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程序化急救护理对抢救成功率及预后的影响

2021-11-10尹雪海封阿菊仇娜

康颐 2021年13期
关键词:抢救效果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尹雪海 封阿菊 仇娜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程序化急救护理对抢救成功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以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研究,共84例,研其中42例为参照组,42例为研究组,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程序化急救护理,对比抢救效果。结果:研究组救治成功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分诊评估时间、急诊抢救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用急诊护理路径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急救效果,促进治疗,缩短治疗时间。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程序化急救护理;抢救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13.107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属于神经内科的常见病,也是一种全球性多发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1]。该病患者多为老年人,引起机体免疫力较差,其常合并基础疾病,导致临床治疗难度加大,预后变差。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急性发作以后,应当及时有效的院前抢救,为挽救患者的生命争取时间,进而达到救治与维持生命的目的。研本文将以84例患者为对象进行研究,探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程序化急救护理对抢救成功率及预后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研究,共84例,研其中42例为参照组,42例为研究组,本研究在2019年12月开始,在2020年12月結束。参照组,男性患者共21例,女性患者共21例;年龄为42-69岁,平均年龄为(54.76±5.45)岁。研究组,23例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最小年龄是41岁,最大年龄是67岁,平均是(54.46±5.19)岁。对比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P>0.05。

1.2方法

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常规分诊,结合实际情况实施溶栓治疗,密切关注患者体征变化,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指标。

研究组患者采用程序化急救护理:(1)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制定接诊、病情评估、急救护理、转运护理等流程;(2)对相关科室与急诊护士进行系统培训,明确各岗位职责与工作任务,规范急诊护理行为;(3)接到急诊电话后,5 min内做好准备随车前往现场,途中致电向现场人员询问患者情况,初步判断患者病情,并指导现场人员进行简单的救治;(4)到达现场后,观察患者瞳孔状态,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参照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结果确定急救方案,快速建立静脉通路,输注甘露醇以降低颅内压,血压偏高者给予降压处理;(5)转运期间让患者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以免误吸,脑出血者头部抬高30°,以防窒息;(6)电话联系急诊科,说明患者病情,让其做好抢救准备;(7)患者到达医院后做好接待工作,开放绿色通路,实行先分诊后挂号、先抢救后付费,15 min内评估病情并确定急救方案,20 min内完成心电图、血液净化检查等,25 min内完成神经专科诊查评分、头颅CT检查,45 min内完成CT阅片,60 min内完成专科评估,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治疗。

1.3观察指标

详细统计所有两组患者的分诊评估时间、急诊抢救时间、住院时间;详细记录抢救成功率。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0分析,计数资料的检验方式是x2检验(以%表达),计量资料的检验方式、表达方式分别为T检验、±表示,当P<0.05,表明统计学意义存在。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抢救情况比较

研究组分诊评估时间、急诊抢救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2.2 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比较:

研究组救治成功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当前,人们的居住环境、生活方式不断发生变化,这就使得缺血性脑疾病患者数量也逐渐增加。有关研究数据指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具有较高的死亡率,约为15%-25%,且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溶栓治疗实施时间越早,患者抢救成功率越高,而这就预示着急救护理应当快捷,且应当具有综合、全面等特点,尽量减少不必要时间浪费[2]。程序化急救护理是一种新的护理模式,有助于规范急救护理流程,避免重复、盲目的护理操作,因此能够明显缩短患者救治时间,该护理模式还能提高医护人员之间的配合度,让抢救工作快速、有序的进行,因此能够让患者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继而提高救治成功率[3]。本次研究中,针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程序化急救护理,结果可见,研究组分诊评估时间、急诊抢救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救治成功率高于参照组(P<0.05)。程序化急救护理从接诊前的准备到救治结束,各个环节紧密相扣,形成一套以节约时间为目的的标准化护理流程,将其应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急诊护理工作中,能够显著提高护理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4]。

综上所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用急诊护理路径的效果显著,可缩短救治时间,提高急救效果,护理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李玉玺,李福凯.标准化急救护理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治疗时间窗和预后情况的影响分析[J].健康之友,2021(4):213.

[2]蒋彬彬.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效果的影响[J].当代护士(中旬刊),2021,28(4):43-44.

[3]张珊,杜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标准化急救护理模式[J].东方药膳,2021(2):185.

[4]谌礼辉,刘卓.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J].临床医学工程,2020,27(8):1079-1080.

猜你喜欢

抢救效果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急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效果的影响
综合急诊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效果的影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阿替普酶溶栓预后影响因素与临床研究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诊全程优化护理的效果观察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观察
急诊冠脉介入术前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手术效果的影响
丁苯酞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对患者的保护作用分析
康复护理干预对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神经和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