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诊全程优化护理的效果观察

2017-02-23孔建宜吴灶连

中国医学创新 2017年1期
关键词:抢救效果急性心肌梗死

孔建宜 吴灶连

【摘要】 目的:系统地研究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应用急诊全程优化护理的实际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6年4月收治的89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48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抢救程序,观察组使用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对比两组抢救效果。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进出急诊室的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住院时间明显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的复发率5.6%,院内再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率6.3%,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的复发率17.2%,院内再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率18.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的复发率和院内再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率明显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应用急诊全程优化护理的实际价值显著,可普及。

【关键词】 急诊全程优化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抢救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To systematically study the real value of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on the application of emergency nursing in whole optimization.Method:896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were selected from January 2015 to April 2016 as the objects,they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448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conventional rescue procedures,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emergency process optimization of nursing,the rescue effects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1)Time in and out of the emergency room,emergency balloon time,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2)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urrence rate was 5.6%,the court again suffer coronary artery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was 6.3%,which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of 17.2% and 18.5%,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The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the application of emergency nursing the real value of the whole optimization,it can spread.

【Key words】 The entire optimization nursing emergency;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The rescue effect

First-authors address:Zhaoqing City First Peoples Hospital,Zhaoqing 52606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7.01.024

臨床上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发病率和致死率均较高的危重症,在对这一疾病进行抢救时,尽早开通梗死相关血管是关键所在,以使患者的心肌血流灌注得到有效恢复,从而可以挽救患者濒死的心肌[1],而在此过程中,治疗的“时间窗”始终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也即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抢救时,要尽可能地优化急诊流程,缩短各个环节的抢救时间,以最大限度地确保抢救效果[2-3]。本研究选取本院收治的89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旨在观察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应用急诊全程优化护理的实际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5年1月-2016年4月,选取本院收治的89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结合临床随机表法将其平均地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48例。对照组男218例,女230例;年龄43~84岁,平均(59.2±5.2)岁;发病至入院时间是1.0~7.5 h,平均(3.1±1.2)h。观察组男210例,女238例;年龄45~85岁,平均(59.3±5.4)岁;发病至入院时间是1.5~7.0 h,平均(3.3±1.3)h。两组患者的性别、平均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使用常规抢救程序,院前抢救接回或者急诊接诊患者之后,患者需要绝对卧床休息,同时护理人员给予心电监护、吸氧、抽血化验等常规处理,一经确诊,需要做好术前准备,并及时地将患者送至导管室[4]。

1.2.2 观察组 使用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具体步骤如下。

1.2.2.1 院前抢救和转运流程 在接到患者的呼救电话之后,医护人员需要在5 min之内出诊,在路途中医护人员需要借助于电话及时地与患者家属取得联系,并为其讲解正确的院前急救方法,嘱咐其要确保患者卧床休息,并给予心理安慰,使其情绪保持稳定,以有效地缓解其心脏负担。救护车到达现场后,需要及时地给予患者以面罩吸氧,并要及时地解除心肌疼痛,在此过程中要及时地给予输液,并对其各项生命体征进行监测[5-6]。现场抢救结束后,需要立即转运患者,医护人员在搬动患者的过程中的动作要轻柔,注意使患者保持仰卧位,同时其头部需要偏向一侧[7],然后及时地给予心电监护,同时也要全面地监测静脉通道,注意避免输液管出现移位、扭曲等现象,并且也要注意对患者的神志、疼痛部位等进行全面观察,各种急救设备如吸引器、除颤器以及气管插管等要准备妥当,以便于对患者行不间断救治与护理[8-9]。在返回医院的途中,医护人员要电话通知医院中的相关医护人员,并简要为医护人员介绍患者的基本情况,以便于其做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等各项抢救准备工作[10]。

1.2.2.2 急诊接诊流程 全面地落实首诊护士负责制,第一责任人为接诊护士,针对疑似心肌梗死的患者,需要在患者就诊后的10 min内给予吸氧治疗,嘱咐其卧床休息,并要及时地在其左下肢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11]。及时地对患者行临床检查,包括心肌酶学、血常规、心肌标志物以及凝血系列等,要注意加强心电监护,全面地询问患者病史,然后依据心肌标志物检查结果和心电图监测情况对患者进行诊断[12]。

1.2.2.3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术前准备流程 患者在得以确诊之后,需要及时地建立左下肢的静脉通道,然后借助于体积为1 mL、浓度为76%的泛影葡胺对其进行碘过敏试验。给予患者500 mg的阿斯匹林和300 mg的氯吡格雷,并及时地在其右腹股沟部位行常规备皮,告知患者将其身上的饰物及时地摘掉,嘱咐患者及时地排尿[13]。

1.2.2.4 加强与患者的交流 急诊护理时,应当加强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急、病情凶险,患者心理容易因此产生不良情绪,在救治的过程中应当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护理,加强和患者的沟通,鼓励患者、安慰患者,对患者的不良情绪进行安抚,从而让患者积极配合救治。并且需要对患者家属进行安抚工作,促使家属能够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救治工作,确保急诊救治的顺利开展[14]。树立患者的信心,避免不良心理状态导致心肌耗氧量增加,必要时按照医嘱采用镇静剂[15]。

1.2.2.5 病情观察和抢救 患者入院后,必须立即安排进入CCU病房,让患者卧床休息,进行床旁心电监护,加强对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护,以便及时发现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把所有抢救的物品准备好,固定安放的位置,做好标记,确保抢救能够顺利开展,给予患者氧气吸入,建立静脉通道。

1.2.2.6 术后伤口护理 急诊PCI手术后必须对股动脉、桡动脉穿刺的位置进行密切的观察,注意是否发生渗血、血肿、鞘管移位的发生。拔出鞘管前1 h,每隔半小時观察一次;拔出鞘管后,每隔15分钟观察一次。发现异常反应患者,必须立即报告医生,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

1.2.2.7 加强用药观察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液是处于高凝状态中,需要进行持续48 h的抗凝治疗。在短时间抑制血小板聚集,是稳定患者病情、减少冠脉血栓形成的重要措施。但是在抗凝治疗的过程中,容易发生出血、胸闷、胸痛等并发症,必须加强用药的观察,及时发现并发症,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

1.2.2.8 术后拔管综合征的预防护理 急诊PCI患者术后因为疼痛和恐惧的心理容易出现迷走神经兴奋,表现为身体疼痛、紧张、心率减慢,因此在拔管前应当加强对患者心率、血压的观察,在输液过程中,加快输液速度,对专门的护理人员做好配合工作,告知其分散患者的注意力。拔管后对穿刺点进行压迫和加压包扎,压迫力度不能过度,只要可以按到血管即可。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进出急诊室时间与急诊球囊扩张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观察两组急性心肌梗死的复发率和院内再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率。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进出急诊室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进出急诊室的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住院时间明显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急性心肌梗死的复发率和院内再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率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的复发率和院内再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率明显更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在于心肌冠脉血管发生闭塞,导致远端心肌组织难以获得足够的血供,使心肌组织缺血、缺氧,最终引起坏死。急救急性心肌梗死的关键在于迅速开通梗死的血管,重新建立心肌冠脉灌注功能,从而改善心肌泵血功能,减少死亡率。目前,重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运的主要方法包括溶栓治疗、急诊PCI手术,在发病的早期(6 h内)采取及时的治疗措施能够有效地降低病死率,若在发病1 h内能够获得有效的治疗,则可降低死亡率到1.2%。由此可见,及时有效地开通梗死血管对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根据AHA和ACC的指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必须在进院后90 min内开展介入治疗。根据相关研究报道,从入院到首次介入治疗的时间每提前10 min,急诊介入治疗的效果就能够提高0.94%~1.17%,介入治疗延迟进行和患者入院后等待常规检查、诊断的流程耽搁具有密切的关系。对接诊流程进行优化能够减少过多的时间浪费,从而加快患者介入治疗开展的速度,确保急救的安全。通过急诊全程优化措施的实施,大大地提高绿色通道的效率,加强急救团队的协作能力,提高护理人员参与抢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抢救中的所有救护措施进行合理的组合和对其抢救时间进行量化,最大程度地减少救治的时间,优化整个救治过程。在优化护理的过程中,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工作能够有条理、有秩序地开展,有效地配置各种抢救药品和仪器,有利于及时尽早抓住关键的抢救时机。在优化护理措施前,抢救模式没有固定和规范化,通常需要等待医生的医嘱方可进行心电图检查,采血需要等待医嘱方可进行,明显延长了介入治疗开展的时间,给治疗造成严重的耽搁。在优化措施中还对人员配置和管理制度进行优化,能够有效地提高急诊护理的规范化,有利于提高护理的质量。急救护理小组人员包括组长、责任护士、辅助护士,其中组长要求具备护师以上的职称,经验丰富,理论扎实,抢救技能熟练,具有较强的应急能力;责任护士需要具备3年以上的经验,可以基本掌握抢救技能,理论较强;辅助护士要求必须掌握一般护理技术、呼吸机操作、气管插管等技能,可以对心电图进行简单、准确的判断。急救护理组的成员必须对自身的职责有所明确,能够根据具体情况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从而有效地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确保护理工作能够顺利、持续的开展,防止个人能力所致的遗漏发生,有利于提高整体抢救的效果,提高团队的协作能力。

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急救时,“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心肌”,因此,在对患者行急救过程中,要尽可能地优化护理程序,给予患者以及时的救治,最大限度地节省急救时间,以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与健康[16-17]。本研究中,两组进出急诊室时间与急诊球囊扩张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的复发率5.6%,院内再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率6.3%,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的复发率17.2%,院内再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率18.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原因在于针对观察组患者,笔者首先优化了院前抢救和转运流程,在对患者进行院前急救的过程中,给予患者以全面的治疗,并在返院途中交代医院医护人员及时地做好各项急救准备,既节省了院内急救时间,也能够确保院内急救效果[18-19]。其次,笔者优化了急诊接诊流程,患者入院后在第一时间内给予患者以吸氧、心电监护等急救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确保患者的病情的基本稳定,有利于治疗的顺利开展[20]。最后,笔者优化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术前准备流程,有利于及时地做好治疗的准备工作,确保手术治疗的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应用急诊全程优化护理的实际价值显著,可普及。

參考文献

[1]杨倩.急诊全程优化护理模式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19):2480-2482.

[2]程宝珍,张小红,牛娟,等.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2,27(5):9-11.

[3]欧群珍,安明元,冯志敏,等.流程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抢救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18):81-85.

[4]曲琦,崔云,宋洁.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 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6):208-209.

[5]赵霞,王泽娜,孟庆丽,等.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临床研究,2016,24(2):172.

[6]梁晓悦,庄君灿,吴木富,等.院前急救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8):128-131.

[7]李颖,蔺兰.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13):252-253.

[8]苏小妹,贺珊,吴志红,等.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2(10):130-131.

[9]钱国枚,黄伟平,李静如,等.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5,22(24):121-122.

[10]祝敏,徐华.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34):239.

[11]魏宝英.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作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4):811-812.

[12]张萍,陈芳芳.全程优质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6):90-92.

[13]梁爱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全程优化护理应用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2):165-166.

[14]朱秀芬.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10,9(6):13-15.

[15]张艳.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科学,2016,6(10):119-121.

[16]孙荣荣.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44):287.

[17]盛学相.全程优化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抢救效果及预后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8):1113-1114.

[18]周记.7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急救护理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0):80-81.

[19]陈文萍.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29):83-85.

[20]马丽华.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5,19(9):1248-1249.

(收稿日期:2016-10-12) (本文编辑:周亚杰)

猜你喜欢

抢救效果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分析
急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效果的影响
综合急诊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效果的影响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中医辨证治疗分析
急诊冠脉介入术前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手术效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