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千岛湖汽车客运北站建筑设计

2021-10-30吴红波

浙江建筑 2021年5期
关键词:站房千岛湖换乘

吴红波

(汉嘉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310005)

1 项目建设背景

千岛湖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地处长江三角洲的腹地,有杭州“后花园”之称。千岛湖风景区群山绵延,森林繁茂,绿视率100%,湖水晶莹透澈,被赞誉为“天下第一秀水”。

1)人口状况:淳安县处于浙江省西北部,与临安、桐庐、建德、开化、安徽相邻,2011年常住人口约33.6万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4.2万人,乡村人口减少8.7万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5%。因此,城乡统筹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增加,势必增加人员流动规模和流动频率。

2)随着杭黄铁路的完工,千黄高速的开通,千汾公路、淳杨线的完工,进一步缩短了杭州、黄山、上海、南京等长三角城市群的空间距离,公众的出行将更加方便。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以及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必然促进人们的社会交往增多,从而促进人们出行次数的增加,并对出行方便性和舒适性、安全性提出更高的要求,公共交通站场的建设必须满足这种趋势。

2 工程概况

千岛湖汽车客运北站工程建设用地位于千岛湖淳安县城西北部,东至新安东路,南面为规划道路,北侧为山体,远处为阳光路;地块北侧距离新安东路与阳光路交叉路口150 m左右。其交通便利,通达性好,用地条件优越。

项目用地由客运枢纽站用地、公交换乘中心、公共停车场、新增用地组成,整个地块形成不规则的六边形,总用地面积为48 170 m2,设计规模为一级客运站。见图1。

图1 鸟瞰图

3 设计理念

现代化交通建筑设计理念的变化体现在与城市文脉的关联之上,作为城市的节点和交流界面,交通建筑不仅仅是人们获得的印象和城市地标,同时也见证了城市的历史,反映着当地的城市风貌和人们的精神内涵[1]。汽车客运枢纽站是连接城市与城市的最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往往也是城市文化展现给人们的第一形象。作为城市的交通枢纽,它的交通组织必须高效便捷;作为城市的形象窗口,它必须展现城市独特的地域性和时代性。见图2。

图2 效果图

经过深入研究周边道路、环境和场地情况,本案对用地进行有效合理的功能分区和道路交通组织,使客运中心各部分之间有机联系,各种流线组织合理,互不干扰,高效有序。

其建筑形象独特、现代、稳重。大胆的创意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给人产生极大的视觉冲击力,让人过目不忘,展现千岛湖新形象。

4 总图布局

4.1 功能布局

交通建筑的功能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连接城市空间;第二是实现客流与物流的流畅运转[2]。新安东路为城市主干道即05省道,为主要城市界面,因此主站房后退形成站前广场,建筑平行道路布置,既能保持城市界面形象的完整性,又方便对外联系。主站房左侧为办公用房及托运处,右侧通过开敞式联廊通向换乘区(出租车换乘、公交城乡换乘、私家车换乘),主站房北侧为客运停车场,沿西南侧规划道路设置配套商业用房,利用地形高差在商业用房的底层面向停车场设置维修用房,北侧为保留山地和生态绿化区。

4.2 交通组织

客运车辆停车场位于主站房北侧,入口布置在地块东北角,设置7 m宽道路通向停车场,出口布置在规划道路上,发车位20个,停车场停车83辆。

社会车辆停车场布置在换乘区最东侧,可停车100辆,通过联廊可迅速到达主站房。

为减少换乘距离,将公交城乡换乘设置在换乘区中间部位,便于乘客快速换乘。

出租车沿新安东路路边临时落客,接客车辆直接驶入主站房东侧蓄车场,再载客离站。

办公及托运车辆出入口设置在规划道路上。

主要人流通过站前广场进入售票厅、候车厅、货物托运办理、辅助服务等。出站人流大部分通过开敞式联廊到达出租车换乘、公交城乡换乘、私家车换乘,部分疏散到站前广场及售票厅再客运换乘。办公人流主要在规划道路上进出,内外互不干扰。

整个场地的交通组织流线结构合理清晰,完全满足了人车分流、互不干扰的要求。见图3。

图3 项目流线分析

4.3 景观绿化

客运站作为城市形象的窗口,景观环境的处理十分重要,本方案的景观环境处理主要着重在三个方面。

首先是站前广场的处理。站前广场可以说是窗口中的窗口,我们将主站房沿新安东路后退35 m,以保证站前广场的开阔气势,再结合各种尺度的硬铺、绿化,形成旅客集散、休闲逗留的不同区域,带来丰富的视觉效果。

其次是利用景观将客运、换乘部分有效地分离开来,使得两者在景观视线上互不影响。

5 单体设计

5.1 造型构思

设计师在进行现代化交通建筑设计理念中应重视时间特性,超前性、预见性,对交通建筑未来的使用功能及造型加以确定,以更好地适应未来发展变化,这也是建筑设计中最难把握的关键所在[3]。客运枢纽站与城市环境相融合的关键,在于功能的衔接、形体的协调以及环境元素与空间渗透过渡等方面的有机整合,形成系统化的布局,使建筑与周边地貌的融合,体现出千岛湖山的气势和水的优美。在造型处理上主站房东部主入口略高,中间略低,西侧又高起,三块体量均衡错落,寓意峰峦起伏之势,这种体量变化在满足使用功能要求的同时也达到了内外空间的统一。

我们将整面墙体模仿山坡形态向后倾斜,并直接上折与屋面连成一体,呈现出随山就势之态,使建筑与山体环境的关系更加和谐自然。

立面材料选用铝材,质感厚重,形象朴实,体现出上善若水、厚德载物的人文精神。建筑立面倾斜与屋顶一气呵成,形成向上的动势,演绎出新颖完整的建筑形态,表达出奋发图强的城市精神。见图4。

图4 立面图

5.2 平面构思

在交通建筑中,人们所需要考虑的首先是效益问题,是大人流与大车流的穿插与流通,是大空间的穿插与流通[4]。以组织人流为核心,设定出站通道为人流分水线,左侧人流通过站前广场进入售票厅—候车厅—发车,右侧通过开敞式联廊到达出租车换乘、公交城乡换乘、私家车换乘。站房候车厅内设有商业、贵宾室、母婴室等功能,两侧设置内院空间,加强室内通风的同时,又能美化室内环境;站房最西北侧为办公入口,西南侧设立货物托运。2楼左侧为站务休息、司机休息处,中间区域给候车人员提供休闲咖啡吧、餐厅等空间,3~6楼为站务人员办公场所。

车辆维修车间位于客车停车场西侧,方便客车进行维修、保养、车辆保洁、安检。

6 结 语

交通建筑设计融入城市文化是对生态环境的尊重,更是对当地民众的尊重。千岛湖汽车客运北站设计深度挖掘千岛湖的“山水文化”,创造城市建筑与大地景观浑然一体的隐喻意境,简洁稳重的形体,表达了人类对自然和谐的渴望,对平安幸福的向往,必将成为千岛湖的新地标。该项目获得“2019年度杭州市建设工程西湖杯(优秀勘察设计)三等奖”。

猜你喜欢

站房千岛湖换乘
《千岛湖-2》
杭黄铁路沿线车站探营
——千岛湖站
青岛西站站房主体封顶
浅析铁路站房冲(钻)孔灌注桩质量缺陷成因及控制
天津地铁红旗南路站不同时期换乘客流组织方案研究
联手骑友网 千岛湖以体育赛事促进旅游经济
高铁站房大空间空调送风的气流组织分析与研究
BIM技术在铁路站房综合管线及设备维护中的应用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三线换乘形式研究
重庆轨道交通换乘站大客流组织探索