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游泳跳水池功能应用一体化的创新实践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水上实训馆设计

2021-10-30吴兴培王晨阳

浙江建筑 2021年5期
关键词:浮筒泳道游泳池

李 晖,吴兴培,王晨阳

(1.浙江省建科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310012;2.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杭州311112)

1 工程概况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水上实训馆选址位于学校东大门,原场地内有20世纪90年代建成的室外游泳池、跳水池及附属用房,根据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学校拟拆除以上建构筑物,新建一座室内恒温的用于教学实训的游泳跳水场馆。

设计从2016年开始启动,至2019年5月竣工。该实训馆建筑主体地上两层,地下室局部1层,建筑面积3 618 m2,为钢筋混凝土框架+钢桁架结构。

由于是老校园内的拆除重建项目,受场地及周边因素的制约较多,期间规划退让条件也几度变动,项目的建设用地不断内退缩小,这使建筑总平面及单体平面随之相应调整;同时由于教学实训的要求,该场馆必须同时具备游泳和跳水两项功能,这给设计带来了不小的难题和挑战,最终设计在克服了诸多问题后,较为圆满地完成了游泳和跳水两者功能交替转换的应用问题。

2 问题提出

由于受场地建设红线及规划条件的限制,项目用地面积十分狭小,在拆除后的场地位置,只能容下一个标准的50 m游泳池规模,无法新建独立的游泳池和跳水池,故设计需要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

经过多方调研,查找了许多国内外相关资料,一个将游泳池和跳水池平面合一的紧凑型布局思路浮出水面。该布局没有现成案例可循,过去受经济条件的限制,有过两者合建的类型,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类型同样需要创新提升,才能适应当前的使用要求。

当前如果将游泳池与跳水池合一,跳水池相应占用了相关泳道,出于安全使用考虑,这些占用的泳道由于底部水深太深,严禁作为泳道使用,这将是一个极大的资源空间浪费。因此,游泳、跳水怎么分时段交替使用;交替使用怎么做到安全便捷;游泳时怎样才能利用全部泳道;这些相关问题,亟须设计者来解决。

3 解决思路

项目设计之初,由于具体功能未进一步明确,设计将游泳池整体尺寸定为23.5 m(宽)×50 m(长),设9个标准泳道,其中跳水池区域为10 m×10.5 m×5.25 m,位于泳池西南角,相应占用了4个泳道,跳水池与游泳池短边之间以15°纵向斜坡过渡。见图1、图2。

图1 1层平面图

图2 剖面图

3.1 各方对游泳池功能的使用要求

1)游泳池与跳水池分时段交替使用,使游泳池资源利用最大化。跳水实训课可通过教学计划集中排课,整合成每几周上1次课,平时大部分时间留作泳池使用,这也为泳池对社会外界的开放创造了条件。

2)相关工艺设施要安全可靠,整个交替使用的运行操作过程要经济合理、高效便捷。

设计单位联系相关的设备厂家,了解类似的工艺做法,从中摸索适合本项目的解决方案。从水上乐园的充气式气垫、水运码头的人工浮排、升降式水上舞台等类似的做法中受到启发,经过借鉴整合,“移动充气式浮排”的方案设想渐渐地清晰起来。简而言之,移动充气式浮排是一套通过外界的充气放气,使之可以上下浮动、左右移动的泳池底板垫层系统,该底板垫层通过升降和移动来完成游泳跳水的功能转换,有效解决两者功能交替使用的一体化应用问题。

3.2 该底板垫层系统具体的工艺要求

1)在作为游泳池使用时,跳水池区域的底板垫层须与普通游泳池的使用深度一致。

2)在作为跳水池使用时,则须将底板垫层移开,恢复跳水池5.25 m的使用深度。

3)该底板垫层须拆装便捷,材料强度可靠,经久耐用、经济合理,同时符合相关规范和环保工艺的要求。

3.3 实施运行

经过多轮样品模型的试验改进,“移动充气式浮排”的方案设想最终成型,形成了“固定式支架浮板+移动式充气浮排”的组合工艺方案。前者固定式支架浮板是配合解决纵向斜坡上设置水平固定垫层的问题,后者移动式充气浮排则直接解决游泳跳水两者功能交替使用一体化应用的问题。该垫层系统具体实施工艺如下:

3.3.1 固定式支架浮板

位于斜坡区域,由聚丙烯PP支架及PP面板垫层组成,垫层安装高度从-1.66 m至-1.88 m,该部分支架垫层安装固定后一般不做拆除。由于该部分置于斜坡,需复核支架自身的斜向推力问题。

1)垫层面板及立柱等均采用PP材料,并出具经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的无毒检测报告;垫层负重不小于200 kg/m2。

2)垫层成品板面与横梁采用高强度尼龙螺栓连接,横梁与立柱设置防止面板滑动的专用连接卡座,垫层立柱与纵横撑使用防止垫层支架扭动的专用稳固件;垫层成品操作简单,能带水安装而不影响水处理。

3)垫层面板为1 000 mm×708 mm×30 mm,壁厚2.5 mm;横梁95 mm×45 mm,立柱80 mm×80 mm×15 mm。该垫层结构设计合理稳固、安全耐用,使用寿命达15年。

3.3.2 移动式充气浮排

位于跳水池区域,主要由充气橡胶浮筒、聚丙烯PP面板及相应附件组成。

1)浮排体系由聚丙烯PP材料制成的浮排骨架、面板与下设的配重块及橡胶充气浮筒等组成,其中浮排骨架及面板强度达30 MPa。上述材料均无味无毒,是供水系统中广泛采用的安全环保材料。

2)跳水池整个浮排体系由4个浮筒单元拼接组合而成,总计平面尺寸为10 m×8.5 m,每个浮筒单元10 m×2.125 m,单元之间用不锈钢螺丝连接。

3)当作跳水池使用时,由外界气泵向橡胶浮筒内充气,整个浮排体系在水的浮力作用下开始上升,升到水面高出固定支架浮板后,将整个浮排拖引出跳水池区域,跳水池即可正常使用。

4)当作游泳池使用时,先将浮排拖引回跳水池,然后将橡胶浮筒放气,水浮力随之减小,浮排在自重作用下下沉,当浮排下沉至-1.88 m水位处时结束放气,做好该浮排与两侧池壁的固定及与北侧固定支架浮板的拼接。这时跳水池区域在-1.88 m处被整个浮排底板垫层覆盖,游泳池即可正常使用。

5)由于有浮力作用,以上浮排体系的拖引,通过浮排端部预留的拉杆,由1~2个普通人力即可完成,替换过程只需0.5 h左右,真正做到了两者功能交替转换的一体化应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见图3~6。

图3 垫层上浮

图4 垫层拖移

图5 垫层复位

图6 垫层下沉

4 结 语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水上实训馆移动充气式浮排的创新应用,合理解决了游泳和跳水两者功能一体化交替使用的问题。由于设计理念的求新求变,建筑设施工艺的提升和创新,可以改变我们对建筑本身一些空间形制上的固有概念,建筑空间并不一定要求全求大,有些问题在建筑设施工艺上有所创新突破,提高其科技含量,在设计理念上有所提升,也许就能改变或释放原有的建筑形制,体现出建筑空间的通用性与灵活性。

项目从总图布局的因地制宜,到游泳池浮排工艺的创新应用,避免了跳水池这个较大建筑空间体量的设置,从而诠释了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的创新应用给设计带来的理念创新和建筑自身的发展前景。

猜你喜欢

浮筒泳道游泳池
浸没式外输浮筒的动力响应影响
一种基于浅水静水环境的浮筒构架式水上钻探平台
森林游泳池
深水单点系泊维修中水浮筒保护性回收与下放工艺的应用
奔奔兔学游泳
游泳池
家蚕色氨酸羟化酶 (TRH) 基因的克隆及表达特性分析
钢质浮筒在沉船人性化打捞中的应用
大闹游泳池
游泳池里的航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