不但能为野生物种的分类和系统研究提供核学信息,而且还可为蔷薇属植物资源的育种和遗传改良利用提供核学信息。对Jian 等[25]、Roberts 等[34]和Yokoya 等[35]关于蔷薇属1C 值的数据进行整理,发现二倍体种1C 值范围为0.37~0.89 pg,三倍体种为0.51~0.76 pg,四倍体种为0.46~0.68 pg,该研究的6种食用玫瑰试材均处于上述范围内。平阴1 号与四季玫瑰都是利用杂交手段培育而成的玫瑰品种,其中平阴1 号母本为单瓣红玫瑰(R. rugosa),父本为重瓣红玫瑰(R.rugosa‘Plena’)[36];四季玫瑰母本为山刺玫(R.davuricaPall),父本为重瓣红玫瑰[37]。虽然关于上述2 个品种的基因组大小还未有报道,但前人研究显示玫瑰的1C 值为0.57 pg[34]和(0.58±0.07)pg[25],与该研究中平阴1 号[(0.45±0.02)pg]和四季玫瑰(0.51 pg)的数值相比偏高,导致这种偏差的原因可能是2个食用玫瑰品种杂交亲本基因组偏小,也可能是供试材料之间的差异。Roberts 等[34]曾报道了大马士革的1C 值为0.59 pg,高于该研究中大马士革的1C 值(0.51 pg),推测产生偏差的原因可能是供试材料本身存在差异,也可能是因为地理条件和倍性水平不同而发生了杂交,导致其自身遗传信息存在个体差异。

食用玫瑰营养丰富、用途广泛,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国外食用玫瑰产业发展较好的有保加利亚、土耳其、印度和法国等,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已成为仅次于欧盟的第二大玫瑰消费地区,食用玫瑰的地位和作用也日趋拓宽,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多个领域[38]。该研究采用常规压片法,对6 种食用玫瑰品种染色体数目进行观察与核型分析,在一定程度上为食用玫瑰品种的倍性与核型研究提供了参考,为后续食用玫瑰品种的种质资源鉴定、系统演化研究及多样性改良提供了基础。此外,该研究利用流式细胞术快速测定了6 种试材的基因组大小,为后续AFLP 引物中选择性碱基个数的确定提供了依据,同时丰富了蔷薇属植物的C 值库,并为蔷薇属其他物种基因组大小测定方法提供了借鉴。

猜你喜欢

核型大马士革染色体
产前诊断指征与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细胞遗传学特征与临床的关系
多一条X染色体,寿命会更长
为什么男性要有一条X染色体?
源自北纬30度的神秘呵护能量 MOORE&TITIAN摩尔提香大马士革玫瑰焕颜纯露喷雾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患者分子遗传学特征分析
真假三体的遗传题题型探析
能忍的人寿命长
百日草的核形态学研究
叙两派激战大马士革东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